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一、1763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首先表明观点:石油起源于植物。
二、1876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提出了“碳化说”。他认为,地球上有丰富的铁和碳,在地球形成初期,它们可能化合成大量碳化铁,以后又与过热的地下水作用,就生成碳氢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沿着地壳裂缝上升到适当的部位储存凝结,最终形成石油。但这一假说的不足之处是:地球深处的碳化铁含量极其微小,并且地球内部的高温也使地下水无法到达地球深处。
三、1866年,勒斯奎劳第一个提出了石油的“有机成因说”,认为石油可能是由古代海生的纤维状植物沉积到地层以后慢慢转化而成的。
四、1888年,杰菲尔指出石油是海生动物的脂肪经过一系列变化而形成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苏联的古勃金又提出了石油的“动植物混合成因说”;四、五十年代,有人还提出石油的“分子生油说”,就是油烃类是沉积岩中的分散有机质在成岩作用早期转变而成的。
五、十九世纪末,俄国另一位科学家索科洛夫提出了“宇宙成因”假说。他认为,在地球还处在溶融的火球状态时,吸收了大量原始大气中的碳氢化合物。随着原始地球不断冷却,这些碳氢化合物逐渐凝结埋藏,并在地壳中形成石油。
六、1951年,前苏联地质学家创立了“岩浆说”。他们认为,石油是在地球深部的岩浆作用中形成的。地球深处的岩浆里面,不仅有碳和氢,而且有氧、碳、氮等元素。
在岩浆从高温到低温的变化过程中,这些元素进行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从而形成甲烷、碳氢化合物等一系列石油中的化合物。伴随着岩浆的侵入和喷发,这些石油化合物在地壳内部迁移、聚集、最终形成石油矿藏。
(1)关于石油的搞笑图片扩展阅读: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
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
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构成石油的化学物质用蒸馏能分解。原油作为加工的产品,有煤油、苯、汽油、石蜡、沥青等。严格地说,石油以氢与碳构成的烃类为主要成分。分子量最小的4种烃,全都是煤气 。
原油的颜色非常丰富,有甚红、金黄、墨绿、黑、褐红、至透明;原油的颜色是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决定的,含的越高颜色越深。我国重庆黄瓜山和华北大港油田有的井产无色石油,克拉玛依石油呈褐至黑色,大庆、胜利、玉门石油均为黑色。
无色石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原苏联巴库、罗马尼亚和印尼的苏门答腊均有产出。无色石油的形成,可能同运移过程中,带色的胶质和沥青质被岩石吸附有关。但是不同程度的深色石油占绝对多数,几乎遍布于世界各大含油气盆地 。
Ⅱ 原油和石油的区别
1、延伸不同:
“原油”是特指从地层中取出、未经任何提炼的黑色或深棕色的稠厚、有粘性的油状物质,它除了叫“原油”外,也可以称之为“石油”。当“原油”送交炼油厂去加工炼制后,得到的新的物质,仍可以叫做“石油”,更确切地说,是“石油产品”,但习惯上不能再被叫做“原油”或“原油产品”了。
“原油”的外延窄,它仅指从地层中取出,未经任何加工提炼的原始状态的“石油”;而“石油”的外延较宽,从地层中取出的可燃油状物质在加工前后,我们都可以叫它“石油”,只是加工后的石油产品,根据它们的特征与用途,人们给出了更为确切的名称,诸如“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等等,以便区分之。
2、定义不同
原油:就是从地下或海底直接开采的未经处理、分硫、提纯的石油。
石油:是天然气和人造石油及其成品油总称。
3、成分不同
原油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
(2)关于石油的搞笑图片扩展阅读:
原油相对密度一般在0.75-0.95之间,少数大于0.95或小于0.75,相对密度在0.9-1.0的称为重质原油,小于0.9的称为轻质原油。原油粘度大小取决于温度、压力、溶解气量及其化学组成。温度增高其粘度降低,压力增高其粘度增大,溶解气量增加其粘度降低,轻质油组分增加,粘度降低。
原油粘度变化较大,一般在1-100mPa·s之间,粘度大的原油俗称稠油,稠油由于流动性差而开发难度增大。一般来说,粘度大的原油密度也较大。
原油冷却到由液体变为固体时的温度称为凝固点。 原油的凝固点大约在-50℃-35℃之间。凝固点的高低与石油中的组分含量有关,轻质组分含量高,凝固点低,重质组分含量高,尤其是石蜡含量高,凝固点就高。
Ⅲ 世界上是谁第一个发现石油的
沈括。关于石油这个名称的最早记录,国内和世界上公认的第一人就是沈括,在他的着作《梦溪笔谈》中,详细记载了石油的发现和开采。
在鄜州、延州境内,有一种神秘的黑色物体,当地人称之为石油,古代书中记载的高奴县脂水,指的就是石油。石油产自地下,与石头、泉水混杂在一起,偶尔会流出地面。当地百姓见到了,就用东西将石油收集起来,放进瓦罐中保存。这种石油可以点火,但是产生的黑烟特别大。
沈括发现这些黑烟也可以利用,就用扫上它的烟煤来做成墨,没想到效果非常好,就连正经的松墨都没它好用,于是开始让手下大批制造这种墨,并给它起名叫做“延川石液”。根据现在的史料记载,沈括是第一个加工石油,并且使用石油的人。
沈括发现石油的故事:
有一次,沈括在书中读到“高奴县有洧水,可燃(高奴县有一条河叫洧水,可以燃烧)”这句话,觉得很奇怪,“水”怎么可能燃烧呢?他决定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中,沈括发现了一种褐色液体,当地人叫它“石漆”、“石脂”,用它烧火做饭,点灯和取暖。
沈括弄清楚这种液体的性质和用途,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叫石油。并动员老百姓推广使用,从而减少砍伐树木。
Ⅳ 请问谁能帮我找到中国石油的图片十万火急~~~~
你所说的图片绝对是这张!但是没有“奉献能源 创造和谐”字样
http://finance.people.com.cn/mediafile/200604/19/F200604191138506480224711.jpg
Ⅳ 中国石油的标志为什么是宝石花
红黄相间的宝石花,绽放出中国石油锐意进取的新风采,成为中国石油向国际化石油企业迈进过程中的又一力作。
从色彩上看,新标识的颜色与中国国旗的基本色保持一致,体现了中国石油是中国的国家石油公司;从形状上看,标识的整体呈现圆形,体现了中国石油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战略;十等分的花瓣图形,象征着中国石油多项主营业务的集合。
(5)关于石油的搞笑图片扩展阅读:
2016年7月20日,《财富》发布了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名列第3名。是中国主要的油气生产商和供应商之一。
是由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央企,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于1998年7月在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基础上组建的特大型石油石化企业集团。
系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和国家控股公司,是实行上下游、内外贸、产销一体化、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经营的综合性石油公司。
Ⅵ 石油为什么足以让全世界的国家为之疯狂
因为在现在能源日趋紧张的时代。谁能拥有大量的石油资源,谁就拥有了话语权。而且因为石油是工业的血液。工业的发展离不开石油。所以对于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石油资源是极其重要的,可以说是一种战略资源。
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工业水平也越来越高,每年都会需要大量进口石油资源来发展工业。所以一定要保障中国的石油能源通道安全。这样才不会被人在关键时刻卡脖子。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当然也应该促使经济的转型。比如说那些高油耗的汽车就应该限制生产。多多发展一些可替代能源技术。
Ⅶ 石油是怎么形成的
关于石油的形成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
一、生物沉积变油: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
二、石化油: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这个理论认为在地壳内已经有许多碳,有些碳自然地以碳氢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碳氢化合物比岩石空隙中的水轻,因此沿岩石缝隙向上渗透。石油中的生物标志物是由居住在岩石中的、喜热的微生物导致的。
目前,第一种说法较广为接受。
(7)关于石油的搞笑图片扩展阅读:
石油是由碳氢化合物为主混合而成的,具有特殊气味的、有色的可燃性油质液体。它成分主要有:油质(这是其主要成分)、胶质(一种粘性的半固体物质)、沥青质(暗褐色或黑色脆性固体物质)、碳质。
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在2012年组成世界上最重要的二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Ⅷ 石油流入大海是什么样子的图片
希望能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