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右侧筛板是哪个位置图片
扩展阅读
卡通阅读卡图片 2025-05-29 07:08:30
隆里在哪里图片 2025-05-29 06:28:05
搜索睡衣小英雄的图片 2025-05-29 06:04:24

右侧筛板是哪个位置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5-27 06:03:49

‘壹’ 大脑的各个神经中枢的位置!

十二对脑神经
1、嗅神经,转导嗅觉冲动,由上鼻甲及鼻中隔上部粘膜内嗅细胞的中枢突聚集成15~20条嗅丝,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
2、视神经,传导视觉冲动,起于眼球视网膜,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
3、动眼神经,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4、滑车神经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
5、三叉神经 ,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
6、展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
7、面神经 ,是混合神经,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弯曲的面神经管,最后出茎乳孔离颅。面神经含:(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主要支配表情肌;(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4)一般内脏传入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8、位听神经由传导位置平衡感觉冲动的前庭神经和传导听觉冲动的蜗神经组成。前庭神经节位于内耳道底。蜗神经节位于内耳蜗轴螺旋管内。两神经从内耳道底起始,经延髓脑桥外侧端,面神经的外侧入脑。
9、舌咽神经是混合神经,由连于延髓外侧面的许多根丝集合成神经,经颈静脉孔出颅腔。神经含:(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支配咽肌和喉肌;(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分布于腮腺;(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味觉);(4)一般内脏传入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耳甲和外耳道部分皮肤。
10、迷走神经是混合神经,在舌咽神经的下方由许多附于延髓的根丝集合成干。经颈静脉孔颅腔。神经含:(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支配咽缩肌和颈突咽肌;(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分布于腮腺;(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味觉);(4)一般内脏传入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耳甲和外耳道部分皮肤。
11、副神经是特殊内脏运动神经,由延髓根和脊髓根构成。
12、舌下神经是躯体运动神经,由延髓外侧沟离脑,经舌下神经管出颅腔。舌下神经支配舌肌。

‘贰’ 植物茎中导管的位置和功能是什么

导管
死细胞构成,成管状,细胞壁含有木质素,故坚硬.上,下相接处的细胞壁消失,形成中空管道.
运输由根部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类,亦有支持作用
假导管
死细胞构成,两端尖细,上,下相邻细胞的横壁未消失,功能似导管,但是效率较差.
木质纤维
支持作用
韧皮部
筛管
成管状,壁薄,为活细胞,具有细胞质,但无核.细胞上,下相接处的细胞壁上有许多小孔(筛孔),称为筛板.筛管细胞间的细胞质可经筛孔相连通.
将叶制造的有机养分运送到根,茎或其他部位利用或储藏.
伴细胞
位于筛管旁,为具细胞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活细胞,细胞细长,壁薄,提供筛管活动所需的能量,帮助筛管运输有机养分.
韧皮纤维
支持作用
形成层
一至数层细胞构成,细胞有分裂能力,分裂的细胞向内构成木质部,向外构成韧皮部
备注:裸子植物无导管和伴细胞
导管与假导管的侧壁上通常有壁孔,筛管侧壁上有侧筛孔,物质经由此做横向运输.
(木质部输送与韧皮部输送的不同
木质部输送
韧皮部输送
细胞种类
导管,假导管
筛管,伴细胞
输送物质
水,无机盐分
蔗糖等有机物质
输送方向
单方向,根到叶
双方向
输送机制
根压,毛细作用,蒸散拉力
筛管膨胀

‘叁’ 筛骨在哪里

筛骨是位于蝶骨的前方和两眶之间,上接额骨鼻部并突入鼻腔内。筛骨前面观呈中字形。全骨分为筛板、垂直板和筛骨迷路三部分。水平位的中间骨板为筛板,在水平方向上分隔颅腔前部与鼻腔,板的正中有向上突起的鸡冠,其两侧有许多筛孔。筛板正中向下延伸的正中矢状位骨板为垂直板,参与构成骨性鼻中隔。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由菲薄的骨片围成许多含气小腔为筛小房,又称筛窦。迷路内侧壁上的上、下两个弯曲的骨片,分别为上鼻甲和中鼻甲。

‘肆’ 十二对脑神经都穿过颅骨的什么孔出脑干的位置是什么

1、嗅神经,穿过筛板入颅前窝,连于大脑腹侧的嗅球。
2、视神经,由眶内经视神经管入颅中窝,续于视交叉。
3、动眼神经
为运动神经,自中脑腹侧离脑,穿硬脑膜入海绵窦外侧壁继续前行,经眶上裂入眶动眼神经含一般体躯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前者支配大部分眼外肌,后者即动眼神经的副交感节前纤维,至眶内睫状神经节,节细胞发起之节后纤维至眼球,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4、滑车神经
为躯体运动神经于中脑背侧前髓帆处出脑,绕大脑脚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在动眼神经下方继续前行,经动眼神经外上方穿眶上裂入眶,支配上斜肌。滑车神经和动眼神经亦含本体感觉纤维。
5、三叉神经
为脑神经之最大者,是头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也是咀嚼肌的运动神经。躯体感觉纤维大部分起源于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神经压迹处,由节的前外缘分出3大支:(1)眼神经:是感觉神经,最小哦,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居滑车神经下方,继经眶上裂入眶。(2)上颌神经:较大,亦为感觉神经,向前穿入海绵窦外侧壁下部,继水平向前,经圆孔出颅腔进入翼腭窝,再由眶下裂入眶,续为眶下神经。(3)下颌神经:最大,为混合神经,经卵圆孔至颞下窝。
6、展神经
是躯体运动神经,于脑桥延髓之间正中线两旁离脑,在鞍背外侧方穿硬脑膜进入海绵窦内,在颈内动脉外侧行向前出海绵窦,继而经眶上裂内端入眶,至外直肌。
7、面神经
是混合神经,于延髓脑桥沟的外侧部附于脑,经内耳门入内耳道,穿过颞骨岩部骨质内弯曲的面神经管,最后出茎乳孔离颅。面神经含:(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主要支配表情肌;(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4)一般内脏传入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8、位听神经
由传导位置平衡感觉冲动的前庭神经和传导听觉冲动的蜗神经组成。前庭神经节位于内耳道底。蜗神经节位于内耳蜗轴螺旋管内。两神经从内耳道底起始,经延髓脑桥外侧端,面神经的外侧入脑。
9、舌咽神经
是混合神经,由连于延髓外侧面的许多根丝集合成神经,经颈静脉孔出颅腔。神经含:(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支配咽肌和喉肌;(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分布于腮腺;(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味觉);(4)一般内脏传入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耳甲和外耳道部分皮肤。10、迷走神经
是混合神经,在舌咽神经的下方由许多附于延髓的根丝集合成干。经颈静脉孔颅腔。神经含:(1)特殊内脏传出纤维支配咽缩肌和颈突咽肌;(2)一般内脏传出纤维分布于腮腺;(3)特殊内脏传入纤维(味觉);(4)一般内脏传入纤维;(5)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耳甲和外耳道部分皮肤。
11、副神经
是特殊内脏运动神经,由延髓根和脊髓根构成。12、舌下神经
是躯体运动神经,由延髓外侧沟离脑,经舌下神经管出颅腔。舌下神经支配舌肌。

‘伍’ 眼眶右侧筛板骨折算轻伤吗

筛板是眶内壁的组成部分,单纯的眶内壁骨折属于轻微伤。

‘陆’ 什么是筛域最好附图并注明哪个部分是筛域

定义:筛分子壁上纹孔状区域。常有胞间连丝贯穿。低等植物中不形成筛板,仅见筛域。被子植物韧皮部中的成熟筛管分子,其细胞壁上有筛孔集中分布的区域,这样的区域叫做筛域。 筛域是筛管分子的侧壁上特化的初生纹孔场。这样的图片不好找

‘柒’ 脑部右侧筛窦炎

不是我不用通俗的话
实在是专业性太强
建议还是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包括鼻腔滴用粘膜血管收缩剂和抗生素,负压置换术,物理疗法等。适用于儿童及身体衰弱、有全身疾病的患者。
二.鼻内筛窦切除术
1.适应症
(1)慢性筛窦炎,经保守法无效者。
(2)筛窦区多发性息肉,经多次鼻内手术摘除后仍复发者。
(3)筛窦炎已有或疑有眶内或颅内并发症者。
(4)用作额窦手术或蝶窦手术的先行步骤。
(5)原发于筛窦的肿瘤和囊肿。
(6)霉菌性筛窦炎。
2.禁忌症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血液病患者。
3.手术操作
(1)鼻腔顶壁为筛板,此筛窦顶略低,筛板外缘与筛窦内侧壁之间的交角处很易受到手术损伤,因而手术中器械不应超过中鼻甲附着处平面太多,以免误入颅内引起脑脊液鼻漏和脑膜炎。
(2)在筛窦和蝶窦的外上角薄层骨壁之处有视神经和颈内动脉,如果损伤可致严重并发症,应予注意。
(3)筛窦外侧壁极薄,称为纸样板,有时呈自然缺损,有时已被上次手术者造成缺损,手术中应予注意,不可误入眶内,以免引起眶内并发症。
(4)前组筛窦的鼻骨气房与泪窦窝相隔,手术操作中可用小镰状刀在鼻丘处行弧形切开,做成粘膜瓣并向下翻转,然后用锐匙向外压进入鼻丘气房,再用匙刀向后轻压,自上而下,从前向后,由内向外,逐步刮碎所有病变气房,碎骨片、息肉、残留的粘膜,可以用吸引器或匙钳取出,直至能看到白色筛窦顶壁和纸样板为止。此时可以看到蝶窦口,探针亦可进入额窦。
(5)中鼻甲病变术后可望恢复,故应予以保留,可将其用作进入后部的标志。若中鼻甲过于肥厚或含有气房(泡性中鼻甲),可在最后连同内壁一并咬去。
(6)在操作过程中,照明必须充分,应随时吸净腔内血液,也可用浸有肾上腺素的棉片或纱条试净或压迫止血,绝对禁止盲目操作或用力撕拉组织。取出的组织需经过术者检查,如果有黄色柔软的脂肪组织,应立即停止在该处操作,以免使眶内受到更大的损伤。术后鼻腔可不填塞,若有渗血可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如需填塞也不宜填压太紧。
三.鼻外筛窦切除术
1.适应症
①X线鼻窦发育好,有蝶上筛房、上颌筛房者;②慢性筛窦炎并发额窦炎者;③筛窦霉菌病;④筛窦异物;⑤筛窦肿瘤;⑥筛窦炎合并眶内或颅内并发症;⑦外伤性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2.手术操作
(1)体位与麻醉 取仰卧位,用鼻粘膜表面麻醉,另以1%~2%普鲁卡因(内加少许肾上腺素)行切口皮下浸润麻醉,并向眶内侧壁骨膜下深入2cm,对筛前神经行阻滞麻醉。
(2)切口 由内眦与鼻根中线之间的眉下缘起,至眶下缘,做一长约2.5cm的弧形切口。
(3)剥离 沿骨壁弯度剥离皮下组织,显露上颌骨额突及部分鼻骨,再暴露泪骨及筛骨纸样板,然后切开骨膜,剥离暴露骨面,注意保护内眦韧带和泪囊。
(4)凿开 自泪骨处凿开进入筛房,咬除泪骨、部分上颌骨额突及纸板,扩大前组筛窦创口,在直视下咬去气房骨隔,清除全部筛窦内的病变组织。因筛窦顶壁及纸板皆在明视之下,故不易损伤。中鼻甲应予保留。此手术向后延伸可看到蝶窦前壁及其开口,必要时可进行探查。
(5)填塞及缝合 完成清理术野及止血后,用含有抗生素的细纱条填塞术腔和鼻腔,切口分两层缝合,加压包扎。
(6)术后第2天抽由填塞物,第6日拆线。
3.手术意事项
鼻内筛窦根治术既要求彻底开放全部气房,又要避免损伤邻近器官和组织,以免引起并发症,这就构成一定难度。因此有必要注意下列手术重要解剖标志。
(1)刘清明、朱世杰等认为,中鼻甲可以作为鼻内筛窦切除术的重要标志。它附着于筛骨迷路的上部内侧面,悬垂于鼻中隔和筛窦气房之间,手术是在中鼻甲和纸样板之间进行。中鼻甲的前端至蝶窦口的距离平均为34mm,可以作为筛窦切除的前后界限。中鼻甲下缘中点至筛板的距离平均为22mm,可以作为防止损伤筛板的参考数据。
(2)纸样板的定位 双侧纸样板间的距离是上窄下宽(上缘平均前部为24mm,中部为26mm,后部为28mm;下缘平均前部为32mm,中部为35mm,后部为37mm)。纸样板在筛骨冠状面上呈梯形,位于鼻腔外侧壁(上颌窦内侧壁)的垂直面上,或在该垂直面的内侧,但不在其外侧。因此,手术中利用鼻腔外壁作为标志,可以避免损伤纸样板,或者误入眶内伤及重要神经及血管。
(3)前鼻棘可以作为外部解剖标志,该棘至视神经孔的距离平均为70mm,两点联线与正中线的夹角平均为11.7°,可提示筛窦切除术的最适范围。
筛窦解剖变异甚多,上述数据仅供参考。
四.经上颌窦筛窦切除术
该手术是一种以上颌窦和筛窦为主的多鼻窦手术。其优点是可以一次手术治疗多发性鼻窦炎,面部不遗留瘢痕,手术并发症少,比鼻内筛窦切除术安全。缺点是前组筛窦气房不易彻底切除。
1.适应症
经鼻窦X线摄片或上颌窦穿刺证实为慢性筛窦炎或息肉,且伴有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者。
2.手术操作
首先常规完成上颌窦根治术。彻底止血后,在该窦后内上角稍偏外侧凿开内壁进入筛窦,用刮匙或圆头咬钳逐步清除筛窦内病变,并向外侧用刮匙扩大寻找纸样板,以作为手术标志。继续向后刮除可达蝶窦前壁,必要时还可探查。前组筛窦气房及鼻额管开口附近病变,可以经鼻内清除之。
五.外鼻掀翻法双侧颌筛窦根治术
此法系1959年由Maniglva首先介绍。可在一次手术中开放双侧筛窦和施行上颌窦根治术,有手术野扩大、视野清楚、病变清除彻底、减少手术次数和面部不遗留瘢痕的优点。
1.手术操作
(1)麻醉 同柯陆手术麻醉。
(2)切口 沿上唇龈沟自中线向两侧切至第三磨牙,长约6cm。
(3)暴露梨状孔并切开其粘膜,将骨膜向上分离,外侧达上颌骨前后壁的移行部,向上接近眶下孔,内侧暴露梨状孔边缘,在中线处剥离大翼软骨内脚。在梨状孔边缘,从鼻底部切开鼻腔粘膜,沿梨状孔边缘向上剪开达鼻骨下缘。
(4)切开鼻中隔全层 自大翼软骨下方与鼻棘分离处插入下鼻甲剪,向上剪断鼻中隔全层,达筛骨垂直板,要求一次剪齐。
(5)暴露鼻腔顶部并清理鼻腔 用拉钩将鼻唇和颊部软组织连同鼻中隔上部向上拉起,整个梨状孔即可全部暴露。用咬骨钳咬除部分上颌骨额突,鼻腔顶前部与中、下鼻甲即清晰可见,若鼻腔内有鼻息肉或中鼻甲息肉性变,应予去除。
(6)开放筛窦 用筛窦刮匙在鼻丘或筛泡处压迫筛房,由前向后,自上而下,刮除所有筛房,并用吸引器吸去血液,清除碎骨片。对无息肉样变的中鼻甲可以保留,或将其压向内上方,作为解剖标志。按鼻内筛窦开放术的要领完成后组筛窦开放术。
(7)清理上颌窦 凿开手术野内暴露出来的犬牙窝,按常规凿开上颌窦前壁,根据窦腔粘膜病变程度行部分或全部剥离去除,并行内侧壁对孔凿开。后组筛窦气房,可经上颌窦内上角后方予以凿开和清除,与鼻内筛窦开放术相配合,以达到不遗留残余感染灶之目的。
(8)手术完成后,复位鼻颊部软组织。梨状孔处粘膜不需缝合。鼻中隔切口需复位对正,用鼻腔纱条行两侧固定,不需缝合,只在唇龈沟切口处缝合数针即可。加压包扎、术后处理,同柯陆手术。第6日拆线。
六.功能性内窥镜下筛窦切除术
此手术是1978年由Messerklinger总结前人经验并加以理论化而创用的鼻科新技术,以后由Kennedy Stammberger等加以改进推广。该手术目的是把传统的根治性手术(破坏性手术)改进为功能性手术(重建性手术),从而彻底治愈鼻窦炎并恢复其原有功能。按照鼻腔呼吸气流的特点,气流进入鼻腔后首先冲击中鼻甲、中鼻道和前组筛窦,因此该区最受到感染和变应原的攻击。现代理论认为筛窦发病率最高,而且也是其他各窦发病的源点。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的重点是筛窦手术。过去认为不可逆的上颌窦、额窦和蝶窦炎症,若行手术清除前组筛窦病灶,恢复其正常鼻窦通气与引流功能,其他各鼻窦炎症也可逐渐消退,不需另行手术。
1. 术前准备
(1)器械准备 选用0、30、70、90、120度视角鼻内窥镜,不但照明度强,而且视野无盲区,多种弯曲度的筛窦钳数把,直形和变形吸引器各1把,鼻中隔手术器械1套,鼻圈套器1把,鼻刀1把,注射器和长针头(5号)各一个,鼻镊1把,剪刀1把,鼻镜1个,电凝固止血器1台,电视及录象系统1台。
(2)病人准备
①询问有无鼻内手术史,对有鼻息肉手术史者应予重视,对有服醋柳酸制剂者应延期手术。
②全身系统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化验及心电图检查。
③眼部检查 注意视力、视野、眼压、眼肌力能和眼球突出度。
④鼻部处理 剪鼻毛,行负压置换术,用抗生素药液滴鼻。
⑤备血500ml,对二次手术者需多备血。
⑥鼻窦X线摄片及CT片,注意筛窦顶及纸样板情况。
⑦手术前数日开始鼻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鼻窦炎的致病菌中常有厌氧菌,故厌氧菌培养甚为必要,若为阳性,应在术前二日内服甲硝唑200mg,每日3次。
⑧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解释工作,应客观分析与估计手术效果和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尤其在手术将涉及前颅底、蝶窦和眶周时,更需说明有一定的危险性,不宜忽略签署手术同意书。
⑨手术前半小时肌注鲁米那0.1g。
2.手术体位与麻醉
(1)体位 取平卧位或30°仰卧位。
(2)麻醉 若用局部麻醉,行双侧鼻窦手术,可用2%地卡因25ml,加0.1%肾上腺素2~3ml,混匀,放入棉片浸透,再取出轻度挤压至不滴药液为度,分两次麻醉鼻腔粘膜,每次间隔5分钟。中鼻甲和鼻丘处需用5号长针头另行粘膜下浸润麻醉,药物可用1%利多卡因5ml加0.1%肾上腺素2~3滴。若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局部粘膜也需用肾上腺素棉片处理,以减少术中出血量。
3.手术者位置和职责
术者位于病人右侧;第一助手位于术者身旁,负责器械、敷料、麻药等直接与手术有关的工作;第二助手位于病人左侧,负责管理录象监视系统,按术者指示进行摄影和录象;巡视护士一名,负责输液、输血、注射,提供术者要求的各种手术用品。
4.手术操作
(1)面部消毒 使用75%酒精行面部消毒,鼻孔内可用红汞消毒。硫柳汞能损伤粘膜,不宜使用。铺手术巾时不要遮盖患者眼部,以便术中随时检查患者视力与眼外肌。
(2)切口 若中鼻道无息肉,可采用中鼻道前方相当于中鼻甲前缘的纵切口,或在其前下缘做半月形切口。若中鼻道有息肉或中鼻甲有息肉性变,应在中鼻甲内侧面与息肉间切开,使用激光刀可以避免出血,用0度窥镜引导操作。
(3)用鼻中隔剥离器分离中鼻道粘膜,显露筛泡,用剥离器轻压或用直钳打开筛泡。对骨壁很厚者可以凿开。为了充分开扩进路,可将中鼻甲推向鼻中隔。筛泡的大小可由术前影象学检查提供参考。
(4)清理中组筛房筛窦顶在内窥镜下呈淡黄色。在该处操作应特别小心,通常采用30度或70度镜配合刮匙,不用息肉钳。
(5)清理前组筛房和眶上筛房 使用70度镜配合大开口息肉钳,清理前组筛房和眶上筛房,上达额窦底,外达纸样板,与中筛区纸样板相连续,前达上颌骨额突。有时可见沿颅底走行的筛前动脉,应注意勿使损伤。在清理前组筛房时,注意勿损伤泪囊和鼻泪管。
(6)清理后组筛房 使用4mm的0度广角镜配合大开口直钳,在进入最后组筛房时改用开口直钳,清除全部后组筛房,上达筛顶,外达纸样板,后达蝶窦前壁,内至中鼻甲,使整个筛窦成为一个空腔。
(7)开放并探查额窦 使用70度 镜配合刮匙或吸引器,在额窦底部探查,找到额窦开口后再用刮匙沿窦口周边予以扩大。在额隐窝与前组筛顶之间有一骨隆起,为重要标志,其前方为额窦底和额窦开口,其后方为筛顶,即前颅底,不能在此骨隆起之后操作。扩大额窦开口的范围不应小于0.5cm,以便充分引流并防止术后窦口闭塞。除非窦有息肉或新生物,一般不处理额窦内粘膜。
(8)开放并探查上颌窦 在70或90度镜引导下,使用反向咬骨钳扩大上颌窦开口约1.0cm,并用不同角度之内窥镜观察窦内情况,若发现息肉或囊肿,应予清除;若仍有粘膜肥厚,可不必处理;若窦内脓性分泌物较多,可在下鼻道造孔,使该窦有两个开口,以便促进通气引流。本法也称联合造孔法。
(9)开放并探查蝶窦 也清理后组筛房之后,若蝶窦开口位置较低,可用刮匙沿其周围扩大之;若位置较高,可用锐利筛窦钳压开蝶窦前壁,用探针判明其位置,再用咬骨钳扩大之。蝶窦前壁至前鼻孔的距离为7.5~7.8cm,很少有小于7.2cm者,可作为寻找窦前壁的参考。据许庚观察100例成人颅骨,有蝶上筛房者约占20%,不可误认为蝶窦,以免发生并发症。术前鼻窦冠状面CT扫描,可用作手术中参考,术中若遇疑点,还可用0度镜观察或抽出窥镜进行大体观察。
全部手术完成之后,用盐水冲洗筛窦,检查腔内有无残余的病变粘膜和碎骨片并予清除,刮除筛房间的骨质,锉平各个开放的窦口。若有活动性出血,需用双极电凝固止血。最后用明胶海绵或凡士林纱条轻轻填塞术腔。
5 手术后处理
(1)手术后局麻患者取半坐位,注意后鼻孔有无血液流出,应嘱患者将血吐到弯盘内,少量渗血可不作处理,若出血量大,应重新进行填塞。
全麻患者醒前应注意呼吸道通畅,经常吸出口咽部分泌物和血液,醒后第二日可以下床,具体处理方法同局麻病人。
(2)静脉点滴5%或10%葡萄糖,每500ml加先锋霉素4~6g,进半流质食物。
(3)常规检查眼部,包括眼睑、球结膜、眼肌、眼压、视力、视野、眼球突出度等,并与术前相比较。一般术后会出现眼睑轻度充血和水肿,这是因为眶周静脉回流受阻之故,抽出纱条后会逐渐消退。若有球结膜充血、眼球运动障碍、视力减退、眼球突出,则提示眶内受累,应立即抽出纱条并予及时处理。
(4)抽出纱条的常规时间为术后1~2日,注意有无脑脊液鼻漏。若有脑脊液漏则禁止患者擤鼻,并用足量抗生素预防颅内感染。每日用含抗生系的生理盐水冲洗术腔,连续5~7天。
(5)清理术腔 此项工作是关系手术成败的长期处理,需要在内窥镜下进行,分为三个阶段。
①术后近期(7~10天)每日吸净术腔内的血块,用息肉钳清理残留的病变组织,并用1%的麻黄素棉片收缩鼻粘膜,注意前筛顶各个窦口及中鼻道前端,如果术腔闭塞不能引流,手术即告失败。术后可能产生新的肉芽或结痂,也应予以清除干净,并用盐水冲洗。痂皮可于2~3周内消退。
②术后3个月内,每隔1~2周来院复查一次,可按上述方法收缩、清理、冲洗术腔,注意有无二次感染、息肉再生、窦口缩窄、中鼻道粘连等,并应予以及时处理,以便术腔纤毛生成功能得以恢复。
③术后半年内,每1~2个月来院复查一次,处理方法同前,以便巩固手术效果。一般前鼻镜检查可见中鼻甲恢复正常形态,中鼻道光滑通畅。内窥镜检查如果发现窦口闭塞或发生粘连,应行第二次手术,但是由于鼻腔解剖标志已被破坏,第二次手术难度较大,最好由原手术者进行操作。

‘捌’ 右侧筛板凹陷

你是哪里的筛板呢?一般情况下,筛板出现凹陷的情况,就需要更换筛板了。

因为一般筛板所在的部位都是容易磨损和损坏的,所以,最好使用高强度的耐磨钢板来加工筛板,从而提高筛板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比如jfe耐磨钢板的 EVERHARD-C400等。

‘玖’ 圆振动筛的结构和主要优点是什么

圆形振动筛其振动轨迹和直线振动筛不一样,不是直线运动而是呈圆形运动,故而称圆形振动筛。圆形振动筛是专为采石场筛分料石设计的矿用设备,也可供建材、电力、选煤、矿山及化工等行业部门作产品粒度分级用,或者在砂石生产线中做筛分设备使用。具有产量大、质量高、型号多样、结构技术先进、筛分效率高、易于安装和维修、坚固耐用等特点。

一、圆形振动筛工作原理:

圆形振动筛其振动力是绕定轴方向呈正规律变化的惯性力,当筛机启动后,筛机的振动器带动筛箱一同运动,期间小于筛网孔径的砂石料通过筛孔落入到筛机下层,大于筛网孔径的砂石料经过连续跳动后由排料口排出,最终完成筛分过程。

上述给大家介绍了圆形振动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圆形振动筛设备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它可以将不符合机制砂粒度、规格要求的物料筛分出去,同时还能将合格的机制砂筛分出不同规格的物料,有效提高了机制砂骨料的品质,使机制砂的经济效益更高。

‘拾’ 右侧筛板略凹陷,头颅ct平扫颅内未见明显异常病变

请问受伤多久了?有没有鼻腔出血?有没有嗅觉改变?这种情况考虑筛板骨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