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是什么鱼的鱼苗
鱼苗
也叫“鱼花”。孵化不久的幼鱼,一般体长6~9毫米。有人工繁殖的鱼苗和来自江河的天然鱼苗
❷ 帮忙看看是不是草鱼苗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不是草鱼的鱼苗。
草鱼系统特征为:
体长形,前部近圆筒形,尾部侧扁,腹部圆,无腹棱。头宽,中等大,前部略平扁。吻短钝,吻长稍大于眼径。口端位,口裂宽,口宽大于口长;上颌略长于下颌;上颌骨末端伸至鼻孔的下方。唇后沟中断,间距宽。
眼中大,位于头侧的前半部;眼间宽,稍凸,眼间距约为眼径的3倍余。
❸ 求教 这是什么鱼
提问者原始图片 如下:
食用鱼,头部长有寄生虫,一般不建议食用,宜以熟食为佳。这种鱼的骨头本来就是绿色的,并不是中毒,可以安心。
❹ 凤尾鱼苗要多久才会长大
三个月即可长大!也就是说三个月性成熟就能交配繁殖下一代在此期间你如果是一般的鱼缸的话建议你喂食“氺蜩”就是那种一粒一粒动态的那种水虫凤尾鱼好群、捕食争夺厉害建议你喂食那种鱼虫!线形的水虫也可以
❺ 为什么最开始没有鱼的大水坑里慢慢会出现鱼
第一个来源,就是从水源地来的。看看附近有没有养鱼的,或者有人工湖或者天然的河流湖泊。还有就是有些农民,喜欢在自家水田里,养上一些鱼,一般都是鲤鱼、草鱼,也有放鲫鱼的。如果是草鱼的话,还能把水田杂草吃掉,顺便还给水田施肥了。鱼长大后,捕捞上来,既能给自己家留一些新鲜肉食,还能抓来卖钱。但如果遇到雨季田里涨水,或者天气较热,水中缺氧,鱼就会跃出池塘跑到别的塘里去了,渐渐的,离着八丈远的蓄水池里,也会有鱼了。
第二个来源,就是其他生物带来的。这有一定的偶然性。像是原本平整的屋顶,长期没人收拾,会长出来一些花草。还有人家屋顶上会长出小树,这里面肯定不会有人去撒种子的,之所以能长出来,多数是鸟儿们在迁徙过程中,将种子掉落到屋顶所致。
同样,在有水的地方,也有很多动物在活动,尤其是鸟更喜欢靠近水源地的活动,它们是喜欢吃小鱼的。吃了有鱼卵的鱼,或者鱼卵沾在它们身上,当飞到山中水塘的时候,这些鱼卵也有有了孵化的可能。
第三个来源,是筑鱼塘时候的泥土或者碎石中本来就有鱼卵。农村有句老话,叫“千年草籽,万年鱼籽”。说的是草籽能活上千年,鱼籽能活上万年,这话明显夸张了,不过却也说明鱼籽的生命力很强。有些泥土中,原本有过水流,可能是小河,可能是小溪,这些泥巴里就很可能带着鱼籽,遇到合适生长的环境,鱼籽就长成小鱼了。或者是水鸟的粪便里面有鱼卵,故有水就有鱼。
❻ 第一次养殖鱼苗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次养殖鱼苗需要注意:
在鱼苗下塘之前我们应该检查鱼苗是否能够主动的进行摄食,这非常的关键。
网页链接
❼ 扁吻鱼的种群动态
扁吻鱼是中国特产动物,也曾是重要的经济鱼类之一。它的个体大,其肉嫩如豆腐,其汤鲜如牛奶,鱼头比例也大,丰腴可口,富有脂肪,是新疆南部一带民间的传统滋补品。据说古时候生活在该地的居民并不以五谷杂粮,而仅以扁吻鱼等鱼类为食,被称为“吃鱼民族”。1958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阿克苏上游地区建立了捕鱼队,1958—1965年,捕捞的新疆大头鱼的产量达140—260吨,占博斯腾湖年产鱼量的20%;1966—1971年,年产量下降到30吨,占产鱼量的10—15%;1972—1973年则仅分别占2—5%;1974年以后,产量逐渐减少,直到绝产;到了1987年,连1条都难以发现了。
扁吻鱼原为产区捕捞对象之一,有一定数量。自20世纪70年代始,数量剧减,至今存活量极少,已成为濒危物种。濒危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本身生物学特性的制约,成熟龄大、繁殖力低、行动不敏捷而掠食不力,以及对生活和产卵环境要求高等,造成本种的种群数量少、分布狭窄。近些年的水利建设隔绝了本种的产卵洄游通道,影响群体数量的补充。
长期以来保护不力,捕捞过度、引进外来物种、农业用水使水位降低和水量减少等,直接破坏资源的补充。人们对于新疆扁吻鱼的生境、生长、繁殖和生活习性等生物学特点缺乏系统、完整的研究,很多方面甚至一无所知,所以只顾盲目捕捞,无法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致使这一宝贵资源濒临绝灭。
使新疆扁吻鱼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另一原因是塔里木水域上、中、下游及各支流水利设施的不断建设,众多的河闸、大坝、水库、扬水站等隔绝了其溯河产卵的回游通道,致使其无法进行正常的繁殖活动。
此外,还有由于人们的无知所造成的后果。1965年以前,新疆扁吻鱼生活的水域群落组成较为单调,仅有塔里木裂腹鱼、条鳅鱼等少数种类,而新疆扁吻鱼是其中较大的一种,处于该水域食物链的顶极位置,很少竟争对手。1968—1970年,由于进行了大规模的所谓“北鱼南调”行动,使该地鱼类的群落组成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达到30多种,并且带入了凶猛的食肉鱼类赤鲈,种间斗争日趋激烈,使新疆扁吻鱼在生存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疆扁吻鱼已几近消失,濒临灭绝的边缘。有关部门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扁吻鱼的科学研究和人工繁殖工作。同时,加大了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力度,增强了人们对这一珍贵野生动物资源的自觉保护意识。
水产养殖研究人员以人工授精、人工流水孵化的形式进行扁吻鱼的人工繁殖,2005年首获成功,当年6月,首批通过人工催产手段获得的1万尾扁吻鱼鱼苗被投放到克孜尔水库。到2009年,“中国扁吻鱼原种场”已先后成功繁育出140多万尾幼鱼鱼苗,其中,在克孜尔水库放归的新疆扁吻鱼幼苗总量达到69万尾。
2010年08月17日,新疆在博斯腾湖、天池、乌伦古湖、伊犁河、额尔齐斯河、赛里木湖及克孜尔水库等天然水域同步举行“2010年新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放流鱼种和数量达到7900万尾以上。其中,增殖放流国家一级保护物种――扁吻鱼3万尾。此处放流的扁吻鱼体内注入带有编码的PIT电子标签,经过若干年后可以通过无线射频获取扁吻鱼体内标签的编码,从而了解到它的生长情况,掌握放流效果。
2013年8月21日,通过人工繁育的8500尾大规格新疆扁吻鱼鱼苗在拜城县克孜尔水库集中放流。此次放流是克孜尔水库连续第8次接纳新疆扁吻鱼鱼苗,鱼苗长度在12厘米到15厘米之间。至此,该水域人工放流的新疆扁吻鱼鱼苗总量达到80万尾。
虽然渔业部门正在采取措施,严格保护残存的野生资源,并积极进行有关研究工作,但新疆扁吻鱼对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成熟晚,需要7年左右的成长期,繁殖率也低,在种群数量过低的情况下,一时难以完全恢复。
❽ 青波鱼的图片
您要找的是清波鱼吧
清波鱼学名中华倒刺鲃(音:巴),地方名为乌鳞、清板等,原产于长江及其支流,尤以上游分布较广,产量较多。清波鱼体稍侧扁,头小略尖。口亚下位,马蹄形。须2对,领须长,吻须短。背鳍硬棘粗壮,最后一根硬棘后缘有锯齿。食性杂、生长快、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25公斤)、肉嫩味美、营养丰富、繁殖力高、抗病力强,经济价值高。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水体污染严重,野生资源日益枯竭,今后有望成为一种优良的人工养殖对象。
补充资料:
清波二龄鱼开始成熟,四龄鱼全部成熟。繁殖期雄鱼吻端、眼鼻之间出现成丛白色珠星,臀鳍条上出现成行珠星;少数雄性个体除珠星外,鳃盖和体色变黑。绝对怀卵量1万~5万粒。繁殖季节3~8月,常在石质或砂砾质河床的流水处产卵。清波鱼的人工繁殖已在四川、重庆等地取得了成功。
鱼苗培育池一般为水泥池。初始池水深度从0.8米起,以微流水逐日冲注加深;放养密50~100尾/平方米,前5天以投喂浮游生物和蛋黄为主,第5~10天投喂水蚤和粉状饲料,花生麸应溶解后泼洒,第10~30天以投喂花生麸为主,兼投水蚤及鳗鱼饲料。透明度一般掌握在30厘米左右。
培育的鱼种池塘放养密度为3~4尾/平方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体交换量大的鱼池可以适当加大放养密度,达到5~6尾/平方米。鱼种以投喂含粗蛋白35%以上的全价颗粒饲料(亦可用草鱼饲料代替)为好。鱼种下塘后的第3天开始进行驯食。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量的3%~5%,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增减。
10天后,鱼苗体长达5~6厘米,此时,投喂原则为80%的鱼苗吃饱离去为准。因清波鱼具一定的植物食性,平时定时投喂少量鲜嫩的青料(青草、菜叶等),以补充部分维生素,利于鱼种生长。
❾ 这是什么鱼苗该怎么养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个是麦穗鱼。
常见于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生活在浅水区。杂食,主食浮游动物。产卵期4~6月。卵椭圆形,具黏液.成串地粘附于石片、蚌壳等物体上,孵化期雄鱼有守护的习性
麦穗鱼分布极广,几乎所有淡水水域都有它的踪迹。但具体来说,静水水域和水的透明度不高的水域麦穗鱼较多,而水流较急又深的水域少有麦穗鱼。水草较多的池塘麦穗更多,因它大量吞食附着于水草的各种鱼卵。
❿ 请问刚生下来的小锦鲤鱼怎么养法,最好带图片,谢谢!!
刚孵化出来的小锦鲤,我们一般叫水花。
清理池塘,施药消毒 凡准备用作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应做好及时严格彻底的清整、消毒。采用退水清塘法及干塘后立即施药法。所用药物要因塘而异(一般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施药及时,突出重点,洒药均匀,操作细致,在施药的同时,用拉耙翻动池底淤泥,把药物混合于淤泥之中,以达到彻底灭菌除害的目的。在早春对第一次清整的池塘,施药后需经4天~5天的通风晾晒即可注水。 适时注水,及时施肥 在鱼苗(水花)发塘前的6天~7天就应往饲养池注水,在注水时要用80目以上的筛绢网布严格过滤,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注入池中。饲养池注水应在鱼苗发塘前5天~6天,按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施确实经过彻底发酵的自制混合粪汁10担~12担(折合鲜粪80千克~96千克)作为饲养池的基肥。 浅水发塘,分期注水 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尤其是在饲养早期,水温还处在低值的时节,饲养池的水位注水要浅,应将水位控制在40厘米~50厘米为宜。浅水发塘既容易使饲养池水温升高,又能促使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繁殖速率加快,浮游生物密度加大,有利于鱼苗摄食和生长。随着施肥和投饵,饲养池的水质逐渐转肥,加之鱼苗的个体日渐长大,饲养池的鱼苗需要扩大活动空间,需要调节饲养池水质。因此饲养鱼苗(水花)的池塘必须适时地加注新水。每次加注新水的间隔时间在通常情况下应掌握在4天~6天,但在实际工作中还要看水、看鱼、看天、看氧,适时注水。每次加注新水的水位在8厘米~15厘米为宜。使饲养池的水质始终保持在既清新又肥、活、嫩、爽,溶氧值良好的状态,要始终保持饲养池水体中拥有适宜池鱼摄食和生长所需要的幼、嫩、足的浮游生物量,使池鱼随时都能吃到适宜的生物食料。 定时发塘,掌握密度 鱼苗(水花)发塘应掌握在饲养池施肥后的5天~7天进行为好。在此时间内发塘正是轮虫繁生达到高峰值并向枝角类转化与鱼苗同步生长的时间。鱼苗发塘时应注意:①鱼苗(水花)发塘时要尽量避开阴雨天气,阴雨天气鱼苗发塘极易使鱼苗染病;②在鱼苗发塘时要尽量避开高温,高温时发塘极易使鱼苗窒息;③鱼苗(水花)发塘时温差不可过大,应控制在2℃以内。鱼苗(水花)发塘密度,依据养殖场的设施、设备和人员操作技能现状而定,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鱼巢180米~200米,鱼苗(水花)280万尾~300万尾。 把握食量,及时投喂 鱼苗(水花)发塘第一次投喂的时间,从鱼苗水花入池时算起,两小时即可泼浆喂鱼。投喂量按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每天用干黄豆4千克~5千克,并按每1千克黄豆制成18千克浆水的剂量向全池均匀细致的泼洒。对上午放苗的池塘当天要喂2遍~3遍浆,下午放苗的池塘当天要喂1遍~2遍浆。此后以鱼苗放入饲养池的第二天起,按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日投喂干黄豆4千克~5千克的剂量日投喂3次,将每次投喂的时间安排在:上午8:00~9:00,中午12:00~下午1:00,下午4:00~5:00。向全池均匀细致的泼洒,要连续泼洒3天。3天后要视池水肥瘦、生物量多寡(尤其是轮虫多寡)、池鱼的生长等具体情况,将日投喂量作适量的增减,日投喂量调整与否主要是看水质,看水位,看鱼生长方可确定。如果饲养池水质已经转肥,可将日喂浆量作适当减少或改为日2次。日投喂2次的时间应安排在上午9:00~10:00,下午4:00~5:00。鱼苗(水花)放入饲养池经10天~15天的饲养管理,鱼体全长已长至9毫米~12毫米的乌仔应及时组织销售。 需要提示的是,施肥及日投喂量,就精料而言: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日投喂为4千克~5千克,比理论数据的亩有效水面日投喂量2千克~3千克多33.34%~100%,或66.67%~150%;饲养池注水后的基肥施肥量(折合鲜粪重)为80千克~96千克,比资料数据的300千克~400千克少2.75倍~3.17倍~4倍。这就是说在日常的饲养、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做到细心观察池水肥度与变化;耐心看护池鱼的长势与异常;精心了解饲养池水体中的溶氧是否达标与缺氧;诚心掌握投喂与追肥。 酌情注水,适时追肥 鱼苗发塘经饲养至4天~6天,应酌情加注一次新水,加水量在10厘米以下为宜。此后依据饲养池水质情况每间隔5天~6天都应往池内适量的加一次新水。每次往饲养池加注新水后要注意观察水质情况,一旦发现水质变瘦,都应及时地往池内追施一次有机肥或无机肥。每次追肥量多少要以饲养池水质的实际情况来定。通常情况,亩(667平方米)有效水面每次追施经发酵的混合粪汁6担~8担或尿素1.5千克~2.5千克。当鱼苗饲养10天后也可以根据池鱼的生长情况,酌情往饲养池增投用豆粕制成的粕糊浆2千克~3千克。 掌握溶氧,应对变化 饲养池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优劣是池养鱼类能否生存、生长和发育的重要条件。要想使高密度鱼苗发塘取得高产高效,在日常饲养管理工作中必须做到把饲养池水体中溶氧量放在与水同等重要的位置。具体方法是:看水施肥,适时调水,掌握溶氧及时开机。使饲养池水体中的溶氧值始终保持在4.5毫克/升以上。 加强巡塘,务实管理 不论饲养何种鱼类,巡塘是饲养者全程工作中最为重要的事情。鱼苗发塘后每天都必须坚持早、中、晚至少3次巡塘。观察池鱼活动,密度与生长情况,池水水质有无变化、溶氧值数如何、水位是否适宜,及时打掉岸边及池内杂草、清理敌害生物及池水中的污物、保护饲养池环境卫生。在观察中一经发现异常,要立即采取相应有效的应对措施及时给予解决,要及时写好池塘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