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第25课倔强的小红军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倔强的小红军》主要讲的是一在长征途中粮食非常紧缺,陈赓看见一个非常瘦小的红军,于是便要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小红军。可是小红军拒绝了,把自己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分开后,陈赓再一次看到小红军时他已经死了,打开他装粮食的袋子发现里面是一个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
(1)倔强小红军卡通图片扩展阅读
文章创作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由于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又名华夫,原名奥托·布劳恩,德国共产党党员),先是实行冒险主义的进攻战略,后又实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略,致使红军屡战失利,苏区日渐缩小。
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进行长征。
B. 《倔强的小红军》这一课,由此可以看出,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
小红军是一位坚强勇敢、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
《倔强的小红军》记叙了长征途中一个掉队的小红军,宁肯牺牲自己也不肯骑陈赓的马,不肯吃陈赓的青稞面,最后昏倒在地的故事。反映出红军战士在长征艰苦生活中患难互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赞扬了红军战士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C. 倔强的小红军中的陈赓有什么品质
倔强的小红军中的陈赓是个关心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好首长。陈赓同志关心战士,助人为乐的品质令我们敬佩。
倔强的小红军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红军长征时期深秋的一天,地点是荒无人烟的草地,主人公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红军,他是个舍己为人、顾全大局的人。
(3)倔强小红军卡通图片扩展阅读
陈赓(共和国大将)
陈赓(1903—1961),原名陈庶康,1903年2月27日生于湖南湘乡。出身将门,其祖父为湘军将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国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秀领导者。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1952年,毛泽东主席点将陈赓筹建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中央特科重要领导人之一。
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参加了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在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长。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去世,终年58岁。
参考资料网络-陈赓
网络-倔强的小红军
D. 倔强的小红军课文里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红军长征过草地,一个骑马的战士身上还有小半袋粮食,和队伍走散了,碰到了一个十一二岁的小战士那个小战士身上只有一根骨头了,后来战士们身疲力尽的,战士想让小战士骑马,小战士不肯。
战士看他很久没吃饭了以为他没粮食了就分了小战士一些,小战士也不要,后来不知怎么,小战士倒下了,战士走过去一看,他怀里只有一根啃了很久的骨头了。
《倔强的小红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七册课文。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4)倔强小红军卡通图片扩展阅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
在红军中建立政治工作的目的,“就是要巩固无产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的领导,要使红军成为有力的工农革命的武装力量”。
红军中的政治机关“是苏维埃政权的一部分”,是“党在红军政治路线及纪律的执行者”,是“红军中的政治指导员。政治工作的任务,是“实施无产阶级的阶级教育”,使红军的指战员明了红军所担负的阶级的政治责任和与敌人作战的意义。
要把红军的指战员训练成为“有军事技术的战士”,成为“建立苏维埃政权巩固苏维埃政权有阶级觉悟的公民”,还要成为“完成世界革命的国际主义者”。
E. 倔强的小红军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十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有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个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骑一段路再说!”
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鬼,说:“你把它吃了。”
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
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鬼,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鬼,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鬼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鬼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鬼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鬼,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F. 倔强的小红军陈赓同志全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陈赓全明白了,指的是明白了小红军为什么不肯骑马,为什么不肯和陈赓同志一块走,为什么不拖累别人。陈赓同志遇到小红军的时候,这个小红军实际上已经极度衰弱了,但是他仍然尽力设法瞒过陈赓。
小红军身上其实没有一点干粮,小红军将马给陈赓骑,拒绝陈赓的干粮。由此可见小红军是多么的勇敢倔强。“狠狠”“怎么对得起”,都说明了陈赓因为自己疏忽大意,没能及时救小红军而深深的后悔,内心十分悲痛。
(6)倔强小红军卡通图片扩展阅读:
《倔强的小红军》创作背景:
抗日时期: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G. 语文课本插图大盘点,认出10张以上可能是学霸,你认出了几张呢
说起来,在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会附上1~2张插图,这样可以增加趣味性,学生阅读课文会更有立体感,图文并茂嘛!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举出一系列语文课本插图,各位家长和学生不妨猜测一下,据说认出10张以上的同学可能是学霸哦!
语文课本上的插图,每一张都是童年回忆,看到最后眼睛酸了
第一张:
提示1:作者是鲁迅
提示2:图片中的动物叫猹
此外,语文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衍生出的产物,孩子要留心观察四周,只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一定可以学好语文。
总而言之,孩子学好语文就要多说、多读、多写,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要理解文章主旨,也要思考作者的背景时代,这样会对文章有进一步的感悟。
寄语
这15张插图的答案,你们想到了吗?接下来就是公布答案的时刻:
少年闰土、倔强的小红军、飞夺泸定桥、赠汪伦、月光曲、夜莺的歌声、珍贵的教科书、孔乙己、西门豹、爱迪生救妈妈、诚实的孩子、将相和(负荆请罪)、陈毅吃墨(吃墨水)、峨眉道上、桃花心木。
今日话题:你能猜对几张?
H. 求cv阿册 倔强的小红军 倒吊男 乘风归去 景向依谁等CV的照片
阿册和小红军这两攻没爆过照呢 估计只有面基过的基友才有了,大男和景大大新浪微博有他们自己的照片 你去关注他们就可以了
I. 《倔强的小红军》主要内容是什么
《倔强的小红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七册课文,讲的是一在长征途中粮食非常紧缺,陈赓看见一个非常瘦小的红军,于是便要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小红军。
可是小红军拒绝了,并拍拍自己包说还有很多粮食。分开后,陈赓再一次看到小红军时他已经死了,打开他装粮食的袋子发现里面是一个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
(9)倔强小红军卡通图片扩展阅读:
《倔强的小红军》创作背景:
抗日时期: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J. 倔强的小红军讲的是什么内容
《倔强的小红军》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第七册课文,讲的是一在长征途中粮食非常紧缺,班长看见一个非常瘦小的红军,于是便要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小红军。可是小红军拒绝了,并拍拍自己包说还有很多粮食。分开后,班长再一次看到小红军时他已经死了,打开他装粮食的袋子发现里面是一个有很多牙印的牛膝骨。
原文如下:
陈赓同志回顾自己革命经历的时候,曾经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那是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由于长时间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常常忍饥挨饿,陈赓同志感到万分疲惫。这一阵他掉队了,牵着那匹同样疲惫的瘦马,一步一步朝前走着。忽然,看见前边一个小红军,跟他一样,也掉队了。
那小家伙不过十一二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儿翘,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陈赓同志走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盯着陈赓同志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陈赓同志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他说着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那我们就一块走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陈赓同志无可奈何,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
小红军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的拍了拍,说:“你看,鼓鼓的嘛。我比你还多呢。”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他骑在马上,心情老平静不下来,从刚才遇见的小红军,想起一连串的孩子。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的码头上,跟他打过交道的那些穷孩子,一个个浮现在他眼前。
“不对,我受骗了!”陈赓同志突然喊了一声,立刻调转马头,狠踢了几下马肚子,向来的路奔跑起来,等他找到那个小红军,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陈赓同志吃力地把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就在这个时候,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嘴巴:“陈赓啊,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啊!”
满意要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