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杭州 开车的交通和规则的注意事项
1、进入主路:进入主路后,沿最外侧车道行驶一段距离,逐渐加速,直到把速度加到,与主路原有行驶车辆吻合的时候,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往里并线。
2、出主路:距离出口500米的时候,用比原有速度略微低一点的车速,逐车道地向外并线,保证在距离出口100-200米的时候,车已经行驶在了出口车道上,进入出口车道之后,再把车速彻底降低,以保证安全出主路,同时又不影响主路各车道的流动。
3、减少车道:在减少车道的瓶颈处,各位驾驶者自觉地采用轮流制,一边一辆依次通过。
4、路口起步:跟垂直的路口开始闪灯了,就可以踩离合挂档,这边只要变了绿灯,松开手刹跟上油,车子很快就能驶过路口。
(1)开车请让路搞笑图片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出发前注意咨询气象信息,最好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微博以及电视、交通广播等途径提前了解路况信息。风雨较大的天气尽可能不要出行,以免遇上危险或耽误行程,给出行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出发前检查车辆:尤其对灯光、制动、雨刮器等机件要检查到位,货车驾驶人上高速前要做好货物的捆扎。高速公路上桥梁、隧道多,风口横风影响较大,车辆如果遭到强横风的袭击,要注意握紧方向盘,发现车辆偏移时,应微量转动方向盘,矫正行驶方向。
3、遇强暴雨时处理技巧:当遇到暴雨天气时,能见度比较低,示宽灯和前雾灯已经不够用了,红色后雾灯的穿透力比较强,能较好的提示其他车主,所以这时候我们应该开启后雾灯。
2. 少女因为未让路遭车主殴打,对此你怎么看
我认为这位车主的行为是十分不应该的,开车行驶在路上时,礼让行人是最基本的道德,而这位车主却反过来,因为行人没有让路,就做出打人的行为。反观这位女孩子也并没有什么大的过错,走在路上可能一时没有看到来车,在车辆要进行倒车的时候自己还往前走,就引发了车主的不满。
但是事情本身对女孩的影响可能远远不止于此,据女孩的妈妈介绍,女孩每天晚上都做噩梦,可能以后走在车上看到车辆也会有心理阴影了。其实像这样的事情,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车主在当时能多一些宽容,不要那么急躁,或者能跟女孩把事情好好的说开,而不是一上来就大打出手。这样的车主,难免会让人把她跟路怒症联系在一起,有这种心理的人,行驶在路上对别人来说是很危险的,可能因为一点小事,她的一点不顺心,就去伤害别人,这样想想也是很令人害怕的。希望这位车主在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能够做出反思,在以后开车时能不要那么暴脾气。
3. 16岁少女因未让路遭车主殴打,家属对此有何回应
女孩的母亲对记者说孩子现在的情绪非常不好,经常做噩梦,严重掉头发。而肇事者因为事情被曝光了,所以才同意了进行赔偿,之前一直都是漠视的态度。
显然这件事的过错方就是车主,女孩只是没有为你让路就遭到殴打,这道理在哪里也说不通啊。现在孩子精神受到了惊吓,身体也多处受伤。如果不是媒体报道,车主根本就是漠视的态度。这种随意打人,拿他人生命不当回事的态度,真不知道是谁给他们的勇气。车主如此蛮横霸道,不知道是何道理,难道现在的个别车主就可以如此横行了吗?
你对这件事是什么看法呢,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4. 最近刷到女司机停车开窗头伸出去开雨刷对向车倒车让路是什么梗
这个梗是贬义词,意思是女司机开车不稳当,容易出现误操作,当对向女司机停车开窗头伸出去开雨刷,对方看到后就会很害怕,自己马上退回去,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其实这些都是网络梗,事实并不是这样,不用放在心上。
网上经常曝光女司机开车事故,引起人们对女性驾驶能力的议论,渐渐形成了“女性是马路杀手”和“女性不适宜驾驶”的认知印象,女司机一词也有了新的意义。
反驳
交管部门给出的统计数据可能让人感到惊讶,女司机在严重事故方面的表现,比男司机要好得多。以2007年的北京为例,当年北京有139.8万女司机,占全体驾驶员总数的30.7%。然而,女司机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一般事故,总共只有176 起,仅占一般程序处理事故总数的3.3%。
而造成了死亡的重大和特大事故中,女性肇事24起,死亡24人,分别仅占当年事故总数、死亡人数的2.2%、2%。换言之,女司机肇事事故死亡人数仅为男司机的50分之1。这与女司机是马路杀手的结论简直完全相反。
或许有人怀疑这是因为女司机开车总时长要远远少于男司机的缘故,从案例数多得多的交通执法情况来看,不支持这个结论。
2007年,北京市机动车驾驶员受处罚的交通违法行为386.3万起,其中女性驾驶员74万起,占19.2%,女性开车总时长不会比男性有几十倍的差距。即便考虑上大型车基本由男性驾驶的情况,女司机在严重肇事方面的记录也远比男司机来得好。
因此,恶意揣测女司机是因为人数少、不常开车导致肇事比例比男司机少的结论是不成立的。
5. 看图说话,司机请开车
今天我遇到了一位文明的驾驶员!他是308路公交车的驾驶员,他的工号是:108307
他的文明的事情是:每到一个站点就用广播告诉乘客:“本站点可以换乘几路几路公交车”。
“下车时请慢一点,请注意安全”。
如果我们都能象这位驾驶员一样讲文明讲礼貌,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
6. 开车表示感谢怎么鸣笛
“嘀”,短按一声,表示谢谢。
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对向行车,比如在狭路相逢的时候,对方倒车回去把路让开化解拥堵,你在开到对方旁边的时候需要短按一声喇叭打招呼致谢。
当两车面对行驶相遇时,一声短促的“嘀”是一种招呼语言。一般用于两车驾驶员互相打招呼,或者是驾驶员与行人打招呼,也可以是错车的时候相互表示的一种礼仪用语。
短促的两声“嘀嘀”一般可以用于超车时,一般情况下是小轿车先行,或是快车先行。当你要超车时,除了要用灯光示意前车,最好可以加上短促的两声--“嘀嘀”。但是这种方式要掌握好尺度,不能让前面的驾驶员反感。
三次鸣笛声“嘀嘀嘀”起提示作用,在正常行驶中,需提醒前方的行人及非机动车注意,为自己让路时。可以采用短促而有节奏的三次鸣笛声--“嘀 嘀嘀”加以提示,以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6)开车请让路搞笑图片扩展阅读:
1、“嘀——”
在多弯的山路中,弯角内是看不到的,所以在入弯前必须长按一声喇叭,意思是“请赶快让一让,我刹不住啦!”
2、连续的嘀嘀:
这样鸣笛,是因行人车辆较多,请行人、车辆注意或让路。
3、狂按喇叭
大多是在催促的意思,“请让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