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动态图片 » 脾虚弱按摩哪个穴位图片
扩展阅读
男人四十岁要奋斗的图片 2025-08-14 02:24:56
男人国庆假期快乐图片 2025-08-14 02:12:19
小孩地上打滚的动态图片 2025-08-14 02:01:02

脾虚弱按摩哪个穴位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5-14 17:49:22

㈠ 脾胃气虚,易生病,长按哪些穴位可改善

脾虚的人其实长久以往下去对身体是很不好的,所以脾虚的人还是需要改善自己的身体状况,治疗脾虚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有哪些穴位可以治疗脾虚呢?

治疗脾虚的办法有很多,脾虚虽然不是大事情,但还是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所以如果出现了脾虚的症状还是去找中医看一看,我个人是觉得治疗脾虚中医比西医更加有用,按按穴位对治疗脾虚是有很大的帮助的,不信你就自己亲自去试一试。

㈡ 脾虚按什么穴位

健脾的穴位:
腿上的足三里穴位,选择这个穴位按摩相当于吃老母鸡,足三里于脾胃有着密切的联系。肚腹三里留足三里是胃经要穴经常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补脾健胃,增强免疫功能,所以足三里又被称为强壮要穴。
怎么找这个穴位呢?告诉你一个准确寻找足三里的办法,脚弓曲,先找到膝关节外侧的凹陷处,这就是外膝眼,从外膝眼直下四横指(自己的手指),胫骨前脊外侧旁开一指这个交叉点就是足三里。用大拇指或者是中指顺着时针按摩,每一次按摩100下,要是感觉到酸胀这就是最好的了。
内关穴在手腕横纹向上小二寸的两胫之间,外关穴则在与内关穴相对应的手臂背侧。以拇、食二指按在另一手臂的内关和外关穴,正反各旋揉36次,按摩内外关穴位,可以健脾止呕并有强心作用。
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按揉
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㈢ 脾胃虚弱,湿气重,点按哪个穴位治疗!

1、 丰隆穴
【位置】: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位于外膝眼和外踝尖连线的中点。
【功效】:它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主要穴位,并有调和、胃气、补益气血、醒脑安神等功效。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2、 阴陵泉穴
【位置】: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取穴时顺着小腿内侧往膝关节方向摸,膝窝下凹陷处即是。
【功效】:这个穴位能健脾益气,促进脾运化水湿,经常按揉阴陵泉可健脾化湿,解决体内有“湿”或者水肿的问题。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3、 中脘穴
【位置】:位于腹中线上,脐上4寸,即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是胃的弘扬汇集之处。
【功效】: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调,均可取中脘为主进行治疗。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4、 足三里穴
【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髌骨下缘往下4横指、胫骨外侧4横指。
【功效】: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疏风化湿、调节机体免疫力、调理脾胃的作用。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5、复溜穴
【位置】: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3指宽处。“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
【功效】:按揉复溜穴能刺激它使水分代谢正常。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6、 曲池穴
【位置】:曲池穴位于肘关节,弯曲胳膊肘时,肘横纹末端的凹陷处即是。
【功效】:曲池穴是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的地方,此穴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可以清利湿热,调理大肠气血,对“湿热”引起的荨麻疹、急性胃肠炎效果很好。
【按摩手法】: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压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压,边按边揉,以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次按揉持续10秒后,渐渐放松,重复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㈣ 脾胃虚弱,有什么穴位能快速改善这种状况

脾胃不好会导致哪些疾病呢?

首先,脾有运化的功能。如果运化功能异常,会出现营养不足的情况,导致消瘦、抵抗力差等状况的出现;另一方面糟粕产生过多或不能顺利排出,则会造成诸多疾病。脾控制血液的功能,如果脾统血的功能失常,就会造成血离经脉而出现便血、尿血以及妇科的月经失常等情况。人的记忆与思考也和脾的功能有关,会造成头晕目眩、烦闷健忘、抑郁、焦虑等疾病。果脾气受损,就会造成肌肉瘦削、软弱无力。如果脾出现了问题,也会导致食欲改变和口味异常,对于小孩则会出现睡觉流口水之类的状况。

四白穴,天枢穴,有利于治大肠功能不好的人,有慢性结肠炎或便秘的人,这个穴会很痛。梁丘穴,治急性胃痛的效果比较好。足三里穴,有慢性胃痛的人,多揉揉这个穴位,揉到不痛为止。揉肠胃穴,要先揉左腿,会对脾胃调节更好一点;揉肝胆经上的穴从右边开始。

㈤ 健脾最强的穴位是什么

最强的健脾大补穴——太白穴!输、原一体,补后天之本的特效穴!

太白穴,太同大,是广大,高大的意思,白代表肺金,也有明亮的意思,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从五行上看,脾属土,所以脾经又称土经,作为脾经上的穴位,太白穴也属土,说到太白穴的位置你肯定不陌生,它的位置也很好找,将一只脚搁在另一只脚上,就会看到脚部的中心有一条椭圆形的弧线,这就是足弓,这个弧形的起始点就是太白穴所在的位置,也就是金气开始显现的地方。

补脾其实很简单,不用买多贵的药,只需太白一个穴位就能达到效果,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原血相当于进入肺脏的那个关口,如果你想补脾了,只有打通太白穴这个关口。营养物质才能补得进去。很多脾虚的症状如夜里睡觉流口水,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尽管脾虚的症状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

那么怎么用太白穴来补脾呢?

取一些三七粉贴在两侧的太白穴上,外面覆盖一层纱布,再用医用胶布固定,贴12个小时后取下,然后休息12个小时,再贴新的,白天或者夜晚贴都可以,你也可以每天按摩太白穴100下,力度以您可以承受为准。

太白穴对脾系统的保健非常的关键,按揉、艾灸,或是用药物外敷此穴,对脾虚引起的食欲不振、浑身乏力、犯困、水肿、腹泻、腹胀、大便稀等疾病,都有很好的防治作用。艾绒艾灸,都很好理解,操作起来也简单,用药物外敷怎么做呢?把人参切成片贴于太白穴处,再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小时后取下,隔天贴一次就可以,请注意是两侧太白穴都要贴。

人参得坤土之精,而太白穴为土穴,以土补土,补脾益肝,效果特别好。

凡是,脾经经过的位置发生了病变,脾脏本身出现了问题,或者是24节气变化而产生的毛病,都可以通过处理太白穴来治疗,无论是实是虚是烦事杂,太白穴通通可以处理。

而处理的方法有很多种,您可以在坐着或者躺着的时候,用脚上的关节,去撞击太白穴,也可以用小保健锤敲打。

按揉太白穴,治疗脾胃疾病

太白穴为脾经原土穴,善治疗脾胃病,具有健脾益气、理气和胃、降逆止呕、祛湿止泻、消食化滞、通腑泄热之功效,主治胃痛、呕吐、腹胀、泄泻、肠鸣、饥不欲食、痢疾、便秘等。

针灸太白穴,缓解各种疼痛

太白穴不仅是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的输穴,还是脾经的原穴,输、原一体的太白穴有“培土”“滋生万物”的功效,他对于脾脏异常所产生的疾病和与脾相关的其他四脏的疾患有着非常广泛的治疗效用。是补人体后天的特效穴。,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之功,主治脚气、体重节痛、痿证等,如《针灸大成》云:“太白主膝股肿,酸转筋。”此外,本穴具有健脾化痰、活血通脉之功,用于治疗心痛脉缓、胸胁胀痛等。

太白穴在脚掌前面,最大的作用就是治疗脚掌疼痛,很多女性逛街一逛几个小时,硕果累累的同时,也会发现脚部疼痛的厉害,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是脱掉鞋子捏脚,其实这个时候刺激太白穴,效果特别好,刺激这个穴位的时候,最好的方法不是用手去按摩,而是脱掉鞋袜,将脚立起,用另一只脚的后跟来踩踏。

按揉太白穴,双向调节血糖

太白是脾经的原穴,揉太白还可调节血糖,治疗糖尿病,就拿调节血糖指数来说,它具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血糖高的可以通过调节此穴让它下降,血糖低的可通过此穴使之上升

㈥ 脾胃虚弱怎么办呢

脾胃虚弱的调理方法:

1、首先应从饮食上进行调理。饮食应以清淡,要以富有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吃过于油腻的食品。对于胃肠也比较弱的人,烹调可采用汤、粥、羹、膏等形式,这样可以利于脾胃消化和吸收,还要注意食有节制,吃的过饱也不可。除了一些粥以外,还可多吃一些豆类或豆类制品,如黄豆有健脾益气作用,豆腐、豆浆等对脾胃虚弱有益;红小豆有健脾补血作用,特别适合脾虚弱的人。

2、中医还有一种非常简单的按摩方法,可以调理脾虚。可以按摩足三里穴位,足三里位于两小腿外侧,膝眼下三横指胫骨外,按摩托此穴位可以加强机体的代谢,促进胃肠的蠕动,可以增强脾胃的功能。如果能够坚持每日按摩足三里穴5~10分钟,有非常好的效果。可使消化系统功能旺盛,增强消化与吸收,对于改善由脾胃虚弱引起的面色不佳也有很好效果。这个方法大家可以一试。

(6)脾虚弱按摩哪个穴位图片扩展阅读:

脾虚的人选择食物:

1、宜食具有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灿米、锅巴(焦锅)、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证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

2、忌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芹菜、笕莱、茭白、葛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批把、梨、西瓜、绿豆腐、肢麦等。其中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有鸭肉、猪甲鱼肉、牡颇肉、牛奶、芝麻等;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有养山檀、萝卜、香菜等。

㈦ 按什么穴位可以改善脾胃虚弱

调理脾胃按穴位:点按中脘穴,揉按心窝,推按两肋,艾灸中脘穴等。
1、点按中脘穴。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揉按心窝。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
3、推按两肋。
将两只手的手掌放在身体两侧,然后由乳房下缘向下推按至侧腰部,以局部发热为准,这样按摩可以起到疏通肝胆经,调畅气机的作用。
经常练习这些手法可以有效调节胃功能,达到养胃、暖胃,调畅中焦气机、预防胃疾病的疗效。
4、艾灸中脘穴。
用艾条灸中脘穴10-15分钟,或用艾罐灸20-30分钟。中脘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灸疗可改善胃疾。

㈧ 冬天手脚冰凉,容易便秘,不想吃饭不觉得饿,身体比较瘦,是脾虚的症状吗,哪个穴位健脾效果最快

如你所说到真是脾虚的症状,人的脾脏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几乎所有的肠胃疾病都会引起脾虚。最容易辨别的是舌苔,颜色厚黄。

足三里穴位图

每天按摩足三里穴位50——100次,可以健脾调胃、中和理气、疏通经脉。适用于各种肠胃疾病。

希望能帮到你,同意就采纳一下,谢谢!

㈨ 脾虚穴位按摩身体的哪个部位

向左转|向右转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此穴为健脾要穴,能治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虚。如先天脾虚,肝旺脾虚。心脾两虚,脾肺气虚,病后脾虚等等。并有双向调节的作用。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另外在按摩穴位的基础上可以搭配随草记的啤泰茶来喝,温养脾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