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代人是怎么洗衣服的
古人是怎样洗衣服的?这个问题我非常感兴趣。通过回忆小时候与奶奶在家里的对话,以及查阅相关的资料信息。我认为古人洗衣服,也是比较讲解的。他们洗衣服主要有以下这么几种途径。
第一,河水漂洗。小时候,听奶奶说,我们村子北边,原来有一条小何,名字叫苜蓿河。这条小溪,在历史上曾是古渭河的一条支流,从北山上直接顺流而下,在其流淌过的地方周围留下了水渠沟、和尚沟、石沟等遗存。唐代的时候,我们存在周围的环境非常好,小河流水,树木郁郁葱葱,天上的云朵迤逦多姿,人们叫它望云塬,因为村子里面有公主和驸马爷居住,以后又被人们称为驸马庄村,这个名字一叫就是1000多年。沿着村子北面的小路直接往北走,翻过乔山山脉,就到了麟游境内。那里有大唐的避暑离宫——九成宫。因为水资源丰富,因此人们洗衣服的时候,都喜欢流水漂洗的方式。那时候起,古人们洗衣服的时候,往往也是端着一个木盆,拿着棒槌,在河水的浅滩附近,选择一个合适的洗衣场所。妇女们或三五成群,或者结伴在河边各自找一块大石头,这样将衣服放在大石头上,一边洗一边用手中棒槌或者水边的小石块,敲打,这样衣服里面的汗渍、污渍,就会顺着流动的河水,流到下游去了。衣服在一遍又一遍的捶打和漂洗中就洗干净了。这就是河水漂洗衣服。
Ⅱ 古代洗衣女都是什么人,她们一辈子都在洗衣服吗
一般来说这样的人如果是在大户人家那里基本就是仆人,老婆子之类的。再一个就是贫民,衣服就只能自己洗了,如果是在其它一些边疆的地区这些人就是女囚犯。他们白天洗衣做饭,晚上就变成了男人玩物。无论哪个朝代,总会有一些人犯法,迎接他们就是法律制裁。在古代中国,皇帝是当时的法律,激怒了皇帝,代表违反法律。对于那些犯罪的人来说,最好的结果是被处决,一死了之,最坏的结果是被流放到边疆生不如死。
如前所述,他们在白天也需要洗衣服做饭,到了晚上,她们就成了剥夺的工具。起初,这些妇女只是为军官服务,但为了赢得民心,军官们把他们分配给士兵,把她们当作没有尊严的礼物。但是在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面对勇猛的战士,他们没有抵抗的余地,这些妇女甚至可能被杀害。事实上,在古代女性囚犯被流放之后,她们的命运就注定要悲剧的。
Ⅲ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古代,没有洗衣粉,如何洗净衣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身上的衣服脏了,大多数人会直接丢进家里的洗衣机,它会帮我们完成洗衣甩干的全过程,我们只要拿出来挂起来就搞定了。但是我们都知道洗衣机是到了1898年才仅仅是个雏形,在古代是不可能使用的。
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人们对于洗衣服的模式也出现了改变,那个时候人们开始大量的使用一种草木灰泡制的灰水,这是一种在当时比较流行的清洁物品,《礼记》里就说“冠带钩和灰清漱”就是描述这种情况。
草木灰中也含有大量的碳酸钾,这种物质现在依旧是用来制造肥皂和玻璃的主要材料之一。在洗衣服的时候碳酸钾能够很好地清洁衣服上的污垢,而且大部分的草木灰都能够泡出这种可以洗衣服的液体,制造起来比较廉价,所以大多数人都会用它清理衣服。
天然碱水
在汉朝时期,又有一种能够清理衣服的物质被人们大量利用,那就是天然碱。
在春秋的季节,我国很多地方都会出现天然的盐碱地,而这种盐碱地所提取出来的碱,也可以拿来洗衣服。这种物质,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叫法:汉朝时人们将其称作“卤碱”,唐朝时老百姓又改叫它做“石碱”。因为它取材容易,即使用起来效果一般也广为流传。
必不可少的“手工皂”
除了我们描述的“洗衣粉”和“洗衣液”,手工皂也是古代人必不可少的洗衣工具。不过相比于前两种的普遍性,手工皂因为制作步骤繁琐,刚开始只是专供于贵族阶级使用。
唐朝孙思邈所写的《千金要方》中曾经详细描述过描写了胰子的制作工艺。
相信在我们看来,当时制造胰子的方法会有点恶心:首先将猪杀死,取出猪冲哗胰子并将上面的血迹清洗干净,然后再仔细磨成糊状,加入黄豆粉和香料和多种中草药材,搅匀之后再放到阴凉地方风干,等它凝固成固体再切成小块,这就是古代人口中的“胰子”了。
据说这种手工皂在魏晋时期就已经出现,但是因为当时的制造技术不成熟,做好的成品当时非常稀缺,仅仅是王室成员中地位比较重要的人才能使用。
据说当年的晋朝驸马在第一次与公主洞房的时候,仆人送来这种“澡豆”让他沐浴,他还当是睡前的点心吃下去了,简直成为了当时的笑柄。最夸张的是,这位驸马并非是什么草根出身的农民,而是正经八百的富家子弟。即使如此,他也没见过澡豆,这就足可以证明那个时候胰子的金贵程度了。
等到了信吵明朝,制造手工皂的方法进一步成熟,这种东西不再是宫廷贵族专有的物品了,而是成为了千家万户都能使用的日常产物。
据记载,当时中国的各大城市都有专门卖胰子的店铺,因为那时候正是明朝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甚至有商人完成了完整的流水线化胰子的制作。
除了想办法将胰子的制作过程变得简洁,当时的人们不断思索着这些胰子的更多卖点,玫瑰胰子或者桂花胰子,这种带有香味的胰子就是那个时候的被发明的。
明清年间的小说中也曾经出现过这种胰子的痕迹,证明那个时代的胰子带香味已经不是什么稀罕物了,只是作为高等的化妆品来来使用。
这种胰子在几十年前依旧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直到近些年才逐渐消失,我们身边有些老人会叫香皂作为“洋胰子”,也是由此而来。
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在中国的胰子买卖已经形成市场的时候,在国外仍然使用着最古老的草木灰清洗方式。当时的外国人,将草木灰加上尿液混合在一起用来洗衣服,那时候有专门的人每天早上都挨家挨户收尿来洗衣服,国家还会因此收税。
这样方式洗出来的衣服脏污程度可想而知,味道也肯定不容乐观,相比于我国的洗衣方式,同期的外国人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所以当年来明朝的使臣,看到我们国家的洗衣服的方式的时候,曾经大加称赞,惊为天人。他们将明朝的清洗物品带回国内,也引发了当年人外国人的追捧。
全手动“洗衣机”
除了我们刚刚描述的这些洗衣用品,还有一种方法是古人配合着这些洗浴用具使用的,那就是捣衣。也就是用巨大的沉重的木棒反复的用力的锤脏衣服,将脏衣服中所含的污垢击打出去,这就是我国古代一直用的洗衣方法。
但是这种方法也有它的弊端,一是在洗衣的时候太过于疲惫,经常洗完几件衣服就累得喘不上气儿了;另外一种弊端是这种击打的方式对于衣服的伤害很大,不适合那些精致的长裙;另一种原因是很容易造成衣服的破损。
那么问题放回我们最开始提的问题上,那些长裙飘飘的美人们也是用这种方法洗衣服的吗?
其实,古代的女子的衣服也分为两种,一般包括常服和礼服,我们在电视剧中看到的漂亮衣服大多数都属于礼服,并不是日常穿着的衣服,她们也很少穿太过于精美的服饰。
另外古代的千金小姐的衣服并不是像我们今天这么容易脏的,因为她们讲究的就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很少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即使是有出门的机会,也必定是有很多人参与,地面也提前清理过,所以不会太脏。
在衣服脏了之后,有一部分人会选择把衣服丢掉丢掉,不会在清洗之后继续穿,这也是因为古代的染色能力比较差,在经常清洗的衣服就会掉色,穿出去难免不美观。如果这件衣服不丢掉,她们就会把脏衣服丢给自己的丫鬟婆子去洗,反正这些金贵的千金小姐是绝对不可能自己去洗衣服的。
结语
可能会有人觉得古代的制造水平低下,即使是拥有种种能够洗衣用的东西,可能在真正洗起衣服来也并不会是那么干净,其实这是很正常的。相比于现代充满化学物质的洗衣用品,也许古代洗的衣服并不是太干净,但是却绝对安全健康,更是不会影响皮肤,造成过敏现象,这可比我们现在使用的手工皂之类的东西健康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