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什么是肛瘘
肛门瘘管 肛门瘘管简称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感染性管道,其内口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长年不愈。 一、病因与分类 大部分肛瘘由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脓肿逐渐缩小,但肠内容物仍不断进入脓腔,在愈合缩小的过程中,常形成迂曲的腔道,引流不畅不易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围有许多疤痕组织,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行走在内外括约肌附近,外口皮肤生长较快,常有假性愈性,引起反复发作。管道的感染多数为脓性感染,少数为结核性。 根据瘘口和瘘道的位置、深浅、高低以及数目,其分类有: (一)外瘘和内瘘 外瘘至少有内外二个瘘口,一个在肛门周围皮肤上,多数距肛门2~3厘米,称为外口,另一个在肠腔内,多数在齿线处肛窦内,称为内口,少数内口在中齿线上方,直肠壁上。内瘘的内口与外瘘相同,并无伤口,临床所见90%为外瘘。 (二)低位瘘和高位瘘 瘘道位于肛管直肠环平面以下者为低位瘘,在此平面以上为高位瘘。后者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关。 各种类型的肛瘘 (三)单纯性肛瘘和复杂性肛瘘 前者只有一个瘘管,后者可有多个瘘口和瘘管。 从临床治疗角度以肛瘘和括约肌的关系较重要,可分为:①括约肌间型——最常见一种,内口位于齿线,瘘管在内外括约肌间行走,外口在肛门周围皮肤;②经括约肌型——瘘管经外括约肌及坐骨肛管间隙而在肛周围皮肤上穿出;③括约肌上型——不常见。瘘管同上穿破肛提肌而在肛门周围远处皮肤上穿出;④括约肌外型——少见,内口在齿线上直肠壁,外口在肛周远处皮肤上,瘘管在内外括约肌外,经肛提肌而下(图2-105)。 肛瘘的四种解剖类型 二、临床表现 流脓是主要症状,脓液多少与瘘管长短,多少有关,新生瘘管流脓较多,分泌物刺激皮肤而瘙痒不适,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液积存,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热,以后封闭的瘘口破溃,症状方始消失。由于引流不畅,脓肿反复发作,也可溃破出现多个外口。较大较高位的肛瘘,常有粪便或气体从外口排出。检查时外口常为一乳头状突起或是肉芽组织的隆起,挤压有少量脓液排出,多为单一外口,在肛门附近。也有多个外口,外口之间皮下瘘管相通,皮肤发硬并萎缩。也有多个外口位于两侧,瘘管成“马蹄形”,直肠指诊在病变区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有触痛,随索状物向上探索,有时可扪及内口。若外口不整齐,不隆起,有潜行边缘,肉芽灰白色或有干酪样稀薄分泌物,应怀疑为结核性肛瘘。 肛瘘内口是原发病灶部位,定位不清必然造成治疗上失败,因为切除或切开内口是治愈肛瘘的关键。寻找和确定的肛瘘内口的方法有: (一)肛镜检查 直视下看到齿线全部,内口常在红肿发炎的肛瘘,有分泌物,对可疑的肛隐窝可用银质园头探针探入。 (二)探针检查 先于肛门内插入手指,用银质园头探针,由外口沿管道向肠腔方向轻轻探入,完全性肛瘘,肠腔内手指在齿线附近可摸到探针确定内口,探时切忌盲目用力,免成假道,使感染扩散。 (三)染色检查 将干纱布放入直肠内,将美兰1~2ml由外口徐徐注入,然后拉出纱布,如有染色,即证明有内口存在。 (四)手术检查 切开瘘道,沿瘘道寻找内口,一般容易找到。 三、治疗 (一)急性感染发作期,应用抗菌药物,局部理疗,热水坐浴,脓肿形成应切开引流。 (二)瘘管切开术 适用低位单纯性肛瘘,内外括约肌之间的外瘘。切开瘘管仅损伤部分内括约肌,外括约肌皮下部及浅部,不会引起术后肛门失禁。一般在鞍麻下,用探针由外口插入,通透瘘管的内口穿出,沿探针方向切开瘘管,将腐烂肉芽组织搔爬干净,为保证瘘管从底部向外生长,可将切口两侧皮肤剪去少许,呈底小口大的“V”形伤口,同时注意有无分支管道,也应一一切开。 (三)挂线疗法 适用高位单纯性肛瘘,即内口在肛管直肠环平面上方,手术切断可引起肛门失禁。采用瘘管挂线,使要扎断的括约肌与四周组织先产生粘连,因结扎后局部缺血、坏死,经10~14天后自行断裂,此时不发生收缩失禁,瘘管敝开成创面,达到逐渐愈合。方法:将探针从外口经瘘管在内口穿出,探针引导一无菌粗丝线或橡皮筋,将此线从内口经瘘管而在外口引出(图2-106),然后扎紧丝线。挂线时须注意:①找到内口的确切位置,不可造成假道,免手术失败;②收紧丝线或橡皮筋前,要切开皮肤及括约肌皮下部,以减轻术后疼痛,缩短脱线日期;③结扎要适当收紧,过松不易勒断瘘管。术后热水坐浴,经3~5天再拉紧一次,一般在2周可完全断裂。 (四)肛瘘切除术 适用低位单纯性肛瘘,与切开不同之处在于将瘘管及周围组织分开并切除,直至显露健康组织创面内小外大,一般不缝合,术后坐浴、换药、直至愈合。高位或复杂性肛瘘在手术中要注意保护肛管直肠环,免术后大便失禁。
‘贰’ 肛门瘘管是怎么形成的
肛门瘘管,即使在肛门脓疡的阶段没有接受治疗,只要个人抵抗力好往往不会导致菌血或败血症,慢慢胀大的脓疡在肛门周围破裂后,会流出和血混合的脓,这个皮肤流脓的开口就是外口,内外口相通就是形成肛门瘘管,所谓瘘管就是指两个器官之间有个管道相通透肠,虽然肛门脓疡或肛门瘘管和痔疮没有直接相关,但是腺窝的两侧都是痔疮(内痔),一旦痔疮肿大时,深陷在内痔里的腺窝比较容易藏污纳垢而引起发炎。 长沙东大肛肠医院专家,为我们总结了以下引起肛门瘘管的原因,当医师告知是肛门脓疡或瘘管时,病患总会自认为平时很注重肛门的卫生,这是如何造成的?以前常常因为肛门局部的卫生习惯不好,才会导致肛门发炎或肛门瘘管,但是现在门诊时发现肛瘘的病患往往太爱干净,排便后用卫生纸反复擦拭,久而久之连肛门内的腺窝受伤而不自觉,因为肛门腺窝的开口是朝内,所以长期使用软便剂的人粪便比较稀软也比较容易渗入腺窝而发炎,当然有些人接受肛门手术后伤口发炎也会引起肛门瘘管的,所以适当适当及适量的肛门卫生,避免过度擦拭和避免使用软便剂是很重要的。
‘叁’ 什么是肛瘘图片
肛瘘实际上是“肛周感染”这个疾病发展的最后一步,它需要经历从肛隐窝炎、肛周脓肿到肛瘘这样一个过程。
肛门局部感染如逐渐加重,脓液越来越多,局部压力过高,皮肤就容易被顶破,脓液就会从溃破的外口溢出,此时肿胀会部分或者完全缓解,伴随疼痛减轻、体温下降;有些人肿胀、疼痛难忍,医生在肿胀顶点切一刀,把脓液放出来,也能达到缓解的效果。
无论哪种情况,只要肛周感染产生外口,就形成了一条从肛门内通向肛门外的“管道”,就形成了肛瘘。
(3)女人肛门瘘管图片扩展阅读:
肛瘘的三大典型症状是肛门流脓、疼痛及瘙痒。
1、流脓
局部间歇性或持续性流脓,久不收口。一般刚刚形成的瘘流脓较多,有粪臭味,色黄而稠;时间长了,脓水稀少,或时有时无,呈间歇性流脓;若过于疲劳,则脓水增多,有时可有粪便流出;若脓液已少而又突然增多,兼有肛门部疼痛者,常表示急性感染或有新的分支瘘管形成。
2、疼痛
当瘘管通畅时,一般不觉疼痛,仅有局部坠胀感。若外口自行闭合,脓液积聚,可出现局部疼痛,或可伴有发热;若溃破后脓水流出,症状可迅速减轻或消失。但也有因内口较大,粪便流入管道而引起疼痛,尤其是排便时疼痛加剧。
3、瘙痒
由于脓液不断刺激肛门周围皮肤而引起瘙痒,有时可伴发肛周湿疹等皮肤病。
‘肆’ 肛瘘的症状是什么呢
衡阳远大肛肠医院提醒您:
肛瘘的症状有以下几种:
症状一:疼痛
肛瘘突然疼痛,多为感染发炎,或脓液引流不畅通,但也预示病势扩散、或有新的病灶发生。疼痛的程度与病势成正比,疼痛越剧烈,病势越严重。
症状二:肿块
炎症急性发作时外口封闭,引流不畅时肿块增大。
症状三:流脓
脓液多少与瘘管大小、长短、数目有关。新形成或炎症急性发作期的瘘管脓多、味臭、色黄而浓厚。
症状四:肛门瘙痒:
肛瘘感染发炎,脓水淋漓不断,往往肛门周围潮湿发痒,甚至由于分泌物长期刺激,发生肛门周围湿疹,有湿疹合并感染,使病情加重,十分痛苦。
症状五:流粪
肛瘘严重时,有的病人从肛瘘内排出气体或流出粪便。
对于肛瘘的初期症状我们不能忽视,因为,一旦肛瘘形成,自愈的机会极少,瘘管复杂化后,常会带来许多麻烦与一定的危害性。首先是脓水污染内裤,剧烈活动后可促使脓汁外溢,局部经常受到刺激,皮肤摩擦、痛痒,非常痛苦,影响工作和学习。其次久而久之可以使身体虚弱消瘦、精神不振、抗病能力下降,出现贫血,发作亦越加频繁,形成互为因果。再次由于多次反复发作,脓液可穿破管壁顺括肌间隙蔓延而形成多发性、复杂性肛瘘,不但给治疗带来了困难,而且也影响到肛门的正常生理功能。最后,肛瘘可形成直肠阴道瘘、直肠尿道瘘和直肠膀胱瘘,然及周围脏器,最重要的是,肛瘘还有恶定倾向。因此,对于肛瘘初期症状我们不能忽视,应该及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