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古族服饰的各部服饰
此蒙古部因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各旗服饰亦有差异,妇女头饰风格清逸秀丽,讲究后帘及颊侧装饰。
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蒙古族服饰的款式和风格,多采用元代皇宫的颜色,服装的领口、大襟不锈花,领边、领座、大襟、垂襟和开衩衣边用绸布进行镶边,体现了察哈尔蒙古族服饰华丽多彩的宫廷韵味。 此部落因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较完整保留古代蒙古人古朴装饰风格,头饰造型独特且大量用银,袍服肩部及腰下叠大宽褶,为其特色。
巴尔虎蒙古族服饰从整体款式上看,较多保留着古代蒙古民族服饰的特点和传统风格。巴尔虎蒙古族无论男女均穿宽下摆的长袍。男子主要穿以蓝、淡蓝、紫红、深棕色团花缎为面料的长袍和特尔利克,夏季穿白色单衫,系桔黄、黄绿、灰蓝色绸类腰带,腰带靠下腰系,以上提袍为美;妇女则穿以红、紫红、绿色绸缎为面料的长袍和特尔利克,系紫红、粉红、淡绿色绸类腰带,以靠上腰系腰带,使袍子上部贴身为美。 此部落妇女头戴尖顶红缨帽,着灯笼式装袖,以库锦或绦子为装饰的袖箍和腰围分割装饰的袍服,并饰以辫套发饰为美,而独具特色。
布里亚特蒙古族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历来以游牧、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形成男女皆喜穿长袍、靴子的服饰风格。布里亚特蒙古族的服饰既有一般蒙古族的风格,又受到俄罗斯和鄂温克等民族的影响。男子冬季戴红缨角帽,帽边和帽耳是羔皮或水獭皮等贵重皮毛,身着羊皮长袍扎彩绸腰带,脚穿自制布里亚特式厚毡高腰蒙古靴。春秋两季身着布袍,脚穿皮靴。夏季,男子头戴呢子角帽,称为“尤登”,身着布夹袍,脚蹬单皮靴,身披宽大的较厚呢子做成的朝布(意为雨衣),以防雨或夜晚在外寒冷。女子穿戴同男子一样的帽子和靴子,身着女士袍,前胸打褶,已婚女子着肩部打褶的长袍。肩部是否打褶成为女性已婚、未婚的醒目标志。两种袍均不系腰带。冬季女性则在长袍之外再罩一件皮、棉坎肩。 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郡王府遗物:红缎暗团花马蹄袖女袍、黑镶库锦边长坎肩。 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称头饰为“陶勒甘久甘”,汉语意思为头带,用松石、玛瑙、珊瑚以及宝石、金、银等贵重材料制成,价格相当昂贵。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袍较长,两侧开衩,大襟右边系扣,不论男女,一般都备有腰带。男子喜欢穿蓝色或棕色袍,长袍较肥大。女子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绸质袍,比较紧身。
鄂尔多斯蒙古族穿蒙古袍,不论男女,一般都备有腰带,而且扎腰带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要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贵”。“布斯贵”为蒙古语,汉意是没有腰带,代替腰带的则是紧身短坎肩,以此来分辨未婚与已婚,穿上坎肩就说明这个妇女可以生育了。男子均扎腰带。扎时将袍子向上提,为的是骑马方便,也显得矫健潇洒。腰带上还要系上鼻烟壶、蒙古刀、手巾等,颜色各种各样,多用布、绸、缎等料。 “乌拉特”,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早在明代后期,乌拉特部落就以精湛的服饰制作技术享誉草原,形成了乌拉特服饰的男装雍容华贵、女装典雅细腻的特点。男子服装以礼帽、长袍、马靴为主,妇女则以头巾、长袍、马靴为主。乌拉特服饰不仅保留了自己的传统风格又吸收了其它地区传统服饰的可取之处,其面料色彩、缝制工艺等类似阿巴嘎苏尼特和察哈尔服饰。在牧区穿着传统服饰的人较多,逢年过节、举办那达慕盛会时,人们则普遍穿戴华美的传统服饰。
2. 蒙古族人穿什么
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2008年6月14日,内蒙古自治区、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湖县申报的蒙古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我国第一个民族服饰地方标准,《蒙古族部落服饰》地方标准包含了内蒙古地区28个蒙古族部落服饰的特征和传统款式,标准中收录的56套蒙古族服饰实物标准样品均有彩色效果图、款式图、裁剪图,并以蒙、汉两种版本发行。
3. 蒙古族男人服饰简介
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带披肩帽,女带翻檐尖顶帽。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男子的颜色多为蓝、黑褐色,也有的用绸子缠头。
蒙古族摔跤服是蒙古族服饰工艺。摔跤比赛服装包括坎肩、长裤、套裤、彩绸腰带。坎肩袒露胸部。长裤宽大。套裤上图案丰富,一般为云朵纹、植物纹、寿纹等。图案粗犷有力,色彩对比强烈。内裤肥大,用10米大布特制而成。利于散热,避免汗湿贴于体表;也适应摔跤角力运动特点,使对手不易使用缠腿动作。套裤用坚韧结实的布或绒布缝制。膝盖处用各色布块拼接组合缝制图案,纹样大方庄重,表示吉祥如意。服装各部分配搭恰当,浑然一体,具有勇武的民族特色。
4. 蒙古族一年四季都离不开靴子,蒙古的靴子分为
蒙古靴子是蒙古民族服装的配套部件之一。蒙古人爱穿靴子,蒙古靴分分布靴、皮靴和毡靴三种,根据季节选用。布靴多用厚布或帆布制成,穿起来柔软、轻便。皮靴多用牛皮制成,结实耐用,防水抗寒性能好。其式样大体分靴尖上卷、半卷和平底不卷的三种,分别适宜在沙漠、干旱草原和湿润草原上行走。毡靴用羊毛模压而成。蒙古靴做工精细考究,靴帮、靴靿上多绣制或剪贴有精美的花纹图案。靴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非常适应自然环境。骑马时能护踝壮胆,勾踏马镫;行路时能防沙防害,减少阻力,又能防寒防蛇。
皮靴是近代制革工业发达后才流行于牧区的。最古老的传统靴子是镶牛皮蒙古靴。蒙古靴是用上好的牛皮制革后,压出小方格形花纹,镶以云形图案,靴头呈上翘尖形,靴身宽大。内衬皮里或毡袜,即可御寒。又便于在沙漠上行走,也可防止坠马、套蹬及毒蛇、毒虫叮咬,是蒙古族在生产生活中发展的衣着文化结晶。
根据靴子的高低,蒙古靴又分为“朝天靴”、“半朝天靴”、“鸟蛋头靴”三种,马靴有“高腰马靴”、“半高腰马靴”两种。
图片及资料可参见:
http://www.wlcbnews.com/Tour/Lyshow.aspx?NewsID=195
5. 蒙族人为什么穿蒙族靴子
1.蒙古族常年在草原穿着靴子,蒙古靴子鞋尖上翘,鞋子顶部呈三角形,这在草地上行走最大程度的减少了草原的破坏,相反如果穿平底鞋或运动鞋等其他鞋类在草原上行走会出现走过的印迹,虽然不明显,但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来的,相反穿蒙古靴子则不会。
2.草原地区上,水草丰盛,而且有的地方草长得很高,草上会有很多的露水。而一般蒙古靴子都比较长,而且是皮制的,外部防水,所以穿着蒙古靴子在草地上行走脚就不会潮湿了。
3.虽然蒙古靴是皮制的,但是并不像其他皮鞋一样出脚汗和脚潮,反而通气性较好,所以蒙古族在夏天也穿着靴子,冬暖夏凉。
6. 蒙古族的人通常穿什么衣服
蒙古族的人通常穿蒙古族的传统服饰——蒙古袍。
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欢穿长袍,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宽大,束有腰带,因性别不同,样式和颜色也不同。一般女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红、粉、绿、天蓝等为主色,逢节庆之时,还要配戴用玛瑙、珍珠、珊瑚、宝石、金银玉器等编织的头饰;男子则多喜欢穿棕色和蓝色的蒙古袍。
蒙古袍图片:
7.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1、祝寿习俗
祝寿是蒙古族人民为老人举行的一个礼仪庆典。蒙古民族的祝寿礼和过本历年都是在年纪大时才举行的。一般在六十、七十、八十、九十时才祝寿。
2、婚宴礼节
举行婚礼的前一天,男方要举行“祝福新房仪式”,而女方要举行“姑娘宴”。男方在婚礼前一天举行的宴席,主要是设宴招待聘来的迎亲这代表和前来参加婚礼的客人,并举行祝福新房仪式。
3、葬礼习俗
喇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后出现的一种葬式。为王公贵族、大喇嘛、官吏等人所采用。普通人死后,多数不实行火葬,只有患传染病或产妇死后,才进行火葬。火葬法是:人死后,脱去旧衣,换上新装,或用白绸缎裹其身,将尸体盘坐装入3尺方形木制小轿里,封好轿盖。
(7)蒙古男人穿靴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蒙古族的文化活动:
1、蒙古族一向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河套地区流传有这样一句话:“河套的民歌牛毛多,唱了三年,唱了一支牛耳朵。”反映了内蒙古民歌之多。蒙古民歌可分为长短调两种体裁,蒙古民歌充分反映出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听了使人有置身蒙古草原之感。
2、马头琴是蒙古人民最喜爱的民族乐器,因琴杆上端雕一个精致的马头而得名。最早的马头琴称为“奚琴”或“胡琴”,起源于东胡的“奚”(即库莫奚),清末称作“潮尔”。演奏形式多半是独奏,或是自拉自唱。马头琴拉出来的声音辽阔低沉,悠扬动听,仿佛把人们带进茫茫无边的草原。
3、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舞蹈有马刀舞﹑筷子﹑安代﹑驯马手、小青马等。通过草原马上生活提炼而成的马舞,造型挺拔豪迈,步伐洒脱轻盈,在一挥手、一扬鞭、一腾跳之间,都使人感到骏马的纵越和蒙古人民剽悍﹑勇敢的性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8. 蒙古服饰的男子服饰
和硕特男子服饰以蓝、黑、中灰色为主色调,面料多为布帛、绸缎,样式冬夏变化不大。袍子左右开祈滚本色边,参加重要礼仪时必须袍外穿坎肩(坎肩属于礼仪服饰)。坎肩多以金黄、紫、青色绸缎为面料,有对襟、琵笆襟两种,琵笆襟坎肩一般滚黄、白色库锦宽边。系橘黄、浅绿色腰带。穿套裤,缠腿带。
男子冬天戴狐、貂、旱獭皮四耳帽,帽子前后的花纹有区别,近代开始盛行三耳帽。夏天戴藏式、西式礼帽。穿宝力格靴子(黑绒、马皮),靴尖上翘。老年人穿平底圆头靴子。
9. 内蒙古人的衣服是什么样的
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
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
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端肥大,袖长,多红、黄、深蓝色。男女长袍下摆均不开衩。红、绿绸缎做腰带。
(9)蒙古男人穿靴子的图片扩展阅读: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人据考古资料证明,蒙古族的服饰与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是一脉相承。
据《汉书·匈奴传》记载,“食畜肉”、穿“皮毡裘”的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当然也传给了蒙古族。而这些民族服饰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适应高原气候而产生。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蒙古族特别地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这些色彩都使人感到色调明朗、身心欢娱。蒙古族又崇尚白色、天蓝色这样一些纯净、明快的色彩。蓝天白云,绿草红衣,一种天然的和谐。
另外,从蒙古民族服饰的款式看,褒衣博带,即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又能体现蒙古牧人宽厚大度、粗犷坦荡的性格。
10. 蒙古族服饰介绍简介
蒙古族服饰名称为蒙古袍,
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以女子长袍为例,科尔沁、喀喇沁地区的蒙古族受满族影响,多穿宽大直筒到脚跟的长袍,两侧开叉,领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贴边;锡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则穿肥大窄袖镶边不开叉的蒙古袍;布里亚特妇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长袍;鄂尔多斯的妇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为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钮扣;而青海地区的蒙古人穿的长袍与藏族的长袍较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饰各地差别不大。春秋穿夹袍,夏季着单袍,冬季着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时喜欢穿布料衣服,逢年过节
或喜庆一般都穿织锦镶边的绸缎衣服。男装多为蓝、棕色,女装喜欢用红、粉、绿、天蓝色。
腰带是蒙古族服饰重要的组成部分,用长三四米的绸缎或棉布制成。男子腰带多挂刀子、火镰、鼻烟盒等饰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两种,蒙古靴做工精细,靴帮等处都有精美的图案。佩挂首饰、戴帽是蒙古族习惯。各地区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内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顶高边平,里子用白毡制成,外边饰皮子或将毡子染成紫绿色作装饰,冬厚夏薄。帽顶缀缨子,帽带为丝质,男女都可以戴。呼伦贝尔的巴尔虎、布里亚特蒙古,男子戴披肩帽,女子则戴翻檐尖顶帽。用玛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银等珍贵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饰富丽华贵。
蒙古族男子穿长袍和围腰,妇女衣袖上绣有花边图案,上衣高领,似与汉族相似。妇女喜欢穿三件长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为贴身衣,袖长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长至肘,第三件无领对襟坎肩,钉有直排闪光纽扣,格外醒目。
华贵的鄂尔多斯蒙古族传统服饰
蒙古族服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史前时期。远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就开始用植物的叶子将自己修饰一番,后来又取用打猎的兽皮做衣服。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画上,已经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类在腰间围着一条短短的兽皮裙,头上插着长长的羽毛,有的臀部还有尾饰。而且当时已经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环、骨饰等物品,说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审美意向和审美追求了。
据考古资料证明,蒙古族的服饰是与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是一脉相承的。据《汉书·匈奴传》记载,“食畜肉”、“皮毡裘”的匈奴妇女的头饰与察哈尔妇女的头饰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饰文化,又传给了鲜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当然也传给了蒙古族。而这些民族服饰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适应高原气候而产生。
蒙古族的服饰具有自己的审美特征蒙古族特别的偏爱鲜艳、光亮的颜色,这些色彩都使人感到色调明朗、身心欢娱。蒙古族又崇尚白色、天蓝色这样一些纯净、明快的色彩。蓝天白云,绿草红衣,一种天然的和谐。另外,从蒙古民族服饰的款式看,褒衣博带,即能体现人体的曲线美,又能体现蒙古牧人宽厚大度、粗犷坦荡的性格。
蒙古族居住于蒙古高原,气候寒冷又加之以游牧为主,马上活动的时间比较长,因此,其服饰必须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而且又便于骑乘,长袍、坎肩、皮帽皮靴自然就成了他们的首选服饰。
蒙古民族服饰,是蒙古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上古到蒙古汗国,从元、明、清到现在,随着历史的发展,历代蒙古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不断吸收兄弟民族服饰之精华,逐步完善和丰富自己传统服饰的服饰种类、款式风格、面料色彩、缝制工艺,创造了许多精美绝伦的服饰,为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增添了灿烂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