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沙僧 的头上 带着什么求图片
沙僧头上戴的是普通的和尚头箍,头陀或行者都会戴这种头箍。
沙僧外貌:
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睛亮似灯。
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
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
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人物出身
原是天宫玉帝的卷帘大将,因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
收徒经过
流沙河中妖怪径抢唐僧,八戒悟空去战,妖怪钻入水中,不肯上岸。悟空去见观音,观音让木咤与悟空同去。木咤叫出妖怪悟净。悟净以颈下骷髅结成法船,渡唐僧过河。后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后被封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兵器
是《西游记》中沙悟净的兵器,出自月宫梭罗仙木,由鲁班打造琢磨而成,外边嵌宝霞光耀,内里钻金瑞气凝,如擀面杖样的乌油黑棒子,重五千零四十八斤,全名降妖真宝杖,也称降妖宝杖,降妖杖。
沙僧官拜卷帘大将军时由玉帝赐给,随身携带,大小如意,善能降妖,沙僧被贬流沙河后,宝杖也随身携带,后在唐僧西行取经路上,降妖宝杖多次建功立威。
❷ 流沙河的九个骷髅头是怎么来的,沙僧为何被称为卷帘大将
通过对《西游记》中主要角色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西游记》中牵扯的各色人物都与帝王将相、佛、道尊者有关,佛教传入中国也不是某个个人的事情,“取经”大任并非唐僧一人所能及,“取经”过程也并非大唐一朝就能完成。在一本书中要体现佛教的传播过程、解读佛教的教义,的却也无法回避历代帝王们对传播佛教、应用佛教的功绩。因此沙和尚的原型也不会是一个凡人。
认真品读《西游记》中对沙和尚的描写,在中国的帝王体系中搜寻,不难窥见一个帝王的形象与沙和尚或称绝配,他就是蒙古圣武皇帝——成吉思汗。
人们熟知沙和尚是天界玉帝身边的卷帘大将,只因失手打碎了玉玻璃被贬下界。
“天宫”是昆仑文化中代表正统帝王体系、正义社会组织形式、华夏民族正确思想的统一体,也是对博大精深的汉文化的高度浓缩和代表,也可以理解成人类文明、理性、高效社会的核心。
“卷帘大将”并非是给玉帝卷帘的,玉帝是在精神领域抽象出来的最高统治者,所以玉帝也不需要卷帘,更不需要卷帘大将。在《西游记》中,让沙和尚的前世给玉帝卷帘,只是给沙和尚的前世灵魂在身份、地位方面做了一番安排。也就是说,如果沙和尚的原型也是一位很有影响力的帝王,那么这个帝王的身份和地位要比玉帝所代表的帝王要低一级。
其实“卷帘”是人类日常生活当中司空见惯的一个小动作,《西游记》作者用“卷帘”这样一个动作来命名一位沙场大将,其目的不外乎是从微小的生活细节上区分不同习性的民族群体。“卷帘”这个小动作在中原、特别是在北方游牧民族当中更是司空见惯的,但将中原人和游牧人的居住方式拉在一起进行比较,你会恍然醒悟《西游记》作者的用心所在。
因此,生活小动作“卷帘”,象征的是北方少数民族群体的生活习性。“帐房”是游牧民族的房子,上到可汗,下到普通牧民,在一天的生活当中但凡要进出必将有“卷帘”的动作。所以,“卷帘”是一个游牧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西游记》作者用这种司空见惯的生活小动作来区分汉地将军与大漠将军的不同特征,着实瞒过了世人的眼睛几百年。
“玉玻璃”在《西游记》中象征的是珍贵的器物,在中国,清代以前玻璃产品十分名贵,隋唐时期的玻璃古玩基本上来自西方,在玉帝帐下打碎玉玻璃罪可诛。但在《西游记》中“玉玻璃”代表以下两层含义
在中原文化中,“玉玻璃”就是玉、水晶类器物,水晶象征着纯净、圣洁和高贵。如果沙和尚的原型是蒙古王,蒙古始祖马踏四方之时在道德层面有无不良记录呢?在诸侯纷争的乱世,诞生一位像成吉思汗那样的英雄维持国家秩序很有必要,但在元朝,蒙古人滥杀无辜、大搞种族歧视,这等做法在中国文化范畴中绝对是一泓难以洗刷的污点。但《西游记》作者对这一“污点”似乎要报以“原谅”的姿态,这玉帝的“玉玻璃”是被卷帘大将“失手”打碎的,不是“故意”的,根本过错在于“玉玻璃”太脆了。也许这正是作者要反映的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差异所在吧。
被沙和尚吃掉的九个僧人,他们为了群体利益欲度千难环境西去求经,不成想变成白骨一堆,其灵魂遭受冤屈,最终观音冠于红色佛帽,这些幽灵才肯散去。九个冤死的骷髅连在一起,与红色佛帽(代表西域着名佛教派别)组成弱水渡船,预示那九个骷髅与唐僧师徒以及众人,只要团结在一起修行,皆能成佛。
当然,《西游记》在宣扬佛理。具体到书中提及的那九个骷髅,这九个被冤死的骷髅,可能代表的是当时特定环境下,中原冤死的汉人百姓。沙和尚所代表的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政治环境下,也曾一度将中原汉人视为草芥。这些不堪的往事《西游记》作者也以“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我以为异物,将索儿穿在一处,闲时拿来顽耍”这几个字轻描淡写了。笔者也深信,那几个骷髅所代表的,成千上万个为国家、民族献出了生命的汉族人民一定完满成佛了。因为我个人对成佛的理解是:“为了上到国家民族利益,下到为家族亲人、朋友做出过贡献的人,能让后世百姓记住英名的人,皆可列为佛的行列”。
以成吉思汗为代表的蒙古社会也不例外,蒙古族自元、明朝起崇尚佛教,大力扶持了格鲁派藏传佛教,建立了优秀游牧文化,为实现中国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收复沙僧的过程中,书中提及“二十四路诸天”。在中国有“二十四史”(西游记中提及:“那轮日的诸天”,意思就是历史),可以笼统的说,每朝如果诞生一位佛教护法,直到明朝应该有二十四路护法神。在佛教中的确有二十四路诸天护法。
这样说来,《西游记》中组建的取经团队,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团结的理想局面。《西游记》中嵌入了中华民族、北方游牧民族共同“取经”的历史。
❸ 很多年前看的一部动画片,关于西游记的,只记得很搞笑,沙和尚很喜欢挖宝藏,金子。
《悟空大冒险》 是日本的! ~ 比较搞笑类型的! 沙僧只知道挖宝藏,还有小龙女~~ 整部动画都比较恶搞的! 沙僧就一直唱:我喜欢宝藏,宝藏,宝藏!
❹ 请问谁有高清晰印刷的西游记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如来佛,唐僧图片,用于设计的,也可是卡通,
虽然没有,但是我也附一张经典的孙大圣给你啦~
❺ 《西游记》沙僧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西游记》沙僧的外貌特征:一头红焰发蓬松,两只圆眼亮似灯。不黑不青蓝靛脸,如雷如鼓老龙声。身披一领鹅黄氅,腰束双攒露白藤。项下骷髅悬九个,手持宝杖甚峥嵘。
沙僧,又叫沙和尚、沙悟净,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为失手不小心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和唐僧一起西天取经。
人物经历
唐僧领着悟空和八戒去取经,走到流沙河,水深过不去了。碰到妖精要吃唐僧,悟空和八戒把妖精打到水里,不敢出来了。八戒下水引妖精出来,又被悟空打下水去,再不出来了。后得观音菩萨相助方得渡河,后经菩萨点化,那河妖才认唐僧为师,共取西经。此人正是沙和尚——沙僧。
❻ 谁能给我: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的图片
孙悟空: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B%EF%CE%F2%BF%D5&in=22512&cl=2&cm=1&sc=0&lm=-1&pn=4&rn=1&di=623304288&ln=2000唐僧: http://imgnews..com/i?ct=520093696&z=0&tn=imagenewsdetail&word=%CC%C6%C9%AE&in=8364&cl=3&lm=-1&pn=4&rn=1 猪八戒 :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6%ED%B0%CB%BD%E4&in=24752&cl=2&cm=1&sc=0&lm=-1&pn=88&rn=1&di=646723401&ln=2000沙和尚: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CE%F7%D3%CE%BC%C7%C9%B3%BA%CD%C9%D0&in=31321&cl=2&cm=1&sc=0&lm=-1&pn=10&rn=1&di=2688035120&ln=71
❼ 有几张图片里面是什么观音菩萨,孙悟空,唐憎之类的微信对话,超搞笑的图,最近弄丢了,哪 个好人发过来
唐僧:小说里的唐僧是虚构的人物,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玄奘法师是有区别的。小说里的唐僧,俗姓陈,名祎(音译)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化生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着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朝皇上选定,前往西天取经。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金蝉子投胎——旃檀功德佛】
孙悟空:又名孙行者、外号美猴王、号称齐天大圣。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因迸裂,见风而成之明灵石猴。在花果山中,有一群猴子指着花果山的瀑布说了一声,有谁敢进去,为我们寻个按家之地,不伤身体者,我等拜它为王,石猴发现水帘洞,并借此机会将“石”隐去了。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须菩提为师,习得七十二变化之本领。兵器为从东海龙王那抢来的“定海神针”金箍棒。此后,孙悟空大闹天宫,自封为齐天大圣,被如来佛祖压制于五行山下,无法行动。五百年后唐僧西天取经,路过五行山,揭去符咒,才救下孙悟空。孙悟空感激涕零,经观世音菩萨点拨,拜唐僧为师,同往西天取经。取经路上,孙悟空降妖除怪,屡建奇功,然而三番两次被师傅唐僧误解、驱逐。终于师徒四人到达西天雷音寺,取得真经。孙悟空修得正果,加封斗战胜佛。孙悟空生性聪明、活泼,勇敢、忠诚,疾恶如仇、敢于反抗,热爱自由,除恶务尽,充满斗争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已经成为机智与勇敢的化身。所以孙悟空很容易就会成为中国小男孩崇拜的偶像。(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石猴——弼马温——齐天大圣)(72变)【金箍棒——斗战胜佛】
猪八戒:又名猪刚鬣、猪悟能,孙悟空常称他“呆子”。原为天宫中的天蓬元帅,因调戏嫦娥,被罚下人间。但错投了猪胎,长成了猪脸人身的模样。在高老庄抢占民女,后被孙悟空降伏。修得正果,封号为净坛使者。猪八戒的兵器是九齿钉钯。猪八戒只会三十六种变化。猪八戒这个形象是吴承恩塑造很成功的形象,它虽好吃懒做,却是孙悟空的左膀右臂。虽然自私,却讨人喜欢,虽然喜欢拨弄是非,一遇到困难就打退堂鼓,但对师傅却很忠诚。【天蓬元帅(戏嫦娥)——净坛使者】(36变)【九齿钉钯】
沙和尚:又名沙悟净、沙僧。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塘虱精),后观音菩萨收服,命沙和尚拜唐僧为师,保他去西天取经。因他最后拜唐僧为师,一路上任劳任怨,负责挑担。虽然故事太少,生气不足,但他仍是不可或缺的配角。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书中又将沙和尚称为“沙僧”。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卷帘大将(蟠桃会上打碎琉璃盏)——塘虱精——金身罗汉】(18变)【降妖宝杖】
❽ 沙和尚的个头、身材、衣着
沙悟净,又叫沙僧、沙和尚,是中国四大名着之首——《西游记》中的人物,是中国四大名着《西游记》五主人公之一。在书中也称土母、刀圭,五行属土,俗称沙和尚、沙僧。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一心归佛,同八戒、悟空一同保大唐高僧唐玄奘(又称唐三藏或唐僧)西天拜佛求取真经。沙僧外貌丑恶,但个性憨厚,忠心耿耿。他不像孙悟空那么叛逆,也不像猪八戒那样好吃懒惰、贪恋女色,自他放弃妖怪的身份起,他就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谨守佛门戒律,踏踏实实,谨守本分,最终功德圆满,被如来佛祖封为南无金身罗汉。虽然剧中个性不鲜明的他戏份不多,但他是《西游记》里不能缺少的重要人物。尽管大家把更多注意力投向神通广大的悟空和笨拙搞笑的八戒,但相信一提起沙僧,人们的心里会产生一种平和,发出一声赞叹:憨厚的人是最可爱的!
❾ 沙僧的九个骷髅头是谁
沙僧的九个骷髅头都是前世的唐僧。
唐僧是十世灵童转世,取了十世经,前九次都是独自一人去,走到流沙河就被沙和尚吃了,沙和尚脖子上带的九个取经人头颅便是唐僧的,因那头颅在鹅毛浮不起的流沙河里沉不下去,沙僧觉得奇怪,便将它串起来玩耍。最后唐僧靠自己的九个头颅度过了流沙河。
沙僧人物原型
《西游记》里的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的原型是唐玄奘、迦叶摩腾、竺法兰。
与孙悟空来源众说纷纭不同,《西游记》唐僧师徒中最不为人们注意的形象就是沙僧,所以沙僧的原型也有比较统一的说法:玄奘曾在途经敦煌西方长达800余里的流沙地带时,无意中打翻了水袋,差点丧命。昏迷中,玄奘梦见了一个数丈高的大神,手执兵刃,对他怒喝。玄奘随即被惊醒,连夜赶路,终于找到了水源。
❿ 沙僧的原形是什么
天庭的卷帘大将书中倒是给过答案。第六十一回过火焰山借芭蕉扇,牛魔王向罗刹女诉说唐僧师徒的出身,其中说道:“他二徒弟猪精,三徒弟沙流精,我当年做妖怪时,我们仍觉莫名其妙。
资料拓展:
沙悟净,又叫沙僧、沙和尚,是中国四大名着《西游记》五主人公之一。在书中也称黄婆,土母、刀圭,五行属土。原为天宫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因打破了琉璃盏,触犯天条,被贬出天界,在人间流沙河兴风作浪,危害一方,专吃过路人。后经观音点化,赐法号悟净。沙僧比较憨厚,忠心耿耿,从电视剧里他喊"大师兄"那种厚重的声音和真诚的眼神可以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