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各种战役的图文图片在哪里找
扩展阅读
货船高清图片 2025-10-06 20:53:14
男人生气发火图片大全 2025-10-06 20:45:07

各种战役的图文图片在哪里找

发布时间: 2023-03-03 05:43:25

㈠ 这三幅图分别是哪场战役的

由左至右:柏林战役、硫磺岛战役、老山战役

1.柏林战役----《胜利旗帜插到帝国国会大厦》
这张照片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柏林战役。1945年4月30日晚,苏联红军在付出惨重的伤亡后,终于攻占德国的帝国国会大厦,米哈伊尔·米宁等五名士兵率先将红旗插到大厦楼顶。然而,苏军的随军记者并未捕捉到这一历史性时刻。
柏林战役结束后,随军记者叶夫根尼·哈尔杰伊奉命带着相机、苏联国旗和两名苏军士兵,来到业已焚毁的国会大厦楼顶,补拍了一组苏联国旗插上国会大厦的照片。
这就是后来被誉为“二战胜利标志”的《胜利旗帜插到帝国国会大厦》。值得注意的是,照片背景上的硝烟是哈尔杰伊在底片上做出来的,目的是让人感觉战争还在进行;士兵手腕上的手表也在底片上用针刮掉,以免让人怀疑是抢来的。
后来随着照片的影响越来越大,照片上的两名士兵康塔利亚和叶戈罗夫均被授予苏联的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

2.硫磺岛战役----《国旗插在硫磺岛上》
这张照片摄于太平洋战争期间的硫磺岛战役。1945年2月23日上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5师第28团一支小分队经过四天血战,终于攻上岛上制高点——折钵山的山顶,升起第一面星条旗。为了让更多士兵看到山顶上飘扬的国旗,美军指挥官决定换一面更大的国旗,一艘登陆舰奉命将一面更大的国旗送到岛上。
几个钟头后,一面大旗在小分队六名士兵的齐心协力下插上了山顶,这一幕恰好被美联社记者乔·罗森塔尔拍了下来。受这面国旗的鼓舞,美军士兵浴血奋战,最终占领了硫磺岛。而这张照片也随着美军的胜利传遍了世界,被誉为美国的“国家圣像”。
后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查出这六名插旗士兵的姓名,进行表彰。经查明,他们分别是:艾拉·海斯、约翰·布拉德利、雷内·加格嫩、富兰克林·索思理、迈克·斯特兰克、哈朗·布劳克。其中后三人在这次战役中阵亡。

3.老山战役----《无名烈士老山插旗》
这是一张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的照片。1984年4月28日,收复老山的战斗打响,经过一天激战,胜利的红旗终于插上老山主峰。旗手在插旗的一刻已经牺牲,这天地为之动容的瞬间恰好被照相机捕捉下来。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插旗牺牲的是老山主攻营五连副连长张大权。而根据老山哨所的说法,张大权烈士是第一个冲上主峰的人,他身为主攻连副连长,担负现场指挥,是不可能当旗手的;插旗牺牲的烈士应为七连士兵何天华,他身边的战友为罗仕忠。

㈡ 这是抗战时期哪个战役示意图求解

是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敌后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和反“扫荡”的战役,由于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故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

百团大战作战图: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

㈢ 我国鸦片战争的图片

第2部分 鸦片战争爆发

1840年7月5日,英军第一次进攻舟山岛定海海域。

琦善(1790——1854年),博尔济吉特氏,字静庵,满洲正黄旗人,
鸦片战争爆发时任直隶总督。 定海失陷和英轮驶抵天津海口,引起清廷震恐。
在英军军事威胁和琦善危言耸听的双重压力下, 道光帝被迫妥协。1840年8月30日,琦善赴天津,
与义律在大沽海滩的帐篷中谈判, 琦善向英军保证,定要惩办林则徐,代其“申冤”。

驻防广州的清军

1841年1月,为了迫使琦善同意割地的侵略要求,英国全权大臣义律率军入侵广州湾,在穿鼻登陆。

英国侵略军攻打大角、沙角炮台

广东水师抗击侵犯虎门的英军

虎门海战图

关天培(1781——1841年),字滋圃,江苏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行伍出身。
沙角、大角炮台失陷后,道光帝任命奕山为靖逆将军,对英宣战。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六日(2月27日)拂晓,英军向虎门各炮台发起全面进攻,
至二十六日(3月19日), 虎门、乌涌、清洲、猎德、三沙、凤凰冈、海珠、永靖、大黄窖等炮台
相继失守, 清军伤亡惨重,水师提督关天培力战殉职。

1841年8月26日,英舰袭击厦门。

厦门胡里山炮台上的铁炮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八月十二日(9月26日),英军再犯定海(今浙江舟山),
定海镇总兵葛云飞、处州镇总兵郑国鸿、寿春镇总兵王锡朋,率所部与英军展开了异常惨烈的激战,
双方鏖战六天六夜,三镇官兵全部壮烈牺牲,定海再度失陷。在这次战役中,
清军将士抱着誓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和勇气,顽强战斗。王锡朋一条腿被炸断,仍坚持战斗;
郑国鸿身中2弹,仍持旗督战;葛云飞负伤40余处,牺牲时,持刀而立。

陈化成(1776——1842年),字莲峰,福建同安人。道光二十二(1842年)年五
月八日,英军向吴淞发起进攻,镇守吴淞口的江南提督老将陈化成率部属在吴淞西炮台
重创敌军,击伤英舰数艘,英军伤亡20余人。两江总督牛鉴先是不准陈化成与英人开
战,此时,闻知陈化成击溃英军,乘坐官轿,摆出仪仗,前呼后拥地出南门前去观战。
军舰上的英军发现目标后,火炮齐发,牛鉴及随行一阵大乱,英军乘机攻陷东炮台,吴
淞落人敌手,陈化成战死。

1842年7月21日,英军攻占镇江。图为英军占领镇江后大肆屠杀无辜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