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新娘子坐的花轿的真实模样,到底是什么样的
前几年,有一句话特别流行,那就是“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一时间许多姑娘都在网上晒出自己的“及腰长发照”,并感慨道:“我已经长发及腰,我的少年又在何处?”结婚,是每一个女孩子都有过的期盼,若对方还愿意为你铺“十里红妆”,那便是最幸福的事情。
⑵ 封建社会的八抬大轿是什么样的
古代轿子有四人抬、八人抬、十六人抬。八抬大轿,顾名思义,是由八名轿夫所抬的轿子,前面四名轿夫、后面四名轿夫。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可乘坐。除此以外,二人抬称为滑竿、三十二人抬则称为辇。
只在电视中见过呵呵
⑶ 古时候的花轿长什么样子和古装剧中的一样吗
花轿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的时候,马车、轿子、船、马、驴是大家的主要交通工具,一般官员家中或者有钱人家中都以马和马车为主,马在古代就相当于现在人家中的车,能买得起马匹的家庭经济应该都算不错,而有身份的女子主要是坐轿子出门,当朝时间称呼为肩舆,而且普通人不允许坐肩舆,除非皇帝给了特许,这是身份的象征。包括结婚迎娶新娘普通人也不能用,而是用马匹拉的车辇迎娶。
这顶轿子需要八个人抬,全部采用的榫卯结构相连接的,也就是说整个轿子没有一颗钉子但是却非常结实,榫卯结构本身就是极为精巧的内部结构,它的外观以金色为主,像是一座迷你形式的宫殿,并用了圆雕、浮雕、透雕三种工艺,轿车定上面雕刻了250位人物和花虫鸟兽在上面,里面分别有《水浒传》、《天水关》、《拾玉镯》《西厢记》等戏曲场景再现,轿子的四周是用几百片朱金木雕的花板装配而成的,非常的奢华。想要观看轿子的里面或者是乘坐这顶轿子也要专门的师傅“开门”。因为进去轿子里面的那一面需要专门的师傅拆下几十片朱金木雕的花板下来才能进去,这才是古代真实花轿的样子。
⑷ 大花轿图片
已经找到:
⑸ 请问有人知道花轿的式样、尺寸、制作方法吗
婚礼流程 婚礼前一个月:
与主持人沟通婚礼形式和内容。确认花轿、服装、婚宴地点、场景装饰等细节。
提前二周:
通知亲朋好友,并告之婚礼形式。希望他们也能够身看中式服装,真正体现民族特点。
提前一周:
安排化妆、场地布置、婚庆用品、菜单、酒水等细节。提前一天,与轿夫、主持人、摄像师等一起到现场实地勘察一下。演练一下当日过程。
婚礼当日:
8:00 新娘化妆开始。新郎准备更衣。
9:OO 新郎乘坐花孪迎接新娘。花轿等已经准备完毕。
9:30 新郎到达新娘家。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地登上花车。
10:OO花车到达花轿位置,新人改汞花轿。轿夫起轿,颠轿,在乐队伴随下,向婚礼地点行进。来宾可以向新人喷放礼花弹、沿途设置欢乐球或彩带横路。在锣鼓手的敲打声中,喜庆热烈场面尽显风采
传统的中式婚礼用红色营造了一种喜庆而热烈的婚礼气氛,许多新人尤其是一些外国新人格外钟情于此种形式。
现场布置:中式建筑室内比较辉煌,不适宜特别的装饰,只摆中国节.灯笼.鞭炮.红蜡烛.大红喜字.开得很旺的杜鹃花等即可。
新人服装:凤冠霞帔.长袍马褂.新娘蒙红盖头。
时间安排:
8:00新娘化妆开始,新郎准备更衣;
9:00新郎乘坐花车迎接新娘,花轿等已准备完毕;
9:30新郎到达新娘家,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得登上花车;
10:00花车到达花轿位置。婚礼行列已经准备好:两面开道锣在前,前面是舞狮表演,后面是8位吹鼓手,紧接着是手举冠盖的8位执事,最后是披红挂彩的8抬大轿;
10:05新人改乘花轿,轿夫起轿。新郎手扶花轿而行。在鼓乐喧天的乐曲声中,浩浩荡荡向婚礼地点出发;
10:30中途颠轿
11:00新娘下轿:轿帘打开,新娘在女傧相搀扶下,走下轿子;
11:03迈火盆,寓意未来的生活红红火火;
11:05进门:狮子封门,讨要红包;
11:07射箭: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11:08拜天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夫妻对拜;
11:10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11:15喝交杯酒;
11:18敬交杯酒;
11:20进入洞房;
11:40新娘更换服装,为来宾敬酒;
12:00民俗表演;
12:30婚宴结束。
一 婚 礼
汉族传统婚嫁有发八字、报日、过礼、迎亲、闹房等程序。发八字,即定亲。旧时联姻,由父母包办,男家看中某家之女,即备礼物请合适人选为媒,俗谓“请媒”。媒人受托之后,上女家说合,探视女家意向,俗谓“提亲”。女家表示联姻意愿后,男女双方即请算命先生合生辰八字。八字合,女家即选定日期,邀集至亲到男家去探视家境与婚姻当事人的相貌、人品,俗谓“看人家”。人家看成后,男家即选定黄道吉日与女家交换当事人的生辰八字,俗谓“发八字”,即算正式定亲。是日,一般男家邀请男女双方至亲参加,设宴招待。
报日,即“请期”。先是男方备礼托媒人前往女家“求喜”,提出结婚日期,经女方家认可,便选定吉日,备办牲酒茶点,正式提出婚期,称为“报日”。报日一般在婚前半年进行,以便女家置办嫁妆。
过礼,指迎接亲的前一天,男家送给女方礼服、首饰、化妆用品,以便新娘装新;又送牲酒糕点等,以便女家待客。同时,女方将床、柜等大型嫁妆交男方带回。是日,新娘开脸、梳头、戴花、着新衣,并宴请亲友。晚上举行一‘辞家礼”,专为女儿设筵席,并邀女之至亲至友相陪,称为“辞亲酒”。席间,亲友临别赠言,父母告以为人处世之道。席散,女方至房中“哭嫁”,实为哭唱,旧时有《哭嫁歌》。
迎亲,指成婚之日,由媒人率领新郎及伴娘(一般由少女充任)等迎亲人员至女家迎接新娘。旧时男方用花轿迎亲,富者还带有乐队、仪仗。60至70年代,时兴自行车迎亲,80年代以后时兴小轿车迎亲。女家于迎亲人员来到之前紧闭大门,要“开门利市”,经讨价还价之后始开门“发亲”。陪送新娘出嫁曰“送亲”,陪送者称“上亲”。“上亲”为大,男方须请对等人员相陪。新娘到男家,由伴娘牵引与新郎在香案前拜堂。旧时,拜堂很讲究,有礼生司礼,拜天地,拜祖宗,拜父母,夫妻对拜。新中国成立后,改用行礼,或改在晚上举行结婚仪式。新婚之夜,有闹房习俗。
婚礼次日早晨,新婚夫妇“筛茶”(蛋茶),以此拜见父母、尊长、亲友与百客,受拜者须偿钱,称为“拜茶钱”。早餐后,新郎偕新娘至岳父母家省亲,与女家亲友晤面,称为“回归”。岳家设盛宴款待新郎,但不留宿,习俗新婚一月不空房。夫妻当日回家,婚礼便告结束。
花轿:花轿选材要求既轻又有耐力,一般选用香樟、梓木、银杏等木材,雕刻多是“八仙过海”、“麒麟送子”、“和合二仙”、“金龙彩凤”、“喜上眉梢”等喜庆吉祥的题材。花轿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采用了浮雕、透雕、贴金、涂银、朱漆等装饰手法,精美华丽,犹如一座黄金造就的佛龛。
这顶称为龙凤轿的花轿,由香樟等木料制成,高2.6米、宽1.1米、深1.3米,轿身上雕刻了身形各异的18条龙和18只凤外,还有栩栩如生的麒麟送子、仙女拜寿等象征吉祥的各种图案、人物。江圣彪还从南京金铂厂买来价值一万元的24K金铂,贴在轿身的围栏、花板、立柱上,使整顶轿子显得金光灿灿、气派不凡。
⑹ 古代花轿的真实模样,跟现在展示的有何区别
大家想必在影视剧或者各类书本上都有看到古代结婚时花轿是什么样子的吧,但是毕竟制作经费有限,一般不会有人会花时间、精力复制出一个真的花轿。
大家可能会好奇了,花轿没有轿门,那么,结婚的新娘又是怎样进入花轿。其实这顶花轿是由几百片木雕的花板合成的,全部都是榫卯结构,花板与花板之间也没有被订牢,在新娘上花轿的时候,人们只需要将花板拿开就好了。不知说到了这里,古代十里红妆,单单从花轿看,便有许多的讲究,更何况那入眼的红。
⑺ 晚清的花轿到底是怎样的
在古装电视剧的婚礼中,经常能看到新娘子出家总是要坐花轿,花轿也是中国古代独有的礼仪。在传统的婚礼中,花轿是必不可少的道具,它能将整个送嫁迎娶的气氛推向高潮,花轿的起源颇有争议。有人认为起源唐代北方士族违禁偷娶活动,从东汉魏晋以来,士族大家认为门第高贵,儿女婚事便只在小圈子内进行。唐高宗时,在香港李义府出身寒族,却想给儿子从七大望族中娶一位老婆,结果都不愿意
李义府为此很是愤怒,怂恿皇帝下诏说禁止七大家族互相通婚,但是望族们哪里肯?便偷偷的在傍晚找一顶花纱遮盖的“檐子”,把新娘抬去男家结婚。
为此,唐高宗和文宗一度禁止过“檐子”,到了宋朝,这禁令彻底被废。“檐子”逐渐成了身份的的象征,花轿流传便越来越广,由于身份象征,纳妾收房、寡妇再嫁便不得乘坐花轿走正门。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说法,还有说因为赵构一场历险而来的,究竟是哪一种并没有人知道。
不过新娘必坐花轿出嫁这习俗倒是深入人心,清朝民国年间,一度有女子不肯坐花轿。但这种传统并没有就此消失,直到现代不少人举办中式婚礼,还是会坐花轿出嫁。许多人对花轿的印象或许都是电视剧中,稍微加个绸带、加个绣球的花轿,千篇一律。但真实的花轿可不是那样的,古代花轿的种类和样式非常多,各地的习俗、主人的身份、婚嫁人家的贫富都会造成花轿的外观发生改变。
值得注意的是,这座轿子没有轿门,也没有一颗钉子,都是用榫卯结构连接。当然,如果真有人在里面,下轿也是比较麻烦的。它的观赏性早就大于实用价值了,能装饰如此豪华,据说就是源于赵构曾下命令允许宁波女子使用四抬大轿。因为皇后所坐是八抬,四抬刚好是一半规格,所以宁波的花轿还有半副鸾驾之称。
⑻ 中国古代结婚什么时候开始用花轿
轿子原名“舆”,最早记载见司马迁的《史记》,说明早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轿子了。晋六朝盛行肩舆,即用人抬的轿子。到后唐五代,始有“轿”之名。北宋时,轿子只供皇室使用。宋高宗赵构南渡临安(今杭州)时,废除乘轿的有关禁令,自此轿子发展到民间,成为人们的代步工具并日益普及。南宋孝宗皇帝为皇后制造了一种“龙肩舆”,上面装饰着四条走龙,用朱红漆的藤子编成坐椅、踏子和门窗,内有红罗茵褥、软屏夹幔,外有围幛和门帘、窗帘。这是最早的“彩舆”(即花轿)。
把轿子运用到娶亲上,最早见于宋代,后来才渐渐成为民俗。那时,待嫁的女方在家里打扮停当,凌晨,男方就会派来迎亲的鲜艳的大花轿,这叫“赶时辰”。据说当天如有几家同时娶亲,谁赶的时间早,将来谁就会幸福美满。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娶嫁篇》里有这方面的记述。这一习俗,在现在的泰安市宁阳县沿汶河一带的村庄还十分盛行。
⑼ 古代结婚要用花轿,坐花轿习俗从何而来
从习惯社会而来。古人结婚要用到花轿,迎娶正妻用八抬大轿,迎娶小妾虽然不用八抬大轿,但是也会用一定装饰红火的轿子把小妾抬进家门,轿子似乎就是古人结婚必不可少之物,但是古人为何结婚要坐轿子?难道走路不行吗?
同理,古代坐花轿,现代坐轿车,将来也一定会改变。如果将来人类走向了银河系,在银河系开辟了第二家园,那么可以想象得到,那个时候新娘做航空母舰结婚的宏大场面了,真希望有生之年能够见到。
综合而言,坐花轿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但这种传统文化不是说让人们必须去刻意遵守,毕竟这种文化是为了迎合人们的生活习惯而形成的,而不是为了迎合文化人们才这么做的。
⑽ 90年代他因“大花轿”走红歌坛,爆红后怎么样了
曾经有这样一首歌,它用最直白的语言唱出了丈夫对妻子的爱意,用佛系的祝福来保佑妻子的平安,也因为这首歌,它的演唱者成为了当时好男人的模范,而这首歌,就是《老婆老婆我爱你》,它的演唱者就是一贯大叔形象的火风。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曾经爱好摇滚的青年才俊,从经历人生的巅峰,到家庭破碎,最终遁入佛门,两眼不观纷扰俗世,两耳不闻乐坛盛象,但就是这样的平淡生活,才更加像是火风的精神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