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壮族山歌的典故
壮族歌圩习俗源远流长。传说很早以前,一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很漂亮,又很会唱山歌,远近的小伙子都想向她求婚,于是老歌手提出赛歌择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以期望被老歌手和姑娘挑中。从此,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歌圩。据说以宁明花山为代表的左江崖壁画,展现的便是秦以前壮族先民骆越举行盛大歌圩的场面。关于壮族歌圩习俗的汉文记载最早见于南朝,其中,不少资料来源于南宁一带的壮族乡野。南朝梁代有记载,在晏城县(今宾阳一带):“乡落唱和成风。”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记载:壮族“男子盛装……聚会作歌。”周去非[/url]《岭外代答》卷四《送老》中写道:壮人“迭相歌和,含情凄惋,……皆临机自撰,不肯蹈袭,其间乃有绝佳者。”书中强调了“自撰”二字,这正是对歌的特征。卷十《飞驼》载:“上巳日 ( 农历三月三 ) ,男女聚会,各为行列,以五色结为球,歌而抛之,谓之飞驼。男女目成,则女受驼而男婚定。”直到今天,“三月三”仍是壮族最大的节日。明代邝露《赤雅》等书记载“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节”男女“采芳拾翠于山淑水湄”、“唱和竟日”。明朝天顺进士刘大厦在南宁写的《闻从者谈土俗写怀柬王宪佥》诗中也提到“男女歌谣成卺礼”等,皆描绘了壮族歌圩情景。明清之际,曾有不少诗歌、文章赞道壮族歌圩盛况:“木棉飞絮是圩期,柳暗花明任所之。男女行歌同入市,听谁慧舌制新词。”《武缘县图经》记载:“答歌之日,武缘(今武鸣)仙湖,廖江二处有之,每年三月初一日至初十日,沿江上下,数里之内,士女如云。”解放前编写的《广西边防纪要》记载:“沿边一带风俗,最含有人生意义的,则为歌圩。”例如武鸣的山歌圩长期盛行不衰,在陆斡、马头、小陆、包桥、灵马、王桥、方合等地极为盛行。以农历三月最为面广、规模最大,九月次之,有部分在正月、七月、十月。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当地人民政府自1985年起,在县城举办壮族“三月三”歌节,每年一届。歌节之日,灵水湖畔,武鸣河沿岸,明秀园、圩场上、公路旁、山坡上,人山人海,简直“无处不飞歌”,壮乡成了歌的海洋。至今,国外已有日本、泰国、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的学者和民间歌手踊跃前来参加歌节活动。横县圩逢同样盛况空前。横县是广西历史上西瓯骆越人、乌浒人、俚人、僚人、壮人的集居地。历代有“兴歌”、“好歌”之俗,壮人称为“圩逢”,当地汉人称之为歌圩。据不完全统计,横州境内有圩逢38个点,分布在境内各歌圩镇。横县人田间劳作,家庭对语,出口是歌,喜、怒、笑、骂皆是歌。横县歌圩,大都是利用寺庙进行(即庙会)。其中最为盛名是农历四月十四日乌蛮山下的伏波庙歌节,有来自当地各乡镇和南宁、邕宁、宾阳、武鸣、贵港等县(市)三四万人参加,甚至远及港澳也有专程回来参加庙会歌节活动的同胞。民间歌瑶在横县比较流行,分布在全县22个乡镇。歌瑶来自百姓或出自歌手,只要有兴趣,他们随时随地可以唱,这些歌瑶可分为:劳动歌、堂歌、儿歌、尼度歌、船歌、丧歌、情歌。据史料记载,田阳敢壮山歌圩形成于隋唐之前,是广西最古老、最大的歌圩。每年农历三月初七到初九,都有十余万人自发来到敢壮山,唱山歌、纪念壮族始祖布洛陀。(右上图为田阳三月三布洛陀歌圩上当地壮人与外国人对唱情歌场景--图片摘自平果供电新闻网图片中心)198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歌节”定为“广西民族艺术节”。1999年,在民族艺术节上演变发展而成的“广西国际民歌节”更名为“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定于每年的11月举行,由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至今已办了8届。
㈡ 过年了,你们那儿的年景是怎样的呢
“过年啦”随着鞭炮声的响起,整个村热闹起来,放新年歌的,发红包的,领红包的,吃年货的,看春晚的,比比皆是……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去走亲戚,拜访许久不见的好朋友,村里还有个习俗,就是大年初二,规定只能吃素。我回家的时间少,一回来就去找关心比较好的同学玩,偶尔会参加同学聚会。
你们那里过年的年景是怎么样的,请多参加互动,与我们分享下吧,另外,借助这个话题,我给在外的孩子们一个建议:找点时间,找点空间,常回家看看,不一定要等过年才回家!
㈢ 熟悉的歌声好久没听到呀唱山歌的姑娘就要嫁人了是什么歌
漂亮的姑娘就要嫁人啦 。
2013年,龙梅子个人第六张HI-FI专辑《情歌继续唱》登上广东音像城2013年9月发烧天碟销量排行榜圈23。2016年1月13日,发行清新歌曲《幸福就是爱》4。13月10日,发行歌曲《用一生去等待》。
最难忘的事:首次发行单曲《光彩第二街》最欣赏的人:爸爸最欣赏的艺人:Mariahw Carey最喜欢的音乐:Rw&B最喜欢的地方:巴黎最喜欢的动物:小兔子《忧伤精灵——龙梅子》。
详细资料
以《下辈子做你的女人》等歌曲蹿红歌坛的是青春偶像歌手龙梅子,在众人的期待中终于推出了其首张个人专辑《忧伤精灵——龙梅子》。该专辑由北京普天同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制作,中国唱片深圳公司出版发行,分别收录了梅子的11首原创歌曲,风格各异,异彩纷呈。
2007年根据一个真实爱情故事创作的《下辈子做你的女人》歌曲风靡网络、传唱大江南北的力度和速度,就能看出这个团队的创作的激情和水平!
㈣ 这图片上两个唱山歌的是谁 最好能给出个视频的链接...
这个是清妞啊,很明显嘛
㈤ 客家女人的社会形象
1.勤劳俭朴
客家人大多往住山区,“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就是这个缘故。由于田园稀少,土地贫瘠,谋生不易,因此男人们多数远走他乡,多外出营生。于是种田、家务事、教育小孩、纺织等,既要料理家务,照顾老小,又要出门干活,举凡上山砍柴、下地耕种均一肩承担,形成“男外出,女留家;男工商,女务农”互补型的家庭模式。她们在狭窄的山沟里翻挖田地,终日劳作。这和忌讳女子到田间劳动,认为“女人到田间,连续旱三年”的华北一带旧习相比,有着很大的差别。所谓“男耕女织”,在纯客家地区是不适用的。现潮汕妇女仍不下田劳作。因此客家地区的妇女遍体形粗壮,有独立生活能力。所以,客家妇女最突出特点,就是罕见的勤劳、刻苦与俭朴。《嘉应州志·礼俗卷》载:“ 州俗土瘠民贫,山多田少,男子谋生,各抱四方之志,而家事多任之妇人。故乡村妇女,耕田、采樵、织麻、缝纫、中馈之事,无不为之,?之于古,盖女工男工皆兼之矣……古乐府所谓‘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不啻为吾州之言也。”
干隆《大埔县志·风俗篇》云:“妇女妆束淡素,椎髻跣足,不尚针刺,樵汲灌溉,勤苦倍于男子,不论贫富皆然。”
嘉庆《大埔县志· 烈女篇·序》云:“埔女持家作苦,习为固然,设有不幸,加以勤俭犹可自立,则胡为贬节事人哉。语云:健妇当男;又云:劳则忘谣,埔妇之节,埔俗有以成之矣。”
《清稗类钞·风俗类·大埔妇女之勤俭》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奉俭约,绝无怠惰骄奢之性,于勤俭二字,当之无愧。至其职业,则以终日跣足,故田园种植,耕作者十居之七八。即以种稻言之,除犁田、插秧和用男子外,凡下种、耘田、施肥、收获等事,多用女子。光、宣间,盛行种菸,亦多由女子料理。种菸、晒菸等法,往往较男子汉为优。其余种瓜果、植蔬菜等事,则纯由女子任之。又高陂一带,产陶颇多,其陶器之担运,亦多由女子承其役。各处商店出进货物,或由此市运至彼市,所用挑夫,女子实居过半,其余为人家佣工供杂作者,亦多有之。又有小贩,则寡妇或贫妇为多。又除少数富家妇女外,无不上山采樵者,所采之薪,自用而有余,辄担入市中卖之。居山僻者,多以此为业。又勤于织布,惟所织者多属自用耳。总之,大埔女子,能自立,能勤俭,而坚苦耐劳诸美德无不备具,故能营各种职业以减轻男子之担负。其中道失夫者,更能不辞劳瘁,养翁姑,教子女,以曲尽为妇之道,甚至有男子不务正业而赖其妻养之者。至若持家务主中馈,犹余事耳。”
客家妇女勤劳、刻苦与俭朴这一传统习俗,不仅在闽、赣、两粤客家地区保留,就是远徙四川,乃至海外的客家妇女亦如此。《蜀北客族风光》云:“客家人的妇女最勤苦莫过的,她们一般的体格都很健康,在未出阁时,读读书习习绣,有时协助母亲或学烹饪,或学纺织,一天到晚忙个不休,极少赋闲享乐的。……她们习惯了劳动,并不以为苦的。我们知道,寻常一般妇女,大都愿作男子的玩物整日涂脂抹粉,除了替丈夫生育子女外,衣食住行,一切都仰给于男子。惟有客家妇女,刷洗了这个耻辱,她们不特不依靠丈夫,大都能独自经营家庭生活的,她们因肯劳动,一切都有办法,如穿衣她们则自己种棉,自己纺织,自己制缝;食的问题,也是一样的就解决了,纯粹是‘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再加上从事农村副产,如养鸡、鸭、鹅、蚕、或喂兔、羊、猪等、每年的收入也非常可观。她们的经济,满可以自给自足的。若当旭日方升的时候,只要你到三家村去散散步,听见那种机杼之声和弦歌之音,是不绝于耳的,真使人在不知不觉中起了一咱敬佩的心情。她们勤奋工作,周年如常的,从未听见她们发一句怨言”。
2.客家好姑娘
曾获普立兹奖金的美国名作家米契纳,于1959年出版了一部厚达千页的钜构,书名叫《夏威夷》。…..《夏威夷》一书中的中国人,米契纳所写的是“客家人”和“福佬人”,事实上,夏威夷地方的中国侨民亦以“客家人”和“福佬人”为最多。……《夏威夷》书中有一段写到一位名叫魏经的美国医生,到广东想雇三百华工到夏威夷去种蔗时,他坚持要雇用半数客家人;他认为“客家人能努力勤奋工作。”对于客家妇女,也有如下一段近乎赞症状的描述:“魏医生偶然注意到高地上的妇女都没有裹脚,于是指着一个妇人问春发叔道:“她们的脚怎么都没有裹呢?”这位来自加州的春发叔道:“她们是客家人,不值一谈。”魏医生又问道:“妇女准许到香树国(当时我国人对夏威夷的称呼)去吗?”春发叔说:“也许客家妇女可以,闽南妇女则不行。”于是魏医生不再说什么,但自己却想道:“也许有一天夏威夷会需要中国妇女,不过一定要客家人去。她们看起来又强健又聪明。”
但魏医生终于在无意中招募了一位名叫夏美玉的客家人,到夏威夷的魏家去做女佣。每日的代价是美金五角,可是她并不计较工资的多寡,却辛勤地工作着,每天自清晨五时直忙到晚上九时,一周七天,天天如此。于是乎就触动了魏强太太的慷慨,以后每日付她一元美金工资”。
米契纳笔下的这位客家妇女,的确是一位典型人物。
客家妇女的勤劳俭朴精神堪称表率。客家妇女劳动强度是很大的,往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无复有暇之时,她们在妆束上尤为素淡,既轻视粉饰之美,又轻视衣着打扮,这里也包含了节俭的意思。
由于勤劳俭朴已成为传统美德懿行,所以对女儿的教育,很注重所谓“家头教尾”、“田头地尾”、“灶头锅尾”和“针头线尾”四项妇工。
所谓“家头教尾”就是要她们养成黎明即起,勤劳俭约,举凡内外整洁,洒扫洗涤,上侍翁姑、下育子女等各项事务,都料理得井井有条的意思。
所谓“田头地尾”,就是播种插秧,驶牛犁田,除草施肥,收获五谷,勿使农田耕地荒芜的意思。
所谓“灶头锅尾”,就是指烧饭煮菜、调制羹汤、审别五味,样样都能得心应手,学就一手治膳技能,兼须割草打柴以供燃料的意思。
所谓“针头线尾”,就是对缝纫、刺绣、裁补、纺织等女红,件件都能动手自为的意思。
按客家传统习俗,只有学会了这些妇工,才算是能干的、合格的、标准的女性,才能嫁个好丈夫。民间歌谣《客家好姑娘》,很生动而又具体地反映了这一习俗:
勤俭姑娘,鸡鸣起床。梳头洗面,先煮茶汤。
灶头锅尾,光光昌昌。煮好早饭,刚刚天亮。洒水扫地,挑水满缸。吃完早饭,洗净衣裳。
上山捡柴,急急忙忙。淋花种菜,炖汤熬浆。
纺纱织布,唔离房间。针头线尾,收拾柜箱。
唔说是非,唔取荒唐。爱惜子女,如肝如肠。
留心做米,无谷无糠。人客来到,细声商量。
欢欢喜喜,捡出家常。鸡蛋鸭卵,豆豉酸姜。
有米有麦,晓得留粮。粗茶淡饭,老实衣裳。
越有越俭,唔贪排场。就无米煮,耐雪经霜。
捡柴出卖,唔蓄私囊,唔偷唔窃,辛苦自当。
唔怪丈夫,唔怪爷娘……能够咁样,真好姑娘!
。
恰恰相反,在梅州地区,懒惰的妇女则要被人讥笑为“懒尸麻”。民间歌谣:《懒尸妇道》,非常形象而又辛辣地讽刺了懒惰贪谗的女人:
懒尸妇道,讲起好笑。半昼起起床,喊三四到。日高半天,冷锅死灶。水也不挑,地也懒扫。发披髻秃,过家去嬲。讲三道四,呵呵大笑。田又不耕,又偷谷粜。家务不管,养猪成猫。上墟出入,一日三到。煎堆扎粽,样样都好。?(无)钱来买,偷米去教(交换)。老公打哩,开声大?(音叫,哭)。去投外家,目汁(眼泪)像尿。外家伯叔,又骂又教。爷骂无用,哀(娘)骂不肖。归不敢归,嬲不敢嬲。送回男家,人人耻笑。假话投塘,瓜棚下嬲。当年娶她,用银用轿。早知如此,贴钱不要。
长期流传下来的民间歌谣,不仅是当地人民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等思想感情的抒发,也是当地人民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一种真切的体现。客家民谣亦如是。
正因如此,致使不少外国人士对客家妇女大为赞叹。发曾在客家地区居住多年的美国传教士罗伯·史密斯在他所着的《中国的客家》一书中说:“客家妇女真是我所见到的任何一族妇女中最值得赞叹的了。在客家中,几乎可以说,一切稍微粗重的工作,都是属于妇女们的责任。如果你是初到中国客家地方住居的,一定会感到极大的惊讶。因为你将看到市镇上做买卖的,车站、码头的苦力,在乡村中耕田种地的,上深山去砍柴的,乃至建筑屋宇时的粗工,灰窑瓦窑里做粗重工作的,几乎全都是女人。她们做这些工作,不仅是能力上可以胜任,而且在精神上非常愉快,因为她们不是被压迫的,反之,她们是主动的。”在没有什么财产的家庭里,男子既无支配妻子的动机,妻子也不能依赖丈夫生活。应该说,以“出得厅堂,入得厨房”,勤劳、刻苦与俭朴着称于世的客家女孩子是“妇女创造文明”的象征。罗伯·史密斯的话虽然说得有点偏颇,但的确反映了客家妇女那种能干重活、脏活、累活等高强度、超负荷的重体力活的特点,这是其他地区妇女所不能比拟的。
3.贤良贞淑
客家妇女温柔顺从的性格可说是很典型的。许多妇女的丈夫远走他乡了,一走多年或无钱赡家,但她们都能独当一面,养育老小,维持生计,更可贵的是毫无怨言,看成是自己的本分和义务。客家妇女吃苦耐劳,能独立门户,还刚中有柔,温柔贤慧,包含了“孝顺公婆”、“敬重丈夫” 、“疼爱子女”等内容。先说“孝敬公婆”。客家人向有孝顺父母的传统,把“孝”字作为一条重要的做人准则。“孝敬”两字,重点放在“敬”字上。作为一个媳妇怎么样才算“敬”呢?首先。对老人要给予充分的理解。由于老一辈人所处的时代和社会条件不同,经历也不同,看问题的方式及角度也会有不同,因而常会与晚辈意见不同。这时,做媳妇的对公婆要做到不顶撞、不反驳,更不能与其发生争吵。对于公婆不对的地方要耐心为她解释,而不是冷嘲热讽,以维持其形象。另外客家妇女对其公婆的生活也是无微不至地关怀与照顾。如遇公婆有病,客家媳妇不但要问长部短,而且还要不辞辛劳地上山挖药根、捣汁煎汤,甚至求神问卦、化符驱灾,不远千里。如遇老人已成单,好媳妇常常半个月便提醒丈夫去陪伴老人睡一夜,说说话,聊聊天,以驱逐老人心头的孤独与冷清。等到孩子长大一点,便精心安排孩子与老人睡。俗话说:“小孩的屁股三把火”,在冬天,既可借孩子的体温为老人暖床暖被,使老人睡得安稳踏实,又可减少老人的孤独感与寂寞感。
客家妇女对丈夫是非常尊重和顺从的。在客家妇女心目中,丈夫是家庭中的顶梁柱、主心骨。一旦成为正式夫妻,她们便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毕生辛苦而毫无怨言,真可谓“贤内助”。当丈夫碰到困难时,做妻子的便主动为丈夫 出主意、找问题、想办法。当丈夫处于紧急关头时,做妻子的更是挺身而出,分担丈夫的压力,在精神上给丈夫支持。客家妇女在生活上也是善于体贴丈夫的,时刻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丈夫外出叮嘱冷暖;丈夫有病,陪伴看护,请医拿药。客家妇女对丈夫的过错还常表现出宽容,尽量顾全丈夫的面子,不戳伤他的自尊心。她们以为家丑不可外扬,丈夫有了错让他在自省中认识错误。客家妇女贞操观念很强,她们普遍以为,婚姻是命中注定的,不管丈夫好坏,都是自己的终身依靠。有的人丈夫出洋谋生,几十年才回来,而做妻子的仍一直在坚贞自守,等郎归来。日本学者山口县造在他所着《客家与中国革命》一书说:“日本女人以温柔顺从着称于世,而客家妇女亦毫无逊色。而且我们可以说,日本妇女这所以温柔顺从,是病态,因为她们的生活,须靠男子,不能不借此求怜固宠;而客家妇女的温柔顺从是健康的,因为她们都能独立生活,她们这样做,纯然是真挚的爱,和传统的对丈夫的崇敬……”。从以上可看出,客家妇女为了保护家庭中的台柱子,对丈夫体贴、支持、理解,以至宽容、忍让、尽力合作、协调,在和洽上下功夫,这是她们“贤良“的又一表现。她们的献身精神,也是客家婚姻比较稳固的原因之一。
客家妇女的“贤良“还表现在对子女的疼爱与教育上。客家妇女对子女极其爱怜,为让孩子长命百岁,还常常在孩子出生时便到观音庙中许愿,有的契(全身)给观音娘娘,给孩子取名为娘龙、娘狗、娘喜等。以为这样之后,就会得到观音娘娘的保佑。在那缺吃少奶的年月,为让孩子多得到营养,当母亲的还常拖长喂奶期,以至有的孩子在三四岁时还跪着吃奶。为了把孩子教育成能适应各种艰苦环璋的人,客家妇女又总是耐心地、手把手地教以各种技能,鼓励他们不怕苦,培养他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
总之 ,由于坚守某种固有的信念,才使得客家妇女能韧不拔,维系和支撑了客家地区千家万户。我们可以说,在客家的社会里,家庭都以妇女为重心。这也是客家妇女民俗特色的独特之处。因而得到广泛的好评。英国人爱德尔在所着《中国访问记录》中说:“客家妇女是中国最优越的妇妇典型。”他在《客家人种志略》、《客家历史纲要》两书中也作过这样的评语:“客家人是刚柔相济,既刚毅又仁爱的民族(按:应作民系),而客家妇女,更是中国最优美的劳动妇女的典型。……客家民族(系)是牛乳上的奶酪,这光辉,至少有百份之七十应该属于客家妇女的。”香港文化人余柯先生在其《客家的由来及对历史文化之贡献》一文中说:“客家妇女真可作今天西方,却又是‘大女人主义’反男人,造成家庭的极大不幸,或者妇解份子本身吃大亏,成了‘男人婆’,缺少女性温柔,嫁不出去,男子见之退避三舍。客家妇女把独立生活、女性温柔都揉合在一起了。”
4.聪明勇敢
客家妇女受教育的机会较之男人少,但她们的才智却又令人惊奇。好些只字不识的妇女,既善于心算,又善于对歌,其唱歌词也极富文彩。一些妇女还能赋诗填词,仅清代,粤东山区就出有叶璧华、范荑香两位着名的女诗人。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作为边远山区有如此才女,可算仅见。美国传教士罗伯·史密斯在其所着的《中国的客家》一书中,赞不绝口地说道;“客家妇女,除了刻苦耐劳和尊重丈夫外,她们的聪明热情和文化上的进步,也是使我们羡慕。因为需要劳动,所以客家妇女,自古以来都无缠足这一种陋习,她们的迷信程度也远不及其他地方的妇女。…她们多数很聪颖,当她们在山中砍柴时爱唱山歌,常常是一问一答,应对如流。” 罗伯。史密斯这一段话,较好地概括了客家妇女的优良品质特别是她们的聪颖与文明开化。
客家妇女聪明好学,并特别看重和喜欢读书人。明朝万历年间,大埔白叶村李琼贞,其父是个孝廉,在父兄的教习下,幼通经史,工诗能文,出嫁后,教她的丈夫读书,过了三年,其夫果然中了秀才,传为佳话。清朝道光年间,大埔三河浒梓村范荑香是名闻粤东的女诗人,着有《化碧集》刊行于世。李琼贞和范荑香被载入《柏香楼诗文集》。清末,嘉应州女诗人叶碧华,有《古香阁集》传世。范荑香、黎玉珍、叶碧华被誉为“岭东三大女诗人”,可谓粤东客家女辈文坛之姣姣者。她们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妇女的读书机会。叶碧华早在清末废科举(1905)、兴学校之前的1899年就兴办了“懿德学校”。1905年梅州梁淙春女士开办“嘉应女子学校”;1927年又开办了公立女校“第一区区立嘉善女子学校”。据梅州1952年统计,大部分学校在校初中学生中,女生占百分之二十左右,梅州市梅江区乐育中学、梅州市梅县区广益中学女生的比例则占百分之三十多。
客家童谣有云:“蟾蜍罗,哥哥哥,唔读书,么老婆!”说的是不读书的男人娶不到老婆。换句话说,客家妇女理想的丈夫是读书人。又云:“月光光,秀才娘,骑白马,过莲塘……”。是以月亮比喻“秀才娘”,即只有读书人才能娶到月亮般漂亮的老婆。重视知识,重视“秀才”“仕子”,在今天岂不是有明显的现实意义吗?过去,尽管客家妇女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不多,但她们即使生活再苦,也要通过耕田种山、挑担、砍柴出卖等繁重而又收入微薄的劳动,挣钱来支持丈夫和子女读书,正如乡谚所云:“讨食也要缴子女读书”。俗称“喉咙省出缴子读,只望孩儿美名扬”,客家子女教育之得延续,亦是客家妇女血汗交换之所得结果。这,正是客家读书人特别多,知识分子遍布海内外的重要原因之一。
5.客家人喜唱山歌
客家人喜唱山歌,而客家农村妇女大都是唱山歌的能手,这又是其突出的一个民俗特色。
客家山歌特出名,条条山歌有妹名, 条条山歌有妹姓,一条无妹唱唔成。
客家山歌远传扬,条条唱出情意长, 句句唱出郎心事,声声唱出妹心肠。的确,客家山歌之盛,与客家妇女有直接的关系。一来到这些地方,就经常能在山沟里听到她们唱歌的独特音调,即使一个人独唱也需用上半个小时才能唱完。那缓慢的节拍,拖着长长的尾音,常常余音袅袅,在深长的山沟里久久回荡。这些艳丽的歌辞以及其中蕴含着的浓厚而又强烈的感情,傍边的人们听了后也会激起无限的欢乐和悲伤,往往禁不住热泪盈眶。 ……
在嘉应州(今梅州)则流传着“歌仙刘三妹”的故事。传说在今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的地方,有个着名的女歌手,名叫刘三妹。她长得聪明伶俐,善于随口编歌,又有一副好歌喉,唱起歌来声韵悠扬,娓娓动听。每当劳动之余,三妹总要邀集男女歌手们虽和对驳,抒发对当时社会不平的忿懑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愿。虽然没有人能赢她,但人们都佩服她、爱戴她。因此,三妹的名声震于嘉应各县,播于闽粤赣边。有一天,刘三妹同一群妇女正在门口的码头上洗衣服,,忽然从上游漂下一只船来,船头站着一个道貌岸然的秀才,没等船靠岸,秀才就自命不凡地“喂”了一声,探问刘三妹住在哪里?三妹见此人架势不小,便反问道:“先生,你找刘三妹做什么?”秀才道:“找她对山歌,不信她能虽赢我!”三妹听到秀才大夸海口,“啊”了一声,又问道:“你有多少山歌,敢同对三妹对驳?”秀才现出满不在乎的神色,手指船舱,摇头摆脑地唱道:
讲唱山歌?就多,船上载来七八箩, 拿出一箩同你对,对到割番禾。
三妹听了,心里暗自好笑,随口便驳道:
河唇洗衫刘三妹,借问先生哪里来? 自古山歌从口出,哪有山歌船载来!
“从口”与“松口”谐音双关,话中有刺,把秀才驳得瞠目结舌。这位自作聪明的秀才,此时才知道“手攀花树问花名”,自显其蠢,自知远非三妹对手,只好赶快掉转船头,溜之大吉。此事一传开,刘三妹的声名就更响了。此外,还有不少关于客家女歌手的传说,如兴宁的杨四娣、黄小妹,蕉岭的鹿三妹、张六满,等等。客家妇女不仅勤劳俭朴、聪明尚学,而且勇敢英武,敢干斗争,不怕牺牲。唐末黄巢起义与葛藤坑的历史传说云:“在昔,黄巢造反,隔山摇剑,动辄杀人;时有贤妇,挈男孩二人,出外逃难,路遇黄巢。巢怪其负年长者于背,而反携幼者以并行,因叩其故。妇人不知所遇即黄巢也,对曰:闻黄巢造反,到处杀人,旦夕且至;长者先兄遗孤,父母双亡,惧为贼人所获,至断血食,故负于背;幼者固吾生子,不敢置侄而负之,故携行也。巢嘉其贤,因慰之曰:毋恐!巢等邪乱,惧葛藤,速归家,取葛藤悬门首,巢兵至,不厮杀矣。妇人归,急于所居山坑迳口,盛挂葛藤,巢兵过,皆以巢曾命勿杀悬葛藤者,悉不敢入,一坑男女,因得不死。后人遂称其地曰葛藤坑,今日各地客家,其先,皆葛藤坑居民” 。(按:葛藤坑,据客家各姓家谱的记载,其地实在福建宁化石壁村。)
㈥ 49岁港星黎瑞恩现身云南农村,边采茶边唱山歌,私下她是什么性格
49岁港星黎瑞恩现身云南农村,边采茶边唱山歌,私底下她也是这样的性格,她为人低调,是一位接地气的明星。从她晒出的图片可以看出,当时她戴着一个草帽,背着一个背篓。她身穿蓝色T恤,下身穿着一条黑色的打底裤,她穿了一双马丁鞋,她的装扮和普通人一样,根本就看不出她曾经是一位明星。她在采茶的时候,将自己包裹严实,也是为了避免被虫叮咬。
她来到内地已经很长时间,经常去各个城市游玩。这次来到云南,是因为云南的风景吸引着自己。云南四季如春,有着宜人的气候,美丽的风景,也正是如此,她十分向往。来到云南之后,就和当地的居民住在一起,她和当地居民一起采茶,一点都没有明星架子。她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一位明星,觉得自己就是普通人。她更加喜欢旅游,会前往世界各地,觉得只有旅游才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㈦ 合江幺妹唱山歌什么时候上映啊,,求解!本人很期待。
一首歌曲MV吧!!网上好像找不到。。没有什么值得期待的。。看图片就不怎么样。。
㈧ 你会不会唱山歌
请看图片
图片点击可以放大
㈨ 进群山歌七字句歌词
《进群山歌》
歌曲:唱山歌
演唱: 林淑娟
歌词:DJ小站
山歌短呀山歌长呀,山歌只呀只好乡下唱
唱来唱去总是牛和羊,富贵人家只怕不欣赏呀
不呀不欣赏,山歌短呀山歌长呀
山歌进呀进不得大门墙,富贵人家来个野姑娘
从头到脚一概不相当呀,不呀不相当
富贵人家有大厅堂呦,花天酒地度呀度时光呦
好比神仙住天堂里,乡村姑娘怪不得也迷上呦
乡村姑娘生长小村庄呦,并不羡慕大呀大厅堂呦
好比野花开荒郊外呀,富贵生活从来也不妄想呦
富贵生活说什么不妄想呦,现在分明在呀在厅堂呦
拉开那喉咙把那歌来唱呀,莫非有人爱上了野花香呦
你外边听我把山歌唱呦,听了山歌就呀就明亮呦
说什么有人看上野花香呀,不要随便冤枉我好姑娘呦
山歌短呀山歌长呀,山歌只呀只好乡下唱
唱来唱去总是牛和羊,富贵人家只怕不欣赏
不呀不欣赏,山歌短呀山歌长呀
山歌进呀进不得大门墙,就象野花开荒郊外,
搬进厅堂花儿不惯长,不呀不惯长
(9)女人唱山歌图片扩展阅读:
林淑娟,女,汉族,中国人,是一名歌手。最近被冠上"疗伤金曲歌后"称号的林淑娟,活跃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新加坡讯最近被冠上"疗伤金曲歌后"称号的林淑娟,到处高唱"外遇"!她用唱的说:"我知道你有外遇,一个人三心两意,女人是熊掌和鱼,你终究还在犹疑……" 唱完,她笑说:"这是我最新的一张专辑的主打歌曲的歌词,很有意思对吗!最近在马来西亚很'热',歌曲名称就叫《外遇》,刚巧碰上倪敏然自杀事件,成了媒体的焦点。"
她 也给有"外遇"人士一些建议,她认为男女双方要好好的沟通,不要让事情更严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