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肱骨骨折容易发生在哪个部位图片
扩展阅读
人晒黑搞笑图片 2025-08-16 02:51:12
科比布莱恩特图片高清 2025-08-16 02:44:06
裸艺术女人图片 2025-08-16 02:15:11

肱骨骨折容易发生在哪个部位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7-22 05:16:54

1. 肱骨是哪个部位

问题分析:你好,肱骨位于上臂,又叫上臂骨。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组成肩关节;下端与尺、桡骨的上端构成肘关节。是典型的长骨,可分为一体二端。
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朝内上,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在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各有隆起,分别称为大结节和小结节,两者之间的纵沟为结节间沟。下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为较易发生骨折的部位。
肱骨体中部外侧有一粗糙的隆起,称三角肌粗隆。在体的后面有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故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及此神经。
肱骨下端前后扁,末端有两个关节面,靠内侧的是肱骨滑车,靠外侧的是肱骨小头,滑车后面上方有一鹰嘴窝。下端的内,外侧部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后面有一浅沟,为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当内上髁骨折时,容易损伤此神经。祝你健康!

2. 肱骨是哪里

肱骨位于上臂,肱骨是上臂的骨质,近端有肱骨头,与肩胛骨部位的关节盂共同组成肩关节。远端与前臂部位的尺桡骨共同组成肘关节,并且肱骨部位是上臂唯一的骨性结构,前侧有肱二头肌、肱肌,后侧有肱三头肌,起到维持上臂部位平衡的作用。

肱骨上端由肱骨头、肱骨颈、大结节和小结节组成。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肱骨头周围的环状浅沟,分隔肱骨头与大、小结节之间的稍细部分,称为肱骨解剖颈。

(2)肱骨骨折容易发生在哪个部位图片扩展阅读

肱骨的特征

肱骨下端宽,有锐利的内侧和外侧髁上嵴形成,然后在远端终于其内侧,尤其明显的是向外侧延伸的上髁,为肌肉提供了附着点。肱骨的远端,包括上髁、滑车、肱骨小头、鹰嘴窝、冠突窝和桡骨窝构成肱骨髁。

此髁有两个关节面:外侧的小头,与桡骨头相关节;内侧的滑车,与尺骨近端(滑车切迹)相关节。滑车上方,前面是冠突窝,完全屈肘时容纳尺骨的冠突,后面是鹰嘴窝,完全伸肘时尺骨的鹰嘴嵌入。小头上方前面有一浅的桡窝,当前臂完全屈曲时,桡骨头的前缘与此窝相接。

3. 肱骨骨折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击、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
症状体征:
肱骨骨折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肱骨外科颈骨折,局部常出现瘀斑,左上臂纵轴叩击时。
骨折处有锐角,患肢较健侧略短,可出现畸形骨擦音。
肱骨干骨折:患臂肿痛较剧,有明显的压痛,不能握拳,功能丧失,患者常将前臂依附于胸壁。
肱骨髁上骨折:肘部肿胀疼痛,甚至出现张力性水疱,肩部压痛甚剧,肘关节功能丧失,骨折部位有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肘关节剧烈疼痛,肿胀明显并伴有畸形、活动受限。
肱骨内上髁:撕脱骨折时,肘关节内侧组织,如侧副韧带、关节囊、内上髁和尺神经等均可损伤。肘关节内侧肿胀,疼痛。局部皮下可见淤血。压痛局限于肘内侧。有时可触及骨摩擦感。肘关节伸屈和旋转功能有限。
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肩肿胀,前、内侧常出现瘀血斑。骨折有错位时,上臂较健侧略短,可有外展或内收畸形。大结节下部骨折处有明显压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若骨折端有嵌插,在保护下可活动肩关节。注意与肩关节脱位鉴别。如合并臂丛、腋动静脉及腋神经损伤,可出现相应体征。
肱骨外髁:诉肘关节外侧疼痛,常向前臂放散,压痛点位于肘关节外上髁处。腕用力掌屈,前臂旋前时疼痛加剧,抓持物体时也会出现疼痛。关节无肿胀,活动无障碍。
肱骨小头骨折 :损伤后,肘部肿胀和疼痛。肿胀多发生在肘外侧和肘窝部。疼痛和压痛部位局限在肘外侧或肘前侧。肘关节仲屈活动受限,尤其屈曲90°~100。时,常发生肘部疼痛加重并有阻力感觉。
一般来说,肱骨骨折靠近肩关节的话,可能损伤整个必神经丛,不过不常见。症状是整个手臂的发麻肿胀,甚至疼痛,时间久了之后,也许是三个月之后,会伴随出现肌肉萎缩无力。靠近肘关节骨折的话,可能会伤害到尺神经。症状也是会出现酸麻肿胀疼痛的现象,不过不会整支手臂,是在手的背侧面,还有手掌的位置。
肱骨骨折最常见的神经损伤是肱骨中段骨折所并发的桡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患肢虎口区域的麻木感和伸腕、伸指功能受限或丧失。了解更多骨科病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登录黄庆茁疼痛科

4. 肱骨骨折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肱骨骨折是如何造成的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意外,而骨折就是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意外,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出现骨折的情况。当部分人在发生骨折的时候,应该第一时间采取合理的措施,否则只会导致病情加重。肱骨骨折就是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很多人都不知道肱骨骨折的原因以及严重程度。那么接下来随着小编了解一下公布骨折是如何造成的,以及肱骨骨折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做手术。

总之,如果肱骨发现骨折,一定要及时就医治疗,否则只会让病情加重,有时也不必做手术,通过药物治疗也能够治好。

5. 人体肱骨易发生骨折是什么位置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可确定诊断及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影像学表现]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治疗措施】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肱骨髁上骨折的药物治疗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6克,黄柏6克,防风6克,木通6克,乳香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肿胀严重者,加丹参15克、茅根12克、三七粉3克(冲)。合并神经损伤者,加威灵仙10克、地龙6克。
2.中成药跌打万花油,用消毒纱块放入药油中浸泡片刻,即成为万花油纱,直接外敷骨折处,然后再上夹板固定。如有张力性水泡者,可在穿刺抽液后再外敷。
中期
【治法】 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方药】
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当归9克,续断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后期
【治法】 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
【方药】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自然铜10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①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忍冬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寄奴15克,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②软坚舒筋汤(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网络全书》):处方:宽筋藤30克,络石藤30克,刘寄奴30 克,威灵仙12克,防风12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乌梅10克,白醋30克(后下)。煎水熏洗合并损伤性骨化者之患肢,每日l剂。
肱骨髁上骨折的练功活动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练功活动,可作握拳、屈伸腕关节等活动。解除夹板固定后,应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严禁暴力被动屈伸肘关节,以免发生损伤性骨化,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
【病因学】
1、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2、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并发症】
缺血性挛缩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
肘关节可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弹性固定
肘后三角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0635zxhm 2009-05-06 09:30:47 221.2.200.*
肱骨髁上骨折以小儿最多见,占儿童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年龄为5~12岁。早期处理不当易发生缺血性挛缩,晚期可出现肘内翻等畸形。
【诊断】
明显外伤史,患肢疼痛,活动受限。X 线片可确定诊断及骨折类上臂短缩、前臂正常上臂正常、前臂短缩型
[影像学表现]
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特点是:骨折线位于肱骨下段鹰嘴窝水平或其上方,骨折的方向为前下至后上,骨折向前成角,远折端向后移位。
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骨折线可为横断,骨折向后成角,远折端向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
【治疗措施】
1、青枝骨折
骨折端无移位,若前倾角消失,不需复位;前倾角增大,在臂丛麻醉或全麻下,轻柔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在臂丛或全麻下手法复位,长臂石膏固定4~6周。手法复位的要点为:先纵向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再侧方挤压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前后移位。桡侧侧方移位不必完全纠正,尺侧侧方移位应矫枉过正,以避免发生肘内翻畸形.屈曲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半伸直位;伸直型骨折,复位后固定于小于900屈曲位,以骨折稳定又不影响手部循环为度。若屈曲位影响循环,稍伸直后骨折又不稳定,可在电视Х线机透视下经皮克氏针交叉固定,外加石膏托适当屈曲位外固定;亦可牵引治疗,消肿后再石膏固定。
3、牵引治疗
适用于骨折超过24~48h,软组织严重肿胀,已有水泡形成,不能手法复位,或复位后骨折不稳定。
4、开放复位
适用于手法复位失败者;开放性骨折;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骨不连;骨折畸形连接或肘内、外翻畸形严重者,可行截骨术矫正。
5、骨折合并神经损伤
先复位固定骨折,观察1~3个月,若无恢复则行神经探查松解或修复术。
6、缺血性挛缩
关键是早期诊断和预防。对出现5“P”征者,首先复位骨折、解除压迫因素。仍无改善者,即应早期探查、修复血管,必要时行筋膜间室切开减压。
肱骨髁上骨折的药物治疗
初期
【治法】 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方药】
1.主方肢伤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生地黄10克,桃仁6克,黄柏6克,防风6克,木通6克,乳香5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l剂。
若肿胀严重者,加丹参15克、茅根12克、三七粉3克(冲)。合并神经损伤者,加威灵仙10克、地龙6克。
2.中成药跌打万花油,用消毒纱块放入药油中浸泡片刻,即成为万花油纱,直接外敷骨折处,然后再上夹板固定。如有张力性水泡者,可在穿刺抽液后再外敷。
中期
【治法】 和营生新,接骨续损。
【方药】
主方生血补髓汤(钱秀昌《伤科补要》)
处方:生地黄12克,白芍9克,黄芪9克,杜仲9克,五加皮9克,牛膝9克,当归9克,续断9克,川芎6克,红花5克。水煎服,每日1剂。
后期
【治法】 补肝肾,养气血,壮筋骨。
【方药】
1.主方肢伤三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
处方:黄芪15克,熟地黄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续断12克.骨碎补12克,威灵仙12克,木瓜12克,天花粉12克,自然铜10克,土鳖虫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外用方①骨科外洗一方(广东中医学院《外伤科学》):处方:宽筋藤30克,钩藤30克,忍冬藤30克,王不留行30克,刘寄奴15克,防风15克,大黄15克,荆芥10克。煎水熏洗患肢,每日1剂。②软坚舒筋汤(熊曼琪等《实用家庭中医网络全书》):处方:宽筋藤30克,络石藤30克,刘寄奴30 克,威灵仙12克,防风12克,红花10克,苏木10克,乌梅10克,白醋30克(后下)。煎水熏洗合并损伤性骨化者之患肢,每日l剂。
肱骨髁上骨折的练功活动 骨折复位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练功活动,可作握拳、屈伸腕关节等活动。解除夹板固定后,应积极主动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严禁暴力被动屈伸肘关节,以免发生损伤性骨化,影响肘关节活动功能。
【病因学】
1、伸直型
最多见,占90%以上。跌倒时肘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或伸直位,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肱骨下端,将肱骨髁推向后方,而重力将肱骨干推向前方,造成肱骨髁上骨折。骨折线由前下斜向后上方,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近端向前下移位,严重时可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按骨折的侧方移位情况,又可分为尺偏型和桡偏型。其中尺偏性骨折肘内翻发生率可高达74%。
2、屈曲型
较少见,约占5%。肘关节在屈曲位跌倒,暴力由后下方向前上方撞击尺骨鹰嘴,髁上骨折后远端向前移位,骨折线由后下斜向前上方。
【并发症】
缺血性挛缩
【鉴别诊断】
肱骨髁上骨折与肘关节脱位鉴别要点
1、肱骨髁上骨折(申直型)
肘关节可部分活动
肘后三角无变化
上臂短缩、前臂正常
2、肘关节脱位
肘关节弹性固定
肘后三角有变化
上臂正常、前臂短缩

6. 肱骨骨折的介绍

肱骨骨折常发生于肱骨外科颈、肱骨干、肱骨髁上、肱骨髁间、肱骨外髁、肱骨内上髁。其中,尤以前三者为多,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由直接暴力和间接暴力所引起,如重物撞击、挤压、打击及扑倒时手或肘部着地,暴力经前臂或肘部传至各部位。X线检查可明确诊断,并提示骨折的类型。

7. 肱骨头易发生骨折的部位是

易发生在肱骨外科颈部位。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胸大肌止点以上,此处由松质骨向密质骨过渡且稍细,是解剖上的薄弱环节,骨折较为常见,各种年龄均可发生,老年人较多,肱骨外科颈骨折移位多较严重,局部出血较多。

希望采纳

8. 肱骨髁上骨折临床表现及并发症

1.伸直型
儿童有手着地受伤史,肘部出现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应想到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能。检查局部明显压痛,有骨摩擦音及假关节活动,肘前方可扪到骨折断端,肘后三角关系正常。通常是近折端向前下移位,远折端向上移位。在诊断中,应注意有无神经、血管损伤,应特别注意观察前臂肿胀程度,腕部有无桡动脉搏动,手的感觉及运动功能等。
2.屈曲型
受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肘后凸起,皮下瘀斑。检查可发现肘上方压痛,后方可扪到骨折端。X线拍片可发现骨折的存在及典型的骨折移位,即近折端向后下移位,远折端向前移位,骨折线呈由前上斜向后下的斜形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者较少。
肘部正侧位X线拍片是必须的,可以准确判断骨折移位情况,为诊断和选择治疗方法提供依据。
3.并发症(伸直型)
(1)血管损伤: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由于近折端向前下移位,极易压迫肱动脉或刺破肱动脉,加上损伤后的组织反应,局部肿胀严重,均会影响远端肢体血循环,导致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如果早期未能作出诊断及正确的治疗,晚期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严重影响手的功能及肢体的发育。
(2)神经损伤:①桡神经损伤;②尺神经损伤;③正中神经损伤。

9. 万茜右臂肱骨骨折,具体部位在哪大概什么时候能重返《浪姐》

7月13日,对于无数万茜的粉丝来说,是噩耗惊醒的一天,因为就在这天,万茜发生了车祸,导致右臂肱骨骨折。

因此,如果万茜不想退出,依然还可以随时重返舞台。只是万茜可能再也无法选dance的曲目,希望观众会接受万茜走深情演唱的风格,即便在这之前,观众似乎更喜欢dance的女团。

10. 肱骨下端是指哪部分它的解剖特点是什么

您好:肱骨是典型长骨,分一体两端。上端为膨大的半圆形肱骨头,参与肩关节的构成。下端有肱骨小头和滑车,参与肘关节的构成。肱骨干后方有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肱骨下端内上方后面.是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肱骨主要结构可归纳为两头、两颈、两沟。肱骨外科颈位于解剖颈下2~3cm,即肱骨大结节之下,胸大肌止点之上,也就是肱骨头外下缩细称解剖颈,肱骨上端与干交汇处为外科颈,最易发生骨折故名为外科颈骨折。肱骨外科颈远端1cm以下至肱骨髁部上方2cm以上为肱骨干。肱骨干骨折多见于青壮年,好发于中部,其次为下部,上部最少。中下1/3骨折易合并桡神经损伤,下1/3骨折易发生骨不连。给您提供参考意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