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卡通图片 » 美式民主搞笑图片
扩展阅读
什么软件可以把图片眨眼 2025-08-14 20:27:13
什么树长刺的图片 2025-08-14 20:17:44

美式民主搞笑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9-03 00:50:59

1. 美式民主 和 北欧民主的区别在哪里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不同点: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⑥所属的革命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⑦时间不同:1840—1919,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 瞧瞧美国的民主,人权,自由是什么玩意儿

美国的民主,自由,人权,都是相对的。

民主、自由、人权等,这些词语本身并没有什么阶级性,而使用这些词语的不同的人、阶级、利益集团或国家,往往是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赋予了它们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含义。所以,在政治哲学领域和民主政治理论方面,我们对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常使用的一些词句和用语,首先不要犯过去“左”的错误,一切都草木皆兵,一概予以批判和排斥;但也不能完全放松警惕,不作任何分析地全盘照抄照搬,陷入西方主导的话语体系之中。正确的态度应当是,进行深入研究和辩证分析,弄清其确切含义,然后再确定哪些可以直接借鉴和使用,哪些需要加以辨析和改造,哪些需要拒斥和抵制。特别是对民主、自由、人权等这样一些基本概念,更要如此。
长期以来,美国是我们这个地球上最大的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和军事实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一些话语体系也往往是由美国发明、主导与垄断的。对于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回溯一下资产阶级民主、自由、人权理论的起源及发展历程,将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今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的理论,也有助于认识所谓“民主的普世性”。
以美国为首的当今国际垄断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人权理论,是对自由资本时代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自由、平等、博爱,是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在其革命时期提出的政治口号。实质上,这是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自由贸易、等价交换原则在政治领域中的反映。当时,这一口号对摆脱封建王权和神权束缚,争取政治自由、民主平等具有重大意义。它不仅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起到了号召、激发、团结革命群众向封建统治发动进攻的作用,而且产生了广泛的世界性的影响。但是,这一口号也具有很大的阶级局限性。马克思在指出自由、平等、博爱这一口号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的同时,总是不断地指出这一口号的极大欺骗性,指出这一口号的实质是资产阶级追求自身的利益,保护和扩大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巩固资产阶级所赖以生存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各国资产阶级相继走上了侵略扩张之路。它们在扩张领土、建立殖民地、拓展利益范围的同时,也进行着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扩张。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以及由此制定的资产阶级政治和经济制度,也随之走向世界。
美国是上述侵略扩张行为的后起之秀。对外进行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渗透,并不仅仅是美国某些统治者的特殊癖好,而是有着其深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根源。绝大部分的美国人都自称或都是基督徒。艾森豪威尔曾说:“承认上帝的存在是美国精神的第一个也是最基本的一个表现。没有上帝就不会有美国式的政体,也不会有美国的生活方式。”在全世界流通的美元货币上,也印着“我们相信上帝”这样的语句。所以,除了华盛顿第二任就职时的两段简短演说以外,几乎所有美国总统的就职演说都谈到了上帝。从根本和实质上说,所谓“上帝”,就是为美国资产阶级垄断集团根本经济利益和国体、政体服务的奴仆,这是美国国家意识形态的一个显着特点。其另一个特点是,美国各界上层也都深信美国是“新的耶路撒冷”,美国人是“上帝的挑选”和“天之骄子”,承担着上帝赋予的把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与政治制度推广到全球的神圣使命。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美国总统威尔逊便宣称,民主是一个重要的指导原则,因为它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国内秩序,由此当然也能普及于国际秩序;新的自由民主将是美国重要输出品之一,要确保民主在全世界通行无阻。
二战结束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乔治·凯南和国务卿杜勒斯先后提出“和平演变”的理论,但美国当局重视不够。美国在经历主要运用“硬实力”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失败之后,便进一步知晓民主、自由、人权等“软实力”的重要性。
美国对外战略从崇拜“硬实力”到着力运用“软实力”的转变是被迫的。这一转折发生在尼克松政府时期。1968年年底,尼克松当选为美国第37届总统。此时的美国在世界上30个国家驻军100万,对全世界近100个国家提供军事或经济援助。加上已陷入近6年的越南战争,使其财政经济状况逐渐衰落,国际收支发生危机,美国不堪重负。1969年初,尼克松在其就职演说中说:“经过一段对抗时期,我们正进入一个谈判时代”,“历史所能赐予我们的最大荣誉,莫过于和平缔造者这一称号”,“我们邀请那些很可能是我们对手的人进行一场和平竞赛”。严峻的形势迫使尼克松政府采取“和平竞赛”即“和平较量”的三项重大举措,一是决定与新中国关系逐步实现正常化;二是逐步从越南撤军;三是结束布雷顿森林金融体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可以说,这三项“和平较量”的举措,是美国运用其“软实力”拯救和重振美国霸权地位的关键之举。从一定意义上讲,结束布雷顿森林金融体系,放任美元“自由”地充当国际货币,对长达几十年的美国经济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尼克松虽因“水门事件”辞职,但他的继任者福特却继承其思想遗产。1975年7月底,35个国家(33个欧洲国家加上美国和加拿大)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通过了欧安会最后文件,又称《赫尔辛基协定》。该协定是美、苏缓和与妥协的产物,两国的政策目标在协定中都得以实现。《赫尔辛基协定》规定,二战后形成的欧洲边界现状不可破坏,这就意味着美欧对苏联“硬实力”的承认,但同时美欧也提出了苏联要对西方“软实力”即“人权和基本自由,包括思想、道德、宗教或信仰自由”的“尊重”,并扩大东西方阵营的人员往来。对苏联而言,这实质上是使美国利用所谓“人权”等问题干涉苏联内政,支持和扶植苏联社会内部的反对势力合法化。至此,西方国家利用协定中规定的条款,给予苏联“持不同政见者”以多方的支持。这种支持有物质和金钱的,也有“荣誉”和所谓“道义”的。在一定意义上甚至可以说,这就为日后苏联解体和苏共垮台打开了一条关键的通道。
1977年卡特政府上台后,则把人权明确作为一个国家外交政策主要目标,并以所谓维护人权的名义,大肆干涉别国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内政。
冷战结束后,美国称霸全球成为可能。处于冷战向后冷战过渡时期的老布什,对美国“对外人权理论”作了“创新和发展”。布什说:“促进自由、民主的政治体制的发展,作为人权以及经济和社会项目的最可靠的保障。”1989年1月20日,布什在其第二任就职演说中强调:“我们的愿望多过了我们的钱袋子,但我们需要愿望”。这一矛盾如何解决,布什又说:“如果美国不致力于高尚的道德原则,那她就永远不是完整的美国。今天的美国人民有这样一个目标,那就是让国家的面孔更和善,让世界的面孔更慈祥。”此后,布什政府把支持民主和鼓励市场经济作为他们对外政策所追求的两个目标。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充分说明了民主、自由、人权等“软实力”对于美国实现其战略的极端重要性。
克林顿政府认为,卡特政府的人权政策是以个人为目的的,而冷战结束后,则应当从民主这个更基本层面上促进人权。据此出发,克林顿政府把提高美国安全、发展美国经济与在国外促进民主作为国家安全的三大目标,从而进一步明确把在国外促进民主上升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
为适应美国推行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需要,历经老布什和克林顿两任政府对其实践认识的升华,美国政府及学者对人权的定义也作了实质性的修改,“人权属于主权范围内的事务”的观点逐渐让位于“人权高于主权”的主张。因此,在冷战结束后,人权更进一步被看作是美国在全世界推行民主战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应该看到,冷战结束后,新一轮更大规模的经济全球化席卷全球。这就使得为竞争自由、贸易自由和金融自由服务的民主、自由、人权和新自由主义表面上具有了更广泛的所谓“普世性”。因此,也就重新唤起了美国对“硬实力”的崇拜。结果,美国在海湾、南联盟、阿富汗和伊拉克接连打了四场较大的局部战争。前三场,较为顺利,第四场开始也十分顺利。2002年1月20日,小布什在其第一个任期刚刚就职时,颇具“血气方刚”之势。他在就职典礼上说:“美国有强大的国力作后盾,将会勇往直前”;“如果我们不领导和平事业,那么和平将无人来领导”。此时的美国,想通过“硬实力”“让大家分享”“民主”,结果碰得头破血流。
崇拜“硬实力”的教训,使得小布什回归到对“民主”等这类“软武器”的重视。从一定意义上讲,“软武器”的传递者是曾因从事协助苏联犹太人偷渡到以色列而被判处9年监禁的原苏联犹太人纳坦·夏兰斯基,他曾是当年很着名的持不同政见者。夏兰斯基写过一本名叫《论民主:以自由的力量征服暴政和恐怖》的书。书中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世界分为两大类,一个是“自由社会”,一个是“恐惧社会”;前者是“推动和平的力量”,后者是“战争与恐怖的根源”。民主是一种普世价值,只要可以选择,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的人民会选择生活在独裁者的统治下。“恐惧国家”、“专制政权”不能靠自身的变化走向民主,西方国家必须把西方价值观的理想与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经济援助挂起钩来,才能取得“胜利”。为了自由世界的安全,应采取任何必要手段来支持民主。据说,布什在第一任期即将结束之际拿到该书后,便如饥似渴地阅读,读后对本书阐述的观点大加称赞:“如果你想搞清楚我在外交政策上的想法,你该去读读夏兰斯基的书,这家伙可是个英雄人物,这真是一部伟大的着作”。夏兰斯基还被邀请到白宫做客,布什也把此书推荐给国务卿赖斯,以至这本书在白宫和美国政界军界迅速走红。这使美国的政治家们颇有一种迷航之舟得到罗盘的感觉,使懵懵懂懂的单边主义乱闯一下子获得了“精神的指导”和“震动后的动力”。
看过该书后,布什还立刻对他的第二任就职演说和国情咨文做了修改。2005年1月20日,布什在仅有20分钟的第二任期就职演讲中就塞进了40多个“民主”、“自由理念”、“民主权利”、“自由世界”等字眼。他说:“我们已明了自身的弱点,我们也深知其根源。”“我们受常识的指引和历史的教诲,得出如下结论:自由是否能在我们的土地上存在,正日益依赖于自由在别国的胜利。对和平的热切期望只能源于自由在世界上的扩展。”“有鉴于此,美国的政策是寻求并支持世界各国和各种文化背景下成长的民主运动,寻求并支持民主的制度化。最终的目标是终结世间的任何极权制度。”“那些面对着压制、监狱和流放的民主变革的参与者应该知道,美国知道你们的潜力:你们是自由国家未来的领袖。”美国等西方国家主要以民主、自由、人权作武器,仅花费了46亿美元,便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吉尔吉斯坦“成功改造”中亚三国的实践,使得美国更加重视民主、自由、人权等“软实力”。
2008年8月7日,美国总统布什在动身参加北京奥运会之前,在泰国曼谷就美国对亚太国家和地区的态度发表讲话时说:“我已通过明确、坦率和一贯的方式告诉中国领导人,我们高度关注宗教自由和人权”,“美国认为中国人民应该享有基本自由,这是全体人类的天赋权利”,“我对中国的未来表示乐观。在商品自由交易的环境下成长的年轻人最终会要求交流思想的自由,尤其是在不受限制的因特网上自由交流思想”,“最终,只有中国才能决定它将走什么样的道路。美国及其伙伴采取现实的态度,为各种可能性作好准备”。
美国等西方国家拼命对外推销其民主、自由、人权等思想观念,说到底,仍然是为了维护和扩大它们的经济和政治利益。
二战结束以后直至上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世界有一个所谓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发达国家作为整体,年均经济增长高达4.4%,其后20年(从7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的年均经济增长率2.2%。这使经济学界产生过很多乐观想法,例如劳资矛盾解决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被熨平了甚至是消失了,经济将实现自动和无限的增长。这就形成一个奇怪的循环,各国出口赚美国人的钱,然后又购买美国股票和债券,借钱给美国人花,美国人花钱又支撑了美国和各国经济的增长。美元源源不断流向世界,世界又把美元送回美国的债市和股市。1948年,全球国际储备为478亿美元,到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解体前的1970年增长到932亿美元,22年间年均增长3%。从1971年初的932亿美元到2007年年底的64892亿美元,其间37年增长约70倍,年均增长12%。而与此同时,全球GDF仅增长16倍。过去10年,美元货币印刷总量超过过去40年印刷总量,全球官方储备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倍之多。面额为100美元的一张纸钞过去印刷成本为3美分,现在为6美分。美国用3美分或6美分的成本,到海外购买100美元的东西,发展中国家拿到这100美元,还舍不得花掉,往往又反存到美国。自1994年以来,美国贸易逆差逐年升高,1999年达3000多亿美元,而2006年对外贸易赤字已攀升到8830亿美元;1980年,美国财政赤字为762亿美元,而从2008年10月开始的2009财年预算赤字将高达4820亿美元。这就是美国长期以来能够张着大嘴吃世界的根本奥妙。美国当局总是把这一现象解释为美国民主制度的优越,以进一步维持他们金融帝国的统治。
以美国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和他们所鼓吹的民主及自由、人权和新自由主义,也造成了全球范围内贫富的极端悬殊与国家民族的分裂。现在世界上最富有国家的人均收入比最贫穷国家的人均收入高出330多倍;世界南方欠世界北方的外债总额已经从1991年的7940亿美元急增至目前的3万多亿美元,短短10多年,翻了4倍多。根据联合国《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数据,现在世界上最富有的500人的收入总和大于4.16亿最贫穷人口的收入总和。通过民主及自由、人权与新自由主义等手段,最终弱化第三世界国家,是西方强国最基本的战略手法。
但是,美国采用的空手(美元)套白狼(物美价廉的商品)的战略,是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的。如此下去,美国的债务越来越多,贸易逆差越来越大,世界经济的总需求越来越低迷。这一恶性循环的唯一可能结果,就是一场世界经济大萧条。人们常常混淆市场经济与新自由主义的关系,以为一国范围内无障碍市场经济行得通,国际范围内的无障碍市场经济也应该行得通。然而一国范围内的市场经济成功的前提,是政治上的一人一票可以制约经济上的一钱一票,使该国的地区差距与贫富差距得以有效调节,有足够的财政资金建设道路、桥梁、港口、机场,能实施内在协调一致的经济和民事、刑事法律,并且可以用财政与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周期。失去这一前提,市场经济将带来两极分化,假冒伪劣盛行(劣币驱逐良币),经济动荡,秩序混乱,以致社会无法运转。在缺乏一个由全世界人民投票选举的世界政府的前提下,在跨国公司不受人民力量制约的前提下,拆除各国对本国经济的保护,取消各国的经济主权,听任弱肉强食的经济逻辑无障碍通行,只能导致世界范围的两极分化和社会动荡。从2008年9月开始的美国金融乃至经济危机,现在不正是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吗?

3. 海外网评:美式民主已成民主之灾,美国民主制度有何利弊

这种民主制度会引起人们的反抗,而且会对民主不是特别的公平,也会影响一些人的生活,会影响经济,会影响社会发展,造成经济出现问题。

4. 结合美国大选举民主的优缺点

一、两党领导人暗中操纵选举。
美国总统竞选主要是两党总统候选人之间的竞选,其实就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无论谁当选总统,都必须在美国政治体制框架内行政。两党领导层为保证选出中意的总统候选人,对初选都有一套可操控的规定,如果参选者得不到党内高层的支持,很难走完初选的全过程。

资料图:特朗普。
共和党从初选一开始就对特朗普不感兴趣。当特朗普意外接连获胜时,共和党领导层立即秘密策划,采取各种措施进行打压。然而,不按常规出牌的特朗普,却受到了对现实不满的选民的欢迎。共和党领导层明知党内的其他两位竞选人不是特朗普的对手,仍然继续支持他们与特朗普死磕。只要特朗普得不到过半数的选举人票,共和党高层就可以按照规定在全国代表大会上进行“协商选举”,推荐其他人选。共和党的策略没有奏效,特朗普赢得了多数选举人票,获得了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提名。
但是,共和党高层会不会鼎力相助特朗普赢得最后的对决,要看共和党高层与特朗普的幕后交易和特朗普立场的转变。特朗普在开始竞选时曾提出要对富人实行增税,但在特朗普成为总统候选人后提出的经济政策主张,降低了对所有人的税收,这符合共和党不对富人增税的立场。特朗普的这个变化值得人们密切关注。
比较起来,民主党高层对这次选举的操纵比较隐蔽。在民主党兴致勃勃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之际,“维基揭秘”网站公布了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在初选期间的数万封电子邮件,揭露了民主党高层极力打压希拉里的竞争对手伯尼·桑德斯,暗中操纵选举的丑闻。事实上,希拉里如果不能得到民主党高层直接控制的“超级代表”选举人票,她就拿不到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所需要的票数。

资料图:希拉里。
希拉里在担任国务卿期间,利用私人电子邮件处理公务,违反了美国国务院的有关规定,而且还存在严重泄密的问题。希拉里声称,她通过私人邮件处理公务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批准,而且处理的邮件中没有涉密文件。
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务院的调查证实,希拉里的说法是在撒谎,希拉里的行为没有得到任何人的批准,而且处理的邮件中有涉及“最高机密”的文件。出于党派利益,美国总统奥巴马声称希拉里是担任美国总统最合适的人选,美国副总统拜登则站出来为希拉里的诚信和人品作担保。但是,“电邮门”丑闻如何进一步发酵,还有待观察。
二、“金钱政治”已成为美国选举的不治之症。
美国最高法院取消选举献金的上限之后,金钱在美国民主选举中的投入越来越多,选举受金钱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据美国媒体预测,美国今年大选花费的资金将超过以往各届。从理论上讲,任何美国人都可以参加竞选总统。但事实上,最后能成为总统候选人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有经济实力的大富翁,如特朗普;另一种是得到美国财团和富翁支持的政治圈内人物或政治精英,如希拉里。仅靠草根选民资金支持的竞选人很难走完初选流程,如桑德斯。一旦总统候选人最终成为美国总统,投桃报李是必须的,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首先要考虑大财团和富人的利益,而美国大多数选民的利益被边缘化,这已成为美国金钱政治的铁律。
三、两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得不到全国多数选民的欢迎。
美国两党总统候选人一旦确定,无论选民喜欢与否,都只能在两人间进行挑选。在此次大选中,特朗普和希拉里不受选民欢迎的程度相当严重。美国皮尤研究中心8月9日至16日在全国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人中,只有27%的人认为特朗普将会是一个好总统,而认为特朗普是一个平庸和糟糕的总统的人数高达70%;认为希拉里将会是一个好总统的人只有31%,而认为她是一个平庸和糟糕的总统的人数达到67%。
在今年的选举中,一些不满意特朗普的共和党选民表示要投希拉里的票,而一些不喜欢希拉里的民主党选民则表示支持特朗普,这正是选民别无选择的无奈。今年四月,数千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抗议活动,要求国会修改法律,确保总统选举“自由和公正”,铲除“金钱政治”。他们提出,美国的政治和权力被大财团和大企业操纵,民众的利益被边缘化,美国的民主已陷于危机之中。
四、美国总统竞选中的丑恶现象是社会文明的不幸。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竞选者为了击败对手,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相互谩骂、人身攻击、威胁和恐吓的现象,司空见惯。昔日的朋友,在竞选中成为仇敌,竞选结束后,双方又握手言欢。这种低俗和虚伪的美式选举民主,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不幸。美国总统大选应该是呼唤“美国梦”的过程,但却成了美国社会分裂的战场。美国选举民主发展到今天似乎走进了死胡同。

5. 我国政客时常用“总统选举筹钱”来抨击美式民主,不知美国政客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权势集团和资本家在竞选前以捐献等名目将大量竞选经费资助自己选定的候选人。有时同时对两党投资。竞选经费不断增加。1856年未超过2.5万美元,1860年林肯竞选耗资10万美元,1936年两党竞选费用1400万美元,1940年超过3500万美元,1956年1.55亿美元,1976年5.4亿美元,1980年10亿美元,1984、1988年又创新记录。从1940一1984年,40多年间竞选费用增加了40倍。体现资产阶级民主的自由竞选,不过是由金钱支配的竞选。加州众议院前议长杰斯·昂鲁说:“金钱是政治活动的母乳”。还有人说:“金钱是竞选机器运转的燃料。”美国政治学者哈罗德·戈斯内尔和理乍得·斯莫尔卡在《美国政党和选举》一书中说:“在现代竞选运动中,富人能够出钱利用一切有广泛影响的宣传工具,或花钱雇用别人为他经办这类服务,而一般的人则无法利用电视、广播或报纸(且不说其他的竞选设备),那怎么能够希望一个一般的候选人能同富人或穷人发挥大的政治力量。一个处境不利的,好不容易才获得了选举票的集团,由于缺乏经费,要使人们接受它的影响就遇到了极大的障碍。”在竞选中花钱越来越多是和现代的竞选方式相联系的。航空旅行,无线电和电视广播、广泛民意测验飞投寄邮件飞雇佣专职人员、印刷大批宣传品,都需花费大量金钱。

虽然1925年、1939年、1976年国会先后在几个法案中对资助竞选有所限制,但是大财团、企业、公司可以用捐款以外的形式为竞选人登广告,租用电视台,同一家族可用各成员名义分别捐款,跨国公司也可用公司名义捐款,它不能改变垄断资本插手总统竞选的状况。

显然,谁控制钱袋,谁就掌握政府。民心对入主白宫固然有一定的推动或牵制作用,但决定权在钱票而不是选票。表面上在选票面前人人平等,实际上对拿钱的支配地位不同而事实上存在不平等。决定总统当选的并非人民之意而是财主之意。

从杜鲁门到里根,无一例外都有一个或几个财团背景,各垄断集团都有在朝在野的代理人。美国进步学者菲迪南德·伦德伯格在《美国的60家族》和《富豪和超级富豪》书中写道:“肯尼迪政府的一些基本职位是托付给与大富豪阵营渊源很深的那些人”,“约翰逊时代的民主党是大富豪新的政治集合场所”,“对肯尼迪总统和约翰逊总统对高级职务选派的性质作出任何批评时,应当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他们是向哪里去物色那些内阁成员的?肯尼迪和约翰逊进行物色时所注意的处所,就是艾森豪威尔所注意的处所,也就是罗斯福所注意的处所,金融组织和工业组织。”“任何总统都不得不向大企业物色得力人物。”托马斯·戴伊在《谁掌管美国》卡特年代、里根年,代两书中也说:美国的权力“集中在一些实力雄厚售财富充盈的企业家家族的周围——洛克菲勒、梅隆、福特、摩根等财团。”

6. 如何正确认识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简谈美式民主

美国式民主并不是一种真正的民主,相反,美国政治已经开始变成一个由一小部分掌控权力的阶层控制普通大众的寡头政治。
“美国政治中的不平等继续扩大”,这特别体现在美国大选中。根据美国选举制度,总统由选举人团选举产生而不是由民众直接选举产生。并且在美国,投票人在正式投票日期之前提前投票通常是被认可的,这就为操纵选举提供了机会。由于这种选举制度,美国一再出现当选总统得票少于竞选对手的情形。

7. 什么是美国式的民主

美式民主只不过是以少数人的民主冒充多数人的民主,以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美国宪法规定,只要出生在美国,年满三十五岁,居住在美国十四年以上的美国公民,都享有被选举为美国总统的权利。从形式上看,的确是平等的,似乎人人都能当总统,但绝大多数老百姓是支付不起,也无法筹集以千万美元计的巨额竞选经费的。这样选出来的总统从来不是多数人的代表更不可能是全体人民的代表。

美国的思想家利用议员由公民普选产生和国会有立法权并对政府进行监督的特点,把议员说成是“全民利益”的代表,把议会说成是“主权在民”的象征.但是以金钱为润滑剂的选举制定,必定产生为少数富人专有的国会。

民主是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在民主体制下,人民拥有超越立法者和政府的最高主权.尽管世界各民主政体间存在细微差异,但民主政府有着区别于其他政府形式的特定原则和运作方式。民主是由全体公民——直接或通过他们自由选出的代表——行使权力和公民责任的政府。民主是保护人类自由的一系列原则和行为方式;它是自由的体制化表现。民主是以多数决定、同时尊重个人与少数人的权利为原则。所有民主国家都在尊重多数人意愿的同时,极力保护个人与少数群体的基本权利。民主国家注意不使中央政府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政府权力分散到地区和地方,并且理解,地方政府必须最大程度地对人民敞开和对他们的要求做出反应。

8. 美国式幽默是什么

美式幽默泛指美国本土文化中出现的幽默形式。

通常与其他国家的幽默形式进行对比,如:英式幽默(British Humor)、加式幽默(Canadian Humor).通常阐述美式幽默的特定形式和主题是十分困难的。幽默主要来源于美国文化,并依托于美国历史和当前的文化发展。

(8)美式民主搞笑图片扩展阅读:

美式幽默的表现形式:

1、美国卡通和漫画具有批判、幽默、讽刺的特征。幽默漫画家代表有Charles Schulz,Scott Adams,Jim Davis,Gary Larson等,幽默杂志代表有Mad,Humbug,Trump等。

2、美国的电台和音乐唱片也同样充满了幽默的影子。

3、中国观众最为熟悉的就是美国电影了,美国喜剧电影中层出不穷的幽默元素让电影院充满了欢笑。代表作《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怪物史瑞克》(Shrek)等。

英式幽默:英国人的幽默不仅是语言上嘲讽你,智商上也要碾压你。英国人的辛辣讽刺真的是有目共睹,他们不仅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一本正经的自嘲还面无表情,get不到的人完全一脸蒙不知道该笑不该笑。英国人幽默起来喜欢掉书袋,喜欢咬文嚼字,喜欢玩内涵。

和英国人的性格有关,不那么“开放”的“绅士淑女”们开玩笑也要端着,“别低头,王冠会掉”。开个玩笑都要拐弯抹角。但正是这种咬文嚼字,言辞中双关语、讽刺多的风格,形成了英国独特的“黑色幽默”Black Humor,刻薄又不失嘲讽的黑色冷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