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这幅画是什么名字谁画的其中故事是怎么样的哇
画是伦勃朗的《亚伯拉罕和艾撒克》
这是《圣经》中的亚伯拉罕献子为祭的故事
亚伯拉罕献子为祭
老亚伯拉罕把以撒爱得象心头的肉。这种爱只有老年得子的
人才可以体会出来。
有一天,上帝想考验亚伯拉罕对自己是否忠诚。就在亚伯拉
罕祈祷至深夜时呼叫他的名字:
“亚伯拉罕……”
亚伯拉罕应声伏首在地上,用颤抖的声音回答:“主啊,您的
仆人亚伯拉罕在。”
上帝命令他:“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
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的山上,把他献为潘祭。”
上帝耶和华隐去。亚伯拉罕把神的指示默记于心。
清晨起来,亚伯拉罕只说要到摩利亚去祭神,没有告诉家里
人有关神谕的事,怕他们阻拦。他吩咐人备好驴,劈好柴,然后
就带着两个仆人和他儿子以撒踏上了去摩利亚的路。
第三日,他们来到神指示的那座山前,亚伯拉罕举目远远地
看了看那山,就对仆人们说:“你们和驴在此等候,我与少爷上山
去拜拜就来。”
亚伯拉罕把播祭要用的柴放到儿子以撒身上,自己手里拿着
松明与刀,二人准备一同登山。
儿子有些好奇,便问:“父亲哪!”
“我儿,我在这里。”亚伯拉罕回答。
“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播祭的羊羔在哪里呢?”孩子还蒙
在鼓里。
亚伯拉罕抚摸着儿子柔软光洁的金发,无限爱惜,他怎么忍
心将实情讲出来呢?
“我儿,上帝必自己预备作潘祭的羊羔。”
不多久,父子俩就到了上帝指定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
起坛,把柴摆好,又把儿子捆绑起来放在柴上。小儿子吓得哭了。
亚怕拉罕犹豫了一会儿,伸手拿刀就要杀他的儿子。说时迟
那时快,耶和华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
........”
亚伯拉罕拿刀的手在空中停住厂,他回答道:“我在这里。”
天使这才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卜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
在我知道你是真正敬畏上帝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
是你的独生子留下不给我。”
亚伯拉罕的诚心上帝已经看到了,燔祭的目的无非聊以表示
敬神之意而已。可是既然已经来到这里,也不能白走一趟呀。不
用儿子,又用什么作燔祭呢?
“咩咩!”亚伯拉罕听到几声羔羊的鸣叫,回头观看。但见一
只公羊的两角被扣在稠密的小树之间,动弹不得,正在挣扎。他
就取了那羊,代替他儿子献为燔祭。
亚伯拉罕想,原来上帝只是考验我而已,我的主对一切都早
有安排,就把那山叫“耶和华以勒”,意即耶和华必有预备。
祭献已毕,上帝派使者第二次来到他面前,为他祝福。再一
次许诺会让他的子孙如天上的星,海边的沙那样繁多。亚伯拉罕
心领神会,感谢上帝。
亚怕拉罕拉着儿子下山,与仆人会合,一块回住地去了。
《圣经》用亚伯拉罕的以子献祭的故事说明信仰和信心的力
量可能胜过一切。
② 上帝之手绘画是谁的作品
《上帝创造亚当》是米开朗琪罗在西斯廷教堂天顶所画的系列绘画《创世纪》的其中一副。不叫上帝之手。
③ 但是米开朗基罗的《创世纪》中,有画上帝的形象,那又是怎么解释
米开朗基罗那个时代是天主教,天主教的十诫里没有“禁止拜偶像”,所以,他们把“上帝的形象”画下来,不足为奇。
④ 有没有上帝的卡通图片啊...找不到呀我。.帮帮一下拉...
就像右下角的那个
http://www.mythweb.com/gods/media/OlymNav.jpg
⑤ 谁知道这副画叫什么名字 上帝和人用手指沟通的那个
是米开朗基罗 《创世纪》 系列中的《上帝创造亚当》
西斯汀教堂天花板壁画
西斯汀礼拜堂天花板的创世纪系列,是在宗教画中暗指人文主义的精神。其实整个绘画过程就是一场激战与奋斗。
米开朗基罗说:“我是被迫的,我的艺术是在敌视的环境中成长的。”因为爱其才的教皇朱力阿斯二世,却跟他个性相克水火不容,而米开朗基罗刁钻难相处的个性,也造成他四面受敌的窘境。
米开朗基罗透过创世纪,几乎是控诉上帝毁灭与严厉的属性,他宣告毁灭的命运,而不是爱的福音。
首先他绘出上帝创造天地的全能与威严。但创造亚当时,上帝与亚当的手若即若离,这已暗示出人类未来的命运。当亚当夏娃被逐时,夏娃羞惭,可是亚当却愤怒无比的向逐出他们的天使摆手,彷佛是说,你不要我,我也不要你!
⑥ 名画<创世纪>的作者是谁
米开朗基罗画在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礼拜堂天花板上的壁画
⑦ 帮忙找一幅画是谁画的,图片如下。
Jusepe de Ribera 胡塞佩·德·里贝拉作品
作品名:The Deposition
胡塞佩·德·里贝拉(1591-1652年)简介:
胡塞佩·德·里贝拉出生在西班牙的巴仑西亚,少年时随父亲去意大利,长期定居在那不勒斯。曾游历过许多艺术圣地,并学习和研究过历代大师们的许多作品,尤其崇拜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和提香。17世纪卡拉瓦乔的艺术观念和明暗画法,对他影响尤为直接和深刻。25岁起荣任那不勒斯总督的宫廷画家。
里贝拉在那不勒斯成为画家们公认的领袖人物,与意大利的画家共享盛誉。因为他个子矮小,意大利人称他为“小西班牙人”。但是在他那矮小的身躯中始终蕴藏着一颗高尚善良的灵魂,他用自己的画笔为西班牙人在欧洲画坛争得了荣誉。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17世纪上半期西班牙绘画的重要代表。在意大利期间,年轻的委拉斯开兹曾拜访过他,不少有成就的意大利画家均出自他的门下。
里贝拉的创作题材广泛,他一生的作品无论是宗教神、寓言、风俗画还是肖像画皆很出色。他的宗教题材作品更多地倾向于世俗化,宗教人物都是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实写照。他尽管不去描绘对上帝的赞美和虔诚,而是去表现人物充满自信自尊和英雄无畏的气质。他用农民般的朴实、有力和粗犷来形成自己的艺术语言。由于他长期居住在意大利,描绘的又是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因此,人们往往把他视为卡拉瓦乔的继承人。
里贝拉早期的作品就以流畅的笔触、结实的人体和富有激情的心理刻画而引人注目。到了40年代,他的作品也以优美的威尼斯式的色彩而逐渐受到同行们的赞赏。他强调人体浮雕般的体积感,色调沉着有力,并带有抒情诗般的意味,从而丰富了西班牙绘画的艺术语言。里贝拉曾为宫廷服务多年,作为宫廷画家,最可贵的是:他以善良同情的心态发现和描绘社会底层劳动大众的面貌、思想感情和品质。这也是17世纪西班牙现实主义画家们的共同之处。57岁的画家经历了1648年的人民起义(结局不好),这对画家是沉重的打击,年过半百的画家变得郁郁寡欢和消极沉闷。不久便辞去宫廷画家之职,隐居于那不勒斯郊外,暂时搁笔,深居简出。两年后又拿起画笔,此时创作的人物都带有难以抑制的情感,大多垂首颓丧,目光无神,画家借以抒发心中郁闷的情绪和失望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