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手父母必看:宝宝长牙的时间及顺序
你知道宝宝长牙的时间和顺序么?小宝宝出生后不久便会迎来长牙这件事,新手父母更要了解这时期的宝宝,以便更好的帮宝宝预防各种长牙带来的问题。那么,小编就来说一说宝宝长牙那些事。何时长?如何长?先长后长?这些问题今天统统弄清楚。
【part1】
下面是宝宝乳牙萌出时间,可爱卡通画~简单明了!爸爸妈妈们可以对照图片来大致了解宝宝的牙齿哦~
在孩子换牙期间,乳牙与恒牙是共存的,恒牙刚刚萌出,特别是六龄牙,体积大,咬合面窝沟多,牙釉质发育不完全,很容易滞留食物残渣,再加上孩子不注意口腔卫生或经常吃甜食、喝碳酸饮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龋坏。所以,在这个时期,家长更应该多注意孩子口腔卫生,及时进行窝沟封闭。
PS:换牙期间直接关系到孩子今后牙齿是否整齐、美观,所以,父母在这期间对孩子加强护理,让孩子拥有一口好牙。以下几种宝宝换牙期常见的情况,家长请注意,发现问题,请及时到意见检查治疗。
1、乳牙滞留
2、乳牙早失
3、乳牙恒磨牙龋齿
4、牙齿错位咬合
5、多生牙
㈡ 宝宝出牙的征兆、时间、顺序是怎样的如何护理
到了宝宝长牙时期,妈妈们就会讨论,然后会发现宝宝们长牙的时间都不一样,有的早有的晚,而且有的宝宝出牙的顺序也不一样,那么,宝宝出牙的时间、顺序和别人家娃不一样,到底是否正常呢?
3、哭闹、发低烧
由于出牙的不适感常使宝宝吃不好、睡不香、脾气火爆、爱哭闹,有一部分宝宝在出牙时会出现低烧现象,家长可以这么做:
戴上指套或用湿润的纱布巾帮宝宝按摩牙龈,也可以将牙胶冰镇后给宝宝磨牙用,可以帮助宝宝缓解出牙时的不适,还能促进乳牙的萌出。
前面介绍的就是宝宝出牙的时间和顺序,但是也提醒了,并非每个宝宝长牙的顺序和时间都一样,所以当发现自家宝宝出牙和别人家娃不一样时,不要认为是缺钙或不正常了,只要在正常的出牙时间内都属于正常的现象哦~
㈢ 儿童长牙齿顺序图
宝宝长牙顺序,是幼儿牙齿生长顺序。一般而言,宝宝约七个月大左右开始长出第一颗牙,不过牙尖却可能在三个月大时就已稍稍瞧见。
一般婴儿6个月的时候开始长牙,有时见宝宝一笑,上面或者下面露出两颗小牙,尖尖的,很是可爱。那么,宝宝长牙的正常顺序是怎样的呢?
宝宝长牙的正确顺序
6-8个月:下齿槽长出两颗中间的门牙,跟着上齿槽又长出两颗门牙。
8-12个月:上齿槽长出外面两颗门牙,然后下齿槽的两颗外侧门牙冒出牙龈。
12-16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出现第一乳磨牙。
长牙
长牙
16-20个月:先后在上下齿槽长出犬牙。
20-30个月:长出下齿槽的两颗第二乳磨牙,上齿槽的两颗第二乳磨牙,至此20颗乳牙长齐了。
宝宝从6个月开始出牙,到2岁半左右乳牙基本出齐,长齐20颗乳牙。
以上是小宝宝长牙的正常顺序。小编提醒,宝宝的出牙顺序与遗传和营养都有关系,通常宝宝是按顺序出牙,但是宝宝长牙顺序颠倒的也不在少数,只要牙齿的质量好,长牙顺序紊乱也没有关系。
长牙症状
一般而言,宝宝约七个月大左右开始长出第一颗牙,不过牙尖却可能在三个月大时就已稍稍瞧见;有的却要拖到十二个月大才见长牙。长牙的速度身受遗传影响,所以如果夫妻二人小时候长牙很早,则宝宝也大概如此。长牙的征兆大约会比你真正能看到牙齿冒出早二、三个月出现,这些征兆因人而异,不过大致不出以下几种:
流口水:
宝宝约从十周到三、四个月大左右开始流口水,长牙尤其会刺激口水的分泌。
下巴或面部起疹。宝宝的下巴及脸部皮肤可能因和唾液长期接触而过敏发疹。要避免这种现象,应该常擦拭宝宝流出的口水。当皮肤呈现干燥时,不妨擦上温和的乳液来滋润。
轻微的咳嗽:
过多的唾液会使宝宝出现反胃或咳嗽的现象。只要不是感冒或过敏,那就无所谓。
啃咬。长牙的宝宝可能见人(或物)就咬──从他自己的手到妈妈的乳头、甚至陌生人的手指头──无非是想借啃咬的施力来减轻牙床下长牙的压力。
疼痛:
发炎是柔缓的牙床纤维对付迫近的牙齿唯一的办法,对某些宝宝它会造成剧痛,有些宝宝则丝毫没有感觉。尤其是长第一颗牙及臼齿时最不舒服(不过臼齿大约是在一岁以后才会长)。
易怒:
当齿尖愈来愈逼近牙床顶端,发炎的情形愈严重,不断的疼痛使宝宝变得易怒。
拒绝进食。长牙的宝宝在喂奶时常变得浮躁不定。他可能因为很想塞个东西进嘴巴而显得急欲吸奶,但一旦开始吸奶又会因为吸吮的动作而使牙床疼痛,于是又显得对吸奶毫无兴趣。已经开始吃固体食物的宝宝也会拒绝进食固体食物,那就得靠喂母乳或配方奶粉来补充营养。如果宝宝拒绝进食的情况严重,就要带去看医生了。
腹泻:
有些医生认可腹泻与长牙有关联──可能是吞下太多的口水造成大便松软;有些医生则否决此说。无论有无关联,父母都不应该轻忽宝宝腹泻的现象。
你家宝宝出牙了吗?还没出?那要做好当人肉磨牙棒的心理准备(其实有没有心理准备都一样)。出了?还是哺乳时被小崽子咬疼的?好吧,爸妈的必经阶段来了——宝宝出牙是啥时候、有啥征兆、出牙顺序如何、怎么护理那些小“米粒”……爸妈关心的,都在文章里。
时间方面爸妈都知道得差不多了,那么先出什么牙后出什么牙知道吗?
出牙的先后顺序会遵循一定规律,左右牙齿对称发育“排排坐分果果”:
一般来说,6-7个月时,宝宝会先长下颌的2颗中切牙,再长上颌的2颗中切牙。
只要宝宝在1岁前萌出乳牙,个体差异都属于正常范畴。
有些宝宝的顺序可能会有偏离,这跟遗传、营养等都有关系,只要最终牙齿的排列成形,一般问题也不大。
也有的宝宝可能牙齿不整齐,一般来说用牙齿正畸就能解决,也不用太担心。
㈤ 糖豆妈育儿漫画:“一年之计在于春”,孩子出牙长个慢这里瞧
春天一到,
有很多妈妈开始关注宝宝的 出牙
和长个 情况了,
只要稍比周围同龄孩子慢,
就担心是发育迟缓。
乳牙 的形成,
其实 在宝宝还没有出生
(更确切点讲:在妈妈刚刚怀孕两个月)
的时候已经悄然开始了 ,
只不过那时候牙齿的发育都在骨头里面,
外面是一点动静都没有的哦!
牙齿在刚开始的时候,
其实 没有牙根,只有牙冠 。
随着牙根开始形成,
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开始“破土”而出!
等到乳牙的牙根完全发育完成,
则是 三周岁 之后了。
其实,
乳牙的萌出也是有先后顺序的 。
现在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
一岁还没长牙齿正常吗?
因此,
即便一岁了还没有长牙齿的迹象,
我们也没必要太焦虑。
很多时候我们其实可以 透过薄薄的牙龈
看到即将萌出的乳牙的影子 。
不过也有时候 啥都看不到 ,
可以带孩子去 拍X片 ,
看看是不是 牙龈里
埋着那些正在发育的牙齿 。
下面是糖豆妈整理的一些
宝宝长牙小建议 。
说完了牙齿,
咱们再来说说 长个儿的问题 。
孩子成长期间,
如果妈妈在 短时间内
多次测量 宝宝的身高体重,
往往会 很难看到明显的变化 。
孩子的个头 与基因也是有直接关联的 。
父母个子高,
孩子通常也长得高,反之亦然。
先天基因 对身高的 影响作用占70% ,
后天的30% 我们还是可以
好好把握一下的。
饭吃多吃少了都不好,
食物建议 可以参考之前发布的这篇文章,
有详细介绍
如果宝宝在 喝奶阶段,
奶量也相当重要 !
每日奶量建议:
·1 岁前每天 600-800ML(刚出生的宝宝可能摄入更多)
·1 岁后每天的奶量在 300~500ML
不同年龄段睡眠时间 可以参考这个表
关于宝宝的 身高也可以参考下面这个表
这些指标图片都可以单开保存哦!
算完是不是觉得没有那么焦虑啦?
糖豆妈也是因为看了这个才吃下了定心丸~做到上面几点,
牢牢抓住那30%!
糖豆妈茶话会
黄金生长期和长个儿三要素一定要记住哦!
你家宝宝身高达标了吗?
老地方留言,跟大伙们分享一下!
㈥ 如何找到婴儿长牙顺序图片
婴儿长牙顺序图片
先出下面的两对正中切牙,再出上面的正中切牙,然后是上面的紧贴中切齿的侧切牙,而后是下面的侧切牙。小儿到1岁时一般能出这八颗乳牙。
1岁之后,再出下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紧接着是上面的一对第一乳磨牙,而后出下面的侧切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尖牙,再出上面的尖牙,最后是下面的一对第二乳磨牙和上面的一对第二乳磨牙,共20颗乳牙,全部出齐大约在2-2.5岁。
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个体差异的存在,有的孩子牙齿萌出偏早、有的孩子偏晩,但只要在个体差异的范围内,就是正常的。
㈦ 婴儿的长牙顺序图
宝宝出牙是一种生理过程,爸妈不需太过担心,但有些情况,妈妈们还是应有所了解的,这样才好帮宝宝的长牙的过程中保驾护航呀。那么,宝宝长牙的顺序是怎样的?会有哪些症状?妈妈应该怎样帮助宝宝护理牙齿?
一、儿童长牙顺序图
二、让孩子拥有一口好牙的方法
1、2-6岁
口腔清洁:20只乳牙已经全部长出,妈妈应从2岁起为孩子备有一支牙刷,每天让孩子早晚刷牙。
饮食习惯:每天定时进食三餐,要注意适当的分量。尽量少吃零食,正餐之间最好只让孩子喝白开水。
口腔检查:每隔半年至一年带孩子检查一次口腔,从小进行定期检查有助于培养孩子与牙医之间的良好关系,形成正确的护齿观念。
2、6-12岁
口腔清洁:从6岁开始,“六龄牙”出现,乳牙开始脱落,恒牙开始长出,进入了一生中护齿最重要的换牙时期。
指导孩子正确的刷牙顺序:
(1)顺着牙缝刷,刷上牙时,从上往下刷。
(2)刷下牙时,从下往上刷。
(3)刷牙齿咬合面时,前后来回刷。
(4)每一个地方至少刷五次,里里外外都要刷。
(5)轻轻刷刷舌头,清除舌头上的细菌。
饮食习惯:餐前一小时吃葡萄、苹果等水果。少喝碳酸饮料,少吃汉堡包、巧克力、甜饼干、奶糖,尤其不要睡前吃。饭后、零食后咀嚼无糖口香糖,刺激唾液分泌,帮助坚固牙齿。
口腔检查:在换牙过程中出现任何口腔困惑,须带孩子去专业的牙医处进行诊治。“六龄牙”孩子可到口腔科进行窝沟封闭(在磨牙窝沟上涂一层粘结性树脂),以保护牙釉质不受细菌及代谢产物侵蚀,增强牙齿抗龋能力。
3、12岁以后
口腔清洁:除了早晚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外,还可配合其他的口腔护理工具全面护理牙齿,比如使用牙线,牙线使用的最佳时机是晚餐后睡觉前。使用牙线后必须漱口,将脱落的碎屑冲洗干净。对于牙齿间隙大的或不能熟练使用牙线的小朋友,推荐牙间刷或者牙线架进行清理。
饮食习惯:选择含糖量比较低的食物,如粗粮、核桃、牛奶、玉米、花生、青豆、苹果、胡萝卜、芹菜、白菜等食物等。同样的糖量,一次吃完比几次分吃,对牙齿的伤害要小。
口腔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牙齿排列不整齐可找牙医帮忙,预防龋齿很重要。
三、请警惕的坏习惯
1、乱舔舌头:孩子在换牙期间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常用舌头舔松动的乳牙或新长出的恒牙,从而形成吐舌头或是伸舌头的坏习惯。舌头常在上下牙之间形成局部开合,牙齿之间会出现缝隙。
2、咬嘴唇:如果经常咬上嘴唇可能造成前牙反合,下颌向前突出。咬下嘴唇则会导致上前牙凸出,下颌后缩,上嘴唇会变得厚而短,呈张开状态,牙齿外露。
3、偏侧咀嚼:孩子在乳牙发展的后期容易出现偏侧咀嚼习惯,由于乳牙脱落,一侧牙齿正常的咀嚼功能受到影响,所以只能用另外一侧咀嚼。这会造成面部左右发育的不对称,而不常咀嚼的一侧因为缺少食物的冲刷更容易堆积牙垢,出现龋齿和其他牙周疾病。
4、咬东西:很多孩子喜欢啃手指甲或者咬衣角、袖口、被角、枕角及吮吸奶嘴等,因为在咬这些物体的时候一般总固定在牙齿的某一个部位,因而容易形成牙齿局部的小开合畸形。
5、不良睡眠习惯:有的孩子习惯在睡觉时把手肘、手掌、拳头等枕在一侧脸的下方,或是喜欢经常用手托着一边的腮部,这些习惯对于孩子颌面部的正常发育及面部的对称性都有影响。
6、乱剔牙:孩子如果形成了剔牙习惯,牙缝会慢慢变宽,食物容易嵌进牙缝里。另外,剔牙的牙签如果不卫生,在剔牙时牙龈的黏膜被剔破后细菌进入,可能会形成感染。
分享
㈧ 宝宝什么时候出牙出牙顺序、表现和护理方法是什么一文说清
宝宝出生后,身体的每一个变化都牵动着家长的心。随着月龄增加,宝宝逐渐接触辅食,牙齿也很快就能萌发出来。只是宝宝发育具有个体差异性,有些出牙较慢,让家长非常着急。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到一位宝妈的求助帖子: 宝宝8个月了还没有出牙,是不是营养不达标?用不用去医院看医生?
注意,宝宝8个月不出牙实属正常,家长不用太担心。就拿我家孩子来说,他出牙非常早,4个月直接出了2颗牙齿,我担心他营养过剩,特地去医院做了检查,结果被医生朋友说了一顿,嫌我大惊小怪。孩子发育不同,出牙时间自然不同,只要不超过标准时间,早点晚点都是正常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 孩子的出牙时间、出牙顺序以及护理方法, 新手爸妈可收藏学习。
宝宝出生时是没有牙齿的,平均出牙时间是6个月。只不过,孩子的状况不同,有的4-5个月开始出牙,有的1岁左右才开始出牙。对于这些状况,家长不需要担心,只要不是疾病引起的出牙晚,都属于正常情况。
《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 网络》里提到, 孩子出牙时间可能由基因决定,出牙较晚并不意味着孩子发育有问题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一方或者双方小时候出牙晚,孩子可能会遗传这种情况,出牙也较晚。
《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 网络》里还提到了几个出牙征兆,比如孩子 过度流口水、喜欢啃咬物品(硬物)、牙龈红肿、烦躁哭闹或者伴低热 ……面对这些问题时,家长一定要用心陪伴和护理,帮娃度过难关。
至于出牙顺序,家长可以参照下面的图片。
像大动作发育一样,出牙也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来说,宝宝的牙齿是 对称生长 的,先出两颗下门牙,再出两颗上门牙,然后是旁边的牙齿,由中间往两边扩散。如果宝宝不按常理出牙,先出两边不出中间,建议带娃去医院检查看看,是不是中间牙齿的牙根有问题。
宝宝出牙是牙齿最脆弱最容易受到伤害的时候,要想牙齿 健康 成长,家长一定要帮孩子好好护理,比如: 清洁牙齿(牙龈和牙床)
出牙时,牙床和牙龈都非常脆弱,如果孩子饭后不清洁牙齿,食物残渣和奶渍很可能会让红肿不适的牙龈发炎。所以,家长需要帮孩子清洁牙齿,比如饭后漱口,擦洗牙床/牙龈(手指裹上棉纱布沾温水,轻轻擦洗孩子的牙床/牙龈) 。
出牙后,家长可以使用专用牙膏和牙刷,早晚帮孩子擦洗牙齿。
每天早晚刷牙不仅能清洁卫生,促进牙齿 健康 ,还能给娃养成好习惯,以后再护理就更轻松了。
PS:对牙齿的护理,《美国儿科学会 育儿 网络》里提到: 孩子长出第一颗牙齿后的6个月里,应该带他们去看牙医,而且这个时间不能晚于12个月 (尤其是到了12个月还没有出牙的孩子)。看牙医不仅能知道孩子的牙齿状况,做好基本护理,还能跟牙医学习科学有用的护理妙招,让家长少走“弯路”。
出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就像孩子出生一样,由一个小小的“胚胎”逐渐发育成牙齿,然后不断地向着口腔方向移动,突破口腔粘膜长出来。
出牙时,孩子往往会遭遇很多不适,最常见的有牙龈红肿发痒、口水过度流出、情绪烦躁、哭闹厉害……有的孩子还会伴随低烧或者腹泻(我家孩子出牙时,有轻微腹泻)。
这个阶段,孩子会变得非常难带,需要家长更用心的护理才行。
1、用心陪伴: 婴幼儿时期,孩子睡眠有个“倒退期”,其中一个时期就是乳牙萌出阶段,因为牙龈红肿不适,孩子烦躁不安,经常夜醒哭闹。妈妈需要耐心陪伴,用心陪伴,耐心哄睡,千万不要对他们不耐烦、发脾气。
2、缓解不适: 牙龈红肿不适,是孩子烦躁哭闹、啃咬物品的主要原因。对于这个问题,应对方法并不难,家长可以这样做:
3、外出玩耍: 白天多带孩子外出玩耍,或者在家做 游戏 ,这样可以转移孩子对牙龈的注意力,让他们忘记不适,缓解痛苦。
叮麻寄语: 孩子出牙是一个重要时期,它意味着孩子进入了一个新的成长阶段,也伴随着很多不适,需要家长的用心陪伴和细心护理。建议家长早学习早了解,帮娃度过出牙难关,拥有一口 健康 牙齿。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㈨ 孩子出牙顺序图片序及时间
很多父母并不太重视口腔的健康,通常只有在出现牙齿问题的时候才会去看牙医,但是宝宝的牙齿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牙齿的出现时间和顺序如果乱了,可能表明宝宝自身存在着某些问题,那么宝宝的具体出牙顺序和时间是怎样的呢?
很多妈妈们都发现宝宝最先出现的牙齿,通常都是下门牙。这个牙齿一般是在宝宝6~10个月的时候最先长出来的。接着就是上门牙,上门牙通常是在宝宝8~12个月大的时候长出来的,这个时候,宝宝都喜欢开怀大笑,笑的时候露出上下门牙的牙齿,看起来特别像一只可爱的小兔子。
上下门牙长出来之后,接着就是两侧的牙齿,通常是在宝宝9~13个月的时候出现。接着在10~16个月的时候就会出来下门牙两侧的牙齿。同时在13到19个月的时候会出现上第一磨牙,这颗牙齿的个头通常会比较大,但是只有当下面的第一磨牙长出来的时候,这两个牙齿才能发挥它们的作用。
那么下第一磨牙长出的时间是在宝宝发育14~18个月的时候,这时候宝宝就可以吃一些坚硬的食物,例如饼干。在宝宝长到16~23个月的时候,就会出来上尖牙和下尖牙,而在宝宝大约25~33个月的时间,会长出来上下第二磨牙,这是最靠近里面的牙齿,也是最后的两颗乳牙,通常到这个时候宝宝的20颗牙齿就全部都长齐了。
㈩ 宝宝长牙的顺序是怎么样的图片
经常有朋友问关于宝宝出牙换牙的顺序,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重温一下宝宝换牙的那些知识。当儿童到了差不多要换牙齿的年龄,爸爸妈妈会尤其关注儿童换牙顺序,根据宝宝换牙顺序图能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儿童在哪个年龄阶段要开始换那颗牙齿,随意留意看是否能拔掉,保证牙齿长得整齐。
一般情况下,儿童换牙是按照牙齿上下排左右对称,先下后上的原则。儿童换牙顺序为:
1、在儿童6-8岁时开始长第一颗恒牙,即中切牙,第一磨牙也慢慢长出;
2、当儿童长到8-9岁时,开始长出侧切牙;10-12岁的儿童的双尖牙开始长出,首先会长第一双尖牙,即在侧牙旁边;
3、儿童在11-12岁的时候,上下排的尖牙已经逐渐长出;
4、12-13岁的儿童开始长第二磨牙;
5、最后的第三磨牙,即智齿,要到儿童17岁后才开始长出,而且维持生长的时间会到21岁,因人而异。
儿童换牙顺序图如下:
小儿换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儿,但如果是提前换牙家长须得注意是不是乳牙损坏、脱落甚至是牙周炎,这些都不容小觑。一旦发现问题及早就医,以免发生咬合功能受损,影响恒牙及颌面部的正常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