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颈椎各部位图解
颈椎共七块,其中第3、4、5、6颈椎为典型椎骨,1、2、7为非典型椎骨。
典型颈椎(第3、第4、第5、第6颈椎)的特征:
1、椎体较小,左右径大于前后径,上面突起 (形成侧缘关节),下面凹陷;
2、椎孔较大呈三角形;
3、所有颈椎 (典型或非典型)的横突孔中都有椎血管走行 (椎动、静脉,第7颈椎横突孔中无椎动脉走行)。
(1)脖子上寰椎横突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颈椎不仅支撑头的重量,还有很大的活动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下段颈椎容易发生退化性改变,主要表现椎间盘变薄,椎骨间隙变窄,使椎间孔变小。
同时,椎骨边缘易长骨刺,压迫脊神经的根部,形成颈椎病。当椎骨后面有较大的骨刺时,可压迫脊髓,使双下肢行走不稳,重者有排尿、排便困难。若是骨刺长在椎骨侧面,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头晕、头痛、视力减退等脑供血不足症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颈椎
B. 颈椎在哪个位置
颈椎,指颈椎骨。具体讲,颈椎位于头以下、胸椎以上的部位。颈椎共有七块颈椎骨组成,除第一颈椎和第二颈椎外,其他颈椎之间都夹有一个椎间盘,加上第七颈椎和第一胸椎之间的椎间盘,颈椎共有6个椎间盘。除第1、第2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与胸、腰段椎骨大致相似,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颈椎不仅支撑头的重量,还有很大的活动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下段颈椎容易发生退化性改变,主要表现椎间盘变薄,椎骨间隙变窄,使椎间孔变小。同时,椎骨边缘易长骨刺,压迫脊神经的根部,形成颈椎病。当椎骨后面有较大的骨刺时,可压迫脊髓,使双下肢行走不稳,重者有排尿、排便困难。若是骨刺长在椎骨侧面,可刺激或压迫椎动脉,引起头晕、头痛、视力减退等脑供血不足等症状。
C. 颈椎的各个棘突有何特点
颈椎的棘突在颈椎椎体的后方渣虚,人的颈椎从上到下一共有七节,分别为第一到第七颈椎。其中第一颈椎又称作寰椎,第二颈椎又称为枢椎,往往形成寰枢关节。第三到第七颈椎棘突比较大,第七颈陵租椎的棘突最大,低头时颈第七颈椎的棘突会凸起,也就是大椎,通常作为解剖标志进行定位。第七颈椎往上依次为第六、第五、第四和第三颈椎棘突。棘突是在人后背的正中央,按压时可以明显感觉到有一个凸起。棘突旁边就是横突,横突一般在颈椎的侧方,也就是颈项部的侧面,用手按压时通常会诱发出酸胀感。
颈椎的棘突在颈椎椎体的后方,人的颈椎从上到下一共有七节,分别为第一到第七颈椎。其中第一颈椎又称作寰椎,第二颈椎又称为枢椎,往往形成寰枢关节。第三到第七颈椎棘突比较大,第七颈椎的棘突最大,低头时颈第七颈椎的棘突会凸起,也就是大椎,通常作为解剖标志进行定位。第七颈椎往上依次为第六、第五、第四和第三颈椎棘突。棘突是在人后背的正中央,按压时可以明显感觉到有一个凸起。棘突旁边就是横突,横突一般在颈椎的侧方,也就是颈项部的侧面,用手按压时通常会诱发出尺梁兆酸胀感。
D. 人体颈椎的解剖结构 急
颈段脊柱由7个颈椎、6个椎间盘(第1、第2颈椎间无椎间盘)和所属韧带构成。上连颅骨,下接第1胸椎,周围为颈部肌肉、血管、神经和皮肤等组织包绕。
除第1、第2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各椎孔目连构成椎管,其中容纳脊髓。椎体上面周缘的两侧偏向后方,有脊状突起,称为钩突。钩突与相邻的上一椎体下缘侧方的斜坡对合,构成钩椎关节(亦称椎体半关节——Iuschka关节)。此关节能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椎弓根上、下缘的上、下切迹相对形成椎间孔,有颈脊神经根和伴行血管通过。通常颈脊神经仅占推间孔的一半,在骨质增生或韧带肥厚时,孔隙变小、变形,神经根就会受到刺激和压迫.产生上肢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颈椎的横突较短,其中间部有横突孔,除第7颈椎横突孔较小外,其余均有椎动脉通过。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等病变时,可导致椎动脉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影响大脑血液供应,产生眩晕、恶心等症状。
颈段各椎骨间以韧带、椎间盘和关节等互相连结。椎体自第2颈椎下面起,两个相邻椎体之间,由具有弹性的椎间盘连接;椎体与椎间盘的前后有前、后纵韧带及钩椎韧带等连结;椎弓间则通过关节突关节、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横突间韧带相连结。颈椎的韧带多数由胶原纤维组成,承担颈椎的大部分张力负荷。除黄韧带外,其余大部分韧带延展性低,是颈椎内在稳定的重要因素。韧带的弹性,一方面保持颈椎生理范围内的活动;一方面又有效地维持各节段的平衡。黄韧带在颈椎后伸运动时缩短、变厚,屈曲时延伸、变薄。年轻人的黄韧带在压应力作用下缩短、增厚,不易突入椎管,但随年龄增长,黄韧带弹性降低,则易折曲而不缩短,突入椎管产生脊髓压迫。椎间盘的生理功能除了连接相邻颈椎外,更重要的是减轻和缓冲外力对脊柱、头颅的震荡,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参与颈椎的活动,并可增加运动幅度。
在颈椎中,我们将第1、第2颈椎,即寰、枢椎称为特殊颈椎。寰椎呈不规则环形,由一对侧块、—对横突和前、后两弓组成,上与枕骨相连,下与枢椎构成关节。其解剖特点有:位于侧块两端的形似三角形的横突上,有肌肉与韧带附着,对头颈部的旋转起平衡作用;横突孔位于其基底部偏外,较大,有椎动脉和椎静脉从中穿行;后弓上方偏前各有一斜行深沟通向横突孔,椎动脉出第1颈椎横突孔后沿此沟走行;前、后弓均较细,特别是与侧块相连处,易受暴力而导致该处骨折与脱位。枢椎是因椎体上方有一称之为“齿突”的柱状突起,且齿突具有“枢’’的作用而获名。其解剖特点有:齿突原为寰椎椎体的一部分,发育中发生分离且与枢椎融合,所以较易出现齿突缺如、中央不发育、寰椎与枕骨融合、寰枢融合等畸形和变异,并由此引起该区域不稳定而压迫脊髓;齿突根部较细,在外伤时易骨折而导致高位截瘫危及生命。除了第l、第2颈椎之外,第7颈椎的棘突也与其它颈椎有所不同。该棘突长而粗大,无分叉而有小结节,明显隆起于颈椎皮下,成为临床上辨认椎管的骨性标志,因此,人们也称其为隆椎。第7颈椎横突若过长,或有肋骨出现(称为颈肋)时,往往可引起胸腔出口狭窄综合征。
E. 实用人体体表解剖:头颈部(高清大图版)
【按】 本篇文章介绍了人体头颈部相应骨骼体表标志和肌性标志,以及体表各肌肉的起止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文中所配均为实体照片,尤其适合于从事疼痛科、骨科、针灸推拿、针刀等领域的医务工作者。
上项线: 位于枕外隆凸的两旁,向乳突基部伸展弯曲的横行骨嵴,有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附着。
枕外隆凸: 枕鳞中央的骨性隆起,位于头颈交界处,枕部正中线有项韧带附着乳突。
乳突: 乳突为位于耳垂后方的圆丘状骨性隆起,是颞骨乳突部的一部分。
第7颈椎: 位于颈椎与胸椎的交界处,因此形态与胸椎接近。第7颈椎棘突比其他颈椎棘突长且粗大,近似水平位的伸向后方,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往往于皮下形成一隆起,故第7颈椎又名隆椎。
甲状软骨: 颈部前面的方形软骨,不成对,左右各一,由前缘相互愈着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骨板组成。愈着处称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
环状软骨: 紧接于甲状软骨下方,不成对,位于喉部最下方,气管最上方,与气管的最上一节相连成环形。
胸锁乳突肌
部位: 位于颈阔肌深面,两侧颈部外侧,分为胸骨部和锁骨部。 起点: 胸骨柄前面、锁骨胸骨端上缘内1/3。 止点: 颞骨乳突及上项线外侧。
运动功能: 单侧收缩,头部向同侧屈,并使头转向对侧,双侧同时收缩,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后伸,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则使头前屈(如:头顶球)。 神经支配: 胸锁乳突肌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及一部分颈丛前支的支配(C3和C4)。 练习方式: 头顶垂直负重并转动,如顶沙包头颈转动。
颈阔肌
部位: 颈阔肌位于颈前部皮下,与皮肤密切贴合的一块薄而宽阔的肌肉。 起点: 颈阔肌下缘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肌纤维斜向上内方,越过锁骨和下颌骨至面部。 止点: 前部肌纤维止于下颌骨的下颌底和口角,其最前部的肌纤维左右相互交错,后部肌纤维移行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部分面部肌肉表面。
运动功能: 收缩时牵引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起皱褶。 神经支配: 面神经(Ⅶ)颈支。
前斜角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和颈外侧三角内。 起点: 第3~6
颈椎横突前结节。 止点: 第1
肋骨内缘斜角肌结节。 运动功能: 上提第1肋,使颈部外展,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5~C7)。
中斜角肌
部位: 位于前斜角肌的后方。 起点: 第2~6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第1
肋骨上面。 运动功能: 上提第1肋,使颈部外展,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2~C8)。
后斜角肌
部位: 位于中斜角肌的后方。 起点: 第5~7
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第2
肋骨外侧中部粗隆。 运动功能: 上提第2肋,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5~C6)。
斜方肌
部位: 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一侧自项胸部正中线向肩峰伸展呈三角形轮廓,底朝向脊柱,尖在肩峰,两侧斜方肌合成斜方形。 起点: 上项线内1/3部、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长、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 止点: 上部纤维止于锁骨外1/3,中部纤维止于肩峰、肩胛冈上缘外侧,下部纤维止于肩胛冈上缘。
运动功能: 当脊柱固定时,上部肌束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及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中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两侧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当肩胛骨固定时,一侧上部肌束收缩,使头向同侧收缩,使头后仰和脊柱伸直。此肌上部纤维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其瘫痪时,可出现塌肩现象。
神经支配: 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支配。 练习方式: 提拉负重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和低头双臂伸直外展负重(持哑铃)扩胸。
肩胛提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深面。 起点: 第1~4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肩胛骨脊柱缘内侧角。 运动功能: 近固定时,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转向内上方。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侧屈、后伸和下回旋;两侧收缩,使颈伸直。 神经支配: 颈丛的C3~C4,和臂丛的肩胛背神经。
胸骨舌骨肌
部位: 位于颈前正中线两侧。 起点: 胸锁关节囊后面、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的后面。 止点: 舌骨体内侧部。 运动功能: 下降舌骨。 神经支配: 颈襻(C1~C3)。
肩胛舌骨肌(上腹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分为上下二腹。 起点: 下腹起自肩胛骨上缘和肩胛横韧带。移行成中间腱斜向内上方转为上腹。 止点: 舌骨体外侧部下缘。 运动功能: 下降舌骨。神经支配:颈襻(C1~C3)。
F. 颈椎是几块骨头
颈老让椎属于躯干骨,参与构成脊柱,一共7个。颈椎椎体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第3~7颈椎体上面两侧缘向上突起,称为椎体钩。临床上,若椎体钩与上位椎体的唇缘相接,则形成钩椎关节,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导致颈椎病的症状出现。颈椎枝悔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孔为横突孔,里面有椎动、静脉等通过。第6颈椎横突末端前方的结节特大,称为颈动脉结节,颈总动脉就经其前方,当头部或者颈部受伤出血时,可在体表将颈总动脉压于此结节,进行压迫止血,效果良好。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但第7颈椎的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可在体表扪及,故又名隆椎,常作为棘突计数的标志。第一颈椎又名寰椎,由前弓、后弓和侧块构成,第二颈椎又名枢椎,上方有齿状突与第1颈椎构成寰枢关节。临床上出现的寰枢椎半脱位就是1、2颈椎的脱位,一般通过制动牵引复位固猛含正定即可恢复
颈椎病的最主要的因素是颈椎间盘的退变,颈椎间盘的退变和长时间低头应该是有直接的关系,所以在平时的日常生活当中,应该避免长时间的低头,尤其是两三个小时这样的一动不动的这样的活动,对颈椎的影响会比较大。低头半个小时起来活动活动,或者是耸耸肩,向后伸一伸头,做一做颈部的活动,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加强功能锻炼。一般是建议病人游游泳,或者是跑跑步,做做健身操,这些对颈椎病的预防和症状的改善都是会有帮助。
G. 寰椎的寰椎解剖
寰椎无椎体,代以前弓,枢椎的齿突实际上即代表其椎体,可以说寰椎围绕自明宏身的椎体而旋转。寰椎有前后两弓及两侧块,后弓又分为两部分。寰椎的前弓较短,与其下位的颈椎椎体在一条线上,它的正中后面有一凹形关节面,与齿突构成关节,称为寰齿关节。前结节甚为突出,向下,前纵韧带和左、右头长肌从其越过消槐耐。后弓相当于棘突的部分,只留有一个小结节,向上、后,作为左、右头后小直肌的附着点。前、后弓均上下扁平,较为脆弱,在侧块的紧后方有一沟,以通过椎动脉。每个侧块有上、下两个关节面,上关节面椭圆形,向内凹,与枕骨髁相关节;下关节面圆形,与枢椎的上关节面相关节。从侧块的内面伸出一个结节,作为齿突后面韧带附着之用。寰椎的横突作为寰椎旋转运动的支拿春点,较长也较大,有许多肌肉附着,其尖端不分叉,大小仅次于腰椎的横突,横突内有一圆孔以通过椎动脉。从整个颈椎看,寰椎的椎孔相当大,在骨折脱位后,其间的脊髓尚有回旋的余地。
H. 椎骨的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
颈椎(cervical vertebrae),共7个,第1、2颈椎属特殊椎骨。一般颈椎的椎体较小,近似长方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水平位;椎孔大,呈三角形。横突根部生有横突孔(transverse foramen),是颈椎最显着的特点。横突袭喊孔内有椎动脉和静脉穿行。横突末端分为前、后结节,第6颈椎横突的前结节较大,颈总动脉经其前面上行,故称为颈动脉结节(carotid tubercle),当头部受伤严重出血时,可在此压迫颈总动脉暂时止血。第2~6颈椎棘突短而分叉。第7颈椎棘突则长而水平,末端不分叉,容易扪到,故又名隆椎(vertebra prominens),是临床上计数椎骨序数和针灸取拍拆野穴的标志。
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两侧的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如“Luschka”关节过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相应症状,为颈椎病的病因之一。 第1颈椎又称寰椎(atlas),呈环状。主要由前弓、后弓及侧块组成:侧块上面的椭圆形上关节面与枕骨髁相关节,下面稍凹的圆形下关节面与第2颈椎相关节,前弓后面有齿突凹。上关节凹后方有椎动脉沟,椎动脉出横突孔经此御行沟而入枕骨大孔。后弓长,中点略向后方突起,叫做后结节。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
第2颈椎又称枢椎(axis),椎体向上有指状突起,称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在发生学上齿突来自第1颈椎椎体。枢椎其余形态同一般颈椎。 胸椎(thoracic vertebrae)共12个。从上向下椎体逐渐增大,横截面近三角形。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处有与肋骨头相接的半关节面叫肋凹,分为上肋凹和下肋凹。横突的前面也有横突肋凹,与肋结节形成关节。棘突长,伸向后下方,邻位椎骨的棘突依次掩叠。呈瓦楞状排列。关节突明显,其关节面位于冠状方向。
第1胸椎体的肋凹有一个圆形的全肋凹和一个半圆形的下肋凹;第10胸椎只有一个上肋凹;第11、12胸椎各有一个全肋凹,横突无肋凹。 尾骨(coccyx)由3~4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为尾骨尖。
I. 寰椎的特点是什么
普通人体都有七个颈椎,颈椎的一般形态是由1个椎体、1个椎弓及7个突起(1个棘突、1对横突、两对关节突)所形成。颈椎具有支持头颅、保护脊髓及通过颈部供应颅脑的血管、神经的作用,处于灵活运动的特殊环境之中,所以其结构也有相应的特点。
颈椎需要的负重比较小,所以颈椎的椎体和其他脊椎相比比较小一些。颈椎椎体左右距离大于前后距离,上下椎呈马鞍型对合,并有其他脊椎没有的钩椎兆扮弯关节连接相邻的两个椎体,这样就缺带可以使颈椎既灵活又牢固。颈椎独有的特点还有横突上的横突孔,所有的横突孔连起来,就是椎动脉和椎静脉通向脑部的一个骨性管道,可以保护其中的血管不容易受到损伤。
七个颈椎中有两个和别的颈椎不太相同族闷。第1颈椎又名寰椎,与其他颈椎一样,它也具有横突及横突孔,各有两个上、下关节突以及一个较大的椎孔,但它没有椎体。寰和“环”同音,事实上,寰椎的样子就向一个环。第2颈椎又名枢推,其基本形态与其它颈椎相似,但其椎体向上伸出一个齿突,和寰椎形成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关节,这个关节保证了人体的颈部具有较大的旋转能力,人在摇头的时候,大部分的活动就是靠这个关节来完成的。
J. 脊椎一共有七块,颈椎病与哪一块联系根深呢
颈椎病与第一块脊椎联系是最深的,因为第一块最靠近大脑,对身体的影响最大。
颈椎位于脊柱最上端,一共有7块颈椎骨组合而成。而每块颈椎骨由1个 椎体、1个椎弓和7个突起(1对横突、2对关节突、1个棘突)所构成。其中 第1、2节颈椎因结构较为特殊,属于特殊颈椎,分别称为寰椎、枢椎。第3、 4、5、6、7节颈椎每节椎骨均包括椎体、椎弓和突起三部分,为普通颈椎。
神经根的营养动脉也从此 孔进人椎管中。椎弓根向后的板状部分称做椎板,上、下椎板间由黄韧带连接。3)突起:棘突位于椎弓的正中央,呈前后位,突向后下方,棘突末端一 般都分叉,第7颈椎分叉率只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