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物图片 » 油画男人体图片大全
扩展阅读
卡通家人人物图片大全 2025-05-22 14:43:17
ps如何将图片与周围融合 2025-05-22 14:32:19
手机保存页面图片不显示 2025-05-22 14:31:27

油画男人体图片大全

发布时间: 2022-07-17 13:45:55

1. 18岁周迅为艺术献身,“人体模特”油画曝光,一幅画高达天价吗

但真正做这个职业的并不是很多,由于这个模特并不像走台模特一样,来回走动。“人体模特”需求长时间坚持一个动作。一个人长时间坚持一个动作,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所以没有几人愿意做这个职业。

但是在文娱圈中,有位明星在年轻的时分,做过这个职业。她就是周迅。18岁周迅为艺术献身,“人体模特”油画曝光,现一幅卖184万。

说起周迅,大家脑海中第一反响就是这个女子带着一种灵气、仙气。其实早年的时分,周迅也是很有个性的。

固然如今的她,曾经四十多岁了。脸上也没有从前稚嫩的觉得,但是如今的她和之前比起来,反倒多了一种成熟的魅力。这种魅力,让她看上去愈加有觉得。特别是在饰演某些角色的时分,更是将她那种觉得完完整全给展示出来。

除此之外,周迅日常生活中的性格,也是深受大家喜欢的。不做作的姿势,随意的状态,更是让周迅成为大家心目中最真实的女明星。

特别是她走红毯被掌管人采访的时分,她的答复将她随意的性格完整彰显出来。掌管人问她,参与这次走红毯有什么感受,周迅当时就回了一句话“哇!好多人啊!”听说当时的采访还是在直播的状况下,试问这样的状况下,哪个女明星会像她一样做出这样的答复?我想应该不会有吧!

在任何时分,她都没有偶像包袱。就这样最真实的状态,让如今很多网友都十分喜欢她。固然如今她出演的影视作品不像以前那样多了,但不少网友也表示她永远都是本人心目中的女神。

2. 一副油画,画面中主体是两个男人,背景有恶魔,其中一个男人咬住另一个男人的喉咙

这是油画大师波格罗的作品,原作名字是“Danteandvirgilinhell”,原作尺寸是281x225cm,图片如下:

3. 为什么欧洲人体油画中男性的生殖器大多都有包皮

欧洲中世纪的油画是最负盛名的,是在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名家的时代,这正是欧洲基督教排斥犹大教最热火朝天的时期,犹太人割包皮的传统自然也被视为可笑的陋习。所以这个时候的画家基本上都不会将他们的作品中的男性处理成割过包皮的样子,哪怕可怜的模特可能已经没有过长的包皮了,但是在画家的笔下,还是被处理成有包皮的样子。

4. 林金福的他人评价

陈丹青的评价---2007年,林金福大学刚刚毕业时《新周刊》的记者就问过陈丹青“有没有新一代有潜力的新锐青年艺术家进入你的视野,陈丹青在回答中就提到了林金福的名字,问丹青作何评价。他回答是“我不急于作评价,一朵花刚开,别评价,让他长大,盛开!”
2009年,当陈丹青先生在看了林金福的人体油画创作的评价是: “所有艺术学院的学生都画人体习作,但人体创作却是罕见——尤其以男子的裸体作为主题。林金福自清美毕业三年多了,迄今仍持续在画布上追慕少壮男体的矫健与青春,这条窄路也许因他的坚执而越走越宽。肌肉与形体固然是雄健之美,倘若金福还能画出男体的忧郁和神秘,他的男体画面,或许会有更成熟的意境。”
2010年 陈丹青看到林金福的第一张古典系列的作品《眸》时更留言道:金福:这是你最好的人体,进一大步,则有卡拉瓦乔的意思,整体,鲜明,内在,面孔表情性感而感性,抛弃了过度姿态化和繁琐的刻化……为你这幅画高兴! 。
彭锋的评价---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结识了金福和他的画。我记得是在看完一位艺术家工作室后,路过金福的工作室,不经意间看见了他挂在墙上的《眸》。作品仿佛散发出一股神奇的力量,将我牢牢吸引过去。我们一行人进入金福的工作室,在那里还看到了《琴》、《白舞鞋》和《卧女》。这几幅画加在一起,让我觉得面前的这位年轻人不同寻常。它们不是偶然的产物,不是对某种样式的模仿,而是进入了一种相当自如的表达,看得出来是经过审慎选择的结果,是心灵的产物。尽管高超的写实技巧容易掩盖画家的内心世界,但我们还是能够透过画面感受作者心灵的纯净。我都不敢相信,面前的这个小伙子在喧嚣的北京生活了长达十年之久。画面的高贵和静穆,让我想起温克尔曼对古希腊艺术的赞叹。纯正的油画品格,让我想起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的作品。金福的画,让我穿越时空,仿佛进入了久远的地中海文明。
随后我看到金福更多的资料,得知他在创作这些作品之前,还尝试过一些不同的风格。比如,有个阶段可以看到李希特的影响,还有个阶段可以看到弗洛伊德的痕迹。但是,只有到了这个新的阶段,金福才终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这里所谓的适合,与观念和技术无关,与感觉有关,与个人气质和生命体验有关。如果从绘画史上来看,金福正是通过一种不断“退步”,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让自己的创作接上了地气。金福的这种探索历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与科学不同,艺术没有明显的进步的历史。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艺术样式,不再以线性的顺序展开,而是以星座的形式环绕。对于艺术家来说,那颗最亮的星,一定是在感觉上离自己最近的,但不一定是在时间上离自己最近的。它有可能是一颗早已死去的遥远的星辰,经过漫长的跋涉,其光芒今天才抵达视域范围。对于金福来说,古典写实油画,就是离他心灵最近的那颗星辰,尽管它在时间上远比其他艺术样式更久远。金福执着绘画,目的是什么呢?在照相技术尚不发达的时代,写实油画的一个重要的目的,是对客体的再现。绘画的再现,可以让对象超越时空的限制而获得永恒。就像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的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所喻示的那样,画像可以让人抵抗时间的侵蚀,容颜不改,青春永驻。但是,随着摄影技术的发明,绘画的这种功能即被取代。金福耐心细致地刻画他的人物,与摄影师给他们拍摄肖像有何区别?金福并不回避这个问题,也不希望采取复杂的方式来应对它。在他看来,之所以不辞辛劳去描绘一个对象,原因是要把他们从日常对象转变为理想对象,并在其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金福对绘画的这种朴素看法,在标新立异的当代艺术界并不多见。但是,它却与古老的美学理论形成回响。亚里士多德认为诗比历史更接近真理,因为诗不仅描写已经发生的事物,而且也描写可能发生而没有发生的事物。可能的事物,就是理想的事物。艺术不仅再现现实,而且表达理想。正因为艺术可以体现理想,它才不可能被纯粹的机械复制技术所取代。
金福在他的作品中表达和追求理想。在通常情况下,有理想意味着乐观主义。但是,金福不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甚至有些悲观。艺术中对理想的追求,与生活中的悲观主义倾向,似乎很不协调。这再一次让我们想起古希腊的艺术。温克尔曼将它们的审美特征概括为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包括温克尔曼在内的欧洲启蒙思想家都一致认为,这是古希腊人的乐观主义的体现。古希腊艺术的美是古希腊人生活的美的反映。但是,尼采却不这么认为。尼采的逻辑是,生活与艺术是两回事。生活中所缺乏的,通过艺术来补偿。乐观主义者,不需要美的梦幻和理想,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已经得到满足。在艺术中追求理想的人,往往是现实中的悲观主义者,他们需要艺术的慰藉,才能渡过生活的难关。尼采的这种解释,深化了我们对古希腊造型艺术之美的理解,也为我们理解金福与他的作品的关系提供了理论支持。金福也是在他的艺术中寻求生活中所缺乏的那种精神慰藉。
不过,金福似乎并没有严格地维持生活与艺术的边界。他对绘画是如此地投入,以至于模糊了角色与演员的区别。金福从一个相反的方向,与当代艺术走到了一起。尽管与当代艺术家将艺术降低为生活不同,金福力图将生活提升为艺术,但结果一样,都是取消生活与艺术的边界。生活与艺术的边界的模糊,会让梦幻逼真,也会让真实虚幻。如同庄周梦蝶所喻示的那样,真实与虚幻可以颠倒。这种颠倒关系,让金福的作品蕴含的信息变得复杂起来。与唯美主义者不同,金福的人物在美的外观下,潜伏着某种紧张、不安和莫名的力的涌动。
由此,金福所塑造的人物,不仅是美的,而且是强健的。这两种审美特征,在西方美学中是相互独立的。尼采就看到,古希腊艺术不仅有制造梦幻的造型艺术,而且有制造沉醉的悲剧艺术。前者就是所谓的日神精神体现,后者则为酒神精神的彰显。在西方美学随后的发展中,这两种审美特征逐渐发展为相互对立的优美与崇高。在造型艺术中,通常用女性来表现优美,用男性来表现崇高。然而,在金福的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用男性来表现优美。优美与崇高的对立,在金福的作品中达成了和解。我们在古希腊艺术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和解。因为古希腊人心目中的美,可以超越性别之上。优美与崇高的对立,只是在后来的文化中被不断加强。金福用男人体来表现优美,不由得让我们想起美在古希腊的起源。真正的美,不像后来的美学家所总结的那样,是小巧、光滑、透明等单一的特性,而是一系列矛盾的冲突与和解,是动与静的完美结合。正因为如此,温克尔曼在描绘古希腊艺术中的美的时候,采用了一系列反义词,认为它们“就像海的深处永远停留在静寂里,不管它的表面多么狂涛汹涌,在希腊人的造像里那表情展示一个伟大的沉静的灵魂,尽管是处在一切激情里面。”
如果真是这样,尼采所区分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就不应该视为截然分裂,而应该被视为统一整体中的两面,就像白天和黑夜构成一个整天,或者像阴阳构成的生命和谐。金福所塑造的人物,让我们看到了阴阳和谐的理想。在席勒看来,这种理想只存在于古希腊。由于现代社会分工和分裂,理性与感性,崇高与优美,阴柔与阳刚,就不再能够统一起来。金福的作品,让我们想起席勒所憧憬的那种理想。优美的外观制造日神般的梦幻,涌动的力量制造酒神般的沉醉。那种从醉生梦死中迸发出来的美,如同从容的绝唱,袅绕而动人心魄。
彭锋
2013年11月6日于芝加哥
司汗的评价---林金福出生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交替之际。他运用古典油画技法寻求并重建现代中国男性的“古典美”。
肖像和裸体研究是所有中国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作为一个艺术主题,赤裸的男性身体是罕见的。林金福是中国艺术家当中极少数的一位即以男性身体的美作为创作主体。他在福建省美术学院学习了四年雕塑,后又考入清华美院油画系,成为知名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陈丹青的学生。关于林的油画《眸》,陈写道:“这是你最好的作品,前进了一大步,有卡拉瓦乔的意思,整体,鲜明,内在,面部表情性感又感性,抛弃了过度姿态化和繁琐的刻画。”
我们曾在瑞典的展览上给林起了“卡拉瓦乔”的绰号,部分是因为有些人觉得中国人的名字拗口。那些知道西方艺术史的人也清楚林的艺术具有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的风格。熟知中国艺术史的人都知道中国艺术家学习和使用西方油画技术至少已有150年,像钢琴音乐和歌剧一样,这不再仅仅是欧洲文化传统的一部分,而且也成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种技术和表现形式与中国的传统审美相结合,给了艺术家更大的自由,这一切促成中国成为一个艺术的大熔炉。文革结束后解除了各种束缚,意识形态获得了更大的自由,除此之外,传统和现代重叠,东西方文化融合,林处在中国艺术生活成为世界焦点这个大背景下。林金福和其他本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可以放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分析,但我所关注的并不是西方还存在多大程度上的影响,而是作品展示的内容如何反射出艺术家所生活的时代与环境。
†林金福的油画是对中国传统的一种突破,在中国的传统中,对于性和性行为是极为保守的。由于赤裸的身体容易使人联想到性,因此此类的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没有空间。唯一的例外是春宫图,但这也严格地仅供私人使用,并不能公开展示。
从2010以来,林金福的作品如《眸》和《琴》除了表现男性的张力以外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明显的忧郁。这种令人愉悦的美感突破了男女性别的差异,或者说是结合了男性和女性的特点,林的作品《白舞鞋》清晰地展示出了这种特征。
这种美也存在于中国文学中。林金福钟爱一本18世纪的经典小说《红楼梦》,书中有些人物的主要性格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性别的界限,体现了中国古典美的特质,它超越了性别差异。
对于艺术之美,林说到:“我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人,我一直对人体以及人物的表情很感兴趣,人类是自然界最美丽的形象,更是艺术表现永恒的主题,所以我想追求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由衷的赞美,希望这种美是原始的,宁静的,不带偏见的超然痛苦的,纯粹的美。”
瑞典东方博物馆馆长 :司汉,2012于瑞典
中国油画报的评价:初见金福时隐隐中感觉到他的不同:内秀而又具有激情,内敛而质朴,追求完美而兴趣广泛。与陌生人接触时的羞涩和论及艺术作品时的热情洋溢,判若两人,同样的环境,不一样的激情。他不善言谈,默默地将深沉而细腻的情感凝聚于平滑的画布,用自己的艺术语言体悟着不同的人生经历与情感,他不是当代浮躁的弄潮儿,不是追名逐利的名利奴。希望他能继续保持着这种坚执与不断追求的品性,保持这种淳朴,超越自我的迷障,继续完善自我。让我们等待他的成长,盛开吧!
博宝艺术网的评价:林金福是博宝艺术网合作艺术家,是当代杰出的油画家之一,擅长人体油画的创作,多年研究对人体艺术执着的探索和研究,创作生活但却有丰富的思想性,参加国内外多次展览活动,并且多次获奖,赢得殊荣。他创作的多幅油画被海内外人士收藏,有一部分被美术馆收藏,作品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是值得挖掘潜力的艺术家之一。
通过林金福先生的人体油画作品,可以感受到人细腻的皮肤质感,男性与女性身体的奇妙的区别,分别所具展现出的各自的美,通过人体油画作品作为媒介,令我们更懂得欣赏、探索和认识美得内涵和定义。一幅名为《三美神》的男性人体油画作品,是艺术家从欧洲宗教传说的三美神的传说出发,用三位美貌的男人体崭新啊,借着这个美丽的名字传达了男性独有的美的一面。
随着国家物质及文化文明的逐步提高,人体艺术会逐步被大众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认识终究是要有一个观念的更新和认识的过程的,当然中国传统文化还是对中国的人体艺术起着非常大的影响力,相对于西方千姿百态的人体艺术,中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体艺术表达方式。

5. 请问哪里可以买到人体(男性)油画

一般画廊都有
你要得话我可以给你提供~

6. 求一幅很有名的油画名字

女占卜师 卡拉瓦乔 油画 1590年 99×131厘米 藏巴黎卢浮宫

7. 卢浮宫油画简介,最好对应图片

1、大画廊

油画的画面光线处理的技巧十分娴熟,在一百五十个人物肖像中,很自然地突出了主要人物,并恰到好处地照顾到某件首饰上镶嵌的宝石或某件衣物面料的柔滑。从某种角度来说,大卫是现代摄影师的先驱,就像他们纪录世界重要人物的大事件,在画上展现出的奢华场景不禁令民众浮想连翩。而在画面上所有这些人物中,最生动的应该是身穿红衣站在画面右端的外交部长塔列朗,他似乎对这台透着炫耀味道的好戏投去嘲讽的一瞥。

8. 人体油画是“阳春白雪”,我们如何去欣赏它

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油画,不单只看画的表面,更要看画的内涵,当然要从历史意义和油画所表现的内容来欣赏它了。

人体油画起源于古希腊的神灵信仰,是当时唯一的人体雕塑。后来,它被引入欧洲中部,并逐渐融入绘画中,此外,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神圣的,是上帝的载体,因此,人体雕塑转化为人体油画后,它不仅是男女身体的美,更是人类思想的承载和诸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人体油画是一种无声的,也是一种会说话的精神,它没有声音,但当它转移到我们的意识中,我们的思想就在与它对话,这种意境是非常微妙和美妙的。

9. 谁鄙视“上帝是造物主”的荒唐之论,画出的人体油画惊世骇俗

在着名的法国巴黎奥赛博物馆,珍藏着一幅世界名画。这是一幅人体油画,画名叫《世界的起源》,画的作者是古斯塔夫-库尔贝。

古斯塔夫-库尔贝(1819年一1877年),法国十九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批判现实主义油画的先驱。《世界的起源》是库尔贝在他人生创作晚期(1866年)完成的一幅“大胆”的杰作,是他以绘画形式对“上帝是造物主”荒唐之论的驳斥和反击。

虽然库尔贝的这些作品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但显然跟当时的上层和艺术主流有些格格不入。库尔贝因此受到排挤和打击,甚至连他的代表作《画室》参加巴黎世博会画展的机会都被剥夺。但库尔贝全然不屑于这些,依然故我矢志不渝执着的坚守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理念。

作为一个唯物论无神论者和批判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始终坚信人是世界的主人,而且他特别崇尚人类母性的伟大。他对那些“上帝是造物主,上帝主宰着一切,上帝是世界的起源”的论点非常反感,特别是当他看到有些画家艺术家创作歌颂赞美上帝的绘画作品,更是难以按捺。经过长期思考酝酿,1866年,库尔贝完成了《世界的起源》的创作,他以这样一幅主题深刻惊世骇俗的人体油画作为对“上帝是造物主”荒唐之论的“回敬”,更是对伟大的人类母性的崇尚赞美。

10. 赵军的代表作品

1999年文章《澄怀味象之浅析》节选于《21世纪》 香港中文大学
同期附油画作品《茶室系列》
1999年素描《空间——男人体》全国高等美院优秀素描作品集
2001年油画《浮现——双人体》 《新美术》 中国美术学院
2005年油画《茶室际遇系列》 《中国油画》
作品多为美国、欧洲及国内收藏家收藏
2006年文章《面向当下》发表 《艺术当代》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