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颈椎一到七节各管什么
1、第一颈椎(寰椎)
寰椎与枕骨相连,主要管头、耳、鼻、喉、脸等,一旦发生错位,最容易导致头晕、眩晕、偏头痛。当寰枢关节错位时,其椎动脉活动空间减少,头部转动时常因牵拉而使血管发生压迫,进而影响头部的血流供应。
2、第二颈椎(枢椎)
枢椎主要关联耳、鼻、喉、舌、声带、口等。如果发生错位,最易患斜视、盲视、眼花、耳聋、耳鸣,此外,还有谵语、烦躁、头昏、头痛、过敏性鼻炎、失眠、嗜睡、癫痫、心动过速、房颤、面瘫。
3、第三颈椎
第三颈椎主要关联咽、颊、肩、横膈等。如果第三颈椎发生错位,最易患神经痛、湿疹、痘疹、粉刺、痤疮、高血压、咳嗽、斜视、近视、视物不清、头昏、偏头痛、压痛、三叉神经痛、耳鸣、失听、颈痛、吞咽不适、胸闷、房颤。
4、第四颈椎
第四颈椎也属于普通颈椎,主要关联颈部肌肉、咽、臂等。第四颈椎如果发生错位,最易患头昏、咽喉异物感、口腔溃疡、扁桃体肿痛、黏膜炎、鼻塞、鼻炎、卡他性中耳炎、牙痛、弱视、失聪、恶心、呃逆、落枕、全手麻木、胸闷、打嗝、心动过速。
5、第五颈椎
第五颈椎主要关联手肘、食道、气管、横膈膜、心脏等。第五颈椎如果发生错位,最容易引起眩晕、视力下降、咽炎、咽喉部异物感、扁桃体炎、咽痛、音哑、哮喘、口臭、上臂痛、胸痛、心动过缓、恶心、呃逆、上肢桡侧拇食二指麻痛、血压波动、颈肩手胀痛。
6、第六颈椎
第六颈椎主要关联甲状腺、食道、气管、心肺、上肢等。第六颈椎如果发生错位,容易出现颈部僵硬、肩部痛、上肢桡侧麻痛、低血压、心动过缓、扁桃体炎、气管炎、百日咳、血压波动、哮喘、拇食二指麻木、脊痛。
7、第七颈椎(隆椎)
第七颈椎主要关联甲状腺、食管、气管、心肺、肱肌等。隆椎如果发生错位,容易出现伤风、甲状腺炎、吞咽不适、贫血、哮喘、气短胸闷、低血压、心房纤颤、上肢尺侧及无名指、小指麻痛、颈根痛、肩胛痛、阑尾炎、雷诺氏、雷纳氏综合征、肥胖、消瘦。
㈡ 人体后背穴位图,完整图
人体背部穴位主治:
1、络却穴、玉枕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视物不明、鼻塞、热病无汗、失眠。
2、百会穴、后顶穴、强间穴、脑户穴
身体方面:头晕目眩、失眠、心烦、健忘、耳鸣
3、风府穴、哑门穴、大椎穴、天柱穴
身体方面:失眠多梦、颈椎病、头晕耳鸣、手脚麻木、鼻炎、胸闷、落枕;
皮肤方面:鱼尾纹、面部皱纹、毛孔粗大、皮肤过敏、油脂旺盛、暗疮。
4、大杼穴、风门穴
身体方面:咳嗽、胸闷气喘、鼻塞、肩背酸痛、伤风、咳嗽;
皮肤方面:神经性皮炎、额头肤色晦暗
5、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肺俞穴、阙阴俞穴、心俞穴、附分穴、魄户穴、膏肓穴、神堂穴
身体方面:感冒咳嗽、心慌惊恐、面红发热、失眠健忘、身热头痛;
皮肤方面:红血丝、毛囊炎、过敏性皮炎
6、灵台穴、至阳穴、督俞穴、膈俞穴、譩譆穴、膈关穴
身体方面:虚胖、乳房松弛、烦闷不安;
皮肤方面:面色青黄、眼袋、皮肤粗糙
7、筋缩穴、中枢穴、肝俞穴、胆俞穴、魂门穴、阳纲穴
身体方面:少气乏力、精神不振、内分泌失调、心烦易怒、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皮肤粗糙、皱纹、面色秽浊、色素沉积、口唇苍白无华。
8、脊中穴、脾俞穴、胃俞穴、意舍穴、胃仓穴
身体方面:消化不良、胃酸胃痛、痔疮、腹泻、腰背疼痛、体内湿气、腹胀、食欲不振;
皮肤方面:酒渣鼻、暗疮、红血丝、眼睑浮肿、面黄浮肿、面色潮红、油脂旺盛、嘴周痤疮、脂溢性皮炎。
9、悬枢穴、命门穴、腰阳关穴、三焦俞穴、肾俞穴、气海俞穴、大肠俞穴、肓门穴、志室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腰酸痛、口干唇燥、脚冷乏力、便秘、腹痛、小便不利、阴部肿痛;
皮肤方面:黄褐斑、黑眼圈、暗疮、面色苍黄、肤色晦暗滞浊。
10、腰俞穴、长强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中膂俞穴、白环俞穴、胞肓穴、秩边穴
身体方面:泌尿不畅、痛经、子宫内膜炎、便秘、性冷淡、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皮肤干燥、粗糙、雀斑、妊娠斑。
11、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会阴穴
身体方面:月经不调、经痛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便秘、阴部湿痒;
皮肤方面:雀斑、妊娠斑、子宫性肝斑、处女性肝斑、面色苍黄、暗哑无光。
12、承扶穴、股门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便秘、痔疮、臀部炎症。
13、合阳穴
身体方面: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不调、子宫性内膜炎
14、承筋穴、承山穴、飞扬穴
身体方面: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痔疮、便秘。
15、跗阳穴、昆仑穴
身体方面:头痛、眩晕、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踝关节扭伤、膝关节炎。
督脉主治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运动系统病症,以及热性病症和本经所过部位之病症。
人体背部有各脏器的背腧[shù]穴,这些穴位在功能上与各脏器相对应,可以起到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
1、肺俞
①皮肤隆起的多为胸中有热,可有气短、咳嗽等症状,一般在膻中穴也有反应,可结合观察。
②本穴如有反应,在肺经的太渊、孔最、中府等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③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痰饮咳嗽之症。
④诊得条索状结节,周围皮肤有明显压痛者,多为咳嗽、气急、肺热胸痛、感冒等病变。
肺腧是天灸的常用穴:天灸是在三伏天之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将特定中药(如甘遂、细辛等)贴敷于特定的穴位,使人体阳气得天阳之助,达到驱逐内伏寒邪、补益人体正气的目的。
伏日为庚日,庚日属金,与肺相配,故天灸善于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等肺系疾病。天灸治疗哮喘往往选取肺俞、定喘、风门等,以宣通肺气,从而防治哮喘的发生。
2、心俞
①若有棱状结节,伴有显着压痛,多为上肢内侧疼痛、红肿或有心悸怔忡、心慌烦闷不安、口渴等症。
②皮肤凹陷且压痛敏感者,常有心胸烦乱,恍惚健忘、纳呆等症。
③心脏疾患尤其是心痛时本穴如有反应,在巨阙穴处往往呈异样变化。
3、肝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伴有压痛敏感者,多为失眠症。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兼有明显压痛者,常见头晕、失眠、心烦不宁之症。
③出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患者有胁肋胀痛、脘闷、腹胀、黄疸、纳呆、寤寐不宁等症状,或有下肢内侧红肿的病变。
4、胆俞
①发现棱状结节且有压痛敏感者,多属黄疸。
②凡有细条状及压痛者,多为下肢外侧痹痛,若在命门穴同时有气泡样反应者,则属下肢麻木。
5、脾俞
①局部皮肤凹陷,或按之软若棉样,以虚证为多。
②诊得条索状结节,并有压痛者,患者常有头晕、失眠、乏力、健忘、烦躁、食欲不振、便溏、浮肿等症状。
③若出现棱状结节伴有显着压痛者,为下肢内侧红肿、行走困难或大趾运动不利之征。
6、胃俞
①诊得条索状结节并伴有痛感者,常是不欲饮食和有胃痛等病变。
②有棱状结节和明显压痛者,多有呕吐、不食、胃痛、腹胀或髋关节外侧有红肿现象。
7、三焦俞
①局部皮肤隆起,按之有条索状结节且压痛明显者,多有腰痛、带下、月经不调、小便混浊等症状。
②若有棱状结节,并伴有压痛者,一般是耳鸣、重听、头痛、腹胀满闷、吐逆之征(妇女妊娠期亦可发现三焦俞有棱状结节)。
8、肾俞
①有条索状结节,凡压痛敏感者,一般是阳痿、头晕、腰痛及耳鸣之征。
②诊得棱状结节,兼有明显痛感者,多为血尿、腰痛、浮肿之症。
③局部皮肤隆起,有如卵圆形结节并伴有压痛者,是肾虚有热,耳鸣、头胀之征。
9、大肠俞
①发现坚硬的圆形结节,且压痛敏感者,表示大便干结。
②有棱状结节并兼有压痛者,大多有头痛、牙痛、腹痛、泄泻等症。
10、小肠俞
①凡结节椭圆质地较硬而压痛显着者,多有头晕、后头疼痛、后项拘挛之症。
②本穴出现气泡样转动感,多为妇女子宫下垂。
11、膀胱俞
①诊有柔软的椭圆形结节,大多数是遗尿症。
②按得棱状结节,并有压痛者,一般有发热头痛、小便频数、尿赤涩痛、腰痛、小腹胀痛、白带等症状。
③有细条索状结节、压痛者,多有下肢麻木或痹痛。
㈢ 颈椎如何定位
1、颈椎:
(1)方法:采坐姿实施,并令患者正坐。
(2)颈椎椎体位置判定:颈椎椎体判定以C2及C7较易判定,其余各颈椎椎体则以此两椎体来推定。
a.C2:由头骨以下,首先摸到的棘突:
b.C7:靠近双肩,较突出的棘突为C7及T1,但当头部摇动时,会跟着活动的是C7。
c.C1:此椎体由棘突无法摸到,但其横突位于枕骨下方、耳朵正后方位置。
2、胸椎:
(1)方法:采俯卧姿势实施,并令患者双手掌心朝上平放于身体两侧。
(2)胸椎椎体位置判定:胸椎椎体判定以T4、T7及T1较易判定,其余各胸椎体则以此三椎体来推定。
a.T1:如上所述,靠近双肩,较突出且不会随着头部转动的椎动即是T1
b.T4:在肩胛骨靠人体内侧较突出的正中点联机之椎体即是T4。
c.T7:在肩胛骨最下端的平行联机之椎体即是T7。
d.T10:以T4-T7之等倍距离,由T7向下延伸点的椎体即是T10。
e.T2,T3:由T1往下一、二椎体是(或由T4往上一、二椎体即为T3,T2)。
f.T5,T6:由T4往下一、二椎体(或由T7往上一、二椎体即为T6,T5)。
g.T8,T9:由T7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h.T11,T12:由T10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3、腰椎:
(1)方法如胸椎。
(2)腰椎椎体位,置判定:腰椎椎体判定发L4较易判定,其余各腰椎椎体则以此推定。
a.L4:与骨盆顶点的联机即为L4。
b.L3,L5:由L4往上及往下各一椎体,即为L3及L5。
C.L1,L2:由L3往上一、二椎体即是(或由T12往下一,二椎体即是)。
颈椎微调手法
枕寰枢复合关节应用解剖
从解剖上看,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是分属于不同节段的两个运动单元,而从运动生理的角度分析,这两节段更象是同一生理性关节的不同组成。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同,共同参与头颈的功能活动。
1,关节连接
(1)寰枢关节。寰枢关节包括三个解剖性关节:其中中央部分是寰齿关节,两侧为寰枢后关节。
(2)寰枕关节。寰枕关节由寰椎侧块的上关节面和枕骨髁所组成,为一球窝关节。
2,韧带连接
(1)连接枢椎齿突和椎体的韧带 维持枕寰枢复合关节稳定性的最重要韧带结构都与枢椎齿突有关。
(2)连接寰椎前弓和枢椎椎体前面的韧带。
(3)连接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后关节突的韧带
3,血管于神经
寰椎横韧带的后面容纳脊髓,
寰椎后弓上面上关节突后下方有一沟,容纳椎动脉通过称椎动脉沟。
部分人群自上关节突后缘至后弓,有一骨桥斜架在椎动脉沟上方,呈环状,即为椎动脉沟环。
4,枕下肌,枕下三角枕下肌群为头上,下斜肌和头大,小直肌,为头部后伸和旋转的主要肌群;
枕下三角由头上下斜肌,头大直肌和寰椎后弓围成。
㈣ 背脊椎在那个位置
脊椎的位置是从头部到臀部后方正中部位。
㈤ 颈椎在哪个位置
颈椎,指颈椎骨。具体讲,颈椎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块颈椎骨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除第1、第2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与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颈椎不仅支撑头的重量,还有很大的活动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下段颈椎容易发生退化性改变,主要表现椎间盘变薄,椎骨间隙变窄,使椎间孔变小。同时,椎骨边缘易长骨刺,压迫脊神经的根部,形成颈椎病。当椎骨后面有较大的骨刺时,可压迫脊髓,使双下肢行走不稳,重者有排尿、排便困难。若是骨刺长在椎骨侧面,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头晕、头痛、视力减退等脑供血不足等症状。
㈥ 后背上面一点、脖子下面一点、是什么地方引起疼痛的原因是什么
你说的是颈椎的位置吧!颈椎病在临床上也称为颈椎综合症、颈椎增生性关节炎。它是一种缓慢进展有的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其发病由于颈椎间盘变性或突出、颈椎间隙变窄、关节囊松驰、内平衡失调以及进行性骨赘形成,分别刺激或压迫邻近的颈脊神经根、颈脊髓、椎动脉、脊前动脉和颈交感神经等组织而出现一种症状繁杂、影响广泛的综合症候群。
根据病理变化,颈椎病可分为五型:
(1)脊髓型;(2)神经根型;(3)椎动脉型;(4)交感神经型;(5)混合型。
颈椎病的病因:
病理变化为颈椎间盘退行性变,纤维环弹力减退而向四周膨出或髓核疝出可压迫神经根、脊髓、椎动脉;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变性,使神经根管及椎管容积变小,小关节及钩突关节退行性变致小关节脱位可造成颈椎退行性滑脱。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四肢无力、僵硬、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可引出病理反射;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颈部僵硬、活动受限,上肢放射痛、麻木、浅感觉迟钝、肌力减退、反射弱;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头痛、头晕等脑血管痉挛症状及眩晕、恶心、耳呜、视物不清等脑缺血症状;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出现霍纳氏综合症、心动过速或过缓、双上肢及头面部血管痉挛或扩张,肢体少汗或多汗;混合型颈椎病有上述两种以上的临床表现。
引起颈椎病的原因很多,一般多将其概括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有的患者以外因为主,有的则以内因为主。
(1)内因:颈椎关节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活动度很大,具有屈伸旋转的功能,由于大量活动、劳损的积累,日久即形成慢性损害,易产生退行性病变。在颈椎病中,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变是普遍的内因,是发病在基础。
(2)外因:主要的外因有以下几种。
① 急性颈椎外伤。 ② 慢性颈椎损伤,多发于长期从事刺乡、缝纫、绘画、书写、化验及脑力劳动者。 ③ 颈部及咽部感染。 ④ 风寒湿邪侵袭。
颈椎病患者注意事项
颈椎病是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病程较长,给患者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患者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头颈正确的姿势,睡眠时要选择合适的枕头,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枕头以10厘米的高度为宜。注意避免颈部的剧烈转动。
(2)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要注意每工作一小时左右就要适当地活动颈部,以消除颈部肌肉、韧带的疲劳,防止劳损。
(3)平时要注意保暖,防止受寒凉。
颈椎病的治疗
虽然引起颈椎病的病因很多,只要经过合理的治疗,颈椎病所产生的症状是完全可以消失的。我所以中药为主、西药为辅治疗颈椎病已取得显着疗效。具体治疗方法是:口服舒经活络散和外用追风透骨膏,同时可口服西药地巴唑(每次20mg、每日3次)、维生素B1(每次20mg、每日3次)。
X线摄颈椎正侧位像、颈椎CT或MRI检查是确诊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此病应注意与肩周炎、胸廓出口综合征、椎管内肿瘤、梅尼埃综合征鉴别。
㈦ 颈椎是在人的什么位置
人体有7块颈椎,把头部向下低,脖子中间最高的是颈7,向上到发际都是颈椎.
㈧ 颈椎的具体位置在哪儿,这种症状是不是颈椎病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自我保健颈椎操双手交叉抱于头后,头用力向后仰,双手向上托头。优点:锻炼颈部肌肉,放松颈椎骨骼间隙。时间:每小时进行一次,动作坚持三十秒,一次六组。上下左右旋转头部,动作应缓慢,禁止做头部绕环。优点:悄悄地放松,平衡颈部肌肉。时间:任意安排,只要动作缓和不要过于猛烈。坐正身体,挺直背部,耸肩,用肩膀去找耳朵。优点:放松颈、肩部肌肉。时间:随时随地。日常细节六个注意1.注意坐、站、走的姿势。“坐”要上身挺直,下颌微收,下肢并拢;“站”要胸部挺起,腰背平直,两腿直立;“走”要抬头挺胸,腰部直挺,收小腹。2.注意调节眼睛与电脑的距离,屏幕与眼睛最好处在同一水平,减少低头。3.注意饮食。喝茶有益脊椎健康;多喝牛奶有利于脊椎病的预防;切忌酗酒。4.有益脊椎健康的运动选择。最有益的颈椎运动——放风筝;最高效率的健身运动——骑自行车;最好的养心运动——登山。5.开车一族要注意调节方向盘高低,车内空调温度别太低。6.按摩过程中手法不能太过猛烈。
㈨ 颈椎第4、5节是在人体的背部那个位置里吗
不在背部,在背部的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