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京剧中花旦为什么是男人扮
其实了解戏曲历史的人都清楚,花旦并不是男人的专利,在戏曲盛行的元朝是有女演员登台的。比如元代的朱帘秀,元代早期杂剧女演员,都扮演过旦角,旦角由男性扮演开始于民国时期,因为当时女性是不可以进剧场看戏的,更不要说是上台演出了。所以之后京剧中的的女性角色只能由男演员扮演。
❷ 京剧为什么要男扮女装
古代女子在台上只准许弹唱歌舞,不能粉墨登场演戏文,因为古代封建思想严重、男尊女卑,在戏文中常有身份高贵的神佛仙圣与帝王的出现,加之宫廷民间经常演唱神戏、庙会戏、庆祝戏,决不容许女子登场亵渎“神灵”,所以戏曲中角色皆由男演员扮演旦角。
京剧旦角的声腔和表演体系本是为男性演员而设的,几代京剧人创制了一整套男旦人才培养及舞台表演程式技艺法则。男旦艺术是用典型化、象征化的方法重塑和表现女性的艺术形象,是对女性本质的再创造,具有古典艺术的典范特征。
(2)戏曲男人装图片扩展阅读:
四大名旦的称谓是由沙大风于1921年在天津《大风报》创刊号上首次提出,以区别曹锟内阁程克四大金刚。1927年6月20日,听花,即辻武雄,日本人,在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五大名伶魔力对决”,刘喜奎夺魁,鲜灵芝次之;
在"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中,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顺天时报》还将梅兰芳选为"伶界大王",又捧为"四大名旦"之首,才定下梅派的百年江山。
❸ 京剧脸谱,生旦净末丑的具体图片
“生旦净末丑”是京剧以前留下来的``
现在是“生旦净丑”已经没有“末”
生:分 老生,武生,小生,娃娃生!(基本是指男人)
旦:分 老旦,花旦,武旦,刀马旦!(基本是指女人)
净:分 铜锤花脸,架子花脸,武花脸!(基本是指男人中脾气比较暴躁或者鲁莽)
丑:分 武丑,文丑!(基本是指胆小或者做事圆滑的人)
图片是没有`你可以在个大书店里买到脸谱书籍
如果你所在的城市里有京剧团的话可以早一些年龄比较大的艺术家学习学习
❹ 戏剧中元帅穿的文武装是否是由靠蟒两件戏服搭配成的
戏剧中元帅穿的文武装是否是由靠蟒两件戏服搭配成
你说的很对,大元帅一级的官员,在‘点帐’(分配战略任务意图之时)会像你说的,穿‘大靠、’‘削蟒。’(就是把蟒袍只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掖’在身体的蟒袍里。)这种现象给观众的印象,就是里面穿的是盔甲,外面罩一件官服。当然,舞台上也有穿斗风的。拍电视剧就是外面罩一件斗风。
下面这件戏曲服装穿戴,就是大靠,削蟒的一只袖子在里面的穿法。供你参考。
图片摘自《网络》
❺ 戏曲的行头有哪些及图片
头戴相纱,身着蟒袍,腰围玉带,脚踏厚底靴。
❻ 京剧服装中男性角色蟒袍上的动物是什么
戏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部分,戏曲唱念做打演绎爱恨情仇,生旦净末扮尽人生百态,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扮相。
带大家走进京剧里的“服饰”,见识京剧“行头”里的绚丽之美。
京剧舞台上把身上穿的叫做“行头”。外行看,只觉得京剧行头色彩缤纷、斑斓夺目。实际上,京剧行头的使用极其复杂讲究。
京剧行头以明朝服装样式为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演员载歌载舞的特点进行了一些改良设计。因为京剧形成于清朝,戏服中也有不少满族服饰的特点,比如马褂、箭衣的马蹄袖等。再者,凡是戏中的番邦外族都穿旗装,表示他们并非中原人士。
可以说,京剧舞台服饰不属于任何一个朝代,谁该穿什么,都有独立的一套规则可循。
达官显贵最正式的礼服——蟒
蟒是帝王将相在正式场合穿的服装,等同于现在的礼服。穿蟒的人身份地位非同一般。蟒是很像龙的一种动物,戏台上的蟒就是仿照古代的龙袍、蟒袍设计的。
蟒的颜色有很多,常用的就有:黄、红、白、黑、绿、紫、蓝、粉、香色(香色是一种黄绿色,年纪大的人可以穿)。不同颜色的蟒适合不同类型的人物角色。黄蟒就只能由帝王来穿,王侯穿了就是“造反”。红蟒是给那些重要的皇亲国戚,或者是独霸朝纲的朝廷重臣穿的,比如驸马杨延辉、丞相曹操等。
和男蟒一样,女蟒是皇后、嫔妃、公主、诰命夫人等贵族女性们最庄重的礼服。需要穿蟒的场合都格外隆重,比如《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赴皇帝之约时要穿蟒,《龙凤呈祥》中的孙尚香与刘备成亲要穿蟒,《大登殿》里王宝钏在金殿受封时也要穿蟒。
公主们的日常穿着——舞姿翩翩的宫装
宫装也叫宫衣、舞衣,是一种舞动起来非常美丽的服装。和蟒一样,宫装是给贵族女性们准备的日常装束。虽然没有蟒那么正式庄重,可是论精美华丽,真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舞动起来时,几十条飘带、层层丝穗,配上雪白的水袖翩翩而动,美得目不暇接。有幸穿这件服饰的都是非常有身份的女子,比如《状元媒》里的柴郡主。
文官的工作服——官衣
官衣是文官的工作服,对于那些还没有资格穿蟒的文官来说,这就是最正式的服装了。
官衣颜色主要有红、紫、蓝、黑。红色是仅次于黄色的高贵色彩,而且既醒目又喜庆,那些考中状元进士、升官发财的都要穿红官衣。紫官衣的官职地位也很高,中国人常常说“紫气东来”,古代文人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脱去襕衫换紫袍”,《群英会》中的鲁大夫就穿紫官衣。蓝官衣大多给低一点的文官穿,如《黄金台》中的御史田单、《法门寺》中的知县赵廉等。地位最低的要数穿黑官衣的,不是什么门官就是狱官。
可以出门会客的休闲服——帔
男帔就是男性休闲服,指那些穿起来比较舒服宽松,出来见人会客也完全没有问题,不会让人误会你不够尊敬对方的服装。男帔,上至皇帝,下至乡绅,只要是气质成熟端庄、家境不错的男性都可以穿。人物在做动作时,衣襟飘拂,为本来就庄重儒雅的人物又平添了一分潇洒。
女帔和男帔差不多,只有长短不同。未出阁的大家闺秀也可以穿帔。
舞台上的恩爱夫妻有时穿一样颜色、一样图案的帔来表现他们的举案齐眉,这个可以称为“情侣帔”,《二堂舍子》中的刘彦昌和夫人、《龙凤呈祥》中的刘备和孙尚香都这么穿。
人人都穿的褶子
褶子:褶,这里读xué,是男女老少都可以穿的一种便服。京剧行还把褶子叫作“道袍”。因为用处广泛,褶子的种类颜色都非常多。有刺绣图案的叫花褶子,纯色的为素褶子。大缎做的比较厚重的叫硬褶子,绉绸做的比较薄的叫软褶子。
穿绿花褶子的大多是为富不仁的公子哥或绿林人士;穿浅土黄色褶子,也叫老斗衣的,是社会底层的老年人;穿青褶子(就是黑色褶子)、白色大领的是正直清贫的人物;穿蓝褶子配白色大领的,是那些气质清高的文雅之士
❼ 有男刀马旦的吗感觉刀马旦好威风!英姿煞爽的!
你说的男刀马旦,当然是有的,因为以前戏曲演员中是没有女性的,无论是什么旦,都是由男人来扮演的,刀马旦当然也是男的。
以前的戏曲演出,很多时候都是以一出一出的形式进行的,就像我们现在看到的文艺晚会,一台戏有很多个节目,每个节目都不长,节目的情节也很简单,只说一件事情或一个技巧表演,某些演员只擅长某一个方面,演出也专挑他擅长的节目,所以,会有很多很细的行当出现。所谓刀马旦,只是戏曲中的某一个方面的表演技巧罢了。
戏曲的行当现在已经不像以前那样分的细了,因为现在的戏曲演员不能只会一个方面的表演技巧。所以,现在的戏曲行当基本上只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这四大行当中的细分行当,不会再单独存在于某个演员的身上了,只是有所偏重罢了。虽然这些行当还在传承,但只是以训练科目的形式存在了。因为现在的戏曲无论是剧情、场景都很复杂,要求演员必须一专多能,否则就无法承担整部大戏的表演。比如《穆桂英挂帅》,演员既要有青衣的功底,又要有刀马旦的技巧。现在几乎所有的演员都具备了一专多能的素质了。现在的男旦也不少,但是他们照样也是要一专多能的,不是学了青衣就不用学刀马旦了,虽然每个人有所偏重,但是当剧情需要他从青衣变身为刀马旦的时候,他也必须能够担当得了。
❽ 请问这个是什么戏曲衣服
这件服装造型独特。应该叫“改良加领披”较为贴切。
腰以下‘女披’的造型,但加了一副‘云肩’的小领,有两个疙瘩袢,但‘披’是没有明扣的,演员要在‘披’里围好‘大领’,这件服装用小领代替了‘大领’。
说它是‘古装衣’,它又有领子,古装衣袖口肥大,不带水袖。这件服装有水袖,与‘披’的服装除了加衣服领子,其余基本就是‘披’的样式
当年梅兰芳老先生创造了‘古装衣’的服装。但必须要梳‘古装头’,不贴片子。行内称为‘古扮’。古装衣下面是百褶裙的造型,这件衣服腰以下是‘披’的样式;图片中演员且包大头,行内称包大头为‘大扮’,‘大扮’就是包大头,贴片子。
这种扮相好像属于改良的扮相造型。应用在“天女散花”、“黛玉葬花”、等等‘古装扮相’戏里未婚的女角色穿用。
❾ 哪位大神能提供戏曲武生的服装图片啊,有靠旗的那种,就是想明白靠旗是如何固定的,求图片
靠旗是插在一个皮做的座子上的,上面有四个可以把靠旗插进去的洞,把靠旗固定住,不要让它掉出来,然后把靠旗座子固定在演员的身上,不是直接把靠旗固定在演员的身上。但是要找直接看到靠旗是怎样固定的后视图片还真不好找,今天先这样吧,我可以给你找找看,找到了我会传上来。
现成的图片还真是难找,我想也是,没有谁会去拍大靠背面的照片,我有许多戏曲服装的图片,但就是找不到大靠背面的图片。不要急,我去找一下视频,寄希望于演员表演时,总有转身的时候,那时可能会看到大靠的背面。你自己也可以去试试这个办法。
❿ 给你一张戏曲图片,如何分辨是越剧还是京剧扮相服饰有何明显不同吗
首先看如果是小生装扮,演员是不是女的,越剧小生基本都是女的,再看妆浓不浓,扮相清不清秀,花旦的妆不浓,大部分越剧剧目花旦不贴额片。服饰飘逸合体,有曲线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