❶ 求一张周星弛唐伯虎点秋香电影里的动态图片
❷ 求谁有唐伯虎点秋香里的对穿肠动态喷血图啊
应该就是这个了
❸ 京剧里唐伯虎是什么人
好多影视剧都把唐伯虎搬上了舞台,甚至在戏曲中,他也是风流才子姿亏察的化身。
唐伯虎,名寅,与传说不同,从小他的家境一般,出生于商人之家,年纪轻轻就有了吴中四大才子的名号,家庭和睦。
灾难从唐伯虎24岁开始的,公元1494年,唐伯虎的父亲去世,家道逐渐中落,而打击才刚刚开始,先是他空肆的母亲去世,然后妹妹也走了,妻子也因为难产而死,大人孩子都没保住,一时之间,所有的美好全部消失,唐伯虎备受打击,在二十六岁为朋友亡妻写墓志铭时,已经有迹茄了白发。
❹ 明代才子唐伯虎的简介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历史名人
唐寅人物生平简介
唐寅字伯虎,是历史上着名的书画家、诗人,不仅是公认的江南四大才子之首,还位列明四家,他的书画作品如今藏于世界各地的多个博物馆中。唐寅于成化年间降生苏州府,分别于13岁和15岁时认识 祝枝山 和 文征明 ,15岁时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苏州府学习。
19岁的时候,唐寅与徐氏结婚,25岁时 唐伯虎 的父亲去世,此后母亲、妻儿、妹妹相继离世,家道日益中落,在祝枝山的鼓励下准备科举考试。但在科考期间,与好友夜夜宿醉风月场,十分被主考官所厌恶,幸得苏州知府惜才求情才录于榜末。
此后,唐伯虎仕途艰难,乡试第一却又牵连科场案被贬,此后不愿就任小官职,31岁时婚姻不顺休妻,漂泊四地后得病,在家休养了很久才好。
与兄弟分家后,唐伯虎卖画为生,日日纵情酒色,与文征明关系逐渐僵硬,此后多作书画。1508年唐伯虎筑新居桃花庵和梦墨亭,次年亲侄儿年仅十二便夭折,唐伯虎为其作诗画送别,四十岁时为自己作自寿诗和画。
唐寅着名的代表画作
唐寅, 历史 上首屈一指的才子,作品产量极大,至今留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画作,分别藏于世界各地不同的博物馆中。
其中他的骑驴思归图,收藏于上海博物馆,长77cm,宽37.5cm,画作整体颜色淡雅,描绘的是一幅漫山遍野的野花、层层叠叠的高山与山泉溪涧流动相映的宜人景象。画中弯曲盘旋的小径将颤颤巍巍的小桥与山中的茅房连接在一起,一路上有砍柴归来背薪过河的樵夫,也有坐在驴背上的士人,强烈地流露出文人欲隐于市的情感心境。
唐寅的笔法最初师从周臣,后赶超李唐,逐渐将先人的笔法做出调整与转变,由刚劲强硬的转刮转变成逸动自然的勾勒与回折,能够灵活运用。在这幅画作中,唐寅的画法熟稔,山石纹路与树干的皱褶都用湿墨来调和,把大面积的斧劈皴晕染成掺水的长条皴,显得山峰秀丽缜密,显得自然避免过于生硬,此时的画作已经能够展现出唐寅的画风特色。
在观察此画中的题字,可以大致推断出是厅念唐伯虎在落榜之后37岁时所作,他自提的“乞求无得束书归”,能看出几分他内心的落寞与寂寥,以及怀才不遇的无奈。
唐伯虎的画作亦工亦写,产量之丰也使之各有无穷意味,不同的画作有不同的风格画法也表达了他不同境遇的所思所感行枣。
说到唐伯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在绘画上的地位,堪称明代画坛奇才,打破了门户之别,具有开创性里程碑式的意义,然而其实他在书法方面也造诣极高,他的字极具风流意蕴,十分有个人特色,尤其是《落花诗册》,更是绝对的代表作。
唐伯虎的书法最初师从赵孟頫,后来也广泛地效仿过米、颜等大家的字,并且在不同期间展露出各不相同的变化,总体上来看他的书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即唐伯虎三十岁前留在家乡,与年纪相仿的文壁关系密切,因此深受其影响,二人的书法十分接近,两人的书法都起源于赵体,笔触圆润,端庄秀丽。
第二阶段是唐伯虎仕途受挫、夫妻割裂后在外漂泊时期,此阶段他以卖书画为生,在书法上追求唐风,讲究字体的规整,崇尚颜楷,下笔凝重、字体饱满,并加以隶书,书写的“蚕头燕尾”十分有劲,大概持续到三十六岁,他最为经典的落花诗册就是此期的作品。
第三阶段,是他定居在桃花庵的时期,此时他无心仕途,专心创作,达到艺术之路的顶峰,此时他的字又重新研习赵体,融以唐风,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书法逐渐成熟,在端美中又显灵逸,此类风格作品颇丰,遗存的产量也极大。
最后阶段即他晚年的十年时间里,他已经看透尘世,归隐向佛,此时他的书法加入了几分米芾的扮带困意势,率真痛快,同时集各家于一身,笔画多变,挥洒自如。唐伯虎善于吸取先人的精华,无论是绘画还是书法,都能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个人特色。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近代影视剧把这一才子佳人的浪漫爱情故事演绎得生动有趣,唐寅风流浪荡的形象也深入人心。但实际上故事纯属虚构,秋香不是那个秋香,唐寅也并不是那个唐寅。
唐寅擅长仕女画,也画过一些春宫图,多以官伎、歌女等为模特,人们便认为,风流才子之说,大抵是因为唐寅性本如此。历史上的唐寅确实时常混迹风月场所,但这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尚。史上并无唐寅风流韵事的记载,如果笃定此事无风不起浪的话,只能说那是指他的个性放荡不羁,文风肆意洒脱。
事实上唐寅先后有过三个妻子。19岁时娶徐氏为妻,两人感情深厚。不过,在他25岁时,父母妻妹相继去世,对他打击很大。后来又娶了一位,却在他涉嫌考场作弊案被抓后,离他而去。36岁时,唐寅娶了患难中的红颜知己 沈九娘 ,从此筑桃花坞生活,一直到去世。一生不得志的唐寅并无那么多的风流韵事,而“点秋香”的故事又是打哪来的呢?
唐伯虎点秋香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笔记体小说中。明代小说家王同轨在他的《耳谈》中叙述了另一个苏州才子陈元超与唐伯虎点秋香一模一样的故事。故事到了明末冯梦龙手上,就变成了《警世通言》中的《唐解元一笑姻缘》。而在戏曲中的唐寅故事,最早有明末孟称舜的杂剧《花前一笑》,后来又从“一笑”发展到“三笑”,出现了王百谷的《三笑缘》弹词、卓人月的《唐伯虎千金花舫缘》杂剧。
干隆 、 嘉庆 以后,苏州评弹又将这一故事广为传播。到了清朝末年,民间流传弹词唱本《九美图》,开始有了唐寅娶9个美娇妻的说法。唐寅一生潦倒颠沛,诸事不顺,凭他的贫寒景况,连温饱都成问题,怎么可能妻妾成群。
❺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一直在民间流传,那历史上唐伯虎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那么此故事从何而来?秋香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原来,唐伯虎点秋香故事的雏形最早出现在明代的笔记体小说中。
干隆、嘉旁坦庆以后,各地的评弹艺人口中常唱的弹词有《三笑姻缘》、《三笑新编》、《三笑八美图》、《笑中缘》等等。到了清朝末年,民间开始流传弹词及戏曲唱本《九美图》,开始就有了唐伯虎娶9个貌美如花老婆,妻妾成群的说法。
故事的女主角秋香也确有其人。唐伯虎那个年代确实有一个叫秋香运谈桐的女子有点名气,不过她并非是大户人家的婢女,而是当时南都金陵风月场中的名妓。秋香本名林奴儿,字金兰,号秋香。她琴、棋、诗、画样样精通,当时侍雀被誉为“吴中女才子”。
秋香早年被迫堕入青楼,从良嫁人后还有些老主顾来找她,她不仅拒绝了,而且还在扇子上画了一幅画叫《新柳图》,题诗曰: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嫩枝条。如今写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
❻ 历史上真的有唐伯虎点秋香这一回事
历史上并没有唐伯虎点秋香这回事,而且也没有秋香这个人。真实的唐伯虎并没有做过“三笑点秋香”的事情。
历史上真正的唐伯虎并不风流,他一生只有过3个妻子,他的人生,则更是坎坷曲折。
唐伯虎也叫唐寅,伯虎是他的字,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唐伯虎是明代着名的画家、书法家、诗人。他才气纵横,天资聪颖,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配段租“吴中四才子”。
当时的明代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朝代,文人墨客就想着去打造一个风流倜傥,敢于叛逆的一个人物形象,用于寄托燃陪自己一些想做却不敢做的思想,而唐伯虎便是这个男主角。
(6)唐伯虎戏曲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唐伯虎点秋香这个故事原本是“陈公子点秋香培兆”,怎么会变成“唐伯虎点秋香”呢?这里,有其社会原因,时代因素,也有唐伯虎本人的个人原因。
我们知道,唐伯虎所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经济十分发达的时期,苏州是当时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城市。经济上的活跃必然带来思想上的活跃。
特别是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就十分活跃。他们急需思想解放,急需实现个人的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中下层知识分子急需找到一个他们精神,理想,情感,意志的代言人。急需找到一个生活上放浪无羁敢于带头冲锋,挑战的叛逆形象。这就找到了唐伯虎身上,因为唐伯虎自身就有不拘礼法的性格特征。
❼ 唐伯虎三笑点秋香是什么
苏州才子唐伯虎,性格放荡无羁。一次,他和朋友游览虎丘,与秋香不期而遇,秋香对唐伯虎粲然一笑。其实就笑了一下,唐伯虎就受不了了,派人暗访秋香其踪。
于是,唐伯虎乔装打扮,到华太师家里做了公子的伴读书童。不久,唐伯虎觉得时机已到,因为他发现俩公子已经离不开他了,谎称要回家娶亲。俩公子说,府上有这么多婢女,你随便挑。唐伯虎说,既然这样,恭敬不如从命,我弊薯就点秋香吧。唐伯虎遂心如愿,结成姻缘。
(7)唐伯虎戏曲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早在明代嘉靖或万历年间,嘉兴人项元汴的笔记《蕉窗杂录》上,就载有唐伯虎与秋香的故事。
秋香的原型是明朝成化年间南京妓女林奴儿,她的年纪比唐伯虎大二十几岁。而华太师是无锡人,要比唐伯虎小27岁。因而,唐伯虎是与“三笑”姻缘无缘的。激伍
历史上,唐寅并没有纳妾娶小,他的原配夫人死于疾病,续弦的一位看唐伯虎做官无望背他而去,最后一位红租铅者粉知己叫沈九娘,民间讹传为第九个娘子
❽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是真的吗
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不是真的,是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虚构出来的,此段故事出自《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
唐伯虎点秋香,主要讲述了一次唐伯虎出游,偶遇了还是丫鬟的秋香,秋香的一个笑容使唐伯虎铭记于心,然后唐伯虎对秋香一见钟情。
唐伯虎和秋香的第2次相遇汪举是,秋香跟相府老夫人去寺庙上香,二人因此有了第2次相遇,唐伯虎便祈求上天让他和秋香能够成亲。
历史上的唐伯虎确他是明朝着名的书法家,画家、诗人。在当时唐伯虎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他十分擅长绘画,融会南北画派,他的画作主要包括《落霞孤鹜图》、《春山伴侣图》等。
唐伯虎在文学上的造诣也不凡,他的诗主要是出游所写敬悉以及感怀之作,在他经过泄题之案后,他的作品多为伤情之作,他的主要作品有《百忍歌》、《上吴天官书》、《江南四季歌》等。
❾ 哪位朋友给我介绍一下唐伯虎
唐伯虎名寅,江苏吴县人,以诗、书、画三绝着称于明朝。只因他早年生活放荡,刻过一方“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印章,加上明清的小说,戏剧,弹唱又编造他“三笑点秋香”的风流韵事,在后人的印象中,唐伯虎是个风流才子。
唐伯虎一生娶过两个妻子,前妻徐氏,出身官宦人家,好享受,慕荣华,热望唐伯虎功成名就,出人头地,一四九九年,唐伯虎乡试第一,中了解元,徐氏喜出望外。谁知好景不长,第二年,唐伯虎进京会试,受到科场泄题案的无辜牵连,不幸琅铛入狱。徐氏得知,料定唐伯虎从此难以高升,就收拾细软,回娘家去了。从此两人分道扬镳。
后来,唐伯虎在青楼中认识了官妓沈九娘。九娘很敬重这位才子,为了使唐伯虎有个绘画的良好环境,她把妆阁收拾得十分整齐,唐伯虎作画时,九娘总是给他洗砚,调色,铺纸,唐伯虎有了这个好伴侣,画艺愈见精到。他画的美人,大都是从九娘身上体会到的风姿神采。九娘见唐伯虎不把她当作官妓看待,就益发敬重他了。天长日久,两人产生了爱情,成了夫妇。过了两年,九娘生了个女儿,取名桃笙。
一五九○年,苏州水灾。唐伯虎的卖画生涯自然艰难了,有时连柴米钱也无着落。一家人的生活全靠九娘苦心撑持。九娘终因操劳过度病倒了,唐伯虎请来医生,医生诊断后,告诉唐伯虎,九娘已经病入膏盲。唐伯虎尽力服侍九娘,无心于诗画。一五一二年掘基返冬至前,九娘紧紧握着唐伯虎的手,说道:“承你不弃,要我作你妻子,我本想尽我心力理好家务,让你专心于诗画,成为大家。但我无福,无寿,又无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听了这番话,唐伯虎禁不住泪如雨下。
沈九娘死后,唐伯虎再也没有继娶妻室,晚年皈依佛法,号称六如居士。
一、 唐伯虎的生平
唐伯虎,明朝人,因生于寅年寅时,便取名“寅”,因为寅为虎,又取字伯虎,后改字子畏。
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唐记酒店,自幼聪颖,能诗擅画,十六岁便中秀才,十九岁娶徐氏。徐氏文静秀气,温柔体贴,夫妻恩爱,正在他意气风发时,父亲突然中风过世,母亲因太悲伤也随父亲而去,后又惊闻妹妹在夫家丧亡,心爱的妻子在生育孩子时,产后热盛,悄悄离世。可怜的小婴儿在出世三天后,也随亲娘而去,亲人接连病故,打击甚大,使他意志消沉。后在好友祝枝山、文征明……的鼓励下,重拾古文,发愤苦读,结果乡试名列榜首,“解元判饥公唐伯虎”一时名遍南京城。二十七岁时续弦,娶了何氏。当唐寅上京考取进士时,被同行的同乡都元敬出卖,被诬告行贿主考官,拖入刑堂棍打,押入大牢。
几番周折,后经证实,释狱后,落魄潦倒,妻子何氏离他而去,弟嫂要求分家,此时幸有好友、九娘(青楼女子)在精神上援济他。后来,他娶了能干贴心的九娘为妻,自此也潜心作画,在青丹上大有进展,他和九娘育有一女,九娘三十七岁即因操劳过度而过世,享年五十四岁。
婆罗浮屠
查看公开信息
发送悄悄话给婆罗浮屠
给婆罗浮屠发送Email
访问婆罗浮屠的个人网站
查找婆罗浮屠发表的所有帖子
添加 婆罗浮屠 到好友列表
二、 唐伯虎的轶闻轶事
“吴门四才子”之一的唐伯虎。人们只知道他少年时候顽皮;青年时风流;中年老了,玩世不恭。所以世人将他的一些故事添枝加叶,以至于编造成许多传奇小说,例如:唐伯虎三点秋香……等等。但关于传说中唐锋启伯虎的故事,未必完全真实,但可以透露出,这位才子画家性格上的风流狂放,不居礼法。
当时,唐伯虎已是明代有名的画家。所以,许多有钱有势的人都想仗着自己的权势,向唐伯虎要几幅画,但唐伯虎生性不畏权势,而好结穷人。就因如此,所以唐伯虎宁愿作画送给穷人,也不愿理会那些高官贵人。
从前有本叫《九美图》的书,讲的是唐伯虎娶了九位美女的故事,情节很离奇,其实历史上并没有这桩事,不过唐伯虎画九美图倒是真的。九美图的由来,是祝枝山有一次去拜访唐伯虎,而与唐伯虎打赌,只要唐伯虎能在一年内,将苏州城里有名望的小姐,画出十张美女图来,祝枝山将付给他三百两银子。但当时唐伯虎却忽略了:大家闺秀,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哪来十张美女图?这时,书僮唐兴建议唐伯虎,每月初一、月半到玄妙观去,必可轻易的得到十张美女图,但唐伯虎只完成了九张,而这九张美女图也就因此被保存了
三、 祝、文、张与唐伯虎的奇文逸事
祝枝山,字希哲,是唐伯虎最要好的朋友,虽为举人,但无意于功名,心思全在书法上,草书尤其闻名。两人性情相近,时常拎着酒壶,乘着渔船,一面饮酒赋诗,一面欣赏山水,颇有避世弃俗之意。在唐伯虎于京都被都元敬陷害后不久,祝枝山也辞了知县,两人更是结伴冶游,放情诗酒,寄意名花。曾传说两人有一次抵扬州,发现所带银两已用尽,听说扬州的盐政御史喜好风雅,便化身为化缘道士来到衙门。御史请他们以石为题,联句成诗,于是两人之作,御史极为满意,便大赏银子,两人又因此多玩好几天。而祝枝山着名的草书,加上唐伯虎精湛的画技,更使得“唐画祝字”远近驰名。
文璧,字徵明,亦是唐伯虎的好友。但因为小时受父亲文林的严格管教,从不敢拈花惹草,所以当唐伯虎和祝枝山瞒着他请来两小妓对他开玩笑时,徵明即为此写了封长信,规劝唐伯虎。
而唐伯虎亦不服他把玩笑当真,两人二十年的友情从此失和。直到十年后,唐伯虎给徵明写信,坦率检讨自己的过失,徵明读毕即赶往桃花坞,两位挚友才在泪水中化了心中的芥蒂。因此,两人友情更加深厚,无话不谈,直至唐伯虎过世。
张灵,字梦晋,自幼聪明过人,曾在童子试中得到状元,但因父亲早逝,渐渐疏狂不羁,嗜酒如命。祝枝山见他可惜,收他为徒,从此他便常和祝枝山、唐伯虎云游四海。有次,三人在酒店喝完酒才发现没带钱,于是唐伯虎找张白纸,几笔勾勒,便成青山绿水,祝枝山接过笔,题了四句诗,更增色不少,最后梦晋在绿水旁添了个汲水小童,顿使画面生气盎然。此画不但付了酒钱,更让他们多喝了几杯。〔梦晋天生喜好自然,不汲汲于官名,始终为唐伯虎他们的最佳挚友。〕
[:smilie:]32.gif[/:smilie:] 参考资料:
唐伯虎传奇 梁燕 林郁文化出版社
吴门才子加话 马春阳 可筑书坊
唐伯虎的故事
自从冯梦龙的小说“唐解元一笑姻缘”问世以来,由于民间艺人和戏曲的喧染,唐伯虎点秋香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唐伯虎也成了中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在民间传说中,唐伯虎成了妻妾成群, 腰缠万贯,荒唐风流的富豪。其实,这是大大地歪曲了唐伯虎的本来面目,历史上的唐伯虎,不仅没有传说中的风流韵事,而且活清贫,一生坎坷。
唐伯虎,名唐寅,生活在明代中叶,出生在一个小商人的家庭裏。从小才气横溢,诗文书画,无一不工。弘治年间,考中应天府(今南京)乡试第一名—解元,一时名声大振,他也自诩为“江南第一才子”。可惜,好景不长,在第二年的会试中,唐伯虎受到科举舞弊案的牵连,吃了一连串冤枉官司,从此科举无门,功名路断。
唐伯虎功名无望,婚姻也很不幸。他的第一位夫人姓徐,出身豪门,十分势利,一心希望唐伯虎能金榜题名,青云直上,夫贵妻荣,谁知唐伯虎却因科场舞弊牵连,失去仕进希望,她的希望落空了。从此夫妻反目,日日争吵,最后终于劳燕分飞,离婚了事。后来,有个叫沈九娘的女子走进了唐伯虎的生活,俩人情投意合,琴瑟和谐,不幸,沈九娘又过早去世了。唐伯虎从此再未续弦。
科举失败,婚姻不幸,使唐伯虎受到很大的打击,便落魄江湖,漫游名山大川,潜心书画创作,终于成为一代大家,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在苏州流传着他的不少故事。据说,有个人与唐伯虎很要好,向唐伯虎索得画一幅,画的是一竿清竹临风而立,竹竿上趴着一只纺织娘。此人回家后,就把唐伯虎的赠画挂在房间裏。到半夜,此人在睡梦中被纺织娘的阵阵叫声吵醒,他爬起来,掌灯四处雪找,最后发现,鸣叫不停的纺织娘,居然就是唐伯虎画中的那只。还有一次,唐伯虎为一个朋友的扇子画了三只河虾,这个朋友爱不释手。一次乘船出游,不小心失手把扇子掉到河裏,扇面上的三只虾竟一齐从扇面上跳到河裏游走了。这些传说,传神地描述了唐伯虎画技之高超。
坎坷的生活,形成了唐伯虎傲世不羁、蔑视权贵的性格。他在一首诗中说:“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 ,酒盏花枝贫者缘”。反映了他宁愿贫穷,也不趋炎附势的性格。清高傲世,必然开罪了达官贵人,因此,唐伯虎的生活并不富裕。他在一首诗中说:“立锥莫笑无余地,万里江山笔下生”,生活窘迫得几无立=锥之地了。他在另一首诗中写道:“青山白发老痴顽,笔砚生涯苦食艰!”直接了当地道出了生活清苦的状况。西元1523年,53岁的唐伯虎在贫病中死去,死后贫穷,无力安葬,只得在住宅边暂痤。如今,在苏州桃花坞唐伯虎住宅遗址附近,还有一条名曰“唐寅坟”的小巷。直到二十年后,由唐伯虎的亲友凑了钱才将唐伯虎灵柩迁葬于城西横圹王家村。
悠悠岁月,四百余年过去了,苏州人民始终缅怀着这位杰出的画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苏州市人民政府出资百万余元,重修了唐寅墓,并在其墓地建造了纪念馆,陈列唐寅事迹及其作品,并于1986年正式向公众开放。
在唐寅纪念馆内,有一幅楹联,概括了唐寅的一生。抄录如下:
问唐衢痛哭何为,纵使青云无望,却赢得才子高名,在将相王侯之上,
继宋玉招魂之后,此番苍墓重修,更装点横圹美景,替湖山花月坛妍。
开场
[B]有一天,祝枝山到苏州桃花坞唐家去会友,见唐伯虎正在挥笔作画,画的是幅山水立轴,远山近水,云雾缥渺,十分生动,就取笑说:“老弟,你的山水画得不错,简直超过你师沈周的真传;不过画起仕女来就差点了。”
唐伯虎那时年少气盛,听了极为不服,说:“我的仕女画有哪些不好?”祝枝山见唐伯虎认了真,就笑笑说:“你画一般的仕女没有意思,要是你能在一年之内,把苏州城裏有名望的小姐,画十张美女图出来,我就服贴你,还可以跟你打三百两银子的赌。”唐伯虎被祝枝山一激,有仔细思量,就满口答应了。
送走了祝枝山,唐伯虎细细一想,才知又上了祝胡子的当。试想大家闺秀,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这十张实有其人的美女图到哪裏去画?
明明这个东道要输定了,因此心中甚是不快。书僮唐兴十分伶俐,当下献计道:“相公,依我看十张美女图倒也不难,每月初一、月半总有人去玄妙观烧香,烧头香的往往都是些大家闺秀。你和玄妙观老当家是棋友,可以早一天睡在观裏,打扮成小道士模样去剪剪烛花,敲敲钟碧,不就看得一清二楚了吗?”唐伯虎一听有理,就依计而行。
从此春去秋来,唐伯虎果然画好了八张有名有姓的美女图,心中十分得意,感到这次一定要叫祝枝山大吃一惊,让他也尝尝输掉银子的滋味。
又是一个十五快到了,唐伯虎照例带了唐兴住到玄妙观去。一早,只见有个姑娘,既不坐车,也不坐轿,一身青布衣裙,头上还插着一朵鲜花,面如满月,眼似流星,脸色白裏透红,十分动人,只是感到有点面熟。定睛细看,原来是桃花坞街上豆腐店裏的姑娘阿桂。唐伯虎见了她,不由心中一慌,“嚓唧”一声,剪烛花的剪刀掉到了地上。
阿桂正要拜神,见此情形,不由抿嘴微微小道士的慌张样儿,不由又是一笑。唐伯虎更慌了,连烛剪也不敢拾,急忙向殿外退走,不想正碰在刚进殿来的老当家身上,不由得“哎呀”一声。这样一来,阿桂更感到好笑,回头又是一笑。就是这“三笑”,后来就有人编出了《三笑》的故事。
中段
[B]唐伯虎回到家裏,像往日一样,在书房中将早上见到的形象画了起来。刚刚画毕,只见娘子陆昭容走进书房,将画仔细一看,皱着眉头道;“这不是豆腐店裏的姑娘阿桂麼?”唐伯虎就将如何与祝枝山赌东道之事详细告诉了她。
陆昭容埋怨唐伯虎道:“这些美女图,画的都是名门闺秀,要是给祝枝山拿了去,不知又会惹出什么事来。你千万不能给他,以后再也不可去偷画美女了。祝枝山来了,我自有话回答。”
这天约期已到,祝枝山兴冲冲地来到唐家。唐伯虎就按照陆昭容的吩咐,将画一幅幅展开,让祝枝山过目。正看到第九张,只听一阵脚步声,陆昭容在前,唐兴在后,跨进书房。陆昭容一本正经地对祝枝山说:“祝大爷,唐寅年轻,不懂世务,你作长兄的不教他循规蹈矩,反而叫他去画大家闺秀,传将出去,叫我们相公有何脸面见人?还不快快将这十幅图画拿去烧了,免得日后招惹麻烦,自寻烦恼。”
唐兴早已心中有数,一声答应,将画一捧,往外就走。不一会,只见天井裏一缕浓烟升起,纸灰化作片片蝴蝶,陆昭容也佯怒回房而去,弄得祝枝山平生第一遭没有得到便宜,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其实,这是陆昭容的一计,九美图一张也未曾损伤,烧毁的只是唐伯虎平日作废的画稿。这麼一来,东道银子并没输掉,九美图也留传了下来。据说在清代末年,还有人看见过呢。
唐伯虎与祝枝山打赌,因为没有将十美图画全,心裏总觉不畅。一天清晨,他坐在妆台旁边,看着娘子陆昭容对镜梳妆的情景,忽然灵机一动,画兴大发,心想: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要是让娘子给我做画中人,岂不妙极!
他喜孜孜地对陆昭容说明心意。从前妇女连面孔也勿肯给人家看见,陆昭容也是这样。她一听见丈夫的话,羞得粉面通红,囗裏连连说:“这加何使得!这如何使得!倘若传扬出去,不但人家要说相公轻薄,连我也体面难存。”
唐伯虎说:“闺房作嬉,人之常情。我若将娘子花容流传后世,岂不是段风流佳话!”昭容本不答允,但经不住唐伯虎横打躬、竖作揖,缠得没法,只得说:“相公一定要画,那就画张背影图,使人家见了也认不出来。”陆昭容的意思是:从古以来,画人哪有画背影的。
这麼一夸,可以打消丈夫的画兴,就不再硬缠了。哪知唐伯虎一听此言,连连拍手称妙:“娘子真是绝世聪明,我作画多年,倒从末想出过这等新意。”
陆昭容因话已讲出,只得随丈夫来到后花园的荷花池畔,半倚羞假山石,把花撒入池中,逗引池鱼作嬉。这一次,唐伯虎给妻子画了一幅(美女嬉鱼图)。
只见那画中的美女,肥瘦适中,长短合度,云鬓高耸,粉面低垂,真是画得亭亭王立,婀娜多姿。尤其是有一种少女独特的娇憨俏丽的神态,活现纸上。画成以后,位居十图之首。
因为前面九图都是惊鸿一瞥,而这一幅,因为唐伯虎与妻子朝夕相处,十分熟悉,所以更加维妙维肖。
尾声
[B]本来故事可以到此结束了,哪知这张图画得实在太好,到了后来,又引出一段逸事来。
那是在清朝干隆年间,有个读书公子,从一家败落乡绅的子孙手裏买到了这幅画。见画后,他每日如醉如痴,越看越爱,越爱越迷。心裏想道:这位美人背影这麼动人,正面更不知有何等标致!从此茶不思、饭不想,口口声声念着:“美人儿,你怎么不回过脸儿来?”
家裏的人见他日渐消瘦,着急万分。请了医生,都说是心病需要心药医,若是心中想看的东西得到了,病也就霍然而愈,否则药物不能奏效,医生无能为力。
有个聪明人想了个办法,趁那公子昏睡之时,将画换了一幅。景致、衣物均同,美人脸却是正面的。那公子一看,画中人十分平常,一场相思就此断念,病也就渐渐好起来了。
所以,人家说,唐伯虎的画是活的,一张背影图还害得后世人生了一场相思病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