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历史之外的女性艺术家:艺术界如何将她
米开朗基罗、达·芬奇、波提切利、缇香、涅利,皆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如果最后这个名字让你感到有些陌生,那你还是可以被原谅的。Plautilla Nelli,她的圣经题材绘画是充满美感的佳作——就像和她同时代女艺术家的作品一样。但是,在和父权制本身一样古老的历史书写中,她没有被书写进任何一本文艺复兴史。涅利被视作一个仅仅懂得挥舞画笔的修女,遗弃在了艺术史之外。
Marlene Dumas系列作品《为自己造墓碑》(Measuring your own Grave),2008年在迈阿密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只是我们难以预测不可倒转的变化多快会到来。英国公立画廊正面临艰难的财政危机,对私人与商业资金越来越大的依赖使得性别平等仍然不会是未来被最优先考虑的问题。围绕着如何最好地去回顾和填补我们对历史上女艺术家作品的收藏缺口,争论也在持续发酵。女艺术家能简单地被“重新植入”艺术史吗?
❷ 抽象艺术家
这是毕加索。
❸ 着名的抽象艺术家及作品有哪些
马列维奇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神秘主义者,他认为,可以证明一幅绘画是完全能够脱离任何影像,或者脱离对于 外部世界的模仿而独立存在的,这使他的艺术具有了某种神秘主义色彩。在1915年和1923年之间,他继续实验了三度的素描和模型,其中研究了在三度之中的形式问题。这些抽象的三度模型所提出的问题,使“立体未来主义”成为一种过渡的风格,它不仅对以后俄国构成主义以及以构成主义为基础的抽象艺术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而且通过马列维奇的弟子,特别是李西茨基,传播到德国和西欧,影响了包豪斯的设计教学,以及现代建筑的国际风格的进程。
几何抽象
又被称为“硬边绘画”,即它是用边缘清晰的几何形来 构成其形象的。这一概念是由美国评论家朱利斯·郎斯纳于1959年提出,用以描述那些使用大面积的、平涂的、未加调和的色块,再由精确勾勒出的边缘加以限定的绘画形式,这种绘画类型从1960年以后才开始流行。评论家艾洛维给这个概念下了一个定义,他认为,硬边的定义与几何艺术正好是相反的,“塞尚以之成 名的‘锥形、圆柱形和球形’,继续出现在20世纪的大部分绘画作品中。然而,即使如此,这些形式也表现得不纯正,抽象艺术家们已经倾向于编排独立的要素。形式曾一直被当作分离体来看待”,而“在硬边绘画中形式不多,画面洁净无瑕,整幅绘画成为一个整体单元,形式展现于整幅绘画,色调限于两到三种,这种稀疏 空旷回避了背景图形的立体效果”。“硬边绘画”与更早时候的几何传统之间的重要区别,正是这里所引述的探寻一种完整的统一体,没有前景或背景,也没有“背 景图形”。这种绘画的主要人物是凯利(Ellsworth Kelly,1923—?)、莱茵哈特、亚历山大·利伯曼(Alexander Liberman,1912—?)等。
造型画布
是流行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即将画布绷在隐藏的支架上作有形的或三维形状的表现,以使画面产生新的张力。尽管这一形式在中世纪、文艺复兴直到19世纪一直都有表现,但20世纪这种新的形式有自己的特点:(1)采用各种形状的画布造型;(2)画面主题为各种几何形的抽象组合;(3)画面常采用各种材料向三维空间发展;(4)边线交界明确。
❹ 一副着名的油画,画的是一个女人,双手举着一个罐子,举过头顶,胳臂弯曲,有清水从罐子里流出,叫什么名
这幅油画作品出自安格尔的《泉》。
《泉》(spring),别名《春之仙女》,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安格尔于1830年至1856年所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藏于法国奥塞美术馆。
该画运用柔和并且富有变化曲色彩和柔美的曲线,表现出女性人体的古典之美。年轻的裸女手拿陶罐,让里面的永缓缓地倾例出来,微屈的双膝和因举起陶罐所表现出的肌肉曲线营造一种典雅、纯洁的脱俗之美。
安格尔(Ingres,1780—1867)大卫的学生,新古典主义的代表画家。安格尔追求“绝对的美”,认为古希腊和拉斐尔的艺术是完美无瑕的典范,并认为造型的形式美才是绘画的根本。
他推崇古典的艺术法则,强调理性原则,重视素描和线条的作用,忽视色彩的表现作用,并反对直接表达感情和想象。代表作有《路易十三的誓言》《荷马的礼赞》《利维尔夫人像》《大宫女》《土耳其浴室》《泉》等。
(4)艺术的抽象女人图片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在西方古典艺术家的眼里,女性形象是他们普遍钟爱的表现对象,米洛的维纳斯,被奉为永恒的经典,代表爱与美的维纳斯,即使双臂残缺仍不失为一种美;提香塑造了乌尔比诺的维纳斯,达·芬奇塑造了好多女性形象,代表了古典艺术的典型形象……安格尔的题材并不多,甚至反反复复画同一题材、使用同一造型——女性。
1830年,安格尔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逗留期间,开始为作品《泉》起稿创作,可是迟迟没有完稿。直至1856年,76岁高龄的他才在助手亚历山大·莱格菲和吉恩·保罗艾蒂安·巴尔泽的协助下完成此画。
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的“维纳斯”样式。
❺ 抽象艺术的代表人物
康定斯基
康定斯基,1866年生于莫斯科,大学专业是法律和经济。后获博士学位,并在大学任教。30岁时为了学画,他放弃法律教授的职位,来到慕尼黑美术学院学习,后成为职业画家。康定斯基的早期绘画,经历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野兽主义的不同阶段,最后,在野兽派色彩和音乐的灵感中,康定斯基创作了以“构图”、“即兴”、“抒情”命名的作品。从而诞生世界上第一幅架上抽象画。
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1872-1944),生于荷兰,新造型主义的代表人物。14岁开始学画,20岁就成为中学美术教师,开始绘画创作,先后受过印象派、象征派和后印象派的影响。蒙德里安进入抽象画创作直接受到受毕加索和布拉克早期立体主义作品刺激,1911年在巴黎接受了立体派的绘画观念,开始用立体主义手法作画。
马列维奇
马列维奇(1878——1935),俄国画家,至上主义艺术奠基人。和康定斯基、蒙德里安一起成为早年几何抽象主义的先锋,他们三个人被称为是抽象艺术的三驾马车。
马列维奇留存于世的那些作品在这么多年以后,仍以它的单纯简约而令人惊讶。他的作品,为20世纪的艺术界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从达达主义到后来的极简主义直至今日的极简主义,都和他的“至上主义”观念有关。
库普卡
库普卡(1871-1957年)出生于捷克。他不仅是“几何抽象”的创始人,而且当年在巴黎是和康定斯基齐名的抽象画家。他1900年左右的插图就出现了绝对的抽象符号。他的成熟的抽象画是在1910年几乎是和康定斯基同时出现。
德劳内
德劳内(1885-1941) 生于巴黎,受印象派影响,它的作品强调光线和色彩,为色彩而色彩。他把光分解成彩虹七色,运用结构的方法,将不同的色彩重新组合。德劳内总是对色彩和光线极为着迷.他将新印象主义的色彩理论、野兽派的大胆处理手法、立体主义的空间和形式表现方式融会贯通,形成了一种被称为俄耳甫斯主义的新风格。他的那些色彩饱满的作品,对于纯抽象主义这一现代艺术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米罗
米罗(1893-1983)出生于西班牙,是和毕加索齐名的西班牙画家。一般西方美术史都会将他归类到超现实主义流派中。米罗的作品也不是纯粹的抽象绘画,而是符号化地表现着他心中的世界。他是接受东方文化并且在自己的艺术里放入了大量的东方符号元素,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东方文化的神秘和超现实的幻境。米罗继承了康定斯基关于点、线、面的形式美学,他的很多抽象作品都是点、线、面理论的演绎。神秘的符号,妖娆的线条,简约而热切的色彩,迷幻而又童趣的情绪,抽象的意境和超现实的体验,是米罗绘画的特征。
罗斯科
罗斯科(1903-1970)生于俄国。十岁移民美国。曾在耶鲁大学受过短暂的艺术培训,后到同辈画家的画室中学习绘画。尽管早期他受到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但是一直是以表现主义手法进行创作,逐渐过渡到抽象。直至1947年开始,发展成完全抽象的的表现主义风格,以两个或者三个长方形的组合,在边缘留有模糊的的边界,使得一个平面上的不同色域有着异样的空间,在冷抽象的背景中,具有模糊边界的色域有飘忽的感觉,有自由的呼吸也有宁静的沉思,给人双重的色彩个性和印痕。罗斯科是美国抽象表现主义派中色域派的领袖,尽管他自己不承认这种划分。
德·库宁
德·库宁(1904-1997)生于荷兰。早年当地的艺术学院学习过,并受到表现主义画家的影响。1926年作为一名油漆工前往美国,1934年开始尝试抽象画创作。50年代成为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领袖人物。 德库宁的创作,集中于抽象、女人和男人这三个系列,而其中,尤以女人系列最出名,它实际上几乎与他的绘画生涯相始终。
瓦沙雷利
瓦沙雷利(1908-1997)是匈牙利籍的法国美术家。青年时代曾在布达佩斯国立艺术学校学习。22岁定居巴黎,开始从事广告和装潢艺术创作。从40年代起,致力于光效应绘画和知觉理论研究。他对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的作品和理论以及色彩理论、知觉和幻觉的发展历史进行了严肃认真的研究,渐渐发展出自己的艺术图式和创作方法。他运用了各种设计的方法,去创造抽象组织中运动与变形的幻觉。几乎在每一种光效应设计方法的发展中,他都做出了贡献。
波洛克
波洛克(1912-1956)生于美国。是世界着名的行动绘画艺术家。
2006年11月3日,杰克逊·波洛克的一幅作品《1948年第5号》拍卖出全球绘画作品最高价,达1.4亿美元(约合1.096亿欧元)。在这个世界纪录诞生之前,中国多数人可能对波洛克一无所知。波洛克无论是生前还是死后,都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画家。他1912年生于美国西部,1943年举办了第一个画展,只卖出一幅小画,让波洛克倍感失望。舆论对他的评介也是两个极端,一方极其贬低,“这家伙简直是病狂,叫人无法忍受!”一方推崇备至,认为一个继毕加索、米罗后的天才诞生。一个开创性的艺术家在成功之初都将受到传统的怀疑和贬黜,生性自由、散漫的波洛克更是受到了那个时代的质疑。
1946年,波洛克开始用“滴洒法”创作,有点类似中国画中的泼墨(他也是受到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书法艺术影响的抽象画家之一),就是将油画颜色调稀或者直接用油漆,用笔或勺滴洒或泼洒在画布上。波洛克的滴洒法绘画随意之间隐藏着戏剧性的偶然效果,激情四射而且充满了色彩的自由、张力和狂野,加上他不拘一格,绘画过程中“泥沙俱下”,沙砾、碎玻璃、杂物都敢入画。在看似随意的泼洒中,狂野而富有张力的色彩线条有着自身的逻辑,画家也在移动中即兴而刻意地编排着视觉音乐的节律。他作品技法的独创和视觉效果的另类给当年50年代的美国艺术带来极大的震动,被视为是摆脱欧洲影响的美国抽象艺术时代的开始,是美国自由精神的象征。他因此而成为20世纪世界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
❻ 抽象的艺术也源于生活吗请举例说明 要有图
谁提出的艺术源于生活: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有较早较多较完整的论述 具体谁说的我不知道,但是,具体含义大体意思是这样的:没有生活原形或者现象就没有艺术创作的源头和灵感.也就是说生活中的所有点滴小事或者发生过的事是艺术素材的提供者和原形.而作家通过艺术手段的加工,精练的语言描述,有序的故事情节排列,渲染,夸张,集中矛盾等故事情节的等等描绘,就使一本小说或者是其他的文学作品更加的生动,耐人寻味.所以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有高于生活的例子:艺术就是生活的浓缩与提炼,它有时会把一些生活中的东西做的更纯粹,更极致。它是美的,纯粹的,带着创作者的个人倾向,必定是展现,提取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就这一点说,比起日常的纷繁复杂,良莠不齐是高了。或许不是很准确,但举个例子 ,文学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就使得作品与现实有了差异,更强烈,更震撼,等等。
❼ 有哪些网站可以找抽象艺术类的图片呀 要比较专业的 可以用于设计的
网络:抽象主义。再选一些名家网络他们的作品。够专业了吧
❽ 艺术上的抽象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 就是用非实体形态去描绘一件事、无的实体形态 或是用意象中的形态去表现你的思想,心情
❾ 抽象艺术的 艺术美有哪些表现
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个学画画的网站
——天津文化艺术网
是一个天津知名的书画老师为了普及书画知识开办的网站,里面有书画知识,名家名作,民间艺术,非常适合想要学绘画的人,而且很多的知识都是老师多年经验的结晶,我就从那里学到很多!
建议你去看看
网址http://new.tjculture.com
下面来源于天津文化艺术网
抽象主义
20世纪以来在欧美各国兴起的美术思潮和流派。它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主张抽象表现。在西方艺术论着中,抽象主义、抽象艺术、抽象派是同义语。
抽象主义不同于20世纪的其它流派,它不是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一般泛指的抽象艺术,包含两种类型:1.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2.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几何构成。
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的着作《抽离与情移》。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祗有到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图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沃林格的理论,影响了包括W.康定斯基在内的表现主义画家。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便是由康定斯基于1910年前后画出来的。沃林格是康定斯基的朋友,他积极支持表现主义运动,并为之扩大影响。
抽象主义的产生除了有逃避现实的因素外,还有受到工业、科学技术推动的原因。现代化的建筑和环境,要求更为概括、精练和简化的艺术形式与之相适应;机器运转的速度、力量、效率这些对视觉来说比较抽象的因素,刺激艺术家去做抽象美创造的尝试,抽象主义艺术的产生是对写实艺术的补充。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
❿ 王衍成的着名抽象艺术家
王衍成,别名王衍城,山东烟台人。1960年1月9日生于广东。1978-1981年在山东省艺术专科学校美术专业学习。1981-1985年在山东省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学习,毕业后获学士学位。1985-1986年任山东省艺术学院助教。1986-198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高研班学习。1988-1989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艺委会工作,任全国第七届美展宣传部副主任。1991-1993年在法国圣太田造型艺术大学学习。1992年被聘为山东省艺术学院讲师,1995年任山东省艺术学院客座教授。1996年任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副秘书长。2002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造型协会国际艺术中心IACA副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绘画评审委员会委员。2003年任法国国家比较沙龙组织委员会委员,上海师大美术院客座教授。
作品有《荒野上的歌》、《伙伴》等。《拨轱辘》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