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年级语文课文观潮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苏轼借《观潮》为题,抒写了一种消极、虚无的思想,有佛家的禅宗情调。所谓禅宗,有南北之分,北宗强调“拂尘看净”、“慧念以息想,极力以摄心”;南宗则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觉悟不假外求”以达到“无念为宗”。
观潮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译文
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1)四年级思想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禅在于悟,在于用心去体会,心有所动而至感悟。此诗就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的心境。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心醉神迷,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真是令人遗憾终生。去观赏了,看到的是庐山的蒙蒙烟雨,钱塘江纷纷滔滔,了无穷尽的潮汐。初看之时,看到的是蒙蒙烟雨,滔滔潮汐的物象。
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而观物感悟,进入禅的境界后,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禅的意境了。虽然庐山还是照样的烟雨蒙蒙,钱塘江潮汐还是照样的宏伟壮观,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庐山烟雨,钱塘江的潮汐,这烟雨,这潮汐,就是佛,就是禅了。
⑵ 四年级上的语文本书第一课 《观潮》的中心思想
本文记叙的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而近到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2)四年级思想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观潮》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神奇的大自然”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在文中,作者不但运用比喻、形容、衬托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地表现了大潮的奇特。这样直接描写和间接烘托将钱塘秋潮这一天下奇观,生动形象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钱塘江的秋潮,比其他地方的秋潮更壮观,这和当地的特殊地形有关。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阔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一百公里,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三公里。涨潮时,海潮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涌而来,受两旁渐狭江岸的约束,水面越来越窄,涌潮后推前阻,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⑶ 这个图片什么意思
图片,能表达作者一定思想感情,是富有情意的代码,图片也有多种格式,gif是动态图片,一般图片有运动,所以表达的内容丰富多彩,这张图片,是静态图片,表达的意思比较含蓄,从图片上人物的眼泪,就可断定作者的不舍,但剑架到脖子上,就表明事情一发生就避无可避,情非得已,所以此图意思就是,不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舍不得也得去面对,勇敢点,别伤心!
⑷ 四年级下册《手指》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四年级下册《手指》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
本文开门见山地指出每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⑸ 四年级数学手抄报 图片
提示:目前仅显示的图片(所有颜色)
>全部尺寸>特大尺寸>大尺寸>中尺寸>小尺寸>精确
宽:
高:确定
>全部颜色
>全部类型>动态图片>静态图片>面部特写恢复默认筛选 900x610 56k jpg
数学手抄报_数学报 1600x1200 288k jpg
四年级数学手抄报图片资料 1056x730 124k jpg
《数学真奇妙》初中手抄报 -... 900x657 110k jpg
数学手抄报_数学大本营 1024x768 226k jpg
走进数学手抄报图片 1024x768 272k jpg
数学手抄报展 - 内容 - 苍南... 900x638 94k jpg
数学手抄报_数学魔方 749x562 100k jpg
第二次数学手抄报 - xmmm092... 900x624 94k jpg
数学手抄报_趣味数学1 640x480 64k jpg
点击本文《《数学王子高期》... 1024x768 286k jpg
数学手抄报展 - 内容 - 苍南... 900x596 52k jpg
数学手抄报_趣味数学4 1038x734 144k jpg
点击本文《《数学的海洋》手... 1024x768 212k jpg
三年级数学手抄报作品 2048x1536 828k jpg
数学手抄报--课堂内外引入数... 900x639 80k jpg
⑹ 怎么画灰尘的旅行思维导图
这个主题的思维导图绘画,首先必须要根据主题分几个不同的要点,把每个要点的主要内容汇总出来,
然后根据主要内容的具体意思,规划整一个思维导图的具体联系,
这样才可以让思维导图,更加清晰精准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笔记、记忆方式,可展示出可视化的思维线路,体现建构主义学习理念和灵活交互的特征,其清晰自由的线条引导学习者带着兴趣深入记忆。
思维导图由哪些元素构成
箭头:
可用来指示一个模型中的不同概念是如何联接的。箭头可以是单头的,也可以是多头的。可指前也可指后。
符号:
星号、感叹号、十字形符号、问号及其它一些指示符,可用在字、词后,表示连接关系或其它意义。
几何形:
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等等,可用于表示面积或表示特性相似的单词——如三角形可用来表示在解题图中,可能答案的区域。
几何图也可用来表示重要性的先后次序,如某些人习惯用正方形代表中心主题,长方形代表次重要观点,三角形代表再次重要观点等等。
三维艺术:
以上提到的任何一种几何图及其它图形均可画成透视图,例如将正方形制成立方形。以这些形状表达的观点会更突出。
创造性图象:
运用多维方法创造性地制作出各种切合主题的图案。例如,当某个人制作物理图时,围绕它的电子作为图案的中心。
颜色:
作为记忆与创造的辅助工具,尤其有用。正如箭头可以显示图案不同部分概念之间的联系一样,色彩也可以标出图案不同区域之间的边界
绘画思维导图的工具有哪些
如果是手绘思维导图,你只需准备好下面提到的工具,就可以开始画了。
1、A4白纸一张;
2、彩色水笔和铅笔;
3、你的大脑;
4、你的想象。
绘画思维导图的方法步骤
1、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画,周围要留出空白。
从中心开始,会让你大脑的思维能够向任意方向发散出去,自由地、以自然的方式表达自己。
2、用一幅图像或图画表达你的中心思想。
“一幅图画抵得上上千个词汇”。它可以让你充分发挥想象力。
一幅代表中心思想的图画越生动有趣,就越能使你集中注意力,集中思想,让你的大脑更加高兴。
3、绘图时尽可能地使用多种颜色。
颜色和图像一样能让你的大脑兴奋。它能让你的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你的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
此外,自由地使用颜色绘画本身也非常有趣。
4、连接中心图像和主要分枝,然后再连接主要分枝和二级分枝,接着再连二级分枝和三级分枝,依次类推。
⑺ 英语思维导图怎么画 四年级上册A4纸
创作思维要素
一个思维导图的创作,这五要素一定要具备:中心概念、色彩、分支、关键词、配图
1)中心:这里分为中心图像和中心主题文字,即我们在创作思维导图时,需要提炼这次创作的中心思想,比如一个项目管理的思维导图,我们就可以将这次项目的名字作为中心。
2)色彩:在进行思维导图创作时,我们的颜色选择尽量不要少于三种,每一种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的程度。
3)分支:这是思维导图创作中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分支,既把各个内容串联了起来,又能明显看到各个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构成一级、二级等关系。
4)关键词:将长句以及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准确的关键词表达出来。注意提炼的时候要精准、简明扼要,只要能保证自己在看见这个词的情况下,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可以。
5)配图:可以使用符号、图片标注出重点的关键词,或者标注一些重点内容在分支上,方便自己清楚级与级之间的关系。
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思想品德教案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游戏体验
师:我知道大家都爱玩游戏,对吗?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吹气球”游戏,比比谁吹得大,谁愿意参加?
(教师挑选男女同学各三名参加游戏。)
师:我们分组吹气球,先请男同学,然后再请女同学,吹得最多的小组获胜。没有参加游戏的同学认真观察游戏,看看你们能发现什么?
(男生组老师给5秒钟就叫停,女生组老师给10秒,结果女生组获胜。)
师:不用数都知道,女生吹得又大,又多,女生获胜。
(男生急得大声说:不公平。)
讨论:怎么做才能让这个游戏公平呢?
师:原来问题出在我们没有给这个游戏制定游戏规则。那你们愿意按游戏规则再玩一次吗?能说说玩“吹气球”时有哪些具体的游戏规则吗?(生讲规则,再重新玩游戏。)
师:没有规则,我们连一个小小的游戏都无法进行。看来规则真挺重要的。刚才咱们通过游戏,知道了规则在我们的游戏中。那么,规则在哪儿呢?这节课我们活动的主题就是一起来找找:规则在哪里?(板书:规则在哪里)
(评析:以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作为切入点,在儿童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积极讨论和探索,了解规则的重要性。从无规则的混乱到有规则的公平、合理,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初步的“规则意识”和“规则概念”也在学生心目中悄然建立了。)
二、找一找,规则在哪里
(一)寻找生活中的规则。
1.师:(课件出示教材内容)这是教材第46、47页的内容,请大家仔细观察,找找规则都在哪里?都有哪些规则?
师:除了这些规则外,生活中还有很多规则。昨天,老师已经让同学们去收集我们身边的规则了,谁愿意把自己收集的与大家交流一下。
2.调查,有哪些同学遵守了这些规则,有什么感受。
(评析:“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体验和感悟。”社会调查,作为一种学生主动了解、接触社会的直接手段,可以让学生在了解生活中处处有规则的基础上,引发他们关注生活现象,思考不遵守规则的后果,促进其深入有效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二)寻找与学生紧密联系的规则。
1.师:生活中处处有规则,那么与我们小学生紧密联系的规则有哪些呢?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出示课件并相应补充。
与小学生相关的规则有:《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通规则、社会行为规则……
3.师:规则在哪儿呢,你们发现了吗,遵守了吗?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这里有一些校园生活的图片,看看谁最聪明,能马上找到图片中的规则。
(出示课件:进校门的规则、回答问题的规则、读书的规则、小组讨论的规则、写字的规则、上下楼梯的规则、课间活动的规则等。)
4.师:你们能从图片中发现这么多的规则,真是了不起。这些是在校园里、班级中随处可见的规则,它帮助我们形成良好的文明举止,帮助我们做一名懂文明、会学习的好学生。这些规则在咱们的学校生活中还真的少不了。
5.师(小结):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我们发现,规则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规则在家庭生活中,规则在学校生活中,规则在社会生活中,真是生活中处处有规则。(板书:生活中处处有规则)
(评析:以学校生活作为课程资源,用图片的形式充分挖掘隐藏在校园里的规则,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找到规则,对比自己的行为,从而引导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做一个遵守规则、热爱学校的孩子。)
三、延伸宣传,遵守规则
师: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学习,就要处处有规则,我们人人更要遵守规则。可是还有许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认为规则没什么,所以也出现了许多事故。你们愿意当个“规则小宣传员”,让更多的人明白这个道理,和我们一起来遵守规则吗?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将自己收集到的规则分类整理,并制作成剪贴报。课下我们把它贴到学校的校园文化宣传栏里,并义务地当回小解说员好吗?(学生活动。)
(评析:在处理资料的同时,由身处其外的观察与调查,变为主动地参与和宣传,学生体验到了规则的重要性,把规则贴到卡纸上的过程,也印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四、结束教学,实践规则
师:同学们可真棒,刚才我们交流了很多规则,那么下课时有些什么规则呢?比比看,谁做得最好。
(评析:细节决定成败,行动是关键。课堂上处处是教育,教师关注到了每一次培养和教育的机会,给学生一个从现在做起的实践空间。)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https://pan..com/s/1u74qA1m7pfsBDH2UMRkT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