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图片 » 男人的官职图片
扩展阅读
九月早安图片唯美 2025-09-21 21:25:35
文字图片ps去笔记线 2025-09-21 21:24:05

男人的官职图片

发布时间: 2022-12-27 00:00:51

A. 古代的爵位,公、侯、伯、子、男,这些称呼怎么来的呢

爵,是古代饮酒用的酒杯,它的形状今天看来可能比较怪。

它的下面是三条扁长的尖足;中间的杯身是圆筒形,杯身的一侧装一个把手,方便把握和举持;开口部分最特殊,圆形的器口被向两侧拉长,前端开出一个长凹槽,将爵侧倾,酒就可以从这个凹槽流出来;后端则上翘,形成一个尖尾,主要是保持器体的平衡。

到了唐代,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封爵,爵位分九等:(1)王,正一品,食邑万户;(2)嗣王、郡王,从一品,食邑五千户;(3)国公,从一品,食邑三千户;(4)开国郡公,正二品,食邑二千户;(5)开国县公,从二品,食邑一千五百户;(6)开国县侯,从三品,食邑一千户;(7)开国县伯,正四品上阶,食邑七百户;(8)开国县子,正五品上阶,食邑五百户;(9)开国县男,从五品上阶,食邑三百户。这种爵位一直到中晚唐。

宋代的爵位和等级基本上继承了唐制。

B. 后宫男性职位(清朝)

1、后宫男性职位:

(1)总管太监:四品、14人

(2)副统管太监:六品、 8人

(3)首领太监: 八品使监、43人

(4)笔贴式太监:八品侍监、只有敬事房才有;

(5)太监:没有品级人数不定。

2、宦官,也称太监、内官、内侍、中官、中涓、中贵人,是指古代宫廷中替皇室服务并阉割掉外生殖器的男性。到了明朝,对于年纪大的太监又称伴伴。

3、宦官是负责宫廷杂事的奴仆,不得参与国家政务,但因与皇室朝夕相处,遂能博取信赖或有可乘之机,故在一些朝代中存在着宦官掌握国家政务大权的情况。中国早期宦官不一定都是阉人,在东汉之后才完全使用阉人做宦官。

(2)男人的官职图片扩展阅读

1、后宫除了太监还有宫女职位:

宫女者、需年满二十五岁才可出宫。可由主子自行调配,少数受到皇上宠信者,可封答应或常在。

2、宫女亦按等级分为:

(1)管事嬷嬷

(2)管事姑姑

(3)姑姑

(4)管事宫女

(5)宫女

3、后妃的个数以及配备宫女的个数受等级位分的严格限制:

(1)皇后(正室) X 1 (可分宫女10人) 皇贵妃(大姨太) X 1 (可分宫女8人) 贵妃(二姨太) X 2 (可分宫女8人) 妃(三姨太) X 4 (可分宫女6人) 嫔(四姨太) X 6 (可分宫女6人) 贵人(五姨太) X 不限(可分宫女4人) 常在(六姨太) X 不限(可分宫女3人) 答应(七姨太) X 不限(可分宫女2人) 宫女(丫环) X 应少过二千人 给皇上看上的宫女可以由答应、常在一步步升上去。

(2)居住方面,嫔以上分居东西十二宫,各有专房,贵人以下则住在一块。

C. 公、侯、伯、子、男到底是中国爵位还是西方爵位

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都是中国爵位,只不过西方的爵位体系恰好也是五等,所以为了便于理解,就说是公侯伯子男。


谁最早把中国传统中的公侯伯子男,和英国传统下的五级爵位对应起来,我也没有系统地考察过。就我所见,1711年,卫方济(François Noël )用拉丁文翻译《孟子》等书出版;其中使用了西方的爵位来翻译公侯伯子男,不过和现在习惯的对应方式有些区别。其中,侯爵没有用后来的Marquis,而用了Princeps——本意是领头者,在罗马传统下可以是一些重要的官职;子爵也没有用viscount,而用了Marchio——拉丁文中是边境将领的意思。

D. 古代爵位不是只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那韦爵爷到底是几品官

韦小宝是金庸先生笔下《鹿鼎记》中的一个人物。作为男人,韦小宝无疑是达到人生之巅峰,迎娶七位貌美如花、千姿百态的美人儿回家,那么,《鹿鼎记》中韦小宝最高官职是什么呢?为啥他能迎娶这么多漂亮媳妇回家?看看他的官职就知道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韦小宝他是被皇帝赏赐穿黄马褂的男人!黄马褂又称“黄马袿”,乃有功之士经皇帝准许后穿下的金贵衣服,它更是一种尊贵地位的象征。韦小宝曾多次击倒暗杀皇帝的刺客,有功,便赏之,再有,《鹿鼎记》中,韦小宝与年轻的康熙皇帝本来相交甚好。

E. 古代男的职位和女的职位

中国古代帝王侍妾的统称。嫔原指女官,妃指地位次于后的妾。据记载,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 ,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除皇后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统一天下,尽收六国宫女充实内廷,品级爵位分列8等。汉武帝将妃嫔的等级分为14级,如昭仪、婕妤、娥等。汉唐的内廷,后妃之下设有宫官女职,常有数百人之多,以供随侍。明代确立六宫定制并严格出入制度,但是后宫妃嫔仍然为数不少。宫人的名号有宫人、选侍、才人、淑女等。明末,内廷宫女多至9000人。清代的妃嫔有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品级。宫女分秀女、官女子两等 。封建帝王的多妻制是摧残妇女的罪恶制度。嫔妃一旦失宠就要被打入冷宫。更有甚者,在明英宗以前,皇帝死了,还要嫔妃、宫女殉葬
1、正一品官职名称:大长公主、长公主、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公主;从一品官职名称:郡主
2、正二品官职名称:昭仪、昭媛、充仪、充容、充媛、淑仪、德仪、婉仪、芳林
3、正三品官职名称:婕妤、良娣
4、正四品官职名称:美人、良媛
5、正五品官职名称:才人、承徽、尚宫、尚仪、宫正、女史
6、正六品官职名称:宝林、司记
7、正七品官职名称:御女、昭训
8、正八品官职名称:采女
9、正九品官职名称:奉仪
另外不列品级:宫女、民女
宦官,俗称太监或“老公”。文书上的称谓很多,例如有阉人、阉宦、宦者、中官、内官、内臣、内侍、太监、内监等等。这些男子生殖器官被阉割后失去性功能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这批人是历代王朝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属的奴仆。
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这是由于在皇宫内廷,上自皇太后、太妃,本朝后、妃以及宫女等,女眷较多,如果允许男侍出入,难免会发生秽乱宫帷的事。所以绝不允许有其他成年男性在宫内当差。
我国历代宦官的人数以明朝为最,号称l0万。清朝改革了明代臃肿的太监机构,并制定了一套管理制度即宫规宫法,将明崇祯末年的9万多太监,削减为9000人。清朝太监的等级极其严格,清朝宫廷内设有管理太监的机构称“敬事房”,又谓“宫殿监办事处”。规定在督领侍下面,有大总管、副总管、带班首领、御前太监、殿上太监、一般太监和下层打扫处小太监之分。发展至清代末期,太监等级更加复杂。在宫殿监中,就有总管、首领、掌案、回事和小太监之分;在各处所中又有首领、大师父、师父、带班、陈人、徒弟之别等等。如此层层节制,一级管一级.一级压一级,统治得非常严密。

F. 古代男子在朝中的职位有哪些.

关于你的问题可以参考以下相关文献:
《职官志》及相关的二十四史都可以获得各个时期的官职
除了其中部分是属于太监或者女性官职,其他都以男性官职
例如:明朝官职设置按品级,官大小要办其品,自正一品至从九品,共分18个等级。
其中少师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少傅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少保
无定员
从一品
三孤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G. 古代男子在朝中的职位有哪些.

朝中大臣职位一览表
一品: 文职官:太师、太傅、太保、殿阁大学士 武职官:领侍卫内大臣 从 一品: 文职官:少师、少傅、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各部院尚书、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武职官: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内大臣 武职官:将军、都统、提督 正二品: 文职官: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内务府总管 武职官:左右翼前锋营统领、八旗护军统领、銮仪使 副都统、总兵 副都统、总兵 从 二品: 文职京官:内阁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 文职外官:巡抚、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职京官:散秩大臣 武职外官:副将 正 三品: 文职京官:督察院左右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职外官:顺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职京官:一等侍卫、火器营翼长、健锐营翼长、前锋参领、护军参领、骁骑参领、王府长史 武职外官:城守尉、参将、指挥使 从 三品: 文职京官:光禄寺卿、太仆寺卿 文职外官:都转盐运使司运使 武职京官:一等护卫、包衣护军参领、包衣骁骑参领 武职外官:游击、五旗参领、协领、宣慰使、指挥同知 正 四品: 文职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太仆寺少卿、鸿胪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给事中 京职外官:顺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员、 武职京官:二等侍卫、云麾使、副护军参领、副前锋参领、副骁骑参领、太仆寺马厂驼厂总管、贝勒府司仪长 武职外官:防守尉、佐领、都司、指挥佥事、宣慰使司同知 从 四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读学士、翰林院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 文职外官:知府、土知府、盐运使司运同 武职京官:二等护卫、城门领、包衣副护军参领、包衣副骁骑参领、包衣佐领 武职外官:宣抚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 五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参议、光禄寺少卿、给事中、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医院院使 文职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隶州知州 武职京官:三等侍卫、治仪正、步军副尉、步军校、监守信礮官、分管佐领 武职外官:关口守御、防御、守备、宣慰使司佥事、宣抚使司同知、千户 从 五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侍读、翰林院侍讲、鸿胪寺少卿、司经局洗马、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员外郎 文职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盐运司副使、盐课提举司提举 武职京官:三等护卫、委署前锋参领、委署护军参领、委署鸟枪护军参领、委署前锋侍卫、下五旗包衣参领、五品典仪、印物章京 武职外官:守御所千总、河营协办守备、安抚使、招讨使、宣抚使司副使、副千户 正 六品: 文职京官:内阁侍读、左右春坊中允、国子监司业、堂主事、主事、都察院都事、经历、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经历、太常寺满汉寺丞、钦天监监判、钦天监汉春夏中秋冬五官正、神乐署署正、僧录司左右善事、道录司左右正一 文职外官:京府通判、京县知县、通判、土通判 武职京官:兰翎侍卫、整仪尉、亲军校、前锋校、护军校、鸟枪护军校、骁骑校、委署步军校 武职外官:门千总、营千总、宣抚使司佥事、安抚使司同知、副招讨使、长官使、长官、百户 从 六品: 文职京官:左右春坊赞善、翰林院修撰、光禄寺署正、钦天监满洲蒙古五官正、汉军秋官正、和声署正、僧录司左右阐教、道录司左右演法 文职外官:布政司经历、理问、允判、直隶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职京官:内务府六品兰翎长、六品典仪 武职外官:卫千总、安抚使司副使 正 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编修、大理寺左右评事、太常寺博士、国子监监丞、内阁典籍、通政司经历、知事、太常寺典籍、太仆寺主薄、部寺司库、兵马司副指挥、太常寺满洲读祝官、赞礼郎、鸿胪寺满洲鸣赞 文职外官:京县县丞、顺天府满洲教授、训导、知县、按察司经历、教授 武职京官:城门史、太仆寺马厂协领 武职外官:把总、安抚使司佥事、长官司副长官 从 七品: 文职京官:翰林院检讨、銮仪卫经历、中书科中书、内阁中书、詹事府主薄、光禄寺署丞、典薄、国子监博士、助教、钦天监灵台郎、祀祭署奉祀、和声署署丞 京职外官:京府经历、布政司都事、盐运司经历、直隶州州判、州判、土州判 武职京官:七品典仪 武职外官:盛京游牧副尉 正 八品: 文职京官:司务、五经博士、国子监学正、学录、钦天监主薄、太医院御医、太常寺协律郎、僧录司左右讲经、道录寺左右至灵 文职外官:布政司库大使、盐运司库大使、盐道库大使、盐课司大使、盐引批验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经历、县丞、士县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