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峰组合成员图片资料
你是指的山风组合吗
山风组合由独立音乐人瓦其依合、独立音乐人奥杰阿格以及彝族新生代歌手吉克杰拉、白里格、吉牛作且组成。
成员瓦其依合于70年代出生于中国大凉山彝族村寨,1993年组建中国第一支少数民族组合——山鹰组合,先后出版音乐专辑《我爱我的家乡》《大凉山摇滚》《走出大凉山》《离开家的孩子》《火一样的人》《漂人》《忧伤的母语》《忠贞》,致力于以彝族音乐为源头的国际试验音乐,探索多元的音乐表达方式,在中国大陆地区有广泛的歌迷,是彝族地区家喻户晓的歌手。
奥杰阿格是着名的彝族歌手,音乐秉承了彝族人的文化性格,张扬但不造作,忧郁却充满激情,是位实力歌手—曲作者、词作者、吉他手、音乐制作人, 后组建“山鹰”组合,并推出专辑《我爱我的家乡》和《大凉山摇滚》,在大凉山引起强烈反响,标志着彝族POP音乐的诞生,并受到中国乐坛的广泛关注。在大凉山,或者彝族世界,奥杰阿格是家喻户晓的歌手。在彝族人民心中,奥杰阿格的音乐最具代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奥杰阿格是大凉山彝族新生代音乐的代言人。奥杰阿格在童年时代就展露出了非凡的音乐天才,曾在当地举办的歌唱比赛中荣得桂冠。1992年自大凉山民族师范毕业后,曾在当地从事音乐教育,当过小学校长,对民间音乐及民众生活有很深体验。
吉克杰拉是中国内地男歌手、演员,曾是“南方叶子”组合成员之一。参加了2009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栏目,因为“南方叶子”过硬的音乐才华和人气,不仅获得了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周冠军,并破格参加“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的比赛,最后获得2009年“星光大道”年度十强。
成员白里格是彝族着名歌手,彝名曲比里格,出生于四川凉山,毕业于四川音乐学院 。2012参加央视《星光大道》2013年CCTV15音乐频道《争奇斗艳》彝族优秀歌手获得者 ,2014年英国皇家国际音乐比赛(中国赛区)声乐比赛流行组金奖 。
成员吉牛作且是彝族新晋男子流行演唱组合“指路组合”的成员之一,负责组合高声部演唱,声音辨识度高,富有舞台表现力、可爱活泼。曾与组合中其他两位成员曲比阿且、阿呷吕体(三位均来自有中国彝族民歌之乡的凉山州雷波县)组成雷波县“雪族的音符”组合成员。
❷ 彝族服饰 彝族男女服饰图片欣赏
彝族男女服饰极具特色,以下是彝族男女服饰图片欣赏及简要描述:
彝族女子服饰:
- 中老年妇女服饰:色彩偏深,纹样较简单,展现了彝族中老年妇女的沉稳与内敛。
- 女子日常服饰:通常穿无领上衣,配裤子,系围裙和腰带。高寒地区常穿羊皮褂保暖。少女戴鲜艳的头帕或缀有银泡的鸡形冠,成年男女则缠包头,展现出不同年龄段的独特风采。
- 新娘服饰:新娘的服饰尤为华丽,与伴娘的服饰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彝族对新婚女子的重视和祝福。
- 特色元素:彝族女子服饰中常有精美的背饰和绣花图案,如蜘蛛图案等,寓意深远。
彝族男子服饰:
- 日常服饰:男子穿对襟上衣和宽肥的长裤,外套坎肩。四川、云南大、小凉山和贵州西北地区的男子则穿黑色短衣,衣襟、袖口绣有花纹,长裤多褶,展现出彝族男子的粗犷与豪放。
- 显着标志:彝族男子头部的“英雄结”和斗篷“擦尔瓦”是其显着的服饰标志。“英雄结”扎在头缠的青蓝布帕上,显得英武帅气;而“擦尔瓦”则形似斗篷,既保暖又实用。
- 男装特色:彝族男装以裤脚宽大为美,这种设计不仅符合当地的气候条件,也体现了彝族男子的豪迈气质。
以下是彝族男女服饰的图片欣赏:
ps://iknow-pic.cdn.bcebos.com/962bd40735fae6cdaebb62e21db30f2442a70f22?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
这些图片展示了彝族男女服饰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让人深刻感受到彝族文化的魅力。
❸ 乌木龙彝族人衣服图片发一下
❹ 彝族的位置分布(最好要图).风俗特征等
彝族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彝族有自已的文字,是中国最早的音节文字,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1957年通过了彝文规范方案,确定819个规范彝字,并开始试行。
彝族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用彝文记载的历史、文学、医学、历法等着作中,不乏价值极高的珍贵文献。流行的民间集体舞是“跳乐”。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彝族主要从事农业,畜牧业是副业,手工业生产也相当发达。
习俗
民间素有“打羊”、“打牛”迎宾待客之习。凡有客至,必杀先待客,并根据来客的身份、亲疏程度分别以牛、羊、猪、鸡等相待。在杀牲之前,要把活牲牵到客前,请客人过目后宰杀,以表示对客人的敬重。酒是敬客的见面礼,在凉山只要客人进屋,主人必先以酒敬客,然后再制作各种菜肴。待客的饭菜以猪膘肥厚大为体面,吃饭中间,主妇要时时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待客人吃光就要随时加添,以表示待客的至诚。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下辈依次围坐在两旁和下方,并为长辈添饭、挟菜、泡汤。
婚俗
男女青年订婚之后,便要进行婚宴的准备。婚宴多用猪、鸡肉,一般不用羊肉(丧事则用羊肉)。滇南石屏彝族有在出嫁前邀集男女伙伴聚餐痛饮之习;滇西的彝族,凡娶亲嫁女,都要在庭院巾或坝子,用树枝搭棚,供客人饮酒、吸烟、吃饭、闲坐,民间把这种用枝搭的临时棚子称“青棚”。
食俗
大多数彝族习惯于日食三餐,以杂粮面、米为主食。手沙江、安宁河、大渡河流域的彝族,早餐多为疙瘩饭。午餐以粑粑做为主食,备有酒菜。在所有粑粑中,以荞麦面做的粑粑最富有特色。据说荞面粑粑有消食、化积、止汗、消炎的功效,并可以久存不变质。贵州女宁荞酥已成为当地久负盛名的传统小吃。晚餐也多做疙瘩饭,一菜一汤,配以咸菜农忙或盖房请人帮忙,晚餐也加酒、肉、煮豆腐、炒盐豆等菜肴。
在春、夏季里,喜用酸菜或干板菜(白菜或青菜白水煮熟后晒干即成)拌豆米煮成酸汤作菜。也有将玉米磨成米粒,去麸皮,与大米合在一起蒸熟作为主食,还有是将各种面粉擀成粗面条,作为主食。
肉食以猪、羊、牛肉为主。主要是作成“坨坨肉”、牛汤锅、羊汤锅,或烤羊、烤小猪,狩猎所获取的鹿、熊、岩羊、野猪等也是日常肉类的补充。
山地还盛产蘑菇、木耳、核桃,加上菜园生产的蔬菜,使得蔬菜的来源十分广泛,除鲜吃外,大部分都要做成酸菜,酸菜分干酸菜和泡酸菜两种,另一种名吃“多拉巴”的菜也是民间最常见的菜肴。
彝族日常饮料有酒、有茶,以酒待客,民间有“汉人贵茶,彝人贵酒”之说。饮茶之习在老年人中比较普遍,以烤茶为主,一般都在天一亮便坐在火塘边泡饮烤茶。所饮用的烤茶是把绿茶放入小砂罐内焙烤,待烤成酥脆略呈黄色发香时,冲入少许沸水,稍煨片刻对入开水即可饮用。彝族饮茶每次只斟浅浅的半杯,徐徐而饮。
彝族常吃的典型食品有:荞粑,彝族风味主食;面糊酸菜肉,彝族农家常菜;白水煮乳猪,云南彝族传统佳肴,用乳猪水煮后蘸食;锅巴油粉,云南彝族风味名小吃,用豌豆面制成。
节庆
彝族过去崇拜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主要节日有十月年、火把节及区域性的节日和祭祀活动。
十月年: 是彝族的传统年,多在农历十月上旬择吉日举行。节期5—6天,节日里要杀猪、羊,富裕者要杀牛,届时要盛装宴饮,访亲问友,并互赠礼品,其礼品多为油煎糯米粑或粑粑,并在上面铺盖四块肥厚的熟腊肉;火把节是彝族民间最隆重的节日,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间进,
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传说古时撒尼(彝族支系)百姓为了反抗一个暴虐的土司而起义,为了庆祝胜利,把这一天定为火把节。届时要杀牛、杀羊,祭献祖先,有的地区也祭土主,相互宴饮,吃坨坨肉,共祝五谷丰登。火把节一般欢度三天,头一天全家欢聚,后两天举办摔跤、赛马、斗牛、竞舟、拔河等丰富多彩的活动,然后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彻夜狂欢。
补年节: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居民,在新年后的农历二月初十和十一日,还要过一次年节,彝语称这个节为“麻龙火”。每当农历二月初十这天上午,各家各户都要准备一桌丰盛的团圆饭,然后由家庭主妇给自家男子敬一杯酒,接着全家共进午餐。第二天,男女老少都集中在舞坪上,由两位“麻公巴”领头,按“拉么”(老主人)和“萨南”(开腔人)划定的路线跳铜鼓舞。舞毕,“仰巴”(吹五笙的人)再吹一阵五笙,接着人们就地吃午饭,大家互相敬酒,共庆佳节。
在祭祀活动中,以祭龙规模最大。祭龙选在二、三、四月中的一个龙日,以村寨为单位每人自带一碗米、一小块盐,由老人备香火,在龙树下集体祭祀;云南彝族则选择正月的第一个龙日进行祭龙,祭祀后大家席地而坐,不分长幼,饭自带,肉共食,是一种大规模的集会。
彝族服饰图片:
http://travel.sohu.com/20060329/n2425379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