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齐白石在哪里图片
扩展阅读
视频插入图片有什么软件 2025-10-05 17:54:47
男士手表唯美图片 2025-10-05 17:49:24

齐白石在哪里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3-19 14:11:04

❶ 湘潭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景点推荐

  • 1.韶山风景名胜区5A景区

    地址:湘潭市韶山市韶山乡

❷ 齐白石溪流垂钓图的创作背景

齐白石家道贫寒,少时读书一年,牧牛砍柴之余读书习画。1877年做木匠学徒,次年改学雕花木工,曾习摹《芥子园画传》并据以作雕花新样。1888年起始学画,曾任龙山诗社社长。1890年二十六岁时转从萧芗物返陔、文少可学画像,二十七岁始从胡沁园、陈少蕃习诗文书画。三十七岁拜硕儒王闿运为师,并先后与王仲言、黎松庵、杨度等结为师友。齐白石在家乡先后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馆、茹家冲寄萍堂。自四十岁起,离乡出游,五出五归,遍历陕、豫、京、冀、鄂、赣、沪、苏及两广等地,饱览名山大川,广结当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诒、郭葆荪等皆为挚友。画风由工转写,书法由何绍基体转学魏碑,篆刻由丁、黄一路改学赵之谦体。五十五岁避乱北上,两年后定居北京。时与陈师曾、徐悲鸿、罗瘿公、林风眠等相过从。
1926年,齐白石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名誉教授、北平美术作家协会名誉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央文史馆研究馆员、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理事、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两次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连续当选为全国文联委员;1954年8月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毛泽东主席交谊甚深并受到过接见;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荣誉奖状及“人民艺术家”称号;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授予其通讯院士荣誉状;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其1955年度国晌蚂燃际和平奖金,9月举行授奖仪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抗日战争期间,表示“画不卖与官家”。1946年重操卖画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展,并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着有《借山吟馆诗草》、《白石诗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传》等。出版有《齐白石全集》等各宴虚种画集近百种。七十四岁游蜀,与黄宾虹、金松岑相见。

❸ 北京十大私人四合院分别在哪里

北京十大私人四合院分别在:北京市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宫门口二条19号,北京市东城区雨儿胡同13号,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13号,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18号,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北京五环小羊坊南街与经海一路交汇处,北京朝阳区东坝区域 东五环,北京市大兴区龙熙温泉度假酒拦友店南侧,北京阜石路简此槐双峪路口西800米路南。

房子之扒含间由转角廊相连。各房墀头处均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各廊间的走马板处有书法篆刻砖雕,北房明间木隔扇上有木刻楹联。西耳房南侧西墙上装饰一砖刻“紫气东来”四字。

❹ 一代国画大师,却也风流倜傥,93岁为何仍要娶22岁姑娘做妻子

齐白石是我国近现代着名的国画大师,他以画虾闻名中外。伟大领袖毛主席曾亲切的称他为齐老,非常赞扬他的画。但在他早年之前,他一直作者是木工,还有长工和业务的画家,并无任何成就。可注定大器晚成的他,在57岁那年做出了人生中非常重要的决定,他离开湖南前往北京。57岁高龄,还成为了一名北漂。


57岁人离开稳定的生活,选择北漂,追求自己的画画梦想。78岁还生下自己的一名孩子。83岁还让妻子怀孕,91岁还闲介绍的女人太老,93岁仍要娶22岁女孩为妻。齐白石老人的一生可谓是传奇,人不要怕老,要永远有一颗年轻向上的心。

❺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

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齐白石书工篆隶,取法于秦汉碑版,行书饶古拙之趣,篆刻自成一家,善写诗文。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有《蛙声十里出山泉》《墨虾》等。着有《白石诗草》《白石老人自述》等。

(5)齐白石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浓厚的乡土气息,纯朴的农民意识和天真浪漫的童心,富有余味的诗意,是齐白石艺术的内在生命,而那热烈明快的色彩,墨与色的强烈对比,浑朴稚拙的造型和笔法,工与写的极端合成,平正见奇的构成,作为齐白石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视觉形状,相对而言则是齐白石艺术的外在生命。

现实的情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形式,而这形式又强化了情感的表现,两者相互需求、相互生发、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齐白石的艺术生命,即齐白石艺术的总体风格。

2017年12月17日晚,在北京保利2017年秋拍上,齐白石《山水十二条屏》以4.5亿元起拍,在近70余次的竞争中,最终以8.1亿元落槌,加佣金以9.315亿元成交,成为目前全球最贵的中国艺术品。

齐白石主张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衰年变法,形成独特的大写意国画风格,开红花墨叶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鸟虫鱼为工绝,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时,与吴昌硕共享“南吴北齐”之誉;以齐白石纯朴的民间艺术风格与传统的文人画风相融合,达到了中国现代花鸟画最高峰。

篆刻初学丁敬、黄小松,后仿赵㧑叔,并取法汉印;见《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篆法一变再变,印风雄奇恣肆,为近现代印风嬗变期代表人物。其书法广临碑帖,历宗何绍基、李北海、金冬心、郑板桥诸家,尤以篆、行书见长。

诗不求工,无意唐宋,师法自然,书写性灵,别具一格。其画印书诗人称四绝。一生勤奋,砚耕不辍,自食其力,品行高洁,尤具民族气节。留下画作三万余幅、诗词三千余首、自述及齐白石文稿并手迹多卷。齐白石的作品以多种形式一再印制行世。

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受陈师曾影响甚大,齐白石同时吸取吴昌硕之长。齐白石专长花鸟,笔酣墨饱,力健有锋。但画虫则一丝不苟,极为精细。齐白石还推崇徐渭、朱耷、石涛、金农。尤工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山水构图奇异不落旧蹊,极富创造精神,篆刻独出手眼,书法卓然不群,蔚为大家。齐白石的画,反对不切实际的空想,齐白石经常注意花、鸟、虫、鱼的特点,揣摩它们的精神。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齐白石的题句非常诙谐巧妙,齐白石画的两只小鸡争夺一条小虫,题曰;“齐白石日相呼”。

一幅《棉花图》题曰:“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图》题“秋扇摇摇两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

齐白石画虾堪称画坛一绝。齐白石画虾通过毕生的观察,力求深入表现虾的形神特征。

齐白石从小生活在水塘边,常钓虾玩;青年时开始画虾;40岁后临摹过徐渭、李复堂等明清画家画的虾;63岁时齐白石画虾已很相似,但还不够“活”,便在碗里养了几只长臂虾,置于画案,每日观察,画虾之法也因此而变,虾成为齐白石代表性的艺术符号之一。

齐白石画虾已入化境,在简括的笔墨中表现了游弋水中的群虾。粗壮、浓厚的茨菇,与群虾的透明、轻灵纤细形成对比,体现出晚年的齐白石画艺的成熟。

齐白石画虾表现出了虾的形态,活泼、灵敏、机警,有生命力。是因为齐白石掌握了虾的特征,所以画起来得心应手。寥寥几笔,用墨色的深浅浓淡,表现出一种动感。一对浓墨眼睛,脑袋中间用一点焦墨,左右二笔淡墨,于是使虾的头部变化多端。硬壳透明,由深到浅。而虾的腰部,一笔一节,连续数笔,形成了虾腰节奏的由粗渐细。

齐白石用笔的变化,使虾的腰部呈现各种异态,有躬腰向前的,有直腰游荡的。也有弯腰爬行的。虾的尾部也是寥寥几笔,既有弹力,又有透明感。虾的一对前爪,由细而粗,数节之间直到两螯,形似钳子,有开有合。虾的触须用数条淡墨线画出。

取舍:对水中的虾,为表现出那种透视感,齐白石的线条有虚有实,简略得宜,似柔实刚,似断实连,直中有曲,乱小有序,纸上之虾似在水中嬉戏游动,触须也像似动非动。

❻ 老北京有名的四合院都在哪里呢

1、恭王府。恭王府是位于风景秀丽的北京什刹海的西南角的一座王府,坐落于一条静谧悠长、绿柳荫荫的街巷之中,它是现存王府中保存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的前身原为清代干隆朝权臣和珅的第宅和嘉庆皇帝的弟弟永璘的府邸。

2、孚王府。孚王府位于朝阳门内大街路北137号,为清代规模较大的一座王府,曾作为胤祥、弘晓的怡亲王府。1851年孚郡王奕譓成为宅子的主人,孚王府的名称也因此得来。孚王府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3、文煜宅。文煜宅位于帽儿胡同,是一处由五座院落并联而成的大宅第,占地面积共11000平方米,规模广阔,布局谨严,山池亭榭俱全,在现存的私家宅院中非常少见。

4、纪昀宅。纪昀宅位于现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原为雍正时权臣、岳飞二十一代兵部尚书陕甘总督孙岳钟琪的住宅。纪昀(纪晓岚)在这里住了两个阶段,分别是从11岁到39岁,和从48岁到82岁,前后共计62年。

5、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阜成门内门口西三条。为三开间小四合院。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着名文学家。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住在这里,房间内的陈设均维持原样。

6、郭沫若故居。郭沫若故居在西城区前海西沿,原是清代和珅的一座花园。1963年10月,郭沫若始居于此,直至1978年6月12日逝世。郭沫若先生在这里度过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

7、老舍故居。老舍故居,位于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直至辞世 , 老舍先生在这里住的时间最长,长达16年,人生成就最辉煌。

8、齐白石故居。齐白石故居位于雨儿胡同中部,东邻南锣鼓巷。据传此宅为清代中晚期内务府一总管大臣的宅子,后分割出售。新中国成立后由文化部购买,作为画家齐白石的住所。

9、茅盾故居。茅盾先生的故居着的有两处,一处在北京,一处在乌镇。北京故居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大街后圆恩寺胡同13号,是茅盾1972年后居住的地方。

10、梅兰芳故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护国寺街9号,占地面积716平方米。1961年梅兰芳逝世前,曾在这幽静、安适的四合院内,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10年。此院原为清末庆亲王奕王府的一部分,解放后经过修缮,梅兰芳搬到这里居住。

(6)齐白石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秘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

在现代,随着家庭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传统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战。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传统四合院也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有一些被拆除。

(参考资料 网络 四合院)

❼ 为何故宫博物院只收藏了三幅齐白石的画

齐白石老人一生画了很多画,晚年声名远扬,求画之人络绎不绝,他老先生绝大部分的作品则带也是流到了市面之上被拿来交易或者私人收藏,因此故宫博物院也只收藏了齐白石老人三幅画。千万不要以为是因为老先生水平不够哦。

第三幅则是《齐白石雏鸡出笼图轴》,齐白石老人在上面自题“三百石印富翁白石老人喜画开笼”,画孝乱中画竹笼一个,下方则有雏鸡五只。竹笼十分随意率性,一如老先生风格,线条粗狂勾出竹笼构架,笔墨浓淡又表现出其立体感。五只小鸡尤为精妙,虽然写意但形态逼真,憨态可掬、小巧玲珑。

❽ 齐白石的画好在哪里

齐白石的画好是因为:关键在于有了“衰年变法”。

齐白石绘画能成功,关键在于有了“衰年变法”。这事与陈师曾有极大的关系。自1917年,陈师曾在琉璃厂见了齐白石刻的印章后,竟自去法源寺造访素不相识的齐白石,晤谈之下,遂成逆莫之交。

齐白石童心未泯,始终保持一颗天真的心态。这样的心态也体现在画面之中

《白石山水甲天下》齐白石先生是近代中国画的标志性人物,是中国画改良和创新的巨匠!当你问许多中国老百姓最熟悉,最赞美画家是谁时,毫余薯念无疑问手宏是齐白石,他的活灵活现的河虾,绝对是家喻户晓的,除了虾,画家享有盛誉的是花卉草虫,是他的书法和治印,包括他的自做律诗都是超迈绝伦的,还有齐白石的人物,由其是山水更是独树一帜。

❾ 齐白石画展在长沙哪里

齐白石画展在湖南美术馆举行:

长沙晚报1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胡兆红,通讯员,王亚楠,李秦蕊“客中月光照家山”,句出齐白石的一方印章,倾注了老人对家乡的无限感怀与思念之情。10日,大型展览“客中月光照家山——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在湖南美术馆与观众见面。

展览聚集了140余件原作精品,涵盖绘画、书法、篆刻、文献等诸多品类。通过“中国长沙湘潭人”“桃花潭水深如”“许万里乡山有路通”“各有本心忘不得”四个主题,讲述了齐白石与家乡湖南的鱼水之情。

齐白石简介: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原名纯芝,字渭青,号裤笑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

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53年被文化部凳绝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也曾入选世界文化名人。1956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国胡粗含际和平奖金。1957年任北京中国画院名誉院长,同年于北京医院逝世。



❿ 齐白石的图文资料

齐白石

中文名称:齐白石

又名:纯芝

性别:男

民族:汉

生卒年:1863~1957

国别:中国

正式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借山吟馆偷桃园柳岸双牛图虾

生平简介

齐白石(1863~1957)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篆刻家。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又字兰亭,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老萍、萍翁、寄幻仙奴、阿芝、木居士、老木一、三百石印富翁、杏子坞老民、借山吟馆主者、借山翁、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等。

生平

1863年(清同治二年)11月22日生于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父贳政公,母周氏,均务农。齐白石8岁随外祖父周雨若读书,1年后因家贫而辍学,在家牧牛砍柴。喜画,常以习字描红纸画人物、花卉及动物。15岁后,相继拜同乡齐仙佑、周之美为师学木匠,始为粗木活,后为细木工,善雕花,名闻乡里。21岁时得《芥子园画传》,在松油灯下勾影描摹,初悟画理画法,并在雕花活计之余,为主顾画神像功对,如玉皇、老君、财神、火神、灶君、龙王等。1888年,拜湘潭纸扎匠出身的画家萧传鑫为师,学画像。后又经萧介绍得识另一画像师文少可,并得其指教。翌年,拜湘潭名士胡自倬、陈作埙为师,跟胡自倬学画工笔花鸟草虫,跟陈作埙学诗文。他从此以画像、画中堂以及女眷用的帐檐、袖套、鞋样等维持生活,不再做木匠而成为专门画匠。1890~1901年间,齐白石以卖画为生,并刻苦攻读唐诗、《孟子》及明清小说如《聊斋志异》等。他曾在70岁时写过一首《往事示儿辈》诗:“村书无角宿缘迟,廿七年华始有师,灯盏无油何害事,自烧松火读唐诗。”这时期他除画像外,兼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尤其以仕女为多,人称齐美人。1894年,齐白石与同乡王仲言、罗真吾、罗醒吾、陈伏根、谭子荃、胡立三等7人组织了龙山诗社,因年龄最长被推为会长,时常相聚作诗,人称“龙山七子”。他的诗不以用典和声律见长,而以抒写性情、歌吟自然取胜。与此同时,他跟胡自倬等学书法,以何绍基一体为主,兼写钟鼎篆隶。1896年又始学篆刻,以丁龙泓、黄小松两家刀法入手。他与黎松安是最早的印友,常住黎家客房磨石捉刀切磋印术。1899年,经张仲飏介绍拜湘潭着名诗人王湘绮为师。1900年,用卖画得来的钱,典住星斗塘附近的梅公祠,新盖一间书房取名借山吟馆,只此一年中,他在借山吟馆做诗就有几百首。这正是两个世纪的交接时期,齐白石的诗画篆刻渐渐成名,逐步由一名雕花木匠、民间画师成为一名具有士大夫文人修养的艺术家了。

1902年,齐白石结束了过去只图“奉养老亲,抚育妻子”,“不作远游之想”的日子,开始“五出五归”的远游生活。10月,应同乡夏午诒之约,到西安,一路画山水,其中《洞庭看日图》、《灞桥风雪图》纳入《借山吟馆图卷》。在西安3个月,又与夏午诒同赴北京,途中游历了华阴、弘农涧。在西安识着名诗人、陕西臬台樊樊山,樊愿意将齐白石推荐给慈禧太后充当内廷供奉,夏午诒愿为他捐个县丞,都被他谢绝了。1903年春夏之交,经天津、上海、汉口返家。翌年春至秋,与王湘绮、张仲飏同游南昌、九江、庐山。1905年7月,广西提学使汪颂年约他游桂林,翌年春赴广东钦州,住同乡郭葆生家,将郭葆生收藏的徐渭、朱耷、金农等人的真迹都临摹一遍,是年秋返家。1907年应郭葆生之约再赴广东钦州,教郭夫人画并为郭代笔。先后游肇庆、端溪、东兴,作《绿天过客图》(收入《借山图卷》),年底回湘潭。1908年,诗友罗醒吾邀他到广州,仍以卖画刻印为生。罗醒吾为同盟会革命者,齐白石曾为他传递秘密文件。当年秋返家,冬末再赴广州、钦州,至翌年夏经香港、上海、苏州、南京返家。7年的远游,使齐白石极大地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自己的视觉世界和内心世界,看到了很多传统名画,结识了许多名士和艺术家。他渐由工笔转向大写意,书法亦由写何绍基转而临《()龙颜碑》;刻印亦由学丁龙泓、黄小松转仿赵之谦了。如他在自述中所总结的,远游成为他“改变作风的一个大枢纽”。

1910年,齐白石把游历得来的山水画稿,重画一遍编成《借山图卷》,共计52幅,后又画成《石门二十四景图》。直至1916年,一直住在家里,想安心过日子、卖画。但连年兵乱,齐白石便应樊樊山之约到了北京,以卖画为生。从此与陈师曾、凌文渊、王梦白、陈半丁、姚茫父、林纾、林风眠、贺履之、胡佩衡等北京画家相交,其中尤与陈师曾相厚。当时齐白石的画近于朱耷冷逸的一路,不被北京人所欢迎,陈师曾劝他自出新意,于是齐白石开始“衰年变法”。1922年,陈师曾赴日本,携齐白石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展览出售,此乃首次将齐白石介绍到国外。1927年,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请齐白石任中国画教授。翌年,《借山吟馆诗草》印行。1933年,《白石诗草》印成,书中选的俱是《借山吟馆诗草》所不曾选入的诗作。至此年,已3次拓印谱,至1934年始自称“三百石印富翁”。1936年游四川重庆、内江、成都、青城、峨眉,并与神交多年而未曾见面的黄宾虹、金松岑等相见。定居北京后的齐白石,以画花卉草虫着称,较少作山水。但凡作则反复措意,不落前人窠臼。1932年因答谢诸名家为《白石诗草》题词,连续画了《莲池讲学图》、《江山万里楼图》、《明灯夜雨楼图》、《辽东吟馆谈诗图》等,俱为经意之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齐白石辞去一切教职,闭门家居。翌年,画《超览楼禊集图》。1939年,为拒绝日伪大小头目纠缠索画,在大门上贴一纸条:“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绝止减画价,绝止吃饭馆,绝止照像”,“与外人翻译者,恕不酬谢”。1944年,停止卖画,并以“寿高不死羞为贼,不丑长安作饿饕”的诗句,表示宁可挨饿,也不取媚于恶人丑类。这一年他写了不少抒泄亡国之愤的诗。如《题胡冷庵(胡佩衡)山水卷》:“对君斯册感当年,撞破金瓯国可怜,灯下再三挥泪看,中华无此整山川”;《题群鼠图》:“群鼠群鼠,何多如许!何闹如许!既啮我果,又剥我黍。烛()灯残天欲曙,严冬已换五更鼓。”1945年3月,书《自挽联》:“有天下画名,何若忠臣孝子;无人间恶相,不怕马面牛头。”1946年,到南京、上海举办齐白石画展。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义卖画展。画和平鸽,并题“愿世界人都如此鸟”。翌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作《百花与和平鸽》,向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献礼,是年被选为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1953年1月7日齐白石90诞辰,文化部授予他“人民艺术家”荣誉奖状。同年,徐悲鸿逝世,齐白石继徐悲鸿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为老舍作《蛙声十里出山泉》。1953年,被推为北京中国画研究会主席。翌年,在北京举办齐白石绘画展,并当选为第1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获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通讯院士荣誉状。与陈半丁、于非訚等14位画家集体创作巨幅《和平颂》,献给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1956年,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颁发的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周恩来、郭沫若、茅盾参加了授奖仪式。1957年,任北京中国画院(见北京画院)名誉院长,同年9月16日,逝世于北京。

艺术成就与着述齐白石的艺术,可分为5个阶段:①27岁前,为民间雕花艺匠,接受民间美术和民间审美观念熏陶阶段;②27~40岁,在从事民间画像、民间工艺的同时,全面学习文人绘画,提高诗、书、画、印诸方面修养阶段;③40~50岁左右,以文人艺术家身份出游各地、广泛观察、观摩与结交各界人士阶段,画风由工笔逐渐转向大写意;④55~65岁,定居北京,接受陈师曾指劝,苦心“衰年变法”阶段;⑤65~94岁,是绘画创作的高峰期,艺术臻于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