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草履虫的分裂过程是怎样的
草履虫的分裂,整个过程约需1~2小时。
1、细胞核先伸长呈细长形状,再像折断般地分裂。
2、细胞核分裂成两个时,细胞中部开始产生裂痕。
3、细胞的分裂趋于明显,先分裂的核开始移向两边。
4、细胞分裂的痕迹逐渐加深,可以看出即将裂成两个。
5、细胞完全分裂成两个时,分裂即告完成。
5、分裂成两个独立的细胞。
‘贰’ 草履虫怎么分裂
小核先进行有丝分裂,大核再进行无丝分裂,然后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虫体从中部横断,成为2个新个体。
草履虫主要的生殖方式有两种分别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简单的横裂法。就是从身体中央凹缩,形成两只草履虫,这两只草履虫会各自生长出自己所缺陷的构造,这通常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可分裂数次。属于分裂生殖
有性生殖: 在经过多次的无性生殖之后,会出现一次的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一种接合生殖,由两只草履虫彼此靠近,将彼此的口沟接合在一起,经过细胞核分裂、交换、接合之后,虫体再次分开,各自分裂成四只草履虫,所以,一次有性生殖可以同时产生八只草履虫。
(2)草履虫分裂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身长约零点一至零点三毫米,常见的是大草履虫(p.caudatum),生活在有淡水的地方,肉眼勉强可见模糊的外形,需用复式显微镜观察才能看清楚。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它整个构造就是一个细胞,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在这个细胞体内含有两个细胞核、两个伸缩泡和一些食物泡,全身纵行排列布满大致同长的细纤毛。
细胞核有两个细胞核。一个大细胞核控制新陈代谢和生长,是最重要的机能中枢;另一个小细胞核主要是负责遗传和生殖。
伸缩泡:草履虫体内两个伸缩泡交互收缩,用以调节体内的水分。
丝细胞:生长在纤毛之间,多半内含毒素,是草履虫主要的御敌工具。
食物泡:食物经口沟摄食后,在体内形成食物泡,这会随着细胞质在体内沿着环状路线前进,此时草履虫内的酵素会将食物消化掉,食物泡会越变越小,并将剩余的残渣在胞肛排出体外。
口沟:身体一侧有一条自前端斜向腰部的凹入小沟,称口沟,沟底有口,沟内有较为长密的纤毛,可鼓起水流而摄食。
纤毛:草履虫全身布满纤毛,它主要就靠这些纤毛来移动身体。
‘叁’ 草履虫的生殖是什么是分裂和分化吗
草履虫的生殖方式为无性生殖:横二裂和接合生殖
横二裂比较简单,就是一个草履虫在自己内部复制多一倍的细胞物质,复制好之后,分裂成新的两个个体,这两个个体在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和本来的草履虫的遗传物质是完全相同的。
接合生殖比较复杂,简单来说就是两个草履虫融合,其内的大核和小核经过一系列的融合和分裂,最后分裂成八个新个体的生殖方式。这八个个体的遗传物质和本来的两个草履虫的遗传物质有不同。
分化并不是一种生殖方式。细胞分化属于多细胞生物的现象,草履虫是不会有的。
‘肆’ 简述草履虫的生殖过程 过程过程
在尾草履虫的接合生殖过程中,共有三次配前核分裂。在配前第三次分裂结束后,两个接合的细胞内均形成一个迁移原核和一个静止原核。迁移原核位于口旁锥内,而且紧贴于接合面,静止原核则位于迁移原核的外侧,两者呈左右排列,距离接近。
‘伍’ 草履虫的分裂过程
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小核先进行有丝分裂,大核再进行无丝分裂,然后细胞质一分为二,最后虫体从中部横断,成为2个新个体。本来就是大核小核同时存在的,所以小核核膜不会解体的。发个图给你,看得清楚点:
‘陆’ 草履虫的种群分布
胞肛是草履虫排出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粪便的一个永久性的具有一定结构的细胞器。它的位置一般在身体腹面,口沟后下方。由肛围及胞肛开口构成(图2)。胞肛平时不易见到,因为它总处在关闭状态,只是在排出粪便时,才能看到。
伸缩泡与收集管 在草履虫的内质和外质之间有两个伸缩泡,一个位于身体前1/3处,另一个位于身体后1/3处。每个伸缩泡向其周围的细胞质中呈放射状地伸出几个收集管。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发现,收集管的端部与内质网分出的分支小管连通(图3),在伸缩泡上及收集管上都分布有成束的收缩纤维(又称收缩丝),当收缩纤维收缩时,便可将内质网收集到的体内过剩的水分(也包含着少量的氨、尿素等代谢废物)排入收集管,再注入伸缩泡,最后通过固定在体表上的开孔——表膜小孔(又称排泄孔)排出体外(图4)。位于身体前、后部的两个伸缩泡和收集管,总是在交替地进行收缩,以调节体内水分的平衡。
草履虫伸缩泡、收集管与内质网间的关系示意图
草履虫伸缩泡的微细结构 草履虫的营养 在草履虫身体前端1/3处的一侧,有一条具有纤毛的深沟,斜着伸向身体中部,这条纵沟称为口沟。口沟的深处是一个椭圆形的胞口,下接略弯成管状的胞咽。由于口沟中的纤毛有力地摆动,而把带有食物颗粒的水流引入口沟,在胞咽末端形成一个小泡,当小泡胀大到一定程度时,就落入细胞质内,成为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在体内沿一定的方向运行。开始时,食物泡先向身体后端移动,接着向身体前端移动,再转向后端。食物泡在体内移动时,由于酶的作用,泡内的食物不断地进行消化,已经消化的养料被细胞质所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经身体后端的胞肛排出体外。
草履虫的呼吸 生活在水域环境中的草履虫与外界交换气体时,是通过整个身体表膜进行的,它从水中获得氧并把二氧化碳排到水中。在进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除产生二氧化碳外,还有其他的含氮废物,如氨(NH3)等也通过表膜排出(图5)。
草履虫的生殖 草履虫体内的大核与营养代谢有关,小核与生殖、遗传有关。草履虫的无性生殖为横二分裂法。成熟个体在分裂时,首先在虫体中部变粗,小核开始进行有丝分裂,大核进行无丝分裂。大小核分裂开的两部分分别移向两端,身体在中部横缢,最后断裂为二。在每个新个体中,除各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外,还保留母体中的一个伸缩泡,并新形成一个伸缩泡。但是,胞口和胞咽不发生分裂,而是在子体中形成新的胞口和胞咽。在适宜的条件下,草履虫一般在两小时内完成一次分裂(图6)。
草履虫无性生殖的观察 用5 g莴苣叶加100 mL水,煮沸5 min,冷却后取其汁液与等量的稻草液混合。用吸管从草履虫培养液中吸取草履虫,接种到莴苣稻草培养液中,放到灯光下培养,使水温保持在20 ℃左右,约6 h后,就会有草履虫分裂个体出现,8~10 h后分裂比较旺盛。此时吸一滴培养液,制作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见分裂的个体。加一滴醋酸洋红染色后,可看到细胞核分裂的情况。但用莴苣稻草液培养24 h后,草履虫分裂的个体就减少了。
草履虫应激性实验的一种做法 在草履虫培养液滴的一侧放食盐粒时,适当的食盐量往往不易掌握,放多了会杀死草履虫,放少了效果又不明显。为了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有的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放棉纤维的办法。即在放盐粒的一侧,先放一根棉纤维,然后在棉纤维外面再放食盐粒。由于棉纤维的阻隔作用,食盐溶液会缓慢地扩散,逐渐渗入培养液中,这样对草履虫所产生的刺激作用,是逐渐加大的,草履虫便会一个个地向清水滴一侧游去,实验效果很明显(图7)。 草履虫的分类 草履虫属于纤毛纲,膜口目,草履虫科。世界上已经报导过的草履虫有22种。我国常见种至少有下述几种。
1.大草履虫又叫尾草履虫,长180~280 μm,后端圆锥形,锥顶角度为45°~60°。
2.双小核草履虫长80~170 μm,形似尾草履虫,但后部较前部更宽,后端锥形,顶角近90°。有伸缩泡两个,收集管较短。有两个小核,很小,泡型。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图8)。
3.多小核草履虫 长180~310 μm,形似尾草履虫,有时有三个伸缩泡。小核泡型,有3~12个。生活环境和尾草履虫相同(图9)。
4.绿草履虫 体长80~150 μm。细胞质内有绿藻共生,在见光处培养后通体呈绿色。小核一个,致密型。生活在清水池塘。 原生动物的分布很广,在海水中生活的有夜光虫、有孔虫、放射虫等,在淡水中生活的有草履虫、变形虫、太阳虫等,在潮湿的土壤中生活的有表壳虫,寄生在人体内的有痢疾内变形虫、疟原虫等。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原生动物不仅在研究动物的进化方面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也比较密切。原生动物是蛭、蚶、蟹、虾、黄鱼、鲫鱼的饵料,幼鱼大多是依靠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作为食物的。生活在水中的原生动物,它们对生活环境有不同的要求:绿眼虫、草履虫、肾形虫常生活在含有大量有机物的污水中;衣滴虫、太阳虫、喇叭虫则常生活在氧充足的清水中。因此,原生动物可以用来作为判定水的污染程度的指示动物。此外,原生动物中的不少种类,是其他动物及人类疾病的病原虫,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养殖业的发展和人体的健康。
原生动物门的分类 全世界已知的原生动物约有三万种,根据它们的运动器的不同,可以分为如下几个主要的纲(也有的学者把它们分成不同的动物门)。
1.鞭毛虫纲 身体上有一根或几根鞭毛作为运动器,如眼虫、衣滴虫。
2.肉足纲 身体上有各种形式的伪足作为运动器,如变形虫、太阳虫。
3.孢子虫纲 全部营寄生生活,没有运动器,如疟原虫、痢疾内变形虫、艾美球虫。
4.纤毛虫纲 身体上有纤毛作为运动器,如草履虫、喇叭虫、小瓜虫、钟虫。
疟原虫 由疟原虫寄生所引起的病,通常称疟疾。患者出现周期性的发冷和发热,俗称打摆子。在我国流行的疟疾主要有间日疟、三日疟和恶性疟。间日疟在东北、华北、西北、华南等地区较多。间日疟原虫寄生在人体后,可使病人产生隔日(48 h)发冷发热一次的间日疟。间日疟原虫有两个寄主:一个是人体,寄生在人的肝脏内皮细胞和红细胞内;另一个是按蚊,寄生在按蚊的消化道内。人体感染的间日疟原虫是由雌按蚊传播的。寄生在人体的疟原虫,能大量破坏红细胞,使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内的红细胞,由450万~500万个减少到400万~100万个。因此,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就严重减少而使病人贫血。此外,由于病人的红细胞常有堆积现象,被白细胞吞食或溶解,以及肝功能受损,不能综合铁质等原因,也能造成病人贫血。间日疟原虫还能刺激网状内皮系统,使结缔组织增生,形成肝、脾肿大。发现,疟原虫还能损伤脑组织,例如人感染疟原虫后,红细胞堆积在人脑内的毛细血管中,会发生机械性堵塞而形成血栓,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损害,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死亡。
太阳虫 太阳虫属于原生动物门,肉足纲。太阳虫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呈球形,细胞质呈泡沫状,伪足细长,在伪足中央生有富于弹性的轴丝,这种伪足形状较固定,称轴伪足。轴伪足从球形身体周围伸出,较长,有利于增加身体的浮力,适于过漂浮生活。太阳虫是鱼类的饵料。
喇叭虫 喇叭虫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是一种大型的纤毛虫,身体呈喇叭状,附着在池塘和缓慢流动的小溪中的水草上。在喇叭口内具有胞口,全身有规律的长着纤毛,它们不停地依次打动周围的水,使水按一定方式流动、旋转,最终到达胞口所在的地方。这时随水流而来的细菌就被带进口中。喇叭虫也能收缩,它可以缩短到体长的1/4,这种收缩很快,不仅是柄而且整个身体都在收缩。
钟虫 钟虫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钟虫生活在淡水中,是一种有柄的纤毛虫,它用长柄附着在植物上,成排的纤毛由胞口向外盘旋,胞口位于深凹处的底部,它借助纤毛的活动,从持续流动的水流中捕获细菌为食。当它受到振动或被触动时,能够突然把柄缩短并盘卷成为一个紧密的螺旋来迅速地收缩全身,这是一种逃避敌害和危险的有效措施。当危险过去后,它便缓慢地伸长其柄,并轻轻地摇动着,一切就又都恢复了常态。
小瓜虫 小瓜虫属于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小瓜虫的身体呈圆球形,全身长满纵行排列的纤毛,在身体前端有一个胞口和一个呈马蹄形的大细胞核。小瓜虫寄生在鱼类的皮肤下层、鳃、鳍等处,形成一些白色的小斑点,称做小瓜虫病或鱼斑病。这种病传染迅速,能引起幼鱼大量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