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摩腿的穴位图
1、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从内踝尖一直向上三寸处,胫骨的后缘,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之处,在应用上非常广泛。
民间有“女人常揉三阴交,终身不变老”的说法,可见三阴交穴对于女性的重要性。按摩三阴交穴可以改善月经不调、月经腹痛症状,保养女性子宫及卵巢,紧致肌肤,防治更年期障碍及多种妇科疾病;另外,按摩三阴交穴对于食欲不佳、胃酸、胃胀也有疗效。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向下三寸处(约四横指),胫骨的边缘位置,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常按摩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
足三里穴指胃经的合穴,常按摩可以补脾健胃、调节胃经的气血不和,对于腹泻、腹胀、胃痛、呕吐、便秘、肠鸣等一些胃肠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老年人常按摩足三里穴还可以防治一些常见的老年病。
3、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指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位于小腿的外侧,腓骨小骨头向前下方的凹陷处,是针灸疗法的一个主要穴位。
阳陵泉穴指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常按摩对于腰腿疲劳、脚麻痹、膝盖疼痛、腰痛、关节筋痉挛肿痛等关节疾病以及坐骨神经痛、胃炎、胃痛、胃溃疡都有很好的疗效。
4、阴陵泉穴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位于小腿的内侧,在膝盖下胫骨内侧的凹陷处,与阳陵泉相对应,常按摩有益肾调经、健脾理气的功效。
按摩阴陵泉穴对于尿潴留、遗尿、尿路感染、遗精、尿失禁、阳痿、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痢疾、消化不良、腹膜炎、肠炎、腹水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月经不调、失眠、膝关节炎等有很好的疗效。
(1)脚上哪个穴位是管卵巢的图片扩展阅读:
穴位按摩是中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体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部分穴位并不在经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
2. 脚上的穴位
1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上2cm处。主治感冒、头痛、鼻炎、鼻窦炎。
2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6cm。内旁开2cm处,主治三叉神经痛。3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3寸处。主治神经衰弱、癔病、失眠、低血压、昏迷。4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3寸,外旁开1寸处。主治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5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4寸,外旁开3cm。主治坐骨神经痛、阑尾炎。6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5寸,内旁开2cm处。主治痢疾、腹泻、十二指肠溃疡。7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5寸,外旁开2cm。主治癫痫、神经衰弱、神经宫能症。
8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9cm,外旁开2cm。主治癫痫、神经衰弱、神经宫能症。
9号穴:在拇趾与第二趾间后4寸处。主治痢疾、泄泻、子宫炎。10号穴:在涌泉穴内旁开1寸处。主治慢性胃肠炎、胃痉挛。11号穴:在涌泉外旁开2寸处。主治肩痛、荨麻疹。12号穴:在足底拇趾与第二趾间后1寸处。主治牙痛。13号穴:在足底小趾横纹中点处1寸处。主治牙痛。14号穴:在足底,小趾横纹中点处。主治遣尿、尿频。15号穴:在踝关节横纹中点不5分两旁的凹陷处,主治腰腿痛、腓肠肌痉挛。16号穴:在足背内侧,舟骨突起上方凹陷中。主治高血压、腮腺炎、急性扁桃腺炎。17号穴:在踝关节横纹中点下2.5寸之足背上。主治心绞痛、哮喘、感冒。18号穴:在足背,第一跖骨底内前凹陷中。主治胸痛、胸闷、急性腰扭伤。19号穴:在足背二、三趾间后3寸处。主治头痛、中耳炎、急性慢胃肠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20号穴:在足背三、四趾间后1寸处。主治落枕。21号穴:在足背四、五趾间后五分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腮腺炎、扁桃腺炎。22号穴:在足背一、二趾间后1寸处。主治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压。23号穴:在拇长伸肌腿内侧跖趾关节处。主治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压、结节性痒症、湿疹、荨麻疹。24号穴:在第二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中耳炎。25号穴:在第三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26号穴:在第四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27号穴:在太白穴与公孙穴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癫痫、癔病、腹痛。28号穴:在足背内侧舟 骨突起下后方之凹陷中。主治头痛、子宫功能性出血、附件炎。29号穴:在内踝正中直下2寸处。主治子宫功能性出血、支气管之、哮喘。30号穴:昆仑穴直上1寸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痛。足跟后缘的中点与二、三趾间连线折为10寸,此线定为正中线;足底各趾间下足跟后缘连线平等于正中线。其间隔约为1寸;足面以表面解剖定位取穴;内外踝顶点与足底内外缘垂直线各约为3寸。
3. 打穴位就可以祛斑美容,这些穴位原来藏的这么深
按摩穴位可以祛斑美容,选择一个穴位轻拍或按摩。没有必要每天按摩,秘方是坚持下去。只要你坚持按摩或轻叩穴位,你一定会得到美容、保健和养生的效果,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打穴位就可以祛斑美容,这些穴位原来藏这么深,至于是哪些穴位呢,小编给大家总结了五个,感兴趣的话一起来看看吧~
第五个,足三里,外膝在眼睛下方3英寸,胫骨外侧有一个横向手指。该穴位具有补中益气、通经活络、调理脾胃、强身健体、抗衰老、祛斑养颜的作用。 每天花几分钟按摩这些主要穴位,受益匪浅。
4. 按涌泉穴有什么作用
古代最早的医学着作《黄帝内经》里有: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肾经之气犹如涌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
所以按摩涌泉穴在人体的养生、防病、治病、保健各个方面都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涌泉穴人体非常重要的保健要穴,是人体足部的穴位,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是涌泉穴。涌泉穴是全身穴位里边最下端的穴,也是肾经的首穴。
位置
涌泉穴如何进行自我的按摩?其实方法很简单,患者可以在早上睡醒时和晚上睡觉前进行,采用擦涌泉的方法,将双手掌心擦热,用掌心的劳宫穴对涌泉穴做擦法,让涌泉穴产生局部的温热感,就能够对身体起到非常好的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的作用。
5. 哪些穴位可以美容养颜抗衰老保养卵巢
血海穴可以美容养颜抗衰老保养卵巢。
血海穴是人体穴位之一,位于膝盖上方。对其按摩或针灸可治疗痛经、荨麻疹、产妇酸痛等症,女士午饭前按摩还可帮助祛除面部雀斑。
膝关节上的血海穴,踝关节上的三阴交穴,踝关节旁边的复溜穴、照海穴,足底的涌泉穴,下腹部的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等穴位,自己用食指在这些穴位上点按,每天2~3次,每次20分钟,可促进女性内分泌和生殖系统功能的改善,有益于卵巢的保养。
此外,女人养护卵巢还应在饮食上多加注意。要多吃卷心菜、菜花、葵花子油、芝麻油等富含维生素E的食品和富含维生素B2的动物内脏、蛋类、奶类及豆制品,以及富含维生素B6的谷类、豆类、瘦肉等。
另外,在生活方式上,应注意缓解压力、劳逸结合、修身养性、保证睡眠、适度锻炼等。
6. 经常按摩涌泉穴,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经常按摩涌泉穴,对人体有哪些好处?
在我们的日日常生活中你知道经常按摩涌泉穴,对人体有哪些好处吗我们一起来聊聊看吧。
涌泉穴属于肾经的第一穴位,能够把精气运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具有强身健体以及固本扶正的功效。适当的对涌泉穴进行按摩能够延年益寿,同时也能够让肾精变得更加充足。涌泉穴是肾经起始点,肾经直接连接着舌头、膀胱、肾脏以及喉咙,具有引火下行的功效,所以说能够调理咽炎以及膀胱炎等。可以把脚放在40摄氏度的热水里泡10分钟,然后再对有权限进行艾灸女性朋友们经常的按摩涌泉穴是可以起到保暖的效果,尤其是到了寒冷的冬季,可以先用热水泡脚,然后再按摩脚底,可以改善人体的血液循环,让身体变得暖起来,这个方法非常的简单方便。
涌泉穴是身体中俞穴的最下面。中医方面认为,肾主要管理的就是身体的生长发育还有生殖器官,如果体内肾精充足,那么身体自然就能够正常了,主要表现为头发乌黑靓丽,思维反应敏捷,同时耳聪目明性功能也很好;但是如果出现了肾虚精少的情况,那么身体就会出现记忆力衰退、腰膝酸痛、未老先衰以及性功能减弱的毛病。中国的成语真是丰富,连睡眠的成语都有:“高枕无忧”,其实,含义并不是如此,而人们却认为枕头高一点,睡眠可能就更好一些,其实这是个误区,如果枕头过高,非常容易导致颈部不适或驼背。当然,枕头过低也不可取,枕头过低,很容易睡落枕,而且,很容易眼睛肿胀等。
7. 脚底穴位图
我们的脚部有很多的穴位,分别对应到人体的各个器官,这些穴位,通过平时的按摩就能对身体起到保健的作用,那么脚底究竟有哪些重要的穴位呢?以下为你介绍,
1 /9
方法/步骤
脚痛风的中医治疗方法_告诉你一个解决痛风的好方法!查看广告
1
第1个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在我们脚步的第2个拇指和第3个拇指往下,脚部的中心点就是涌泉穴,常言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可见涌泉穴按摩,对全身都有调理的作用,按摩涌泉穴对失眠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怕冷症,咽喉疼痛耳鸣耳聋,哮喘,头晕头痛,视物模糊都能起到治疗缓解的作用。
2 /9
方法/步骤
买好货上万能的淘宝!优享品质,惊喜价格!查看广告
2
第2个重要的穴位叫中封穴,中封穴位于足内踝前一寸,足背侧。这个穴位它能够有效地抑制肝火过旺,能够缓解治疗胸腹胀满,肝炎,黄疸。对疝气尿路感染,关节扭伤,腰足冷痛,都有治疗作用。
3 /9
方法/步骤
3
第3个重要的穴位叫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背处,第1个拇指与第2个拇指之间往下一寸。太冲穴能够有效的调理肝经,又被称为消气穴,对于人生气引发的一些不适,可以按摩此穴得到缓解。
4 /9
方法/步骤
4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如图所示,太白穴主治胃痛呕吐,腹胀肠鸣。痢疾,便秘。点揉太白穴还可以调理血糖指数,高者可降,低则可升。
5 /9
方法/步骤
5
第5个重要的穴位是大都穴位于人体足内的大拇指侧部。大都穴具有泄热止痛,对于急慢性肠炎,小儿抽搐。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胃炎,胃痉挛,急性肠炎,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6 /9
方法/步骤
6
第6个重要穴位商丘穴,商丘穴也是位于足部的侧面。靠近脚踝处, 能够健脾化湿,调理肠胃,对于腹胀腹痛,黄疸,消化不良,水肿,脚气,小儿惊厥百日咳,有一定的治疗缓解作用。
7 /9
方法/步骤
7
按摩穴位时,全身应该放松,采取坐姿,通常穴位点按正确应该有酸痛的感觉,按摩穴位进行身体保健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见到效果,所以请大家再进行穴位按摩保健,还要给予一定的耐心,。
133 8 /9
相关经验
脚底穴位图按摩(详解)
详细脚部穴位图解
足部疼痛的原因及如何应对
脚部反射区的自我疗法
9 /9
分享到
您可以通过浏览器的分享按钮,将这篇经验分享到朋友圈
您也可以复制以下链接,打开朋友圈
脚底穴位图片详解
原创经验 生命有尊严
我们的脚部有很多的穴位,分别对应到人体的各个器官,这些穴位,通过平时的按摩就能对身体起到保健的作用,那么脚底究竟有哪些重要的穴位呢?以下为你介绍,
1 /9
方法/步骤
第1个重要的穴位叫涌泉穴,在我们脚步的第2个拇指和第3个拇指往下,脚部的中心点就是涌泉穴,常言说,若要”老人安涌泉常温暖“,可见涌泉穴按摩,对全身都有调理的作用,按摩涌泉穴对失眠高血压,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怕冷症,咽喉疼痛耳鸣耳聋,哮喘,头晕头痛,视物模糊都能起到治疗缓解的作用。
2 /9
方法/步骤
第2个重要的穴位叫中封穴,中封穴位于足内踝前一寸,足背侧。这个穴位它能够有效地抑制肝火过旺,能够缓解治疗胸腹胀满,肝炎,黄疸。对疝气尿路感染,关节扭伤,腰足冷痛,都有治疗作用。
3 /9
方法/步骤
第3个重要的穴位叫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背处,第1个拇指与第2个拇指之间往下一寸。太冲穴能够有效的调理肝经,又被称为消气穴,对于人生气引发的一些不适,可以按摩此穴得到缓解。
4 /9
方法/步骤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如图所示,太白穴主治胃痛呕吐,腹
8. 足底的穴位的分布作用是什么
足底的穴位的分布 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 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2、肾脏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2、3跖骨体之间,近跖骨底处。 3、尿管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自肾脏反射区斜向内方,至舟状骨内下方,呈弧形带状区。 4、胱反射区:位于双足内踝前方,舟状骨下方,拇展肌内缘旁。 5、额窦反射区:位于双足十个脚趾趾端。右边额窦反射 ace=Verdana> 1、肾上腺反射区:位于双足足底第 2、3跖骨体之间,距跖骨头近心端一拇指宽处。 6、垂体反射区:位于双足拇趾趾腹中央部位。 7、小脑及脑干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根部靠近第二趾骨处。右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小脑及脑干反射区在右脚。 8、三叉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近第二趾的一侧。右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左脚,左侧三叉神经反射区在右脚。 10、头部(大脑)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全部。右半大脑反射区在左脚,左半大脑反射区在右脚。 1 1、颈项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腹根部横纹处。右侧颈项反射区在左脚,左侧颈项反射区在右脚。 14、甲状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拇趾与第二趾蹼处沿第一跖骨头向内呈“L”形带状。 15、眼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2趾第3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眼睛反射区在左脚,左侧眼睛反射区在右脚。 16、耳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4、5趾额窦反射区至中节趾骨根部。右侧耳反射区在左脚,左侧耳反射区在右脚。 17、斜方肌反射区 :位于双脚脚底眼睛、耳反射区的近心端,自甲状腺反 射区至肩反射区之间,约一拇指宽的横带状。 18、肺及支气管反射区:位于双脚斜方肌反射区下方一拇指宽处。支气管敏感带自肺反射区的中部向第3脚趾延伸。 19、心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在肺脏反射区后方(向脚跟反向)。 20、脾反射区:位于左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心脏反射区下一拇指处。 2 1、胃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底远心端。 2 2、胰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胃反射区与十二指肠反射区之间。 2 3、十二指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跖骨与楔骨关节前方(向脚趾方向),胃及胰反射区的后方(向脚跟方向)。 2 4、小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中部凹入区域。第 1、 2、3楔骨、骰骨至跟骨前缘所形成的凹入区域,被大肠反射区所包围。 25、横结肠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3楔骨、骰骨交界处,横越脚底中部的带状区。 26、降结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第5跖骨沿骰骨外缘至跟骨前缘,与脚外侧平行的竖条状区。 27、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呈一横带。 28、肛门反射区:位于左脚脚底跟骨前缘 乙状结肠及直肠反射区的末端,拇展肌外侧缘。 29、肝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30、胆囊反射区:位于位于右脚脚底第4跖骨与第5跖骨间,肝脏反射区的内下方 31盲肠(及阑尾)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跟骨前缘,第4、5趾间的垂直线上。 32、回盲瓣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盲肠(及阑尾)反射区的远心端。 3 3、升结肠反射区:位于右脚脚底从跟骨前缘,沿骰骨外侧至第5跖骨底,在小肠反射区外侧与脚外侧平行的带状区 3 4、腹腔神经丛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第1至4跖骨体处,分布在肾脏反射区附近的椭圆形区域。 3 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底脚后跟跟骨中央。 (二)足内侧反射区9、鼻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远节趾骨内侧,自拇趾趾腹边缘延伸到拇趾趾甲根部呈L形。左鼻反射区在右脚,右鼻反射区在左脚。 12、颈椎反射区:位于双脚拇趾趾关趾根横纹内侧尽头。 13、甲状旁腺反射区:位于双脚第1跖趾关节内侧。 3 6、胸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跖骨头下方到第1楔骨前。 3 7、腰椎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第1楔骨至舟骨、上接胸椎反射区下连低骶骨反射区。 3 8、骶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足弓内侧缘,起于舟状骨后方经距骨下方到跟骨前缘。 3 9、尾骨内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沿跟骨结节后内侧呈L形区域。 40、前列腺或子宫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内侧,内踝后下方的近似三角形区域。 4 1、尿道及阴道反射区:位于双脚内侧,自膀胱反射区斜向后上方延伸经距骨至于内踝后下方。 4 2、内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下缘呈弧形区域。 4 3、直肠及肛门反射区:位于双脚胫骨内侧,踝后沟内,从内踝后方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 4 4、腹股沟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上方凹陷处。 4 5、内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内踝关节后上方起,沿胫骨后缘上行至胫骨内侧髁下。 (三) 足外侧反射区 35、生殖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后下方跟腱前方的似三角形区域。与内踝下前列腺、子宫反射区位置相对称。 42、外侧髋关节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下缘呈弧形区域,与内踝下的内侧髋关节反射区相对称。45、外侧坐骨神经反射区:位于双腿外踝前缘沿腓骨前侧上至腓骨小头处。 4 6、尾骨外侧反射区:位于双脚跟骨外侧,沿跟骨结节后外侧呈L形区域。 4 7、下腹部反射区:位于双脚腓骨外后方,自外踝向上延伸四横指的带状区域,与脚内侧的直肠及肛门反射区相对应。 4 8、膝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跟骨前缘,骰骨、距骨下方形成的半园形凹陷处。 4 9、肘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骨粗隆前后凹陷处。 50、肩反射区:位于双脚外侧第5跖趾关节后方凹陷处。 (四) 足背反射区 5 1、肩胛骨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跖骨间延伸到骰骨处稍向两侧分开的带状区域。 5 2、上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下的带状区域。 5 3、下颌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趾关节横纹上的带状区域。 5 4、扁桃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拇趾近节趾骨,拇长伸肌的左右两侧。 5 5、喉与气管及食管反射区:喉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趾关节的内侧;气管及食管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1跖骨体内侧。 5 6、胸部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 1、2跖骨底间,延伸至第1、2趾蹼处。57、内耳迷路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4、5趾蹼至第4、5跖趾关节间。 58、胸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 2、 3、4趾蹼至第2、3、4跖骨底的似园形区域。 59、横膈膜反射区:位于双脚脚背第2、3、4跖骨底部,与楔骨、骰骨之间,横跨脚背的带状区域。 60、肋骨反射区:内侧肋骨位于脚背第 1、2楔骨与舟骨之间;外侧肋骨位于骰骨、舟骨与距骨之间。 6 1、上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外踝与腓骨、距骨间形成的凹陷部位。 6 2、下身淋巴腺反射区:位于双脚内踝与胫骨前肌肌腱形成的凹陷部位。
9. 脚上都有哪些穴位,分别对应“五脏六腑”
人的脚上有很多穴位,这些穴位和五脏六腑相通,大家如果能经常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的话,就可以对相对应的脏腑和经络起到调整作用,从而起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所以,大家平时可以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一下脚对应的五脏六腑穴位有哪些。
脚对应的五脏六腑穴位
3、揉搓小趾。揉搓小趾同样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对于女性来说揉搓小趾还可以提高子宫功能。
人脚上的穴位非常多,如果能经常对这些穴位进行按摩的话,就可以促进相对应的脏腑和经络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免疫力。大家平时可以用敲击脚底,揉搓小趾,刷子摩擦脚底的方法来进行足底按摩,按摩的时候要注意用力适用,避免对足部造成损伤。
10. 脚底有卵巢的穴位吗
病情分析:人的脚底有很多穴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穴位是涌泉穴,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