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古代给长辈行礼的方式(要有图的)
Ⅱ 古人行礼图
作揖,汉族民间传统的一种礼节,尤其贵州祖佑喜好作揖。拱手为礼,是古代宾主相见时常用的礼节。两手抱掌前推,身子略弯,表示向人敬礼。因为不需要触碰手部,它相比于外国人的握手有更卫生的特点。然而,近代随着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中国人接受并使用握手礼,像作揖这样优美的见面行礼方式却渐渐地被中国人所摒弃甚至遗忘。
标准的男子作揖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是攻击手,要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女子不抱拳,只压手。这和中国自古“男左女右”的传统一脉相承。如果手势做错了,意思就有很大的差别。
Ⅲ 孔子时期的人是怎么行礼的与后世的作揖一样吗希望能有图片。
据《周礼·秋官司仪》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作揖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土揖是拱手前伸而稍向下;时揖是拱手向前平伸;天揖是拱手前伸而稍上举;特揖是一个一个地作揖;旅揖是按等级分别作揖;旁三揖是对众人一次作揖三下。此外,还有长揖,即拱手高举,自上而下向人行礼。这些作揖的方法仍然不免要区分许多等级,尽可以不去管它,现代人只要吸取最简便的作揖方法就行了。[2]
从许多种作揖的方式中,要找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举手。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说:“古所谓揖,但举手而已。”清代的阎若璩,在《论语·述而》的注释中说:“古之揖,今之拱手。”这两人的解说可以认为基本一致。如果我们吸取这种作揖的方法,去代替握手,再加上大家常见的点头或轻微的鞠躬,那末,这在一般的场合下,应该是行得通的吧。[2]
向人作揖虽然恭敬,但相比于跪拜,它又不是最恭敬的,有时能表示倨傲,《汉书·高帝纪》就有“郦生不拜,长揖”的描述,显出狂徒郦生对刘邦的不服气。
左手手掌在上挺直,是武人常用的抱拳礼。[3]
古代妇女行礼方式与男子有很大区别,唐宋时期汉族民间白话小说有相关记载,妇女相见行礼,往往是口称“万福”。这种礼节要求两手松松抱拳重叠(右手覆左手)在胸前右下侧上下移动,同时略作鞠躬的姿势。这种礼在京津地区,直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依然保存,在年节、祝寿等庄重场合使用。
清代学者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说,古代女子也行作揖礼,即“左手在内,右手在外,是谓尚右手。女拜如是,女之吉拜如是,丧拜反是。”
但是,根据唐宋以后白话小说,并不支持此种说法。以宋代小说《错斩崔宁》为例,男女相见,男方“深深作揖”,女方则“还了万福”。这说明,当时男女已各行其礼。[4]
古代是男权社会,记录了作揖礼的古画、古文字等,几乎都是关于男性的,为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如唐代吴道子画的孔子像)。在讲究男女有别、阴阳和合的时代,段玉裁这段话把女士作揖中左右手的顺序描述成与男士正相反,是合情合理的。
Ⅳ 求一张公主行礼的优雅的图片
就是大概那种轻轻撩起裙角,
Ⅳ 古代大臣向皇上行礼是什么姿势
古代大臣一般向皇上行跪拜礼,跪拜礼分稽首、顿首、空首,称为“正拜”。行稽首礼时,拜者必须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缓缓叩首到地,稽留多时,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九拜”中最重的礼节。
跪拜礼是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旧时使用年代最长、最频繁的一种礼节。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按照周代礼仪的规定,当时对跪拜的动作和对象,作了严格的规范。
行顿首礼时,其他和稽首相同,不同者拜时必须急叩头,其额触地而拜。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顿首”两首,后来也用于书信中的起头或末尾,也有首尾都用的,表示对人家恭敬。)
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这是“九拜”中男子跪拜礼的一种。
其他如振动,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跳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凶拜,即行礼时,先顿首,后空首;吉拜,则在行礼时,先空首,后顿首;奇拜,奇为单数,即一拜;褒拜,即再拜、三拜。古代以再拜为重。
(5)古代行礼图片卡通图片扩展阅读:
跪拜礼究竟始于哪朝哪代?史书上似乎没有确切的记载。比较流行的说法是,进入文明社会之初,中国人没有桌椅,大家席地而坐,帝王与平民之间亦是如此。向君主、尊长表示尊重时,“伸腰及股而势危者为跪,因跪而益至其恭,以头着地为拜”。
可见,最初这是一种由坐姿派生出来的表示尊重的动作。随着等级制度日益森严,这种礼节逐渐制度化、繁杂化,成为等级制度的规范性礼节。到了清朝,封建专制主义达到极致,跪拜成为高度普及的全民运动。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临时政府发布文告,改革旧俗、保障民权,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废止跪拜”。南京临时政府明确规定,从民国元年开始废除跪拜制度。当时在废除跪拜制度的细节操作上是非常有技巧的,只规定官员之间、官员和民众之间不行跪拜,对民众在私人场合则不加干涉。
关于民国初年跪拜礼的废除,有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期间,有位80多岁的姓萧的盐商特地从扬州到南京来瞻仰大总统的风采。见到孙中山后,老先生突然放下手杖,跪下去对着大总统恭恭敬敬地行起了三跪九叩首的旧礼来。
孙中山连忙拉他起来,告诉他:“总统在职一天,就是国民的公仆,是为全国人民服务的。”萧老先生高兴极了,笑着说:“今天我总算见到民主了。”这个传说是否属实难以考证。但是,中国从专制向民主转型的艰难历程,从不让老百姓下跪开始,却是不争的事实。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跪拜礼
Ⅵ 在古代同样是行礼,为何有不同的形式比如拱手、作揖
古代礼仪制度中,交际礼是最主要的内容之一,人与人之间接触、交往之礼,与生活关系最密切,包含的内容也较多。因此古人有“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学武先学德”的说法,那么古人在交际活动中到底有哪些礼节呢?
当然,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和官场礼仪上,还有很多对举止类礼节的规定,如行礼次序、受礼与还礼所体现的礼节,此外还有受全礼、受半礼等。清代官场上,不同身份品级的官员向谁行什么礼,回什么礼,都有特别的规定,这在《大清会典》上有详细的记载。
Ⅶ 中世纪欧洲公主行礼图片急求),要真人的越多越好;还有日本古代女子行礼图,中国古代(美女)行礼
http://t2..com/it/u=3842271289,111012687&fm=9&gp=0.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qingruoru/pic/item/b150d451431e9f0d43a75bd4.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4b6ad21e8fd3492a314e15a7.jpg
http://www.insun.com.cn/pu/swen/200904/2009042910242820064.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390d65ec687149fdb31cb183.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b5f7bd5929de16e89d8204ad.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510effa3c822949bcaefd0ac.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61bb75aee0d7eecdfaed50ad.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3786a89592e2ee28d31b7075.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47b664fa3b77804e024f561b.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D%F5%BE%B8%BD%C4/pic/item/5a81b4511d53fe4884352412.jpg
http://img.bimg.126.net/photo/_zXlwBdHA1oYrbhrM1mdbA==/3096506218794432713.jpg
http://bbs.52letao.com/upload/20090112/.jpg
http://img1.533.com/images/201102/25/1298603767_79865800.jpg
http://www.lady8844.com/h006/h10/img200907161033060.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conquered/pic/item/6ad28a65270d51d4f73654c2.jpg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pic/item/a2b95c60eda5f19e8db10db3.jpg
http://t2..com/it/u=225630704,3158128535&fm=9&gp=0.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wwwokxycom/pic/item/27c89ed0d01741a5a1ec9c4b.jpg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pic/item/a8883af3a1e94711342acc5c.jpg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pic/item/7ed1252d5b7c8775359bf744.jpg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pic/item/ed56b48f5df83aaff11f3612.jpg
https://gss0..com/70cFfyinKgQFm2e88IuM_a/forum/pic/item/514ad562407c4b9ce6113a77.jpg
http://pic1.nmgnews.com.cn/0/10/12/31/10123161_758914.jpg
http://www.cctv.com/tvguide/20060420/images/101850_fuhua0420.jpg
http://www.fzxm.com/2007images/fz/04/20070416082203.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jingxinyahe/pic/item/0128005c05900f55fbf2c0a5.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B5%C2%B4%A8%B0%AE%C4%AA/pic/item/e416d742511d190473f05d96.jpg
http://underwear.51fashion.com.cn/EditManager/UploadNews_02/2007-8/2007827112241102.jpg
https://gss0..com/7LsWdDW5_xN3otqbppnN2DJv/leepaeki/pic/item/00e7bf11bc45231a203f2e63.jpg
http://pic.neeew.com/upload/20080106163713/20080106163713(13)_2008010616383013.jpg
http://pic.neeew.com/upload/20080106163713/20080106163713(2)_200801061638292.jpg
Ⅷ 古代妃子行礼手放右侧腰间,下蹲的那个叫什么礼要图片,不要废话太多哈😊
万福礼第1步:举手齐胸,但在左胸侧第2步:右脚后支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补充:后来的万福,就像现在常看到的一样第1步:双手轻轻搭于左胯处第2步:右脚后支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第4步:微微屈膝并低头,
Ⅸ 古代女子如何行礼求图
古代女子行礼共有八种,如下:
一:嵇首礼(前可加作揖-然后再嵇首)
第1步:举手齐眉
第2步:双膝跪下,
第3步:头伏地一段时间,仍举手齐眉
第4步:直起上身,仍举手齐眉
第5步:双膝起,仍举手齐眉
第6步:手放下
二:叩首礼(前可加作揖-然后再叩首)
第1步:举手齐眉
第2步:单膝跪下,
第3步:头触地。手放于两旁
第4步:直起上身,手复齐眉
第5步:单膝起,仍举手齐眉
第6步:手放下拜(若要重复叩首的话,仍跪着但直起上身,手复齐眉,是为兴。再头触地,手放于两旁,是为拜。这样来回重复,就看几拜了)
三:顿首礼
第1步:双膝跪下
第2步:手交叠放于地,低头
第3步:顿首
第4步:双膝起
四:空手礼
第1步:双膝跪下
第2步:手交叠放于地,头碰手(但不要碰上)
第3步:双膝起
五:作揖礼
第1步:举手齐眉
第2步:庄重缓慢的鞠躬45度同时两臂自眉下移至胸部。
补充:还有微微的作揖礼
第1步:举手齐胸
第2步:微微鞠躬
六:颔首礼(答礼,用于受礼者对施礼者的答谢)
平时起立而不是坐着的时候,叉手于腹部,微微的鞠躬颔首
七:拱手礼
只举手齐胸一下,上身不动
八:万福礼
第1步:举手齐胸,但在左胸侧
第2步:右脚后支
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
补充:后来的万福,就像现在常看到的一样
第1步:双手轻轻搭于左胯处
第2步:右脚后支
第3步:庄重缓慢的屈膝并低头
第4步:微微屈膝并低头,口道“某某万福”
另外补充下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在大约周朝那时候应该是二十岁成年,后来越来越早,变成十五岁成年。
笄礼,即汉民族女孩成人礼,古代嘉礼的一种。俗称“上头”、“上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规定贵族女子在订婚(许嫁)以后出嫁之前行笄礼。一般在十五岁举行,如果一直待嫁未许人,则年至二十也行笄礼。
Ⅹ 古人行礼的手势经过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首先刚开始的是正规揖礼手势,男子是左手压右手手藏在袖子里,举手加额,鞠躬九十度,然后起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手放下,而女子却是右手压在左手的手背上,做上面同样的动作。
还有就到了正规拜礼的手势,首先说的是男子,双腿直立,举手加额如揖礼,鞠躬九十度,然后直身,同时手随着再次齐眉。然后双膝同时着地,缓缓下拜,手掌着地,额头贴手掌上,然后直起上身,同时手随着齐眉然,起身,直立后手放下,这种行礼与上面相比,就是比较正规和复杂的。
而一般拜礼,首先是抬起臀部,直起上身,膝盖支撑身体,然后拜手或叩头或稽首就可以了。
最后就是女子行礼,她们只需要两手合拢放胸前,微屈膝,微低头即可;如果是拜礼的话,上身要伸直,膝着地,拢手下垂,头微低,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