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卡通图片 » 茶诗倾心搞笑图片
扩展阅读
唯美云彩图片 2025-08-17 16:04:07
男人坐山上望村庄图片 2025-08-17 15:43:59

茶诗倾心搞笑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5-09 06:00:37

㈠ 描写松阳景色的古诗

一:《松阳县志》云:“广谷大川,足征灵淑,名山伟泽,壮观东南。”
二:唐代诗人王维的“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饶吹”,
三:宋代松阳状元沈晦的“惟此桃花源,四塞无他虞”的千古诗句,正是对松阳自然环境的深刻描绘和衷心咏叹!松阳以她独特的山水田园,融汇于浙江绿谷、秀山丽水之中,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四:“道人晓出西屏山,来施点茶三味乎……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这是北宋苏轼与居住松阳的祖谦禅师饮琼品茗所留下的千古诗句,
五: 茶文化在松阳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茶文化应运而生的首首茶诗、款款茶联,又可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绝。在县境各地的名山名寺、道观佛庙,多有文人雅士撰写的茶诗茶联,其状物叙事、晓喻说理、插科打诨、消疲解乏、广告招徕等,不乏妙趣横生的匠心佳作。
老衲供茶碗
斜阳送客舟
这是唐代诗人戴叔伦游松阳县城南横山时,写《横山》诗中的一副茶联。戴叔伦,字幼公,润州金坛人(今江苏金坛县)。一次,偶来横山寺,老和尚供上大碗茶。因茶好,诗人品茶至日西斜才上船返回。诗中还描绘了“松翠掩山寺,溪深山路幽。烹茗绿烟袅,不得更迟留”的景象。
元至正二十年举人,官至侍御史的刘回翁为怀念先贤,表达以好茶待友、筑室藏书、勤读治学的高洁志向,撰有一首《卯山》诗,诗中有茶联一副:
石室夜明烧药火
云轩晓暖煮茶烟
石室是松阳着名道士叶法善在卯山修道、读书、点易、炼丹之所。云轩指云雾山中的茶馆或书斋。此茶联写道人彻夜炼丹,拂晓煮水泡茗品尝卯山仙茶以解乏之情景。
烹茶清鹤梦
剔烛共僧禅
此茶联是明朝贡生叶之纲写在松阳万寿山白鹤殿,与僧人煮茶品茗,松鹤长寿,读经论道欲成佛之情怀。将饮茶的保健作用与修身养性相提并论。
明代贡生占嘉卿雨后登万寿山写下一首茶诗:
苔滑自来人迹稀,
帘空偏觉下方低。
空厨竹畔无烟火,
细和茶声有竹鸡。
诗以茶生辉,茶以诗益醇。诗人在空厨中一边品万寿山茶,一边听竹鸡叫。韵味惟妙惟肖,令人叫绝。为万寿山如今开发为“松阳银猴茶”,荣获国家农业部名茶证书奠定了基础。
春色满怀金谷酒
清风两腋玉川茶
此茶联是明朝进士詹雨在松阳城东一公里处的景福观而作。此联对仗谨严,平仄协调,节奏相称,用词妥贴,上下纵横,以小见大。联语紧扣风光特色,明快上口,隽永深长,耐人寻味。史载,晋代就有卖茶的营生,到了宋朝,茶摊、茶亭已相当普遍,多建在市肆、舟楫交汇的桥边、河渠纵横的渡头,南来北往行人必经之道旁,半山凉亭,名山寺观。或卖茶营生,或修福行善。三教九流借喝茶品茗,交换信息,广交知己,畅谈见闻等,颇能怡人生情。
清代诗人周圣教上西屏山,留下一首《西屏山怀古》:
有泉一泓名偃月,
披云挹注长不竭。
汲水煮茶气味清,
一饮人疑有仙骨。
茶诗道出了特有的泉、茶、味。诗人赞颂以长久不竭、永不干涸的偃月井泉水煮茶,味道特佳,饮用之后,似乎有超凡脱俗、脱胎换骨、飘飘欲仙之感。
在众多的茶诗、茶联中,不少文人雅士表露了人生的苦乐,抒发了人生的感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留给人们许多思考。清道光二年举人杨孙芝有一首《游卯山歌》云:
濑泉啜茗涤尘襟,
起来共访神仙迹。
维时正午日轮高,
下方俯视见秋毫。
斗转星移,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世态的变化,昔日的茶馆、凉亭、寺观,不少已失去了昔日的风味,但茶诗、茶联却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而流传下来,业余时间,细细品味确能怡情悦性。

㈡ 最美的茶诗有哪些

【摊破浣溪沙】等茶香 • 亚洲茶人斗茶会山根雅集

    丽日山南古树旁,

    青岩流水水流长。

    梅和琴觞小轩外,

    好风光。

    .

    松月朦胧唐意象,

    竹云迢递宋词章。

    杯盏洗空天下事,

    等茶香。

    .

    七绝.食茶至禅

    食调五味理阴阳,

    茶饮千家论短长;

    至道中和天地意,

    禅香不二草花香。

    注: 悟得不二,茶酒饮食皆有禅趣,故句首嵌“食茶至禅”。禅茶缘一味,花佛自同香。

    格根塔拉草原上的小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