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漂亮的圖片素材,盡在圖片資訊網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图片 » 女人八路军图片
扩展阅读
抖音搜索备注图片 2025-07-15 13:42:35
金庸武侠手机图片 2025-07-15 13:42:30
男人不要说累图片 2025-07-15 13:37:59

女人八路军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10 01:10:35

A. 风影女演员图片

《风影》由北京梦舟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出品,以西南地区为主要场景,故事背景贯穿抗日、内战、剿匪等惊心动魄又激情四射的传奇岁月,刻画了一群拥有雄心壮志的热血儿女在战火纷飞年代的生死情爱。[1]该剧由王利兴担任导演,李卓霖、章雯淇领衔主演,张若昀、吴婷、刘小锋、夏添、吴承轩等演员倾情加盟。

邓梅

演员储小蕾

民兵队长,性格与石莉有几分相似,直爽勇敢、敢爱敢恨。抗战中主动对冉华展开追求。后加入解放军,随冉华赴西南剿匪。在一次与宁鹏飞部和土匪的遭遇战中牺牲。

B. 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有哪些

1、八路军渑池兵站纪念馆(三门峡市)

八路军渑池兵站纪念馆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渑池兵站是在1938年11月经十八集团军(八路军)司令朱德同志签署文件,委派刘向三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后创办的我党我军公开机构。

C.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装发展史

军 服 ~~~~~~~网络知道上不能贴图片,我那么认真的找,给分吧!

建国前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初期,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系红领巾以示区别。同年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湖南秋收起义,穿的是各式服装,佩带红布袖章,以此象征是一支红色部队。这个时期,一部分军服是靠打土豪或从战场上缴获来的,另外一部分则依靠当地群众义务缝制,没有统一的样式。>>>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军服,八路军为土黄色,新四军为灰色,布料有粗布,也有细布,号码不分大小,上衣长度一律为“二尺五”。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的服装样式与抗日战争时期相同。1946年10月,我军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取消“八路”、“新四军”臂章,各部队分别佩带标有番号的臂章或胸章。解放战争后期,我军接管了一批国民党军队的军需工厂,从而初步具备了统一生产和供应服装的条件。1949年1月,军委后勤部规定了全军统一的服装样式。军服为草绿色棉平布中山装,胸前佩带长方形布胸章,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头戴解放帽,帽徽为“八一”红五角星。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建国后,人民解放军自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经历了1955年军衔服装、1962年定型生产的“六二”式军装。此后,解放军军服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12次军服改革调整。 “五五”式军服图文

“六五”式军装 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装,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七一”式军装 1969年,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研制了涤锦棉三元混纺单衣,1973年装备部队,称“七一”式服装。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作军需服装和装具,这在我军服装发展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改革。

“七八”式军装 “七八”式服装是“七一”式的改进型,它以减重为目的,全面应用合成纤维纺织品的新成果。

“八五”式军装 “八五”式军装基本沿用1955年样式,与“七八”式服装相比,其明显区别在于布料和样式的彻底更新换代。

“八七”式军装 “八七”式军服是1987年经中央军委批准定型的。1988年10月1日起陆续装备部队。这套服装除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外,还特别设置了文工团员用的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的礼宾服。另外,还有地勤服、迷彩服、防化服、坦克服、航空服等近10种特种服装。1990年开始配发了87式制式衬衣。1992年,中央军委决定:文职干部配发制式服装,戴文职肩章、领花。用“八七”式系列军服装备部队,是我军军服史上一个突破。

“九七”式军装 1993年初,我军开始研制面向21世纪的新一代军服。新一代军服保留了“八七”式服装的优点,吸取了国际上先进国家军服的长处,与87式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的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为美观、大方和协调,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颜色体系。97式军服共分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与87式服装相比,主要增加了礼服、夹克常服、毛衣、体能训练服、战士皮鞋、作战靴及国际通用的贝雷帽等品种,新增了绶带、军种胸标、姓名牌、臂章等服饰标志。

97式军服于1997年5月1日起首先在驻港部队试穿,1999年装备驻澳门部队,驻国外武官配发了97式礼服,全军其他单位未装备

2000年5月1日起,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开始统一配发99式长、短袖制式衬衣和贝雷帽,同时取消已装备部队多年的87式长、短袖制式衬衣。99式制式衬衣采用了先进的纺织和原液染色等技术,与87式制式衬衣相比,在样式结构、用料、颜色和加工工艺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提高了穿着舒适性。长袖制式衬衣官兵均为束腰式;短袖制式衬衣军官、文职干部为夹克式,士兵为束腰式。陆海空三军衬衣颜色为各军种基本色,陆军为浅绿色,海军为本白色,空军为浅蔚蓝色,体现了三军特色,形成了系列。这次向全军官兵配发的贝雷帽为我军首次装备。贝雷帽采用国际通用样式,用料为细羊毛,颜色为陆军深棕绿色、海军深藏青色、空军深蔚蓝色。贝雷帽的配发,较好地解决了过去官兵在夏季戴大檐帽太重、太热和不便携带的问题。

2004年12月12月1日,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士兵和部分军校学员统一换发用仿毛面料制成的04式冬常服。2005年5月,士兵换发用同一材料制成的04式夏常服。我军士兵现行着穿的87式夏常服用俗称“的确良”的涤棉平布制成,冬常服用俗称“涤卡”的涤棉卡其布制成。04式士兵常服使用“多重多异复合化纤长丝织物”为服装面料,外观、质感与毛料无异,保暖性、防风性、透气性和密度都达到毛料的指标,而且有更好的抗皱保型性,能抗静电,可水洗,易干,耐磨。
04式士兵常服样式与87式常服相同,服装板型有一定改进,腰身比较明显,共有04式士兵夏常服、士兵冬常服、水兵服、士兵大檐帽、水兵帽、士兵冬帽等6个品种。04式士兵大檐帽、空军士兵冬帽和陆军士兵夏常服、冬帽、冬常服由草绿色改为棕绿色,04式海军士兵夏常服、水兵服、冬帽、冬常服由藏蓝色改为藏青色,04式空军士兵夏常服、冬常服由上草绿下藏蓝改为上棕绿下藏蓝。
为配合04式士兵常服着穿,我军首次为除海军海勤和驻香港、澳门部队以外的士兵配发02式士兵皮鞋。02式士兵男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超细纤维合成革;02式士兵女皮鞋颜色为黑色,样式为素头外耳系带式,用料为黄牛正面革。

200511月11日,空军开始统一换发05式常服。空军新常服颜色为蓝灰色。新常服的正式换发,标志着空军从此拥有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与使命任务相配套的常服,结束了50多年来空军常服采用陆军土黄色上衣和海军藏蓝色裤子上下颜色不统一的历史,实现了与空军工作、训练、作战环境相一致。

07式陆海空男军官礼服

07式军服 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全军从2007年起换发07式服装。这次是我军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换装,涉及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共644个品种。陆军军服颜色调整为松枝绿,海军军服调整为深藏青色和白色,空军军服在深蓝灰色基础上作了适当加深。大檐帽调整了翘度,军官增加了帽檐(墙)花;夏常服为束腰式,陆、空军和海军白色春秋常服为猎装式,使体型更显修长;增加了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等,海军首次增加袖章,重新设计了三军统一的帽徽、领花,体现了军人荣誉,强化了军服美感。国旗、军旗、长城、天安门等中国军队的传统重要标识,简洁地融入到了臂章、领花、胸标等标志服饰上。
07式军装全军从2007年7月1日起由驻京、驻港和驻澳部队先行装备,8月1日起全军军官开始穿着,预计在09年前完成全军换装
现在,世界上的军装大多数是绿色的(草绿、深绿或黄中偏绿)。为什么不约而同地朝绿色发展呢?这是从实战的教训中总结出来的。
19世纪末,英帝国主义发动了对南非的侵略战争。当时,南非有一个叫“布尔”的倔强民族,他们不甘心自己的国土受到外来侵略者的蹂躏,组织起来进行武装反抗。布尔族参战的兵力少,英军人多,双方兵力对比为1:5。布尔人在战争初期失利。英军自恃人多势壮,骄横前进。布尔人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英军有一个很大特点,都穿红色军装,在南非森林的绿色背景中,格外显眼,因而行动极易暴露,布尔人从这里得到启发,立即把自己的服装改为草绿色,松炮也涂成绿色。这样一来,布尔人便利用密草丛林的绿色背景作掩护,英军不容易发现布尔人,而布尔人很容易发现英军,他们常常神不知鬼不觉地接近英军,突然发起攻击,打得英军措手不及,英军却找不到目标。这场战争,英军死伤9万多人,损失惨重。
“前车覆,后车诫”,英国人在南非受到的教训,很快被许多国家的军队所汲取。为了在野战条件下较好地隐蔽军队的行动,人们首先从服装上着手,不断改进军装的颜色,尽量使之与自然背景的颜色接近。这样,世界上的军队虽然服装形式差别很大,但在颜色上却逐渐在绿色基调上统一起来。
当然,一切事物都不是绝对的。从隐蔽伪装的角度来看,军服的颜色也不能局限于绿色。在许多情况下,自然背景并非绿色,这就要求根据当时当地的背景条件、灵活合理选择服装颜色。如在雪地,则只有白色才能与背景协调一致;在海上,则只有蓝色才能与之融为一体;在沙漠地,则只有黄褐色与背景比较接近。

服装分类
[编辑本段]
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区分。陆海空三军干部夏服均用棉平布制作,以服装颜色、大檐帽帽徽图饰区分军种。全军干部、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军干部夏服有两个上挖袋,裤子为西式裤,设有后枪袋。海空军干部夏服有四个挖袋。海军干部设有上白下蓝和全蓝服两种。陆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半开口,紧袖口,两个上挖袋,扎线腰带。为便于着穿、训练和作战,1952年改为前开襟,散袖口,戴解放帽。海军战士夏服为上白下蓝和全蓝水兵服,用料均为棉平布。空军战士的夏服与空军干部夏服基本相同。女军人夏服有连衣裙和列宁服两种。帽子、服装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人相同。三军干部、战士的冬服样式、用料与夏服相同。
1950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陆军团以上干部和海空军营以上干部、空军伞兵、海军舰艇部队及海校学员着呢服。改善了部分军人的军容仪表。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赴朝参战。志愿军干部夏服与解放军干部夏服相同,战士夏服在肘、肩、臀、膝部位加扎一层布,提高了军服的耐磨程度。志愿军干部冬服,考虑到服装的调节作用,从结构上做了改进,上衣袖口加了绊带,配穿马裤,增强了保暖性,以适应朝鲜严寒的冬天。1953年朝鲜停战以后,志愿军干部战士佩戴"中国人民志愿军"布胸章。
五五式
55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首次突破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礼服配发校以上军官,在重大礼仪场合和出国访问时着穿,同时还设有海军舰艇尉官礼服和水兵礼服,以及军乐团、仪仗队、文工团、体工队礼服。军官礼了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礼服颜色按军种区分。礼服用料为纯毛华达呢,礼服领边、袖头、裤中缝按不同衔级配有不同饰物。校以上女军官的礼服为裙服。装饰、用料与男军官礼服相。55式军衔礼服较大地改善了校以上军官的军容仪表,较好地展示了国威和军威。55式常服是供军人平时着穿的服装,分夏常服和冬常服两种。军官着穿常服时佩戴军衔肩章、军种领章;大檐帽配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校、尉官扎武装带。常服颜色按不同军种区分。军官夏常服用料按衔级区分。(元帅、将军夏常服用料为纯毛哔叽。校官夏常服为榨蚕丝织物,尉官冬夏常服为棉斜纹.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制,随即废止55式军衔服装,全军干部、战士一律戴解放帽,佩带红五星帽徽和全红领章。
由于受"左"的思想的干扰,部队在1965年6月1日取消了军衔制。军衔服装随即废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样式与55式常服相同。全军干部和战士、男军人和女军人服装和式样基本相同,人们只能从衣服口袋来区分干部和士兵。
1978年,我军服装又在71式军服的基础上,以减轻重量为主要目的,进一步扩大合纤材料的使用。主要将冬服罩衣、棉衣和大衣面料改为涤卡布料,棉衣里子布改为改维棉布,对皮帽和毛皮大衣采用新工艺生产,并对罩衣减轻了重量。改进后的服装定名为78式军服。
1984年1月,中央军委批准了军服改革方案,并于1985年装备部队,定名为85式军服。85式军服仍然沿用55式军服样式。仅解放帽改为大檐帽,佩带圆形“八一”红五星帽徽和军种肩领章。干部、战士增发了制式衬衣。团以上干部夏服为凡尔丁毛料,冬服为马裤呢毛料,大衣为大衣呢毛料;且军以上干部为纯毛料,师团干部为毛涤混纺,营以下干部和战斗服装用料为涤锦棉三元混纺布料。
八七”式系列服装分礼服、常服、作训服三类。
礼服是军官在重大庆典和重要外事活动时着穿的制式服装。分夏礼服和冬礼服两种。礼服为西服式。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和裤中缝牙线的颜色区分军种。礼服用料按衔级区别。女军官礼服样式、用料、颜色与所在军种男军官相同,系玫瑰红领带。87式军服还设有文工团演出服和军乐团、仪仗队礼宾服。
常服是军人在平时和一般性礼仪场合着穿的服装。分夏常服、制式衬衣和冬常服三种。军官夏常服为翻领,两个上贴袋,两个下挖袋,配白衬衣,系藏青色领带,按不同颜色区分军种。夏常服用料按不同衔级区别。
1997年7月1日,我军驻港部队官兵穿着的新一代军服,正是我军研制的新一代军服的雏形。我军新一代军服吸取了世界其它国家军服的长处,与现行军服相比,在结构、用料、颜色、服饰及配套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尤其是样式、颜色更加美观大方,形成了陆军以棕绿色为主色调、海军以白色和藏青色为主色调,空军以蔚蓝色为主色调的三军军服颜色系列。此外,新一代军服还采用了国际流行军服的分类,按功能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和工作服四大系列,共包括礼服、春秋常服、夏常服、毛绒衣、大衣、作训服、体能训练服及其配套的军鞋(靴)和服饰九个部分。 99式服装是1999年预先装备部队的新一代军服的一部分。主要包括陆、海、空军男女长、短袖夏服上衣,男女茄克夏服上衣和92-1男女夏裤,以及贝雷帽。

设计标准
[编辑本段]
军装每次设计、更新时都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实验工作。设计“84”式军装时,就曾经收集了27个国家的军服样品,对海陆空三军的83个团、15000名不同体型战士进行了实地测量。“07”式军服同样也进行了大量的测量、实验。据介绍,新军装是在驻港部队军装基础上改装而来,“这主要是考虑到与国际接轨”。
据介绍,这次换装最大的特点就是增加了礼服这一类别。据悉,解放军曾在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设有礼服装,参照苏联样式设计,主要是供校级以上军官使用,后来被取消。这是时隔40多年以后第一次增设礼服。这次换装,该院将负责参与部分标准制定。据该院军需系负责人介绍,军装标准是指服装颜色、图案、样式、用料、工艺、加工流程等。

服装发展
[编辑本段]
第一代军装:中山装八角帽
我军建军始自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当时这支部队穿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服装,只是加系红领巾予以区别;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部队多着工农服装,佩戴红布袖章。
由于不断有人加入红军部队,而当时红军服装主要依靠打土豪和战场上缴获而来,因此,新入伍的战士,往往是遇上什么穿什么,颜色和式样都很杂乱。
1928年红军利用战场缴获的几架缝纫机在江西宁冈挑寮村的一座破庙里建立起自己的第一所被装厂,也就是说,这时起红军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制式服装。
这一时期红军的服装样式是用粗布做成的灰色中山装、八角帽,缀以布质的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
当总司令朱德看到部队官兵换上被装厂生产的第一批统一制式军服时十分高兴,他意味深长地说:“它虽然没有外国军装那么漂亮,但对我们来说,可真是其好无比了。”
当时服装厂的生产条件很艰苦,做衣服的白土布是用灰靛染色,有时连灰靛也没有,只好用茶籽壳(稻草灰等土办法来着色,缝衣线也是工人自制的萱麻线)。
现在中年以上的中国人都还会记得毛泽东那张头戴八角帽的半身照片。那份英气给多少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八角帽和中山装军服又使多少人心中的红军形象更加清晰!
在艰难岁月里——自己动手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共产党与国民党再度合作,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和南方红军游击队分别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服装与国民党军队的服装相同,仅以左臂佩戴“八路军”、“新四军”臂章以示区别。
1941年“皖南事变”后,八路军和新四军部队取消了帽子上的青天白日徽。
国民党对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所在地实行经济封锁,数万部队官兵衣食处于极度匮乏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号召“咱己动手,丰衣足食”,全军掀起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战士们自己纺线、织布、染布、做军鞋。
根据地的广大妇女也大张旗鼓地做衣、做鞋支援红军。前方、后方团结一致,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克服了种种困难,基本上保证了军服的供给。
在整个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军服的变化不大。多在小的标识上做些改动。
40年代后期,我军正式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军统一把草绿色确定为军服的颜色,帽子改为有一个小帽檐的解放帽,左胸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这是我军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色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军由原来的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从这时开始,中国军队的军服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第一次出现了大檐帽、士兵套头衫和女军人连衣裙,以及“列宁装”(胸前双排扣)。海军则采用世界通行的海魂衫和套头军服,无檐帽上缀有两根辨风向的飘带,等等。空军、海军、装甲兵等技术兵种也都有了自己的专业特种服装。
从这时起,中国军服离开中山装的单一模式,吸收了外国军服的某些特点。
军服中的极品——元帅服
1955年我军实行军衔制,服装开始分出礼服、常服等等,首次突破了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
这时期元帅服成为军服中的极品。
解放军十大元帅礼服虽然成为当时群众心目中无比尊贵的形象,但毛泽东却始终拒穿大元帅服。
军衔制实行时,曾计划设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元帅军衔。
就这样,制作大元帅服成为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一项重要任务。对于这项任务,领导高度重视,专门从上海抽调刺绣技工参加大元帅服、元帅服的试制工作。
制成的大元帅礼服采用海蓝色纯毛华达呢面料、西服式样,上衣为大驳头翻领,双排六粒金黄色国徽图案纽扣;下身为散腿裤;领边、袖头、裤中缝镶正红牙边,领边、 袖口绣金钱一道和松技叶,领头和袖头各绣一颗五角星;大元帅礼帽为大檐帽,帽瓦边镶红色牙线、金属丝带,并配金黄色国徽图案帽扣等。
后来,在彭德怀、罗荣桓向毛泽东汇报授衔、授勋工作时,毛泽东在表扬他们的工作成绩后说:“我这个大元帅就不要了,让我穿上大元帅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众中去讲话、活动多不方便。”
因此,为毛泽东精心制作的大元帅礼服从未穿过,一直珍藏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如今已成为一件有历史意义的文物。
风靡全国的“65式”
1965年,我军取消军衔,全军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级红五星帽徽和红领章,服装面料是纯棉布。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期军服与中国当时的政治发生了很多的关联。

D. 请问电视剧《八路军》中有一个角色叫冯玉兰的女演员叫什么名字以及她的资料。

图片链接:http://image2.sina.com.cn/ent/s/2006-08-09/.jpg

姓名:柳渊

生 日:4月21日

星 座:金牛座

血 型:B 型

身 高 :166 cm

体 重:52 Kg

学 历:戏剧系(本科)

主要获奖经历及荣誉

北京市青少年歌手比赛通俗组 优秀歌手奖

《太阳不落山》饰杨媚 获”五个一"工程奖

曾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任主持人

大型话剧《绿荫里的红塑料桶》获99年全军文艺汇演“戏剧表演二等奖”

★电视:

《走向共和》 导演:张黎饰:女记者 (民国时期女一号)

《八路军》 导演:宋业明 饰:冯玉兰(女一号)

《新敌后武工队》 导演:陈剑飞 饰:汪 霞(女一号)

《绿萝花》 导演: 陈应歧 饰:徐阿润(女二号)

《国家命脉》 导演:陈国军 饰:严雪(女一号)

《太阳不落山》 导演: 萧 风 饰:杨媚 获”五个一"工程奖

《魔 咒》 导演:麦贯之 饰:阿丽(女一号)

《农民代表》 导演:李云亮 饰:沈泉月(女一号)

《“北京人”事件》导演:钱晓鸿饰:肖楠楠(女一号)

《女公安局长》 导演:张国庆饰:陆晓虹(女一号)

《沉 浮》 导演:王瑞 饰:秦灵芬

2001年贺岁电视片《皇帝的新装》饰皇后(女一号)

《立案侦察》《警探雷鸣》续集饰:龙翎

古装《神捕十三娘》 饰:洪叶儿;

《爱情宝典》 饰:红拂

★电影:

2002年贺岁片《一见钟情》饰:华姐 导演:夏钢

《网络黑客》饰:伊琳 导演:刘涓

《又见阳光》饰:胡静(blog)(女一) 导演:萧锋

★主要话剧作品

大型话剧《绿荫里的红塑料桶》

饰:宫梅(女一号)

获99年全军文艺汇演 “戏剧表演二等奖”

青艺国际小剧场话剧展演《窒息》

饰:肖芸

多幕剧《编队掠过海峡》

饰:孟乐 (女一号)

音乐剧《雷雨》

饰:繁漪

话剧 《北京人》

饰:愫方

与柳渊交谈之前,就曾听人介绍她是一位有文化底蕴的演员——就读解放军艺术学院之前她在一所高校学习了商务管理,毕业后在一家大公司做高级白领,收入不菲又能经常出国,令很多人羡慕,但她还是因为兴趣辞去原有职务改学表演。

虽然只是凭着感觉去考,但柳渊却同时得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和解放军艺术学院的本科录取通知,最后柳渊选择了解放军艺术学院。1999年在校期间,她就因在大型话剧《绿荫里的红塑料桶》饰演女一号宫梅而在全军文艺汇演中获得“话剧表演二等奖” ;转年,她在和江珊、孙红雷共同出演的电视连续剧《太阳不落山》中饰演了一个敢爱敢恨、泼辣热情的理发店老板,这部电视剧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与此同时,她还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出任过主持人。

不断创新:演过多种角色

丰厚的底蕴和良好的演出天赋让柳渊的演艺之路异常顺利,毕业后她在话剧、电影、电视剧领域内出演了众多不同身份的角色,虽然这些角色之间反差很大,甚至说得上天壤之别,但无论是电视剧《绿萝花》中的阿润,还是曾在央视热播的鸿篇巨制《走向共和》中的女记者田沫,柳渊的表演都得到了众多观众的好评。

“我不想给观众一个什么固定的形象,其实能在各种身份的人物创作中不断出新、能在自己的创作空间内创造出最大的价值并赋予角色应有的内涵,这才是应该追求的目标。”为此,柳渊甚至坦言,虽然生活中自己算是至情至性,但对自己的演出创作却近乎苛刻。这次在《八路军》中扮演冯玉兰,每一场戏开拍前,柳渊都要对自己说上一声“拼了!”的确,虽然身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演员,但出演军人,特别是战争年代的军人对她而言还是第一次。拍摄第一场戏时,周围的炸点迸溅出的泥土不时钻到她的嘴里和鼻孔里,让她觉得一天下来吃进的泥土比饭还多,让人无法分辨她的本来面目,乃至于第二天早晨剧组吃饭时,虽然就坐在摄像师旁边,对方还有些疑惑地问:“昨天演冯玉兰的那个小女孩怎么没来吃饭?”

和以往饰演过的很多角色一样,艰辛的付出自然会获得应有的回报,她在戏内戏外的表现得到了剧组人员的高度评价。在柳渊看来,观众是否知道她并不重要,她追求的是观众能记住她塑造的不同艺术形象。在不久后将登陆央视的新剧《新敌后武工队》中,她又扮演了妇委会主任汪霞,观众可看到不同以往的柳渊。

E. 抗日名将左权里的日本女军官东条顺子图片

左权(1905年3月15 日--1942年5月25日),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一期生,是八路军的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工农红军。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学习;1934年参加长征,参与指挥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斗。长征到达陕北后,左权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红军东征。1936年,他担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率部西征并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协助指挥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粉碎日伪军"扫荡",发展壮大人民武装力量,取得了百团大战等许多战役、战斗的胜利。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发动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等机关突围转移,不幸牺牲,年仅37岁。牺牲后,延安和太行山根据地为其举行追悼会,并改辽县为左权县。

F. 狼牙山五壮士的资料和图片有吗(200字)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1941年,抗日战争进入极端困难的相持阶段,日军调集大批兵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规模的大“扫荡”。狼牙山,是我一分区的重要军事基地之一,是守卫晋察冀根据地的东大门,是敌人进攻我根据地不可逾越的屏障。它既是我一分区党政军领导机关和主力部队的常驻地区,又是我军抗击敌人的极好战场。为了巩固我抗日根据地,粉碎敌人的“扫荡”和封锁、分割、蚕食,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我一分区部队在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援下,从1940年春开始,对狼牙山地区进行人工改造,开辟了隐蔽通道,构筑了掩体工事,设置了各种障碍。新开辟的三条环形小道,把神仙桥、阎王鼻子、通天凳等险峻隘口,变成了我们有路可行、敌人望之却步的要卡。在电话通讯联络上,我们还创造了“飞线”,将电话线架设在敌人不易发现的、不易攀登的山峰顶上,把所有高山都互相连接起来,保证了部队指挥畅达,顺利自如地对付敌人。我军还在狼牙山上修筑了很多战备仓库。日寇视狼牙山根据地为眼中钉,1941年秋,调集重兵,对其进行“铁壁合围”。

1941年9月23日拂晓,侵华日军华北方面军乙兵团,由定兴、方顺桥附近分三路纵队西进,对易县北娄山附近的晋察冀第一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指挥的部队开始了围攻。

24日清晨,2500多名日军在日本侵略军山地指挥官高见的率领下,兵分九路,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张牙舞爪地向北娄山西部的狼牙山扑去,汉奸赵玉昆也耀武扬威地率领着伪军包围了狼牙山。

此时狼牙山上除了邱蔚率领的一团外,还有易县、定兴、徐水和满城4个县的游击队和党政机关人员以及狼牙山周围村庄的群众两万多人。

当时一分区司令部驻扎水泉山南面的张家庄。杨成武司令员从多方面报来的情况分析、判断,25日敌人对狼牙山将发动更为猛烈的进攻,我军一团不能在狼牙山上继续与数倍于我的日军决战,必须从狼牙山突围,并掩护地方党政机关和群众安全转移。为了避免损失,杨成武司令员命令在狼牙山西南的岭西、上下隘刹、东西武家庄子一带的三团和二十团向管头至甘河一带敌军佯攻,吸引敌军主力南下,给被困在狼牙山的军民闪出突破口,掩护机关和群众安全突围。

时至下午3点左右,三团、二十团按照部署在南边开始佯攻,东北之敌果然中计南下,狼牙山东北角碾子台、沙岭子一线空出了很大的缺口。邱蔚团长抓紧时机,留下七连牵制迷惑敌人,率主力掩护党政机关人员和两万多名群众迅速向北转移。

9月25日拂晓前,转移队伍跳出了狼牙山,转移到碾子台、莲花山以北地区。敌人却认为一团主力部队被他们围住了。拂晓,500多日伪军在大炮和飞机的掩护下开始向狼牙山发动总攻。七连连长刘福山和指导员蔡展鹏带领全连战士,在民兵的配合下,分兵把口,灵活御敌,在敌人必经之路埋下地雷,从各个方向朝敌人射击,造成漫山遍野都是八路军的假象。在激烈的战斗中,连长负了重伤,他带领的二班和机枪班的同志大都牺牲了,情况危急,指导员找到六班长马宝玉同志说:“你们在山上掩护,一定要坚持到中午,争取让地方干部、群众走得更远一些,让连队主力安全突出去。然后看情况,能往哪儿撤就往哪儿撤,明天到规定地点集合。”马宝玉坚定地回答:“指导员放心,我们一定完成任务!”指导员给六班补充了一些弹药,并留下了所有的地雷,接着就带着连队向龙王庙子方向突围。

此刻,六班只剩下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五位同志。为掩护地方干部、群众和部队安全转移,他们把围攻狼牙山的日军引向了东山口。

东山口两面是山,崖高壁陡。山口内有一条小横岭。进东山口翻过小横岭,沿着一条曲折的小道能上棋盘坨。

马宝玉他们站在小横岭上向日军射击。日军上钩,扑向东山口,先头部队踩响了六班事先埋在东山口外的地雷,炸死、炸伤10余人。后面上来的敌人继续向东山口猛扑。马宝玉一边指挥,一边不时回头看山上转移的群众。一直等到山上已没有动静,部队和群众已全部转移,才下令“撤”!

作者: 61.182.210.* 2005-3-25 08:46 回复此发言

--------------------------------------------------------------------------------

2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为了给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转移争取更充裕的时间,并迷惑敌人,不让其摸清我军和群众转移的走向,马宝玉、葛振林、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同志主动放弃了退向老君堂追赶部队的计划,边打边退,毅然撤向三面绝壁的棋盘坨顶峰。

每个人都明白他们的选择意味着什么,五个人交换着坚毅的目光,互相鼓励着。在棋盘坨下的牛角壶,他们见日军被远远地甩在后边,便坐下来检查武器。马宝玉边擦枪,边和葛振林商量介绍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三位战士入党的事。马宝玉见葛振林点头表示同意,便从衣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往上写了几句,把三位战士叫到跟前说:“我和葛振林是党员(那时在部队党组织还不公开),以前对你们帮助教育不够,几次战斗证明,你们三个都具备了入党的条件,我和葛振林愿当你们的入党介绍人。”他把小本本装进口袋,接下去说:“如果这次战斗中我牺牲了,同志们和领导会在我身上发现你们三位同志入党的介绍信。”

敌人又一次进攻开始了,500日伪军穷凶极恶地向牛角壶扑来。副班长葛振林问马宝玉:“鬼子上来了,打不打?”马宝玉眼皮一眨巴忽然站起来说:“打!不打咱来干什么!”

当时要转移还来得及,但他们为了牵制住日军,让我军主力和群众转移得更远些,毅然下定了“打”的决心。

日军进攻前,先用迫击炮轰击。炮火的硝烟未退,便在机枪的掩护下发起更嚣张的攻击。
牛角壶有许多大小岩石洞,口小底大。马宝玉他们每打退敌人一次攻击,就钻进石洞,以防日军炮击。他们在牛角壶连续打退敌人4次攻击,杀伤敌军六七十人。

时过中午,敌人发起第5次攻击。这次日军的炮击特别猛烈。炮火引燃了荆棘柴草,山地上一片烟火。葛振林的棉袄烧着了,他连扣子也顾不得解,使劲一扯,把新发的棉袄脱下扔掉。

他们边打边往高处撤,太阳偏西的时候,已撤到了棋盘坨顶峰的万年灯。敌人攻势没有丝毫减弱,仍然一个劲往上冲。就在这时,他们发现子弹打完了,手榴弹也没有了。忽然,胡福才“哎”了一声,从地上拣起了一颗手榴弹,班长忙一把抢到手,用牙把盖一咬,弦拉出了半截却没扔。他瞅瞅手榴弹,又看看大家,把弦又按了进去。大家明白,这是留给自己用的。

枪炮声停住了,日军爬上那个几次都没有上去的坎子,呀呀乱叫。五勇士站起来,举起石头往下砸,石头滚下去,砸得敌人乱叫,敌人被击退,不一会儿又猛扑上来,为首的鬼子摇晃着膏药旗,哇啦哇啦地乱叫,后面的敌人叫着:“抓活的!抓活的!”马宝玉往前跑了几步一咬牙,把那颗手榴弹甩向爬上来的敌人。“轰”的一声,又有五六个日军被炸翻到山谷里去了。

马宝玉扔出那颗手榴弹,喊了一声“撤!”扭头跑向万年灯。说撤不过是他涌到嘴边上的话。万年灯,三面悬崖,从前崖到后崖才五六十步,往哪里撤?

马宝玉一步步向崖边走去,其他同志也跟了过去。马宝玉伸手抓住葛振林的肩膀,一字一句地说:“老葛,我们牺牲了,有价值!……无论如何,不能当俘虏!”马宝玉说完,看了看其他三位战士,咬了咬牙,突然盯住提在他手里的那杆新的三八大盖枪,说:“人牺牲了,枪也不能留给敌人!”“呼”的一声,把它扔进了悬崖下边的山谷中,他看了葛振林他们一眼,扭身跑向万年灯边沿那块大山崖,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纵身跳下悬崖。

与此同时,葛振林把他那枪使劲地往石头上摔,没摔烂,随手扔进山谷,飞身向崖边跑去……�胡德林、胡福才、宋学义三位战士,手提着枪,也飞快地向崖边跑去,高呼着口号,跳进大山深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华民族万岁!”气壮山河的口号声回荡在狼牙山群峰峡谷中。

爬上崖头的日军,面对五勇士跳崖处,随着指挥官的口令整整齐齐地排成几列,恭恭敬敬地三鞠躬。这群“皇军武士”,终于发现与其500之众激战一天的八路军,仅仅只有五人,他们震惊之余,完全被我中华勇士捐躯殉国的牺牲精神折服了!

五勇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为国捐躯,壮烈牺牲。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悬崖上的树枝挂住,脊背和腰部负伤,后被游击队救起。

反扫荡结束后,晋察冀军区一分区召开反扫荡祝捷大会。会上,军分区司令员杨成武代表军区党委和聂荣臻司令员宣读了嘉奖令,并号召全军将士向“五勇士”学习。

1942年,晋察冀边区政府为表彰狼牙山五勇士的功勋,把山后甘河北沟改名为“五勇村”。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狼牙山五勇士以伟大的民族气节,谱写了革命战争史上一曲英勇悲壮之歌!五勇士的英雄形象,在全国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后世子孙将永远传颂他们的精神,历史将永志不忘五勇士的英名:

马宝玉(润堡子),男,1920年10月出生在河北省蔚县下元皂村,1937年12月28日参加八路军,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班长。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

胡福才(胡小秃),男,1913年出生,容城县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

胡德林(安小尚),其生父姓胡,继父姓安,男,1917年出生,容城县李郎村人,出生地容城县郭村,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

葛振林,男,1917年生,河北省曲阳县喜峪村人,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英勇跳崖,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宋学义,男,河南省沁阳县北孔村人,1941年9月25日,在狼牙山战斗中,英勇跳崖,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G. 小英雄刘胡兰的照片,资料,英雄事迹

刘胡兰(1932年10月8日—1947年1月12日),原名刘富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人。着名的革命先烈,优秀共产党员。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进中共妇女干部训练班,1946年到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做妇女工作,担任妇救会秘书,后为主任,并成为中共候补党员。14岁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15岁英勇就义,毛泽东主席知道后非常伤心,专门为刘胡兰题字:"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她也是唯一三代领导人均为其题字的英雄。

1947年1月11日夜,上级通知她转移。次日拂晓,国民党却突然包围了云周西村,把先期被捕的石三槐押解回村,强令全村群众到观音庙集中。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也随同群众来到会场。国民党当场又抓捕了石世辉、陈树荣、刘树山、张年成等,并胁迫她出场坦白。审讯中,国民党千方百计,软硬兼施,想诱使其供出同党,并相许给她土地。刘胡兰百般不从,从容就义。

H. 最不能忍的穿帮镜头:拍戏还要秀身材,另外金箍棒是认真的吗

现在观众们看影视剧,已经不满足于只看剧情和演技,以及演员的服装造型了。观众对于剧情走向、画面、镜头等等的要求越来越高,动不动就一起来玩“找茬”的游戏。

有些观众看剧时总能找到一些穿帮的镜头,其实说实话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会有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搞笑穿帮。

《神雕侠侣》惊现信号塔

还有这个,是电视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里面的一个镜头,这是迪丽热巴饰演的凤九这个画面,演技非常出色,但是这里还是有穿帮,看到迪丽热巴把胳膊抬起来了,但是细心的观众应该发现了吧,露出了一个东西,这个时候有这种衣服吗?

其实像这些穿帮的镜头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实在是太明显了。不知道是导演太粗心还是镜头太多来不及细看,才会让这些尴尬的穿帮细节暴露在观众面前,本来看电视看得十分入戏的,结果因为一个镜头出戏了,你说尴尬不尴尬?

I. 苍狼电视剧女演员图片大全

《苍狼》演员表 :

潘泰名
饰 陈天放

章雯淇
饰 孟随红

毛俊杰
饰 楚菲儿

吴承轩
饰 秦枫

康杰
饰 刘坚强

吴婷
饰 刘子英

黑子
饰 钱百万

侯传杲
饰 刘洪元

冯丽丽
饰 穆青青

孙盈盈
饰 陶媛媛

赵明莉
饰 荷花

张乃天
饰 神谷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