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莆美村在哪里图片
扩展阅读
视频插入图片有什么软件 2025-10-05 17:54:47
男士手表唯美图片 2025-10-05 17:49:24

莆美村在哪里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3-19 07:46:18

⑴ 莆田火车站咨询电话多少

莆田火车站订票电话:0791-12306

莆田火车站咨询电话:0791-95105105


(1)莆美村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莆田站,位于福建 莆毁芦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岭美村和刘厝村交界处,是向莆铁路(永莆线)终点站之一。也是向莆线、杭深线(福厦铁路)的交汇站。

按照国家一级站场标准设计,规模按8000人设计,建筑面积约3.0522万平方米,站房总高度约31米。莆田站的总体造型体现了“妈祖文化”、“莆仙文化”、“海滨文化”内涵,纤姿带是莆田的标志性建筑。

2016年底,新建福厦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福 州-厦 门)又名福厦高速铁路册液将开工建设,该线路的莆田站将与 现有的莆田站并站。

⑵ 漳江的水利建设

历史上,云霄漳江及其下游支流直泻入海,不能发挥灌溉和抗旱作用。1956年,县水利局在漳江下游支流山美溪建第一座拦咸蓄淡水闸,此后,陆续增建。至1996年,全县共建水闸20多座,主要有山美水闸、南江水闸、北江水闸、东方埭港排洪闸、竹塔西埭水闸、山前水闸。
南、北江水闸,合称漳江水闸,灌溉面积2.5万多亩,保证东方、东升、竹塔、西埭等埭田水源,并扩大可耕地5373亩,保护江海堤39.20公里和3000亩耕地免受潮灾。但因船闸只能通过12吨以下船只而影响航运,且闸内淤积,城关污水无法排出,使环境受到污染。
山美水闸,在漳江下游山美溪与漳江南江汇合处。1956年2月17日动工,5月1日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7孔,拦咸蓄淡,灌溉山美、白塔、埭洋咐慎、竹塔沿海水田3270亩,为云霄第一座水闸。该处原为渡口(称山美渡),建闸后渡废。1981年,乡村公路云列线从闸桥通过。
南江水闸,位于东厦埭洋村与佳洲岛新埭之间的漳江南江河道。1965年5月5日动工,6月23日大坝合拢,至1966年7月竣工。水闸全长103米,23孔,其中过船闸1孔净宽4米。余每孔净宽3.5米,闸底高程(黄海高程,下同)-1.38米;人行桥面板高程5米;闸墩长11米,宽1米,高6.18米;消力池长11.4米,深0.9米,坦水长13.6米。
北江水闸,位于东厦镇宣尾村附近的漳江北江河道。196511月1日动工,至1966年6月竣工,水闸全长210.9米,共34孔,其中过船闸2孔,船室宽11.2米,长35米(可通过12吨位船只,每次过船容量60吨/15艘),其余每孔净宽5米。闸底高程-0.5米,闸板顶高程2.7米,闸墩长19米,宽12米,高7米,消力池长19米,深1米。闸顶人行桥面净宽3.3米,高程7.1米。
东方埭港排洪闸,位于东厦镇东方埭,1966~1968年围垦东方埭时建。水电局林振枢、郑泳涛设计。水闸总宽度30.5米,7孔,每孔宽3.5米;闸底高程-1.5米,桥面高程5.5米答拆,工作台顶高程9米;消力池深1米,长8米,内坦长5米,外坦长10米。启闭设备有15吨手推、电动两用启闭机7台,排水流量250立方米/秒。东方埭还有5座埭内排水闸,均单孔,孔宽1.2米。
南、北干渠,为漳江南、北江水闸配套工程,于1966年8月南、北江水闸相继建成后同时动工,同年10月竣工。1977年1月改建,于同年4月竣工。南干渠进水口在埭洋村外水闸上游右岸,设双孔进水闸1座,孔总宽2.8米,流量1立方米/秒,干渠总长8公里,有建筑物5座,灌溉面积6437亩。北干渠进水口在水闸上游左岸600米处,设进水闸1座,流量2.5立方米/秒,干渠总长10公里,灌溉面积1.27万亩。 安厚溪流域水库
东川水库,库址在平和县安厚镇东川村,由龙溪地区水电局设计,集雨面积17.55平方公里,总库容1605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259万立方米。1965年6月动工,1967年9月水库竣工。溢洪道宽20米,泻洪量每秒205立方米。涵洞长92米,直径1.3米(1978年建坝后电站时,改为钢板有压套管)。渠道总长53公里,其中支渠21公里,渡槽、隧洞等大小建筑物211个。坝后电站和库上电站装机3台,合计314千瓦。受益于该水库的安厚乡13个村,面积15600亩,使旱区变成米粮区。1975年开始综合经营,利用水库水面980亩养鱼,获得一定成效。1976年7月,水电清简枣部及中央新闻电影队曾拍摄该库建设成果的新闻纪录片。1978年3月,管理处主任赖良士出席全国水利管理先进代表会。
华美水库,库址在安厚镇华美村乌龙坑,由县水电局设计。集雨面积1.82平方公里,总库容198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67万立方米。1977年9月动工,由公社自己组织劳力,共投入47.3万工日,投资47.3万元。1981年5月建成均匀土质大坝,坝高32.7米,顶长122米,顶宽6米,填方14.3万立方米。溢洪道宽8米,泻流量每秒47.7立方米,涵洞长110米,高1.7米,宽0.8米。渠道总长9.7公里。由于资金不足,尚未配套。
山美溪流域水库
杜塘水库,属中型水库,在莆美镇境内,距县城10公里,因库区淹没杜塘村故名。1958年1月11日动工,至1959年5月建成蓄水。大坝长160米,顶宽4米,坝顶高程64米,最大坝高33米,拦截山美溪上游白银溪25平方公里地表径流,总库容1621万立方米,渠道总长67.55公里。建成后,与碗窑水库、山美水闸构成灌溉网络,有效灌溉面积47673亩(其中农地18191亩,可改为水田)。1976年,因水库防洪标准低,定为险库,限制蓄水量。1977年1月,拆除原溢洪道进口段高4.7米的滚水坝,改为每孔净跨5.8米的4孔平板滚轮钢板闸门。1982年,核定有效灌溉面积为1.92万亩,其中诏安县760亩。
碗窑水库,在莆美镇碗窑山,距县城15公里。1958年动工,次年6月竣工,水库拦截山美溪上游支流碗窑溪13.2平方公里地表径流,总库容988万立方米,渠道总长47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0817亩,保灌10140亩。建成后与中型杜塘水库、小(一)型峛屿大坑内水库配套,构成灌溉网络。1968年,放水管漏水,由省水电厅灌浆队打孔282孔,进行水泥灌浆处理。1978年元月搞保坝工程,溢洪道平流段由13米扩大为17米,陡坡段两侧墙加高0.4米,主副坝风浪墙加高0.4米,投入6.51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3.11万立方米,总投资3.78万元。
干流水库
峰头水库,属大型水库,漳州市管工程。在马铺乡境内,为福建省第二大水库,因水库大坝在峰头村故名。该库距县城13公里,与“向东”引水渠配套,送水东山县。1977年2月1日大坝动工,1986年3月16日封堵蓄水。水库拦截漳江干流上游流域面积333平方公里地表径流。大坝为细骨料混土砌石重力坝,由12个坝段及土石坝接头组成,全长356米,坝顶长311米,宽5米,最大坝高64.4米,高程77.6米,总库容1.77亿立方米。峰头水库与向东渠、杜塘水库、漳江水闸及东山县红旗水库组成漳江灌区,近期保灌面积23万亩,远期灌溉面积28万亩。并为两县提供饮用水,坝后建水力发电站。
火田溪流域水库
白花洋水库,在火田镇境内云霄、漳浦交界处的白花洋,因库区淹没白花洋村故名。1958年规划测量,经移民安置,于1964年10月动工。水电局吴金时、苏昌良设计,该水库属公社自办工程,开工后因经费困难两度停建,至1967年3月竣工,工程总投资217.05万元(其中,国家拨补78.7万元,用于移民10万元),投工96.4万个工日(其中技工3万个工日),完成土石方45.95万立方米,坝高29米,拦截火田溪上游支流,集雨面积4.1平方公里,总库容432万立方米,渠道总长26.4公里,有效灌溉面积4964亩,保灌3700亩。白花洋村23户108人移民安置于云霄佳园、古楼和漳浦盘陀、大南坂。 下坂防洪堤,位于漳江下游左岸,与城关隔江相望,地势在漳江洪水位以下。民国时期,防洪堤高1.5~2米,顶宽1~1.5米不等,均为泥土结构,濒江种植棘竹护岸,一遇山洪暴发,潮水顶托,便崩堤淹没田舍。民国33年(1944年)农历八月初八日洪水决堤,淹没全村,水位高至门环。1960年6月9日,特大洪水,全村再次被淹没。1964年冬动工,至次年夏竣工,新堤总长2.5公里,高3~4米,顶宽4~6米,边坡1∶1,重点堤段用石砌,设石砌涵洞1处,瓦涵2处。堤面可通汽车,设1.5~2米闸门2处作为车辆通道,洪水来时放下闸板挡洪。内涝排水由石盘圳注入漳江。1966年,漳江南、北江水闸建成后,没有海潮顶托,从此未再发生崩堤事故。
山美防洪堤,位于山美溪下游山美村至前涂、竹仔前一带。山美溪下通漳江南江,逶迤弯曲称为“九十九弯”,有人形容说“坐了半天船,走不出山美村”。防洪堤总长6.3公里,原堤高1.3~1.5米,顶宽0.3~0.5米,内外边坡陡峭。由于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山洪一发或大潮一至,便崩塌泛滥成灾。1950年、1951年两次抢修,1952年夏秋又两次培修,计投入7997个工日,完成土方1.59万立方米,相当于旧堤的总工程量,并建丁坝2座、闸门1座。1956年建山美水闸,潮水不再进入,成为单纯的防洪堤。1959年,上游建杜塘水库、碗窑水库,洪水得到调节控制。1974年,对河道进行截弯取直,新挖河道长2公里,宽30米,深2.5米,使水流通畅,再无潮洪灾患。 坪水电站,分为4级,于1977~1980年相继建成。分布于常山农场的乌山坪水村至杜塘水库之间,由5条渠道、2个供水调节水库和4级水电站组成,为梯级式水电站,是全县电力骨干工程之一。总控制流域面积40.85平方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673万立方米,4级总利用水头613米,由10台机组组成,总装机容量3250千瓦,年发电量1347万千瓦时,水尾流入杜塘水库,年均进库量1336万立方米,扩大了杜塘水库灌溉效益。
第一级电站,1980年11月建成,地区水电局设计院设计,位于白水磜山腰,渠道长6公里,水头200米,流量0.34立方米/秒,压力管长600米,2号机组2台,装机容量650千瓦,年发电量272万千瓦时。
第二级电站,1980年6月建成,地区水电局设计院设计,位于空壳山顶半部山坡,渠道长3.8公里,水头200米,流量0.55立方米/秒,压力管长525米,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2台,装机容量800千瓦,年发电量320万千瓦时。
第三级电站,1977年12月建成,县水电局设计,位于内罗村北山坡,渠道长8.88公里,水头160米,流量1.05立方米/秒,压力管长483米,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3台,装机容量1200千瓦,年发电量485万千瓦时。
第四级电站,1977年12月建成,县水电局设计。位于杜塘水库上游红溪坂,渠道长4.8公里,水头53米,压力管长128米,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3台,装机容量600千瓦,年发电量270万千瓦时。
一、二级电站由常山华侨农场建成,归场管辖;三、四级电站由县兴建,归县管。2个供水调节水库,一为坪水水库,一为半坑水库(详见第二节水库)。
1977年12月县成立坪水电站,辖第三、四级水电站及半坑水库管理所,隶于县水电局。
白花洋电站,位于火田镇徐南坑至佳园村之间,归火田镇辖。电站分二、三、四级,于1978~1984年相继建成。利用白花洋水库放水和结合引水发电,总装机容量700千瓦,年发电量293.4万千瓦时。
第二级电站,在徐南坑,县水电局设计,1978年4月动工,1981年1月建成。总投资40万元(国家补助8万元,火田公社自筹32万元),完成土方1.77万立方米,石方0.79万立方米。水头166米,装机2台,容量400千瓦,年发电量203.4万千瓦时。
第三级电站,在二级电站下游0.5公里处,利用二级电站尾水及上游流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的径流引水发电。水电局设计,1983年建成。投资13.99万元(国家补助3万元,公社自筹10.99万元),完成土方0.67万立方米,石方0.11万立方米。水头32.64米,装机100千瓦,年发电量30万千瓦时。
第四级电站,在佳园附近,1984年建成,装机容量200千瓦,年发电量60万千瓦时(已报废)。
梁山二级电站,在东厦镇荷步村港溪上游。1978年元月县水电局郑泳涛、颜成根勘测设计,12月24日动工,1981年2月28日建成投产。总投资146.58万元(其中省水电厅拨补30万元),投工19.8万个工日(其中技工2.4万工日),完成土石方5.13万立方米(其中石方2.2万立方米)。港溪上游控制流域面积18平方公里,年可利用流量912.9万立方米,由陂仔内、内石空小(二)型水库年补充189.7万立方米,渠道长880米,水头229.4米,流量0.75立方米/秒,安装630千瓦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2台,装机容量1260千瓦,年发电量436万千瓦时,是全县第一个高压机组站。
石对坑电站,在和平农场石对坑水库副坝下溪角村河滩,利用水库放水灌溉发电。由和平农场组织施工,归农场管辖。1982年7月县水电局勘测设计,1983年8月28日动工,1984年8月建成。投资115万元,完成土石方2.71万立方米,套压力钢管隧洞269米,压力管总长450米,落差95米,安装水轮发电机组2台,装机容量800千瓦,年发电量281.52万千瓦时。1985年4月3日并入县电网。
峰头水库坝左电站,在峰头水库左岸坝后,1993年秋动工,1994年1月建成投产,装机容量5000千瓦,年发电量2158万千瓦时。
峰三电站,在菜埔村,属漳江水系梯级电站,股份制,由县政府办、农委、水电局、水电公司、菜埔村组成董事会。1993年秋,水电局水利水电技术队勘测设计,利用菜埔村原有滚水坝(长132.5米,高2.8米,集雨面积479平方公里)和水轮泵渠道(长1.4公里),设计水头4.2米,流量20.4立方米/秒。1993年12月动工,1995年5月20日竣工投产,装机容量3×200千瓦,年发电量276万千瓦时,工程总造价310万元。
梁山一级电站,在荷步梁山。1992年由漳州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初步设计,县水电局水利水电技术队勘测设计。电站在海拔500米处建水库1座,称云梁水库(专供发电,无灌溉面积,未列入“水利”章),坝高32.7米,坝顶长134米,集雨面积7.94平方公里,引粗溪流域面积3.96平方公里,总库容245万立方米,有效库容145万立方米。隧洞长625米,直径1.9米,压力钢管长625米,直径60厘米,设计流量0.838立方米/秒,设计水头246米,总装机容量1600千瓦,年发电量498万千瓦时,工程于1993年2月动工。1994年10月15日竣工投产。
峰头水库坝右电站,在峰头水库右岸坝后,1995年秋动工,1996年2月建成投产,装机容量2×1250+1×4000千瓦,年发电量820万千瓦时。
峰二电站,在下河村外,距离城关11.5公里,属峰头水库坝后电站第二梯级电站,1993年12月由县水电局水利水电技术队完成勘测设计,1994年6月15日动工,建电站蓄水库1座,库容404万立方米,设计水头13.28米,装机2台,总容量2000千瓦,年发电量1004万千瓦时,预算总投资2570万元,1996年在建。
甘竹水电站,在和平农场甘埔作业区甘树埔村塔仔溪左岸,距县城10公里,1994年经省政府外经委批准由台湾商人陈德旺独资建设经营,工程由漳州市水电勘测设计院和县水电局水利水电技术队共同勘测设计,是年冬动工,建塔仔溪拦河坝1座,高42.7米,左侧上游隧洞长1800米,设计水头102.63米,装机2台容量3200千瓦,年发电量826.7千瓦时,计划投资2111.4万元,预计1997年底投产。 境内四周环山,溪涧汇入漳江,形成以城关为枢纽的内河航道网络。北溯上游干、支流通东北至西部大部分地区;南顺下游及支流通东部大部分地区和南部部分地区。1957年,对上游进行炸礁和整治峰头濑,下游从东坑至打石孔进行耙沙清理航道10公里,炸孤石28立方米。1965年8月,拨款1.7万元,再次整治峰头濑,清除隐患。70年代后,上游支流多处建水利灌溉设施,航道大部分阻塞。
前北溪航道,自城关至高田22公里,至古楼25公里,至内仓15公里。沿途经郭浦、居人山、西林、菜埔、东车、七里铺、小水、火田、竹树潭、真珠坂、后埔、顶江、高地、佳园等地,通航载重1吨的木船(俗称内山船)。因修水利建闸坝,1989年仅通至菜埔6公里。
后北溪航道,自城关至下河港口14公里,通航载重1.5吨的西林船;港口至车墩17公里,通航载重1吨的内山船。沿途经郭浦、居人山、西林、菜埔、溪口、瑞堂、下河、上河、峰头、新林等地。1989年仅通至下河水口10公里。
南溪航道,自城关至西安10公里,至吉坂23公里。沿途经郭浦、下楼、上窖、新陂、瓷窑、西安、河塘、河溪、莆顶、径仔等地,通航载重1吨的内山船。1989年仅通至下楼3公里。
山美溪航道,自城关至大埔16公里,至下云20公里。沿途经高塘、山美、上坑、益宝山、溪墘、大埔、三脚寮、下云等地,通航1.5吨西林船。1956年建山美水闸后,只通山美至大埔,70年代后废。
南江航道,漳江下游至佳洲岛分成南、北江,流至石仔关再次汇合(石仔关以外属沿海航道)。南江航道自城关至长垅20公里,沿途经高塘、佳洲、上路头、白塔、中埭、南洋、竹塔、楼下、外东坑、崎尾、湖丘等地,通航百吨木帆船。1966年建南江水闸后,高塘至闸内6公里通航20吨以下船舶,闸外至石仔关2.5公里通航20吨船舶,乘潮通航率50%。
北江航道,自城关至石蛇尾20公里,沿途经高塘、下美、沙湾尾、东坑、下料、船场、高溪、荷步、浯田等地,通航百吨木帆船。1966年建北江水闸后,城关至闸内6公里通航20吨以下船舶,闸外至漳浦下寨14公里航道淤塞,仅通5吨以下木帆船。

⑶ 福清市马山村经济怎么样

实力强。马山村坚持以“经济实力更加强空凯大、城乡面貌更加优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为主线,在探索和实践中,高要求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州伍高标准抓村庄规划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将马山村打造成经济实力强、农民收入多。马山村,位于云霄县南部,2006年经过整册亏或合从莆美镇划归云陵工业开发区管辖,现有786户,总人口3197人。辖马山、荷仔埔两个自然村,32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800亩,山地面积1000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873.6万元。

⑷ 平海镇鹅下村有几个自然村

基本情况:秀屿区平海镇鹅下村四个自然村群众郑春光等联名来信反映将要薯雹重建的机砖厂位于平海镇鹅下村村道旁,周围部分为民房,原为秀屿区平海岐下机砖厂,业主林培元。按照《莆田市秀屿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秀屿区面砖厂行业污染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莆秀政办﹝2017﹞25号)文件要求,秀屿区平海岐下机砖厂已于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拆除关闭。
二、现场调查情况:2019年3月11日,我局执法支队会同秀屿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前往原秀屿区平海岐下机砖罩手没厂进行现场检查,该机砖厂已完物纳成拆除关闭,场地已复垦。群众投诉只是担心在原址上重建机砖厂。
三、处理情况:我局要求秀屿生态环境局要严格按照环保法律法规要求严把项目审批关,对不符合规划、土地和环保要求的,一律不予审批,未经许可擅自建设,要依法严厉予以查处。

⑸ 云霄莆美离东夏多远

1767.9公里。

莆美镇,隶属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地处云霄县中部,东临漳江出海口,与东厦镇相交,东南临莆美大山与云陵工业开发区相连,南与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接壤,

西接和平乡,西北临将军山与下河乡相邻,北与云陵镇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38.87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莆美镇有户籍人口49278人。

1949年10月前,莆美镇境域为莆美实验乡、阳山乡,后属第一区;1992年,莆美乡改租消返莆美镇。[8]截至2021年10月31日,莆美镇下辖11个社区、1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莆下村莆政路38号。
2019年,莆美镇实现镇域生产总值46.3亿元。

莆美镇地处台地平原地貌,地势略为北低南高,西高东低。地形呈南北长,东西窄,不规则多边形。
主要山脉有尖峰山、仙冬眉山、鸟嘴石大步山、将军山,境内最高峰尖峰山位于莆美大山,海拔620.9米,最低点位于佳兜村岸边农田,海拔1.9米。

气候
莆美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夏热冬暖。多年平均气温20℃,桥歼最低气温0.2℃(1963年1月27日),最高气温38.1℃(1982年7月28日)。

无霜期年平均347天,弊饥日照时数长。年平均降雨量1740毫米,最大年降雨量2838毫米,最少年降雨量1189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4—9月。

⑹ 云霄县的政区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云霄地域属南海郡。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属南海国;汉文帝间(前179年至前164年)南海国反,平定后划归南越国揭阳县。
东晋,培陪置为绥安县地,隶义安郡。南朝宋、齐、梁、陈仍为绥安县。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废绥安入龙溪、万川2县,分别隶泉州(今福州)、潮州。
唐垂拱二年(686年),云霄境分属漳浦、怀恩,隶漳州。开元二十九年(741年)废怀恩入漳浦县(还有一说,据明正德本《漳州府志》载:“开元二十八年,分漳浦地,立怀恩县,明季省而从龙溪来属,贞元二年徙州治龙溪,始为支县”)。
宋为漳浦县安仁乡浦东里(明万历《漳州府志》“浦东保”)。
元为漳浦县安仁乡修竹里、新安里。至治二年(1322年)新安里划归南胜县。
明初为漳浦县六都,辖3图。正德十四年(1519年)分属平和、漳浦县,嘉靖后又分属漳浦、平和、诏安县。
清干隆元年(1736年),驻漳浦县丞。嘉庆三年(1798年)以县丞所辖30保,并割平和25保、诏安2保13村,计4图5约,置云霄抚民厅,驻同知,故也称漳州分府。
民国2年(1913年),改云霄抚民厅为云霄县,先隶漳州府,旋隶福建西路道。民国3年,改隶汀漳道。民国14年,道废,隶于省政府,民国22年,“福建事变”时,隶于龙汀省。民国23年,“福建事变”失败后,隶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区,民国24年改为第五督察区。民国33年,督察区专员公署移驻云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云霄县隶福建省第六行政区,1950年属龙溪区,1955年属龙溪专区,1978年属龙溪地区,1985年起至1996年隶漳州市。 2012年,云霄县下辖6镇:云陵镇、峛屿镇、东厦镇、火田镇、莆美镇、陈岱镇;3乡:马铺乡、下河乡、和平乡;1个开发区:云陵工业开发区;以及位于云霄境内,由漳州直辖的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
云陵镇
位于云霄县中部,漳江两岸。县原人民政府驻地。2012年,面积16.1平方千米,人口7.27万,辖12个居委会和4个村委会。324国道、云平、云浦、云东公路过境。东西两侧有大臣、将军两山巍然屹立,县城东南面的漳江口两边有玉女峰与仙人亭对峙,素有“将军对大臣,玉女对仙人”的赞誉;纪念地有献宝山烈士陵园,名胜古迹有威惠庙、云山书院和革命烈士秋瑾女士的出生地七先生祠。
莆美镇
位于云霄县中部,距县原政府2.5千米,云霄县新人民政府驻地。辖6个社区、16个行政村。324国道过境。南溪自西北向东南,汇入漳江。有省文物保护单位陈政墓和献宝山烈士陵园、仙峰岩、南山寺等文物古迹。明代曾筑抗倭城堡。2012年,面积40.1平方千米,人口6.7万。
陈岱镇
位于云霄县液差东南部,距县政府19.4千米。现辖18个行政村。漳诏高速公路、324国道、省道双东公路过境。礁美村有汽轮停泊码头和对台贸易接待站。海岸线长21.5千米。向东水渠贯穿全境。礁美、白礁盛产海盐。境内有“东山战斗”烈士墓,古迹由新圩村临海处的莲花庵。汤港有海水温泉水产良种试验场。陈岱具有开漳文化、氏族文化、海洋文化、土楼文化、侨台文化的鲜明特色、名人故居、楼台亭阁、人楼居民、桥梁渠道等错落其间。民间剧团,器乐演奏、潮州大锣鼓等技艺精湛的民间艺术形式遍布各村。2012年,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3.8万。
火田镇
位于云霄县东北部,是漳州郡治的发祥地,全镇辖21个行政村,108个闹中皮自然村。2012年总人口5.9万人,地域面积196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6万亩。国道324线贯穿腹地16.7公里,漳江流经本镇连接东海,水陆交通便捷。盛产的荔枝、香蕉、枇杷等名、优、特水果享誉省内外,素有“水果之乡”、“闽南荔枝第一镇”的美誉。
列屿镇
位于闽南金三角东南部,总面积9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9平方公里,12个行政村,人口2.4万,素有“沧海桑田,鱼米之乡”。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温高、日照长,全年无霜期长达360天以上,平均气温21度,年降水量1380毫米,海水咸度12-21度。2012年,面积96平方千米,人口2.4万。
东厦镇
位于云霄县东部,距县城5千米。下辖15个行政村和1个镇办农场。漳诏高速、211省道、云峛公路过境。漳江流经注入东山湾,建有码头,海岸线长34.1千米。名胜古迹有屹立于漳江出海口的石矾塔、龙湫岩、横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魏妈墓,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高溪观音亭。有竹塔红树林自然保护区。2012年,面积113平方千米,人口5.7万。
下河乡
位于云霄县西北部,距县城9.4千米。云平公路过境。2012年,面积150.7平方千米,人口4.9万,辖有23个行政村,136个自然村。
马铺乡
位于云霄县北部,距县城26千米。与平和县安厚、国强、南胜三乡镇毗邻交界。云平公路过境。峰头水库在境内,是向云霄、东山两县供水的大型水库工程。有碧湖岩、炉峰岩、太平庙等名胜古迹。2012年,面积161平方公里,辖28个行政村,237个自然村,总人口4.4万人。
和平乡
位于云霄县西部,距县城7千米。东凭将军山与该县莆美镇接壤,西隔乌山山脉与诏安县红星乡公田比邻,南连常山经济开发区,北接该县下河乡,省道云太线斜贯全境,沟通云霄与诏安两县。是该县的老区贫困乡。云(霄)水(晶坪)公路过境。西溪、南溪汇合注入漳江。2012年,总面积111平方公里,下辖13个行政村、12个作业区,共有77个自然村,7099户,总人口数2.9万人。
云陵工业开发区
云陵工业开发区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闽南金三角,位于云霄县南部,介于厦门和汕头两个特区中间,面对台湾海峡,南临港澳,324国道穿过全区,沈海高速公路和沪深高速公路在园区内设有互通口及客运、货运站端口,云霄疏港公路、将军大道和规划建设中的入闽通道均在开发区交汇,是漳州南部主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 2012年,开发区总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
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
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处常山地常海峡西岸,闽南金三角,泛东山湾核心区,介于厦门、汕头两大经济特区之间,东山、云霄、诏安三县交界处,地处云霄县境内,现由漳州市直接管辖,是全国重点侨区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是漳州市“一核两湾” 发展战略重要支点,也是未来漳南片区的中心城区之一。全区总面积115平方公里,其中国有土地64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和优质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具备加快发展的优势和条件。人口2.4万。

⑺ d3141经过哪些

D3141动车始发站是南京站,终到站是龙岩站。

途径站台有:南京、丹阳、常州、无锡、 苏州、昆山南、上海虹桥、 嘉兴南、余杭、杭州东、绍兴北、余姚北、宁波、宁海、台州、温岭、永嘉、 温州南、苍南 、福安、连江、福州南、莆田、泉州、厦门北、漳州、龙岩。

常州火车站:是上海铁蔽丛路局直属客货综合特等站。管辖范围东起常州东站,西至镇江下蜀站,下辖特等站一个(橘滑常州站),一等站一个(镇江站),二等站一个(丹阳站)和奔牛,新闸等若干货运站。是京沪铁路重要的客货运中间大站。

⑻ 莆田东庄的概述

临海17个村,海岸线长25公里,围垦17个(其中6个千亩围垦),海堤总长17.64公里,已加固达标9.03公里,水闸27座;东圳干渠1条10公里,分渠6条12公里,斗渠13条15公里。盐场面积1935亩,职工79人,年产量8000吨,产值200万元。
该镇地处礼泉半岛,濒海多丘陵,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西横长13.8公里,南北最狭处只1.75公里,最宽处6.38公里,属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总耕地面积21494亩,其中水田4394亩,农地17101亩,境内有市办拆船厂、镇办轧钢厂、粮油加工厂、农材厂、自来水厂等,农业主种水稻、地瓜、甘蔗,兼种花生、大豆。林业面积1043亩,以种相思树、木麻黄、黑木公为主,果树58亩,种柑桔、香蕉、龙眼等。畜牧业以养猪为主,兼养鸡、鸭。水产养殖场3个,主养对虾,兼养花蛤。土特产有蚮、蛏等。
交通状况
东庄镇水陆交通方便,秀屿港是湄洲湾内的天然涂水良港,已建有3千吨码头2座,5千吨码头一座,万吨码头已动工兴建,五秀公社贯穿全境,直达秀屿码头,支路可通各村,差孙灵川至东庄公路在后江与五秀公路相交。 地名:东庄
位置: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
邮编:351156
代码:350305
区号:0594
车牌号:闽B
拼音:dōng zhuāng 辖1个居委会、23个村委会:
001_营边居委会、
201_东红村、
202_杜边村、
203_石码村、
204_西温村、
205_塘边村、
206_栖梧村、
207_锦山村、
208_东庄村、
209_厝头村、
210_苏厝村、
211_苏田村、
212_后江村、
213_马厂村、
214_石前村、
215_石头村、
216_石尾村、
217_堤头村、
218_白山村、
219_东沁村、
220_大象村、
221_前云村、
222_秀屿村、
223_莆头村。 东庄镇乡村民资医疗企业,近一步与国际接轨。在全国医疗行业占80%以上;在全国各省市从事医疗行业共有1万家占93%;资产总数达360亿元;年营业额3050亿元;员工总数63万人;在中外医药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00家占80%,资产总数25亿元,年营业额50亿元,员工总数5万人。在医疗及相关企业创造的产值,超过了中国中西部个别省的生产总值。
东庄人所主要从事的医疗(医药、器械)行业。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东庄人走南闯北,主要从事的医疗行业经历了萌芽、被认可、发展等阶段,已逐渐步入规模、规格、规范的轨道,为推进国家医疗行业改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探索出“敢拼才能赢”的东庄品牌,树立了东庄人敢闯、敢拼、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质。 秀屿港作为秀屿区乃至莆田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前沿阵地,也是莆田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港口优势突出。拥有港阔水深的港湾,深宽顺直的 莆田秀屿区东庄镇港口航道,风平浪静的港口。
在市委、市政府以及区委、区政府提出打造大港口优惠政策的大力指导下,目前有19个重点在建项目落户该镇,秀屿港正兴起新一轮港口开发建设的热潮。 秀港大道贯穿全境,交通干道计有19公里,集镇区道路、秀屿港区道路日趋完善,初具网络。铁路、高速公路、仙港大道、荔港大道、城港大道、涵港大道等一批重大疏港通道正在规划建设之中,中缓其中城港大道、向莆铁路、沁桥路、高速公路秀屿支线正在动工。
11万伏和3.5万伏变电站各一座,由莆田电业局直供。东庄、望山两个邮电支局,一个电信站。日供水1.5吨的自来水厂1个。这些都为东庄镇的新一轮开发建设构建了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 名胜古迹有西温的江东祠古戏台,建于明朝。象山的嵩山护国寺、宋末丞相陆秀夫衣冠墓和象山书院。
东庄明代象山书院位于秀屿区东庄嵩山上,距秀屿港虚培链码头约2公里,顶有象眼观天,象鼻交榕,故亦名象山。创建于明初,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扩建,清道光九年(1829)重修,供学子求学。
《八闽通志》载:嵩山,在海滨。山顶有峰名“文笔”,其上石壁有苔结“文笔峰”三大字,宛然如书,刮去复生。旁有石室,俗呼“仙姑岩”。峰之下有嵩山院焉。明周瑛《弘治兴化府志》载:其山峭拔,上有万松怪石错布,如人如兽。有嵩山院在上。书院是古代教育机构。始于唐代。原为修书、校书、藏书之所,后才用于讲学。一般在蒙学之上,有的是本地、本省的最高学府。提倡自由讲学,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答、集众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讲习内容以儒家经籍为主,也有专攻武学、医学者。清末废科举,书院改为学校。
相传,每逢仙姑岩上的“文笔峰”三字,削去复生,里人必有登第,神秘兮兮。因而,当地人士倡议在仙姑岩右,梵林左鼎建书院,延师课徒。书院曾经培养出吏部、布政司和传旨大人等官员,英贤辈出。历史上,有明洪武工部主事李仕弘、广东按察司佥事李德美、吏部天官李多见、进士陈日新、云南按察使游云鸿、清闽水师提督游应龙等曾在象山书院就读过。明景泰二年(1451)状元及第柯潜《题文峰岩》:
天作奇峰戴巨鳌,葱葱佳气映宫袍。
千村草色兼天远,万壑秋声挟雨豪。
海月欲生凉似水,涧云初起涌如涛。
兴来把笔题新句,只恐明朝纸价高。
清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官至大理寺卿郭尚先撰写楹联和横匾“文章司命”、“书林”、“艺苑” 及碑记。清道光已丑年(1829)醴泉象山书院碑记载:醴泉里,莆海滨名胜之一也。里中惟象山为冠,巅有巨石耸起,苔纹苍苍,结成“文笔峰”三字,刮去复生,古已载之县志。迩来里协力鸠工,在仙宫右,梵林左鼎建书院,巍然可观,识者谓之地气所钟。文星所萃焉。余视学川省,朝聘肖君、廷元刘君,驰书嘱作碑记。余素阅县志,见此里代有闻人,爱之慕之,以未获亲临其地为憾。兹及于象山之上拓地兴建,以增植人才,行见文教日隆,英贤辈出,此举不可谓盛然矣,于是欣然为之珥笔云。檀樾主竹林陈开山乐捐地壹亩,加捐白金陆两正。
象山书院分为前中后三段,前殿奉祀“文昌帝君”,石柱上刻对联:“象山有鸟皆成凤,醴水何鱼不化龙。”中殿为“朱子殿”,供奉朱熹神像,石柱上雕刻楹联:“理学渊源垂宇宙,儒宗奥旨立津梁。”后殿为“宗圣殿”,供奉三教先生及孔子坐像,门柱上刻有对联:“三学哲理融寰宇,一笔翰墨扭干坤。”三殿依山势层层升高,恢宏壮观。殿的柱子、梁架以及额枋等均为石构,体现浑朴的书院特色。书院一度成为东庄中学初期校舍。1990年重建,其朱子殿和宗圣殿于1999年重修。
象山书院有许多名人的摩崖石刻。其中,较着名的有: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冬兴化知府金陵人丁镛题诗:
悬崖峭壁齐虹霓,七盘九折云为梯;
空蒙海气荡日月,千载容我来扳贻。
禅宫一宿爽毛骨,扶桑半夜闻天鸡;
神仙仿佛跨鸾鹤,授我丹诀封紫泥。
该诗在清干隆年间修纂《莆田县志》时有收录。
还有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象山书院教席莆田人唐其章的一首诗刻:
五载谈经在此间,诸生相对有馀闲;
崖前紫石偕朝暮,海外风潮任去还。
好鸟时花亲讲席,苍松翠竹近禅关;
莫云地尽无形胜,不减蓬莱第一山。
象山书院地理位置特殊,文化底蕴深厚。90年代以来,台胞在象山书院附近倡建陈靖姑祖庙。在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东庄镇注重景区旅游开发,抓住陈靖姑信仰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遇,弘扬陈靖姑文化,将东庄象山书院打造成两岸品牌旅游基地,促进两岸交流。 莆仙戏是福建的古老剧种之一,莆仙戏原名“兴化戏”,流行于古称兴化的莆田、仙游二县及闽中、闽南的兴化方言地区。其戏班足迹遍及福州、厦门、晋江、龙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华侨聚居地。据考证,它是在古代“百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莆仙戏被称为宋元南戏的“活化石”,在莆田城乡广受欢迎。2005年以来,莆田市在开展“三下乡”活动中,充分利用莆仙戏在民间的影响力,在演出古装大戏前加演现代文明小戏,普及道德规范,传播文明风尚,被当地群众称为家门口的文化大餐。
《土筛记》
这出戏说的是,一对夫妇用土筛将重病老父抬到荒山野外丢弃,年幼的儿子却将土筛又捡回家。父母问起,儿子说:“等你们老了,我也用它把你们抬上山。”这对不孝夫妇被儿子的话惊醒,赶紧把老父亲背回家治病。
《新媳妇入门》
这出现代小戏诙谐幽默地讲述了新时代的婆媳关系,提倡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莆仙戏内容贴近生活,富有教育意义。
老百姓喜欢,文艺工作者们干劲也更足了。莆田有120多个剧团,演出人员3500多人,每年演出现代小戏6万多场次。莆田市还从各个部门征集优秀剧本,编印成一套五册的《剧本集》,涉及公民道德、廉政文化、计生政策、平安建设等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⑼ 从莆田去厦门鼓浪屿坐动车到哪站

截至2020年3月,从莆田去厦门鼓浪屿只有一列动车,车次是D6531次,乘坐动车要到莆田站坐。

D6531次列车始发站南昌站,终点站厦门站,其中莆田站是途经站点,全程距离719公里,发车时间17:29,到站时间22:40。

莆田站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笏石镇岭美村和刘厝村交界处,由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州车务段蠢租管辖。

莆田站总建筑面积3.0522万平如则方米,售票大厅约500多平方米,雨棚面积3.47万平方米,建筑总高度31米;设计最高聚集旅客数5000人。

(9)莆美村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莆田站的站台线路:

莆田站拥有3台10线,设到发线10条,基本站台一座和中间站台2座,途经莆田站的线路有福厦铁路和永莆铁路。带橡兆

莆田站站房采取线侧平式,竖向分为出站层、站台层和进站层三个层面,其中出站层为一层地下室。莆田站左侧售票大厅共设置了13个人工售票窗口。

莆田站的检票口设在候车大厅靠站台的一边,其中一楼有5个检票口,二楼有5个。莆田站出站设有综合交通枢纽,地下一层设有商业设施,地上一层为候车大厅,二层为办公区。

⑽ 云霄一共到底有几个镇

云霄县全县辖6个镇、3个乡,分别为云陵镇、陈岱镇、东厦镇、莆美镇、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云霄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地势从西北向者轮铅南倾斜,东北、西部以及西南部边沿均为山地,中部至东南部为沿海平原。海岸线长48千米。漳江流经县境,上游建有峰头水库和向东渠配套。名胜古迹和纪念地有尖峰夏商贝丘遗址、圆岭商周印纹陶文化遗址、仙桐桐人峰、青崎岩画、云山书院、威惠庙、树滋楼、漳州故城、石矾塔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闽南特委首好所在地乌山十八间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