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就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雨中行走的孤独男人图片 2025-10-04 16:01:15

就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4-09 16:41:51

1.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是什么歌来

《松花江上》由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

歌词内容: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凯耐尺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拓展资料:

《松花江上》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歌曲唱出了“九一八盯高”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被誉为《流亡三部曲》之一,风靡中华大地。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亩陪果,《松花江上》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2. 观电影《松花江上》有感

写作思路及要点:审清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那年,东北的松花江旁,土,是红的,水,也是红的……

那年,东北的松花江边,少了大豆高粱,多了长满草的坟坑……

那年,东北的松花江上,世代生活的人们,离开了那片森林煤矿……

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铁轨的炸毁,打响了九一八事变的开头。我们看到了这开头,仿佛也想到了这结尾,正是那年,东北的松花江,变了……平静的江水掀起了波浪,开始奔腾咆哮着……

“多活一个人,就多了一颗革命的种子!”这句话贯彻整个东北大地,在寒冷的冰天雪地中,如星星之火,引燃了东北人民乃至中华人民的希望之火。这句话源自何?源自一位普通东北农民不甘被欺压之心;源自于一位共产党人不愿让国家灭亡之心;源于一位中华儿女迫切想要崛起之心。

杨靖宇的这句话,无声地昭示了他作为一位共产党员的伟大以及将希望留给他人,将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或许,正是多了他这样伟大的共产党员,中国才会有今天。

那条松花江,注视着日军残忍的暴行,也注视着中华人民不屈的反抗!

杨靖宇领导着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中。他细致入微的关怀,使其他抗日军民对他心服口服,愿与他生死相随;他机智勇敢的计谋,使日军的围剿屡次失败,伤亡惨重;他舍身为国的伟大,使每个人都注目仰望,将这一英雄的身影,刻在心间。

他们的足迹遍布东北的每一片土地,渡江,翻山,越岭;日军望而却步的事情,他们都超备虚乎常人想象地完成了。永忘不了,当被叛徒出卖,东北抗日联军陷入空前的危机时。

杨靖宇支走众人的潇洒身影,正是那时,“多活一个人,就多了一颗革命的种子”,这铿锵有力的语言,仿佛穿越时空的阻拦,在如今的中华大地上响起。松花江仍在咆哮着,可我已分不清那是对日军侵华的愤怒,还是对杨靖宇陷入绝境的悲痛。

奋战六天六夜后,八天未进一点粮食的杨靖宇早已被包围的无处可逃,他的脚步永远坚持跑在敌人的前面。在被风雪封锁的小山上,杨靖宇饿了便吃树叶、树皮,渴了便吃雪,以地为铺,以天为盖,以月为枕。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雪地中,那是一种希望支撑着他前进,那是一种渴望全民族解放的希望。在即将被捕时,他没有被丰厚的条件所诱惑,而是争分夺秒地销毁着重要文件,在最后一刻,他依旧顽强地反抗到底告滚液。

当杨靖宇被包围时,饿到开始吃身上的'棉絮、棉籽,我哭了,但这不是伤心的泪,这是喜悦的泪。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他们的牺牲不是无价值的,正是在抗战洪流中的他们,才使得今天的中国在世界上,有地位了,有尊严了,它不再是“东亚病夫”,而是一只袜物“东方雄鸡”。

我庆幸,庆幸东北在被血泪染红之时,还有这么一群可爱的战士,用他们的坚定和忠实在守卫着这片土地,守护着这条松花江。

松花江上,正是曾经日军的暴行,铸造了如今我们东北人民的铮铮铁骨!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和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3. 有一首歌两句歌词是,我家在东北啊,松花江上啊,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

家在东北

歌手: 庞龙

专辑: 《两只蝴蝶》

发行时间: 2004-12-01

词:庞龙/孔加欢

曲:庞龙/韩东/孔加欢

嘿 嘿 嘿 嘿 哟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哎咐枝 哟

我爸爸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

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

大碗茶大碗的酒

左邻右舍在两旁

五魁首六六六笑声满堂啊

哎 哟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衡氏敏

每天她唱着山歌去学堂

直唱得老大爷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直唱得小伙子

更加思念他的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啊

哎 哟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唱着山歌去学堂

直唱得老大爷

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直唱得小伙子

更加思念他的姑娘

直唱得核带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啊

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哎 哟

我的家在东北

4.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原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是歌曲《松花江上》的一句歌词,《松花江上》歌曲原唱是李谷一。

《松花江上》是由中视传媒等出品的抗日剧,由陈国军执导,曹磊、秦海璐领衔主演。该剧讲述的是发生在东北的抗日英雄的传奇故事。该剧于2010年5月2日在央拆孝视一套播出。

李谷一,1944年11月10日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祖籍湖南长沙,中国内地女高音歌唱演员、演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李谷一的演艺生涯:

1961年,李谷一被选入湖南省花鼓戏剧院成为演员,从此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1964年,主演花鼓戏电影《补锅》。1974年,李谷一调入中央乐团成为独唱演员旅慎稿。1983年,携其歌曲《乡恋》亮相央视“春节联欢晚会”。

1988年,李谷一被列入美国传记学会编撰的《世界杰出名人录》。1991年,李谷一获文化部“优秀演员奖”、“新曲目优秀奖”。1996年,调入东方歌舞团,担任孝滑党委书记、第一副团长。

2003年,李谷一参加沈阳市庆“七一广场”文艺晚会。2004年10月,担任南京“梦里秦淮”全国歌手唱秦淮大赛晚会评委。2005年,李谷一在美国纽约、波士顿、费城等地举办巡回演唱会。2008年2月,李谷一参演东方卫视《春满东方爱心飞扬》春节晚会。

5. 那首因“九一八”闻名的《松花江上》,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想必每个人都听过这首歌吧,《松花江上》是1935年张寒晖在西安目睹东北军和东北人民流亡惨状而创作的一首抗日歌曲,在2015年还入围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但是却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我想这首歌流传至今还依然怎么受欢迎,不仅是因为它朗朗上口,更多的是因为它代表着我们中华民族曾经所经历的苦难,让我们永远铭记历史。

6. 九一八事变励志歌曲

九一八事变是一段尘封的历史,在那段阴暗的岁月,多少人流离失所,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九一八事变励志歌曲,供大家参阅!

清察九一八事变励志歌曲《九一八事变》

1931年的那个秋天

永远记住那天叫做九一八事变

蒋光头像是吃了大便

“不抵抗”的政策他陆续上演

时间走得快若闪电

不足一个月的时间东北就沦陷

只听到 轰隆 一声响炮

鬼子引爆柳条湖当信号

北大营的兄弟伙还在睡觉

扑酣扯得象宁嘎子(知了)在叫

总裁说头天晚黑(上)天气预报

听到打雷你们莫(不)要闹

放弃抵抗是为你好

蒋总裁的命令只有听到

谁敢违抗要遭“秒”

只想你铺盖盖好

枕头塞好

嘴巴闭到

管得别个在门口吵

甜蜜蜜

你睡的甜蜜蜜

九一八事变励志歌曲《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胡正码欢聚一堂?!

九一八纪念馆展馆事记

1997年9月6日,日本时任首相桥本龙太郎来沈阳访问,并在残历碑前亲手写下“以和为贵”四个字。

1997年11月2日,“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扩建工程正式奠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央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参加奠基仪式并题词:“以史为鉴,富国强兵。”

1999年9月18日上午9时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新馆开馆典礼隆重举行。时任中共中央江泽民亲笔题写馆名。

九一八纪念馆1999年9月23日,张学良将军妹裤哪妹张怀敏携丈夫、儿子参观了博物馆,并留言“勿忘国耻”。

2000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69周年,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万人签名活动”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的东侧举行,数以万计的市民在白布长卷上签名。晚22时19分32秒,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与国防工业优秀工程师、抗日义勇军将士后代、当年被日本侵略者抓捕的劳工、曾参加国际和全国大赛获奖的优秀学生等4名代表共同敲响“警世钟”。

2000年9月18日,曾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服过刑的20名原日本战犯,见到原管理所老所长金元时激动地相互拥抱,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一行人中许多年轻的面孔是这些战犯的子孙。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前他们虔诚地低下了头,默默地向死难的烈士谢罪,部分战犯长跪不起,向中国人民谢罪。

2000年9月24日,12位日本遗孤专程从日本来到沈阳,拜谒了安置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的“养父母碑”,缅怀当年中国养父母的养育之恩。这12人都是抗战期间日军的遗孤,大都被东北的父母抚养大。

2001年8月15日,“勿忘‘九一八’,重走英雄路暨沈阳、长春、哈尔滨人民愤怒声讨日军侵略罪行活动”启动仪式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主广场前举行。

2003年9月17日,幸存“二战”美军战俘沈阳访问团的11名成员来到沈阳,第一站就是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当天,幸存美军战俘访问团一行参观了大东区青光街的美军战俘营旧址——中捷友谊厂的家属宿舍,14时在沈阳向社会各界披露日军给战俘注射鼠疫菌的证据。访问团成员有“362号战俘”爱能及夫人,“127号战俘”罗森得及夫人,当年跳伞营救美军战俘的美军特种兵李奇及夫人,父亲是战俘的沈阳美军战俘协会会长朗格瑞,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会、日本侵略史学会的专家学者等。当天还举行了“活证据”东北劳工证据保全光盘捐赠仪式。

2004年4月30日,《伪满洲国统治东北经济罪证——度量衡器物展》,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按照度器、量器、衡器、计器的展览顺序,展出了伪“满洲国”时期的度量衡计器120多件,旨在用这些真实的经济统制罪证再一次揭露日本殖民者对中国东北的险恶用心。

九一八纪念馆2005年8月15日,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参观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后连战挥笔留言:收拾历史的凛凛风寒,翼护河山的涓涓春暖。

2005年9月18日,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九一八”事变74周年,“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免费开放。当日,共接待参观人数近四万人次,创开馆以来日接待观众量之最。

2005年9月18日上午,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门前,日本侵华历史传讲会会长及29名会员,共同把一块反侵略纪念碑送给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纪念碑上写着:“反霸权、反战争、反侵略,值此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六十周年之际,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日本人民特建此碑以示纪念。”

2005年11月2日,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率领“‘民族之旅’辽宁投资访问团”一行,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并提笔留言:“敬向所有抗日军民敬礼”。

九一八纪念馆2007年3月24日,时任日本驻华特命全权大使宫本雄二在日本驻沈阳总领事阿部孝哉,省外办有关人员陪同下参观“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结束后,宫本雄二大使提笔留言:“和为贵”。

2009年1月15日10时,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偕夫人一行20余人,在辽宁省、沈阳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参观结束后,宋楚瑜欣然提笔,写下了“勿忘国耻,庄敬自强”八个大字。

2010年9月17日上午,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二楼会议室举行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罪证材料复制品(以下简称侵华罪证)捐赠仪式。这份侵华罪证的原件现存放在联合国日内瓦图书馆,它作为附件,同1932年国联赴华调查团发表的关于“九一八”的报告书放在一起,里面载有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拼凑伪满洲国的各种命令、布告、新闻报道、当事人的目击证言以及大量的图片等300余件。

7. 松花江上的创作背景

《松花江上》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男高音抒情歌曲,由张寒晖作于1936年。


1938年7月7日晚链咐,武汉举行了抗日周年的盛大活动,十多万群众分乘几百条木船,举着火把汇聚在长江之上。这时候,不知是谁领头唱起了《松花江上》,立即引起大家的呼应,十几万人的歌声掀起了巨大的声浪,汇成了人间罕见的、血泪凝聚的感情的交响。


一直埋头苦干的革命音乐家张寒晖,就是这样代表着人民倾吐呼号,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战斗性的悲歌。

8. 家在东北 歌词

家在东北

庞龙

嘿 嘿 嘿

嘿 哟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码樱旦 哎

哟 我爸爸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 就算是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

大碗茶大碗的酒左邻右舍在两旁 五魁首六六六笑声满堂啊 哎

哟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唱着山歌去学堂

直唱得老大爷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的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啊 哎

哟 我妈妈从小嗓门就亮啊 每天她唱着山歌去学堂

直唱得老大爷放下了他的大烟袋 直唱得小伙子更加思念他的姑娘 直唱得老大娘放下针线听颂桥一段

直唱得大姑娘眼泪汪汪啊 忘记了洗衣裳啊 哎

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 在那青山绿水旁 门前两棵大白杨

齐整整迟扰的篱笆院 一间小草房啊 哎

哟 我的家在东北

(8)就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专辑:《两只蝴蝶》

庞龙一个阳光帅气,健康硬派东北大汉,他的生活经历和人生见实,让他的歌声有一般人少有的气息,脱离港台歌星独有的特点,创造了自已独有的特点,一首《两只蝴蝶》唱红了华夏大地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