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综合自然资源,创设小班情境
一、走进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
大自然是生动的课堂,充满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孩子们乐于学习,易于接受,是我们容易摄取的丰富的可利用教育资源。春天来了,小河边绿草茵茵,垂柳青青;果园里百花吐艳,蜂飞蝶舞。我们带孩子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里,闻花香,摸小草,捉蝌蚪、看青蛙,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夏天到了,小河边鹅鸭成群,水中嬉戏。湖面上荷花朵朵,美丽清香,还有清翠茂密芦苇,和桅杆上鸣叫的小鸟,都能激发孩子们浓郁的兴趣,我们和孩子们一起,撑一只小船,观察鱼虾虫鸟,感悟夏之风韵。秋天是成熟的季节,到处果实累累,丰收在望,我们带孩子们到果园里,菜园里,农田中,与农民伯伯一起,体验劳动的艰辛,丰收的喜悦。冬天,我们和孩子们在风雪中,堆雪人、打雪仗,接受风雪的洗礼,锻炼坚强的意志……
大自然的美景陶冶了孩子们的心,增长了他们的知识,孩子们唱歌、跳舞、游戏,他们欢乐无比;观察、探秘、采集,用花、草编花篮、草帽,小巧玲珑;用泥巴、瓜果做个雕塑,栩栩如生;用树叶、草叶、草秸拼贴图形,生动有趣。孩子们享受着大自然的韵味,蒲草、芦苇、玉米皮、花生皮、树皮、树叶、高粱杆、野草等材料,在孩子们的手中变化莫测。孩子们思维活跃,去感受、去想象,去创新。
二、妙用自然资源,优化教育环境
《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等待我们去开发,我们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首先我们学会甄别,要分得清哪些资源对孩子的全面发展有促进作用。多年来,我园本着 “贴近生活”“因地制宜”和
“变废为宝”等原则,在环境的创作过程中渗透了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重视孩子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和勤俭节约、团结合作传统美德的形成。让环境与孩子们说话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之一。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为环境创设提供了丰富的源泉。看,从藤上摘下的丝瓜、葫芦,枝上摘下的辣椒、茄子,地下挖出的薯仔、大蒜头……我们把它们一串一串地挂起来,配以绿色的枝叶,一幅秋意浓浓的秋收图就尽现眼底。孩子们用从乡下采摘的竹子、柑桔、芦苇、柚子和收集的竹簸箕、筲箕、竹筛子、种子、花生等装扮走廊、活动室。瞧!各班的装饰各具特色:有用竹簸箕、筲箕、竹筛子绘制的创意画、利用各种种子粘贴的种子粘贴画,利用柑桔串成的吊帘,利用葫芦绘制的表情娃娃、利用竹子做的风铃、利用竹扇制作的彩绘品等用来装饰走廊、活动室。就连小小的稻草在孩子们的手中,一会儿变成一只美丽的孔雀,一会儿又变成一只可爱的小狗,一会儿又变成小人,一会儿又变成了一条腾云驾雾的飞龙……只要你走进我们的幼儿园,你就能充分的感受到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制作的物件挂满了幼儿园的每个角落。孩子们在活动中进一步地亲近大自然,从认识农作物的外形,到介绍的文字,无处不体现农村的特色。从中孩子们懂得了水、阳光、空气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我们还引导孩子们将大蒜分别种在土里、沙子里、小石子里比一比,看一看,大蒜在哪种材料上会先发芽,又会在何种物体上长的高又壮,并引导孩子们设计测量标尺及时观察、及时记录观察的结果。由此,孩子们的观察力,语言表达力,以及对数的认识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而其中蕴涵的教育意义与教育价值则更加久远。
除了利用自然资源装饰空中、墙壁外,我们还利用自然资源丰富班级区角活动。在种养殖角,利用废旧的饮料瓶种上豌豆、蚕豆、花生让孩子们观察他们发芽的过程;种上大蒜、葱、青菜、萝卜、花草等让他们感知植物成长、开花、结果的过程;在竹笼子里养小兔子,在陶盆里养蝌蚪、小鱼、螃蟹,让小朋友观察小动物的生活等等。喜欢亲近大自然是小朋友们的天性,每天早上自由游戏活动时,班上的小朋友都会去看看小兔子、小鱼是怎样吃东西的,看看他们种的种子有没有发芽,看看花树是不是开花了,每天都兴趣盎然。在操作区,我们给孩子提供花生、蚕豆、芦苇杆、小石子、果核等让幼儿练习数数、分类、排序,幼儿乐在其中。利用玉米、花生、黑豆、黄豆等颜色大小不一的种子和石子、果核、松球等进行大小、颜色、属性分类,用稻草、麦秆进行自然测量……幼儿在游戏操作过程中,既能通过观察、分析、比较逐渐对数学方面有所了解,同时又发展了幼儿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创造性。在美工区,我们提供薯仔、红薯、萝卜、柚子、橘子等蔬菜、水果,幼儿可以制作蔬菜水果娃娃;提供玉米壳、小麦杆、花生壳、狗尾草、树叶、种子等幼儿可以用来制作粘贴画;提供稻草、麦秆、棕榈树叶等幼儿可以用来编织;提供竹片、木板、大石头等幼儿可以用来绘画;提供泥土供幼儿随意柔捏,制作泥塑品……这些材料在农村都随手拈来,可以不断的在区角中补充,同时幼儿在这些操作中不仅锻炼了剪、团、粘、贴、撕、画等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在建筑区,我们提供了大木桩、大木块、沙土供他们搭建主体;提供竹筒、小石头、蔬菜、树枝等供幼儿装饰他们的主体建筑;提供稻草、丝茅草、狗尾巴草、种子、玉米壳、玉米骨等供幼儿编制动物、人等。每天在建筑区你都会听到小朋友们的“我们的动物园搭好了”、“老师,你来我们家做客吧”、“欢迎大家来超市买东西”等不同的吆喝声,小朋们玩得可高兴了。在这里,他们不仅找到了“建筑”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的乡土资源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在活动中幼儿犹如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不断地飞翔,身心达到了愉悦和谐发展。
三、关注自然资源,构建园本特色
构建园本化特色课程的实施贯穿于幼儿的一日活动,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农村的自然资源也能多渠道地运用到幼儿一日活动中来。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暗藏着许多有效整合和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的契机。从丰富的自然资源中,采集挖掘适合幼儿学习、探索的教育内容,是一条可取的有效途径。
大自然蕴含着无穷的科学教育素材,它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农村特有的优势,带幼儿到大自然中去认识、探索,获得科学知识。比如春天和孩子一起去田野里捉蝴蝶,去草地上捉西瓜虫……。这些仅凭几张图片很难介绍明白的知识,我们可以在实地观察中去发现蝴蝶的特征、西瓜虫的长相等,从抽象到具体,加深幼儿的直接经验,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能力。农忙时节带领孩子去田边地头给农民伯伯送凉开水和毛巾,既培养了孩子对他人、社会亲近的态度,体验帮助人的快乐,又让孩子了解了劳动的辛苦和伟大,同时还知道原来我们吃的粮食是这样被人们培植出来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自然,鼓励他们自己去动手做一做,唤起孩子对劳动的热爱;再从手工劳动的辛苦来引发幼儿对创造劳动机械的愿望,介绍一些科学家的故事或高科技集约化的劳动场景给幼儿,开阔孩子的眼界,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向往。同时农村幼儿园有更多的机会与空间来让幼儿搞一些科学观察与实验,早春时节我们在附近的小池塘里观察青蛙那又黑有粘的卵是怎样慢慢变成蝌蚪的,蝌蚪又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由此幼儿学会了坚持长时间的、细致地观察,并在观察中学会记录。我觉得这样的观察其实很有意义,师生共同在探究中成长,提高了科学素养。
在农村幼儿可以接触到更多自然界的事物,有些是他们所熟悉的,有些是他们感到好奇的,那么我们就拿这些事物来构建自己的语言课程。选择幼儿熟悉的话题来进行讲述活动,比如“我家的小动物”,这样的话题孩子们讲一百遍都不会有重复的内容!“说说我的新发现”的话题也会让幼儿有极大的谈话、交流欲望,这不仅发展了他们的表达能力,更间接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还有常玩的“木头人”听说游戏,孩子们在场地上摆出各种姿势,有的抱着小树,有的靠着墙壁,还有的背对太阳看自己的影子……在自然环境中游戏使孩子们的活动热情很高,更在活动中时时有新的发现;同时我们还特意经常用优美词句来向幼儿描述所看到的自然风景,使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对文学语言进行情境欣赏、体验,从而激发了他们对文学语言的学习兴趣,获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大自然是人类的艺术之源,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冰雪云雾、花鸟虫鱼都有着独特的美”,在农村幼儿园只要你做一个有心的教师,就会发现许多取之不尽的美工材料,如野花、野草、树叶、稻麦草、种子等。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收集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拼贴,就能创造出一幅一幅美丽的美工作品来。如:在各种野花竞相开放的春天,把幼儿带到幼儿园周边的田野中、马路旁,采摘野花野草,回来经过擦洗、压平、修剪、拼贴后一幅一幅的"花草名信片"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了。让幼儿准备各种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菜子、豆类、瓜果的种子,巧妙的运用不同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少的不同,粘贴到在卡纸上画出的各种物体的轮廓上,这样一幅一幅的种子贴画就做出来了。用马莲编草绳、蛇,扎小人、动物等。看着这些运用农村常见的自然材料创造出来的作品,你会情不自禁的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而感到惊叹!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乡土资源,丰富了教育内容,是对传统课程的有效补充,对促进孩子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构建园本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因没有现成东西,教师们就认真学习并进行大量的收集、整理和创编等,教师的观念得到了更新,也更好地发挥了教师内在的潜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使用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虽然我园地处农村,但是我们周围有“自然资源”这个天然的教育资源宝库,通过实践,我们用良好的自然环境开阔了幼儿的眼界,增长了幼儿的知识,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培养了他们健康向上的美好情感和勇于探索的品德。愿我们幼教工作者携起手来,共同探讨,去发掘民间珍宝,相信不久的将来,自然资源一定会在幼儿教育中大放异彩!
Ⅱ 一幅画,画的是秋天柿子丰收孩子采摘,求一个有蕴含的名字
摘柿子 秋天的守望
Ⅲ 秋天的景色怎么写
描写秋天美景的句子
秋天,杨树叶子黄了,挂在树上,好像一朵朵黄色的小花;飘落在空中,像一只只黄色的蝴蝶;落在树旁的小河里,仿佛是金色的小船。
秋天,叶子一片片落下,带着一丝丝的遗憾,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她们跳跃着,旋转着,轻舞飞扬着,翩然落下。
秋天,在一场紧张的收割之后,转眼间一切都褪了颜色,一望无垠的土地苍黄地裸露着。
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 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 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 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涩,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内向 。
秋天来了,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中,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它们有时排着“一”字形,有时排着“人”字形。
秋天是庄稼成熟的季节,也是农民伯伯最喜爱的季节。高粱涨红了脸,苞米咧开了嘴,黄澄澄的玉米粒,象一颗颗金豆子,谷子笑弯了腰,正向我们鞠躬,大豆被风吹得乐出了声。
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穗上,也许藏在火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菜地间。
秋夜,天高露浓,一弯月牙在西南天边静静地挂着。清冷的月 光洒下大地,是那么幽黯,银河的繁星却越发灿烂起来。茂密无 边的高粱、玉米、谷子地里,此唱彼应地响着秋虫的唧令声,蝈蝈也偶然加上几声伴奏,吹地翁像断断续续吹着寒茄。柳树在路 边静静地垂着枝条,荫影罩着蜿蜒的野草丛丛的小路。
深秋的天空里,团团白云像弹好的羊毛,慢慢地飘浮着。
虽说入秋已久,但今年盛夏酷暑那整天泡在臭汗中的滋味,那随手一摸,一手滚烫的感觉却刻骨铭心,似乎盛夏的余威还迟迟不退却。
晚秋底澄清的天,像一望无际的平静的碧海;强烈的白光在空 中跳动着,宛如海面泛起的微波;山脚下片片的高粱时时摇曳着 丰满的穗头,好似波动着的红水;而衰黄了的叶片却给田野着上 了凋敝的颜色。
蔚蓝色的天空.在深秋时节,一尘不染,晶莹透明。朵朵霞云 照映在清澈的嘉陵江上;鱼鳞的微波,碧绿的江水,增添了浮云 的彩色,分外绚丽。
在秋天里,大部分花已经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花瓣已经落下,而各种各样的菊花却在争奇斗艳,装点了城市,美化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