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蝗虫的学名纲目外形肖像以及习性
中文名称:蝗虫、
拉丁学名:locust
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
分类:属于直翅目中蝗虫目的所有昆虫。
种类:全世界约有25000种,台湾目前已知有100多种 。
变态:不完全变态。
蝗虫俗称“蚱蜢”,台语称之为“草螟仔”。属不完全变态。具咀嚼式口器,为植食性昆虫。它的触角没有螽斯那么长,呈短鞭状,但拥有强而有力的后腿,可利用弹跳来避开天敌。有时可看到两只蝗虫雄上雌下的结婚画面。
特征习性
后腿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后翅为半透明。一些种类的蝗虫翅膀退化变小,一些种类如菱蝗已丧失飞行能力。
通常为绿色、褐色或黑色,头大,触角短;前胸背板坚硬,像马鞍似的向左右延伸到两侧,中、后胸愈合不能活动。脚达,尤其后腿的肌肉强劲有力,外骨骼坚硬,使它成为跳跃专家,胫骨还有尖锐的锯刺,是有效的防卫武器,产卵器没有明显的突出,是和螽斯最大的分别。
交尾后的雌蝗虫把产卵管插入10cm深的土中,再产下约50粒的卵。 产卵时,雌虫会分泌白色的物质形成圆筒形栓状物,然后再把卵粒产下。
蝗虫的卵约21天即可孵化。孵化的幼虫自土中匐匍而出,此时其外形和成虫很像,只是没有翅,体色较淡。若虫在最初的一、二龄长得更像成虫,但头部和身体不成比例。到了三龄长出翅芽,这是四龄翅芽已很明显了。五龄时若虫已将老熟再取食数日就会爬到植物上,身体悬垂而下,静待一段时间,成虫即羽化而出。
❷ 蝗虫胸部图片
(1)图中所示,蝗虫的身体分为一头部、二胸部、三腹部三部分.
(2)蝗虫身体表面有一层坚韧的外骨骼可以保护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3)蝗虫的胸部生有足三对,分别为前足、中足和后足,足分节,后足发达,适于跳跃,另外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
故答案为:(1)头部;腹部
(2)外骨骼 (3)三 后足
❸ 这人画的是什么蝗虫
这是当地人称《香半夜》《也有的称为《半夜香》,不过这只是因为卵下在了地下,后被水浸泡后的产物,正常的不是这个颜色,正常的是比他灰点哪个颜色。
❹ 这是什么虫子
这是一只蝗虫,具体品种看不太清楚
❺ 只这是什么虫
蝗虫(locusts,grass hoppers),别称为蚂蚱、草蜢等,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蝗虫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飞蝗在我国有三个品种,即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其中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是造成我国蝗灾的最主要飞蝗种类,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价值
研究价值
蝗虫
蝗虫的生物学特性与价值:蝗虫为药食两用昆虫,卵生,属昆虫纲直翅目,蝗科。据统计,蝗科共有859种蝗虫,能入药供食用的主要有两种,即东亚飞蝗和中华稻蝗,这两种蝗虫营养丰富,肉质松软、鲜嫩,味美如虾,据《飞蝗之研究》和《飞蝗的饲料价值》等书介绍,蝗虫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昆虫激素等活性物质,并含有维生素A、B、C和磷、钙、铁、锌、锰等微量元素,蝗虫不但是美味佳肴,而且还是治病良药,有暖胃肋阳,健脾消食,祛风止咳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蝗虫单用或配伍使用能治疗多种疾病,如破伤风、小儿惊风、发热、平喘、痧胀、鸬鹚瘟,冻疮,气管炎和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可以十只煎汤服,或炒存性研末服,五只/次,冻疮炒存性研末调香油涂患处。
食疗价值
蝗科昆虫中华稻蝗、飞蝗等的虫体。又称为蚱蜢。分布于中国华北、华东、中南和四川、陕西、甘肃、台湾等地区。获得后去翅、足,洗净,用沸水烫死后食用。含有高蛋白。是最理想的食品。
[性能]味甘、辛,性温。能健脾消食,息风止痉,止咳平喘,通络。
[参考]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钙、磷、铁、铜、锰、维生素A、B等成分。
[用途]用于脾虚少食或营养不良;急慢惊风,抽搐痉挛;百日咳,支气管哮喘,喘咳气急。
❻ 蚂蚱的图片和名蝗虫的图片跟它的学名
如题 ,只是各地叫法不同 不作细分。
蚂蚱、蝗虫 都指向 蝗科 Acrididae 直翅目昆虫 (下辖 约 1.1万种)
下图为 剑角蝗属 Acrida , 即 中华蚱蜢 Acrida chinensis ,俗称 尖头蚱蜢、括搭板、秀才、扁担锅、刀伶、担杖钩、扁旦勾
❼ 蝗虫图片和蚂蚱是一个生物吗
是的。蝗虫和蚂蚱是一个生物。
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蜢总科、蝗总科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蝗虫主要包括飞蝗和土蝗。在我国飞蝗有东亚飞蝗、亚洲飞蝗和西藏飞蝗3种,其中东亚飞蝗在我国分布范围最广,为害最严重,是造成我国蝗灾的最主要飞蝗种类,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是农业害虫。
(7)蝗虫动态图片扩展阅读:
蝗虫是农、林、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少有害蝗种对农、林、牧业可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全世界的蝗虫已有1万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蝗虫约300种左右,全球除南极洲、欧亚大陆北纬550以北地区外均可发生蝗虫。
全世界常年发生蝗虫的面积达4680万k㎡,全球1/8的人口经常受到蝗灾的袭扰。全世界发生为害最严重的蝗虫为沙漠蝗,其中最大扩散面积可达2800万k㎡,包括66个国家的全部和部分地区,约占全世界陆地面积的20%,受灾人口约占全世界人口的1/10以上。我国于1971年在西藏自治区聂拉木县的樟木地区曾采到散居型沙漠蝗虫。
我国已知蝗虫在1000种以上,其中对农、林、牧业可造成危害的约60余种。根据我国几千年来史籍的记载,造成农业上毁灭性灾害的蝗虫,主要就是飞蝗,并认为干旱与飞蝗同年发生的机遇率或相关性最大,其次为前一年干旱以及先涝后旱,蚂蚱成片;蝗虫灾害与水、旱灾害常此起彼伏,交替发生,一直是严重威胁我国农业生产、影响人民生活的三大自然灾害。
参考链接:网络-蝗虫
❽ 蝗虫图片是长什么样子的
❾ 昆虫记中蚱蜢的特点及外号
蝗虫,俗称“蚂蚱”,属直翅目,包括蚱总科(Tetrigoidea)、蜢总科(Eumastacoidea)、蝗总科(Locustoidea)的种类,全世界有超过10000种,我国有1000余种,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温带的草地和沙漠地区。
雄成虫体长35.5~41.5毫米,雌成虫39.5~51.2毫米。体通常为绿色或黄褐色,常因环境因素影响有所变异。颜面垂直,触角淡黄色。前胸背板中隆线发达,从侧面看散居型略呈弧形,群居型微凹,两侧常有暗色纵条纹。
前翅狭长,常超过后足胫节中部,有褐色、暗色斑纹,群居型较深。后翅无色透明。群居型后足腿节上侧有时有2个不明显的暗色条纹,散居型常消失或不明显。后足胫节通常橘红色,群居型稍淡,沿外缘通常具刺10~11个。
相关说明
东亚飞蝗的发生地在我国分布区域极广,从北纬42°以南直至南海和云南,西起甘肃南部和四川,东至渤海、黄海沿岸和台湾等地。其中,长江以北的华北平原,即淮河流域、黄河流域和海河流域中下游的低洼地区,主要包括河南、山东、河北、江苏、安徽等五省与天津市及其所属县是其主要发生地。
飞蝗食性很杂,主要取食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最嗜食芦苇,稗草和红草(荻)等杂草。栽培作物中的小麦、玉米、高粱、水稻、粟、甘蔗等也喜食。大发生缺乏食物时,也能危害棉花、大豆和蔬菜等农作物。飞蝗以成虫和若虫(蝗蝻)咬食植物的叶片、嫩茎和幼穗等植物地上的所有绿色部分。
❿ 这种虫子叫什么名字长得很像蚂蚱,但是不太敢确定。
从你的图片上看,这种长得像蚂蚱的虫子是螽斯。螽斯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它属于植物害虫的一种,对人没有什么危害。螽斯的特征比较明显,很容易辨认,其身体呈扁圆柱状。头部较小,颜面倾斜或垂直。头部有复眼1对。在复眼内侧有丝状触角一对,细长,一般明显长于体躯。单眼2-3个。
螽斯主要栖息于丛林、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