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祖国歌曲背景图片高清
扩展阅读
高达图片大全高清大图 2025-10-06 22:40:44
卡通头像女生图片 2025-10-06 22:40:29
思念的图片女人 2025-10-06 22:33:50

祖国歌曲背景图片高清

发布时间: 2023-03-01 17:20:46

A. 歌曲《歌唱祖国》的创作背景什么怎样的呢

歌曲《歌唱祖国》的创作背景:

1950年9月上旬的一天,王莘同志来到北京天 安门广场,这个时候,广场上已经有了准备迎接建国一周年的一些景象:城楼上,工人们正在试挂大红灯笼,广场上,有几支工人和学生队伍在练习走队,准备在国庆那天,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飘扬,见到这些景象,王莘脑中浮想连篇,他决定再写一首歌唱伟大祖国的歌曲。

不久,脑海中就形成了《歌唱祖国》第一段的前一部分。王莘同志写出《歌唱祖国》这首歌之后,并没有急于发表。他一面把它交给天津市音乐工作团,排练演唱,一方面到南开大学、天津炼钢厂、天津纺织厂和天津铁路机务段去教唱,各方面征求意见,群众反映十分强烈,诗人艾青认为好是好,但其中有几句歌词还不十分理想,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即将“五十年文化辉煌灿烂”改为“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将“我们战胜了一切苦难,我们把敌人赶出边疆”,改为“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王莘立即吸收了他的建议,群众和专家的检验之后,王莘同志才把它抄好向《人民日报》投了稿。

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歌唱祖国》的曲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邀请中央歌舞团合唱队录音,除广播外,还添制成唱片向全国人民推荐,从那以后,《歌唱祖国》这首歌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

(1)祖国歌曲背景图片高清扩展阅读

1951年9月,《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一首名为《歌唱祖国》的歌词。随后,中央电台播放了《歌唱祖国》合唱版本,掀起了全国学唱的热潮。早在1950年国庆节前夕,出差到北京的天津音乐家王莘,在看到排练游行队列中的群众队伍和少年儿童,想到新中国的朝气蓬勃,心中充满了创作激情。

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回到天津后的王莘,再也停不下创作的脚,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共完成了六首同题材的作品,其中最让他感觉满意的,就是这首《歌唱祖国》。

《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曲,是着名的爱国歌曲。创作于1950年9月,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看着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景象,王莘脑海里反复酝酿,《歌唱祖国》是在回津的列车上一气呵成。这首歌曲发表后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

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号称“第二国歌”。《歌唱祖国》最初由14岁的钢琴手靳凯华和19岁的男高音王巍首弹首唱。此歌在耀华中学首演后,又传到天大、南大。不过,第一个国庆节前夕,王莘精心抄写的《歌唱祖国》原稿,却遭到了当时的《天津日报》退稿。

王莘于是采取自己动手刻印歌片的形式向路人发放,并最终在1951年春天传到了北京工人合唱团。1951年10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毛泽东主席评价这首歌曲说,这首歌好,并特地送给作者王莘一套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并为其签字。

B. 《歌唱祖国》背景是什么

创作背景:

1950年9月15日,王莘从天津到北京去购买乐器。返程路过天安门时被金色晚霞笼罩的天安门广场吸引,抬头看,一面鲜红的国旗在霞光中高高飘扬,令人心潮澎湃,32岁的王莘灵感突现前面四句歌词脱口而出。

王莘登上返津的火车,思绪如飞,边唱边写边打拍子,歌词与曲谱几乎同时喷涌倾泻出来。回到家时,王莘与妻子王慧芬同声哼唱,王莘连夜一气呵成地写完第二、三段歌词。

歌曲赏析:

这首歌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歌曲是由主歌、辅歌、主歌再现组成。即:主歌四句、辅歌六句、主歌再现四句反复两句。

其结构严谨,简洁明快,既通俗易懂,又朗朗上口,将人民共和国诞生的壮丽画卷犹如浓墨重彩勾画得淋漓尽致。

一曲《歌唱祖国》凝结了爱国之声、人民之心、民族之魂,立即传遍全中国,成为亿万中国人民久唱不衰、响遍神州的“金曲”和跨世纪的音乐经典之作。

C. 求诗歌朗诵“祖国啊,我属于你”的背景音乐和背景图片(一张),速度啊,有的请加QQ2219539139

看看这个图片合用吗?如果只用一张图片来代表中国的话,除了长城真的很难找。而关于长城的照片无数,但我敢肯定,能够超越这个的恐怕极少。

不知道你是否听过那首歌曲《我属于你,中国》,那个曲调我觉得很不错,背景音乐可以用吧?

我不太清楚你要朗诵的诗歌的具体内容,但估计这个标题下的内容一般都会多少有些苍凉大气的感觉吧?所以一般的古筝、笛子之类的乐器是不太适合的,可能二胡会好一些。你可以自己选听一些,找到适合自己感觉的,节奏不要太短促的,估计应该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