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唐代妇女妆容,真正的唐朝是怎样的
面部化妆有敷铝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诸多方法,淡妆者采其二三,盛妆者悉数运用。铅粉色泽洁白,质地细腻,施于面、颈、胸部,“纤白明媚”。胭脂为提取的红蓝花汁配以猪脂、牛髓制成的膏状颜料。
由于帝王士大夫的偏爱,女子眉式花样百出。玄宗在四川曾令画工画《十眉画》,名目有鸳鸯眉、小山眉、倒晕眉等。阔眉是主要眉式,初唐一般都画得较长,盛唐以后开始流行短式。花钿是一种额饰,以金箔片、黑光纸、云母片、鱼腮骨等材料剪制成各种花朵之形,尤以梅花最为多见,贴于眉间。
面靥是于面颊酒涡处以胭脂点染,或像花钿一样,用金箔等物粘贴。斜红是于面颊太阳穴处以胭脂染绘两道红色的月牙形纹饰,工整者形如弦月,繁杂者状似伤痕,是中晚唐妇女一种时髦的打扮。
(1)唐朝时期女人图片扩展阅读
唐代服饰图案的设计也趋向于表现自由、丰满、肥壮的艺术风格。唐代开始,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
特别是波状的连续纹样与花草相结合后(就是唐代盛行的缠枝图案),唐代服饰图案,也改变了以往那种以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而改以真实的花、草、鱼、虫进行写生,但传统的龙、凤图案并没有被排斥,这也是由皇权神授的影响而决定的。
唐代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人的传统衣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系统。
② 唐朝女人发型特色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古代也不例外。虽然古代的人们不能改变头发的长度和颜色,但是凭借着他们的智慧,在那一头长发已经能弄出花来了。其中最能代表中国女性婉约秀美、雍容华贵的古典之美的,在这么多朝代里面,唐朝可以说是异常突出了。唐朝女子发型时尚界,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发型现在很多都见不到了
这种发式到现在大部分已经遗失了,但是从现在出土的一些陶俑壁画或者文字记载中,还是能看到当时那种时尚自信,非常美丽的风貌。也只有非常强盛繁荣的大唐盛世,才能衍生出这么多美丽的女子,生活在这边安逸的乐土之上,用一种非常精致优雅的面貌享受着人生。
③ 都说唐朝以胖为美,那唐朝的美女都很胖吗
真实无法考证,毕竟谁也没真实见过,古代经济再繁华也不过是社会高中层人士的繁华,底层百姓依旧只是吃得饱而已。去看看唐代古墓里的画像,那些女人绝对不是肥胖的。是一种丰腴,看着十分有味道。
因为杨贵妃的原因。很多人不知道唐朝以胖为美的胖到底是什么样的胖,通过环肥燕瘦,很多人以为杨贵妃很肥,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根据记载,杨贵妃可是一位舞蹈高手,精通很多舞艺,由此看来,杨贵妃的胖不是肥,是丰腴。
④ 《唐宫仕女图》是一幅画吗唐代女子的真实相貌如何
由于书画的特性,年代越久的画,往往就不容易保存下来,古代的很多画都是用纸或者绢布,这些材料都有着特定的寿命,一旦到了时间,就会开始腐烂,最终被彻底风化。
再加上战争等各方面的因素,能保留下来的古老字画就显得更加珍贵,在中国这些传世的名画中,《唐宫仕女图》的年代相对久远。
像《宫乐图》这类,也细致刻画了当时晚唐的茶艺活动,对于人们了解唐代文化的流行趋势也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人们研究民俗文化通过这类的图画是最为直接的。
也正是因为《唐宫仕女图》得以保存,才让国人了解了这段历史,知道唐代女子的长相以及他们的生活状态,倘若没有这些文物,时至今日也无人知晓。
⑤ 《唐宫仕女图》是一幅画吗唐代女子真实相貌如何
唐宫侍女图确实是画,但是它并不是单独的一幅画,而是一系列的画。这系列的画包括了虢国夫人游春图、挥扇仕女图、捣练图等比较出名的画作。画里面的内容主要是唐代宫廷的宫女们还有妃子们的一些生活记录,这些画中最出名的就是虢国夫人游春图。
不仅虢国夫人穿的这样华丽美艳,她身边的宫女穿的也是美轮美奂的。总觉得这些衣物如果做成真实的服装,肯定是特别漂亮的。
而且从这些画上还能够看出唐代宫廷女性的生活条件是比较好的,首先衣服非常的华美,我觉得在古代纺织技术有限的前提下,能把衣服做得这么美,肯定是需要很多金钱才能办到的,所以可以证明唐朝人的物质生活比较好。
从唐代唐宫侍女图中也可以看出唐代女性的面部都比较圆润,皮肤状态也是非常细腻柔滑的。
⑥ 唐朝和宋朝女性的妆容有何区别哪种更让人容易接受
唐朝时期女性特别流行化桃花妆,桃花妆就是在女人的脸颊、眼睛还有嘴巴的地方用粉红色的颜料来涂抹。先在眼睛处用红色的眼影来画眼睛,然后在两腮的位置也用红色的腮红涂抹,嘴唇的位置先是用白粉来涂白,然后在嘴唇中央的位置上下画两瓣桃花的形状,最后就是在额头的眉心处点上一个桃花形状的图案。
总之,唐朝时期女性的妆容是凸显女性的华丽和华贵,但是到宋朝的时候就比较偏向于素气秀雅了。按照现在审美来看,还是更能接受宋代的妆容,因为现代女性也是比较讲究自然美,观点很一致。现代妆容是为了让自己的五官看起来更立体更自然,因为这种妆容适合现在都市人们的日常生活。
⑦ 唐朝女人的衣服薄、透、露,她们到底有多开放,现代人自愧不如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开放的朝代,甚至在一些方面比现代还开放。女人们不仅穿衣开放,她们思想也独立,连婚姻、性观念也十分开放。
唐朝时期,万国朝圣,政策开放,人们的思想文化也随着开放。中外文化交融,唐朝人与外国人生活在一起,还相互通婚,生了一些混血儿。当时女人的穿衣打扮上,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一些影响,所以比较开放。满大街的女人穿着薄、透、露,估计胜过今天的透视装、露脐装之类。
以前有一部老片《唐朝豪放女》,讲述了一代奇女子鱼玄机的故事。鱼玄机虽然出家当了道士,但她放荡不羁,看上哪位文人,就让他留下来,享受鱼水之欢。在寂寞时,还和侍女来一番不可描述的女女, 真让现代人汗颜。
⑧ 唐朝《仕女图》中仕女的特点
唐朝《仕女图》中仕女的特点如下:
1、外貌与衣着:细纱衣轻浮透明,肌肤丰韵、白净。头饰闪亮。多层烘然、罩染、分染相结合和以色代线的手法都开启唐代工笔人物的新风。最重要的一点是唐人比较突出侍女体态的丰腴,由于那时以胖为美。
2、神态:唐代仕女画的作者大都对宫廷贵族妇女生活非常熟悉,因此对族妇人及侍女的气质神态把握精确,通过对人动作细节的描写描写,表现也唐代人物画最重的以形写神的艺术特点。
3、艺术特点:用墨设色都表现出唐代人物画的精髓,用笔纤细而又不缺弹性,设色清丽艳明对质感的描画把握非常贴切到位。
(8)唐朝时期女人图片扩展阅读:
仕女图发展于两晋时期,辉煌于唐代。纵观历史,仕女画从起源、形成到发展。经历了二千多年漫长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为人们今天的绘画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仕女图名作有以下这些:
1、《簪花仕女图》
唐代画家周昉作。画面描绘仕女们的闲适生活。她们用笔朴实。气韵古雅华丽奢艳在庭院中游玩,动作悠闲、拈花、拍蝶、戏犬、赏鹤、徐行、懒坐、无所事事,侍女们持扇相从。
其赋色技巧,层次明晰,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轻纱的透亮松软,皮肤的润润光泽,都画得肖似,表现出作者具有高度的艺术技巧和概括能力。
2、《韩熙载夜宴图》
是顾闳中奉南唐后主李煜之命,夜至韩熙载的宅第窥视其夜宴的情景而作的。画卷里,韩熙载虽放浪形骸,但始终双眉紧锁,难掩忧心忡忡。桌案都比较低矮,正是由席地而坐到垂足高坐的过渡时期,琵琶箫鼓、秀墩床榻,室内的陈设器物无不体现了时代的特点。
⑨ 唐朝的以胖为美是什么样的胖,和现在一样吗
唐朝的以胖为美是那种不胖不瘦,正正好的胖,换句话来说就是体态丰腴,健康。和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胖其实并不一样的。众所周知,唐朝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朝代,“环肥燕瘦”里面的“环”说的就是唐朝时期的杨玉环,那么那个时候“胖”的标准是什么,和现在一样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三,就是因为杨贵妃的原因。
很多人不知道唐朝以胖为美的胖到底是什么样的胖,通过环肥燕瘦,很多人也以为杨贵妃会很肥,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根据记载,杨贵妃可是一位舞蹈高手呢,精通很多舞艺,由此看来,杨贵妃的胖不是肥,是丰腴。
⑩ 唐朝哪个女人最美
唐朝最美的女人不是武则天也不杨玉环!
而是安乐公主李裹儿,她是唐朝历史上最美的女人其美艳要超过杨贵妃!
-------------------
唐中宗李显生有八个女儿,第七女名李裹儿,是中宗被废后,与韦氏赴房州时韦氏在途中分娩的。因当时情况窘迫,匆忙中解下衣服做襁褓,所以取名为裹儿。李裹儿十多岁时,姿性聪慧,容貌美艳,中宗与韦氏对她十分宠爱,自幼听其所欲,无不允许,所以安乐公主从小就养成了骄横任性的脾气。待中宗被召回到东宫后,武则天看见李裹儿,也格外欣赏她的秀外慧中,遂封为安乐公主。 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年纪比安乐公主大一岁,常在宫中出入。武崇训常在宫中偷香窃玉,和宫女做下许多风流事情,以致外面沸沸扬扬谣传武崇训上烝祖姑母,传在武则天耳中,觉得太不堪了,便把安乐公主指配与武崇训,以平息浮言。临嫁时贵戚显宦,无不往贺。宰相李峤、苏味道,及郎官沈佺期、宋之问等都献入诗文称颂。其实安乐公主与武崇训已在暗中勾搭上了。下嫁以后不出六个月,安乐公主便产下一男婴。 不久武则天死后,唐中宗复位,安乐公主渐渐地恃宠而骄,权倾天下。由于中宗长期被废于房州,韦后和他共过患难,中宗在房州时曾对她说:“一朝见天日,誓不相禁忌”,所以中宗复位后对韦后很放纵。韦氏效仿武则天,当中宗视朝时,也在御座左侧隔幔而坐。桓彦范劝谏中宗说:“牝鸡司晨,有害无利,请皇后专居中宫,勿预外事。”中宗却并不理睬。 武崇训的同族兄弟武延秀姿度闲冶,且在突厥数年,通晓番语胡舞,比武崇训年轻英俊,常进驸马府闲谈。安乐公主和武延秀也不避忌,常常在一块儿说笑。武延秀见这安乐公主长得真是天姿国色,便一心银信渣一意地在这公主身上用功夫。安乐公主看他既威武又英俊,还寻欢献媚,便也把持不住,二人在背地里结下风流私情,终日在府中打情骂俏,合府上下只有武崇训不知情。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韦氏所生,他经常遭受到韦后的排斥、安乐公主的欺侮和武三思的戏弄,而自己无权无势,只得忍气吞声,但暗地里却积蓄势力。武崇训唆使安乐公主请中宗废太子。李重俊甚为不平,神龙三年发动部分羽林军杀死武三思与武崇训,武崇训在李重俊的叛乱中被杀死,安乐公主便乐得与武延秀共叙幽欢,武延秀骤得公主委身,自然格外尽力,沉浸在温柔乡里。渐渐的二人明目张胆起来,公然与夫妇一般同起同卧。中宗闻知,索性将安乐公主许配武延秀。韦氏见武延秀翩翩少年,也不禁惹起欲火,后来竟迫令武延秀侍寝,居然母女同欢。 中宗的另一个女儿长宁公主竞相大兴土木,广建宅第,并在装修的奢侈豪华等方面互相攀比,不仅在建筑规模上完全模仿皇宫,甚至精巧程度上超过了皇宫。中宗在金城坊赐宅给安乐公主,穷极壮丽,国库为之空虚。长安有一个昆明池,是西汉武帝时开凿的,安乐公主嫁出宫去,心中常记念昆明池畔的风景,便仗着中宗宠爱,请求把昆明池赏给她,划到驸马府园地中去。中宗拒绝说:“昆明池自从前代以来,从不曾赏人,朕不能违背祖宗成例。况池鱼每年卖得十坦戚万贯,宫中花粉之资,全依靠它。今若将这池赏给你,会使妃嫔们失去颜色。” 安乐公主心中十分懊闷,于是自行强锋悄夺民田,开凿了一个大池,取名为定昆池,隐隐有超过昆明池的意思。池边草木风景,全照昆明池一样。池中央仿华山堆起一座石山,从山巅飞下一股瀑布倒泻在池水里。另辟一条清溪,用玉石砌岸,两岸琪花瑶草,芬芳馥郁,溪底全用珊瑚宝石筑成,在月光下照着,分外清澈。飞阁步檐,斜桥磴道,衣以锦绣,画以丹青,饰以金银,莹以珠玉。落成的这一天,满园点缀着灯彩。到了夜间,树头灯光闪耀,好似天上繁星。沿池造着许多亭台,招集了许多渔户、猎户住在那里,公主自己也打扮成渔婆猎户的形状,在池上钓鱼或在山上打猎。 安乐公主集天下巧匠,在洛州昭成寺中,造了一座百宝香炉。炉高三尺,开有四门,架四座小桥,雕刻着花草、飞禽、诸天、伎乐、麒麟、鸾凤、白鹤等,炉身嵌着珍珠、玛瑙、珊瑚、宝石、车磲、琬琰,用钱三万,府库历年储藏为之一尽。她拥有两件百鸟裙,为旷世珍品。百鸟裙是由负责备办宫中衣物的机构尚方制作的,采百鸟羽毛织成。此裙的颜色令人眼花缭乱,不知其本色,从正面看是一种颜色,从旁看是另一种,在阳光下呈一种颜色,在阴影中又是另一种,裙上闪烁着百鸟图案。后来益州献单丝碧罗笼裙,缕金为花鸟,细如丝发,大如黍米,眼鼻口甲皆备,神奇而不可思议。 安乐公主开府置官,势倾朝野。她把国家官爵分别标定价格,县长若干,刺史若干,公开兜售,价款缴足,不管是屠夫酒肆之徒,还是为他人当奴婢的人,只要纳钱三十万,便由公主立降墨敕授官。一时所授官职竟有五六千人。安乐公主常常自写诏书,拿进宫去,一手掩住诏书上的文字,一手却捉住了中宗的手在诏书上署名。中宗爱女心切,竟然也不看到底写些什么,签名了事。因此宰相以下的官员多出其门。常有土豪劣棍,走了安乐公主的门路,忽然诏书下来拜了高官,不但吏部衙门不知,中宗也莫名其妙。 安乐公主自幼养在武则天身旁,很羡慕武则天独断朝纲的做法,便异想天开要做皇太女。中宗抚着公主的脖子开玩笑说:“等你母后做了女皇帝,再立你为皇太女也不迟。”安乐公主便天天在背地里怂恿韦氏,效仿武则天临朝听政。韦后因中宗体弱多病,便自行开始独断独行,气焰一天盛似一天。而中宗终日躲在宫中,找几个美貌的宫女调笑解闷,所有军国大事,全听韦后一个人主持。 一天安乐公主忽发奇想,想起南海泥洹寺里佛像的五绺须,是以东晋谢灵运的真须装的,于是打发黄门官去将佛须一齐割下来,寺僧根本就不敢阻拦。原来晋朝时候的谢灵运须髯很美,他自己也十分珍爱,每晚临睡时候,便用纱囊装起来。后来,谢灵运被杀临刑的时候,便自愿把须髯割下来,施给泥洹寺僧,为装塑佛像之用。那寺中僧人,每见有人来随喜,便得意地将佛须指示与人看,如今见安乐公主把佛须一齐割去,心中万分痛苦。到了端午节,公主妃嫔都聚集在昆明池盛宴斗草。正斗得热闹,安乐公主忽然拿出谢灵运的真须来,众人都万分惊诧。 安乐公主的儿子,只有八岁。一天韦后把孩子抱在膝上,下手诏拜为太常卿、镐国公,食邑五百户。中宗见韦皇后擅自做主下旨,不把他放在眼中,当时便拦住韦后的手诏说:“且慢下诏!待朕回宫去,再做计较。”韦后听了,冷冷地说道:“什么计较不计较?陛下在房州时候,不是说将来一听妾所为吗?为何如今又要来干涉呢?”中宗心中愈觉耐不住了,便一句话不说,传旨起驾回宫。韦后早已不把中宗放在眼中,见中宗负气回宫,也毫不惊惧,在安乐公主府中饮酒作乐直到深夜。 不久,许州参军燕钦融上言:“皇后淫乱,干预国政,安乐公主武延秀及宗楚客等,朋比为奸,谋危社稷,应亟加严惩,以防不测。”中宗面召燕钦融诘问。燕钦融以头叩地高声而言,神色毫不屈服,唐中宗默然不语。燕钦融才步出朝门,便由韦后的手下宗楚客擅令骑士,把他用锁链拿回,掷于殿庭石上,折断颈项,立时毙命。中宗未免动怒,查问此事为宗楚客指使,不禁恨恨地对那些骑士说:“你等只知有宗楚客,不知有朕么?”宗楚客听说后十分恐惧,怕皇上会杀了自己,也思来想去,还是入宫告诉韦氏说皇上已有变志。韦氏正因前次中宗负气之事而耿耿于怀,而且韦后又私通马秦客、杨均,担心事泄而招大祸;安乐公主则希望韦后临朝后自己能做皇太女,所以母女联合起来,计议毒死中宗。韦氏亲自制饼,把毒药放入馅中。待饼已蒸熟,听说中宗在神龙殿查阅奏章,便令宫女携饼去给中宗。 中宗最爱食饼,伸手取了便吃,一连吃了八九枚,还说是饼味很佳,不料过了片刻,腹中大痛,坐立不安,倒在榻上乱滚。内侍急报韦后,韦后徐徐入殿,假意惊问。中宗已说不出话,用手指口,又延挨了数刻,身子不能动弹,两眼一翻,去了另一个世界。 韦后如愿以偿地临朝听政,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宗楚客与武延秀及韦族诸人,共劝韦氏仿效武则天的故事,并除去相王李旦。谁知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已先一步动手,带领羽林军夜入玄武门,肃清宫掖,尽杀韦姓诸人。韦后疑惧之下逃入飞骑营中,有一个飞骑兵将韦后斩首,并将其首级献给李隆基。安乐公主深居别院,还不知外面的事变,正在对镜描眉,一个少年美貌男子在一旁陪侍着。突听得后面一响,正要回头看,后颈忽觉暴痛,惨呼一声便倒地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