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新疆库车克孜尔石窟背景图片
扩展阅读
小精通手机图片 2025-10-07 22:49:11
找狗图片大全 2025-10-07 22:35:53

新疆库车克孜尔石窟背景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2-13 20:39:06

A. 库车最值得去的地方

库车最值得去的地方如下:

1、克孜尔千佛洞

克孜尔千佛洞又称克孜尔石窟或赫色尔石窟,是中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它位于明屋达格山的悬崖上,窟内藏着大量精美的壁画,是佛教最早传入中原的所在,入口处高僧鸠摩罗什的雕塑,双目微闭,却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

B. 九、克孜尔石窟:鸠摩罗什的故乡

        知道克孜尔石窟是从一幅图片上,一片灰褐色的山崖,山崖上密布着大小不一的石窟,一位盘坐在莲花上的僧人青铜像耸立在山崖前的广场中心,这就是克孜尔石窟,比敦煌石窟历史还久远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网络后知道这片石窟位于南疆库车附近,是离中原最远的石窟,到访的人相对较少,而那位清瘦的僧人叫鸠摩罗什。 

        近年来拜访过国内许多石窟,逐渐知道石窟是佛寺的一种特殊形式,通俗地说石窟早先就是寺庙,只是它的佛殿、讲堂、僧房是以依崖凿就的窟室存在。这一建筑形式最早也是源于印度,后传到中国。传播中国的途径是翻越帕米尔高原先到达南疆,沿着塔里木盆地边缘进入到河西走廊,又分别北上至大同,南下至洛阳。这条称之为东传的线路上留下了许多着名石窟,如龟兹石窟群、高昌石窟群,还有敦煌、炳灵寺、麦积山直至龙门和云冈石窟,佛教也正是沿着这条线路进入了中国。在这一佛教石窟传播过程中,石窟中的壁画和造像也在吸收着中原文化,逐渐本土化,由最初的高鼻梁、深眉眼人物形象渐渐汉化了,这其中克孜尔石窟是东传石窟的第一站。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我们今天得以直接触摸到的历史,遗憾的是我们国家的建筑大多以木构为主,木构建筑因火灾、地震及朝代更迭的战火等原因,大都难以保存至今,现今遗世最久远的也只是深藏在山西五台山外的南禅寺,距今1236年。  而石窟这一非木构的特殊建筑,往往能躲避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保留下来,那里的佛像壁画是我们直接解读历史的最直接证据,这重要的文物,历来受到有良知的当权者倍加珍惜和呵护。 

        克孜尔石窟始建于公元3世纪,是中国最早的石窟,它也因受古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意义特殊。来库车拜访它是我此行的主要目的,只可惜今天的石窟已是满目疮痍,令人惨不忍睹,佛龛内空空如也,佛像早已被盗走,壁图上所有佛像左半边袈裟因含有金箔均被剥去,整壁整壁的壁画被一块块揭走,处处可见斑斑斧凿的痕迹,令人痛心疾首。这些被盗走的文物却漂洋过海最早走向了世界,今天许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大多陈放着一百年前西方探险队从克孜尔石窟掠劫的所谓“杰作”。 

     

  我在克孜尔第十洞窟的墙壁上,看到一段这样的文字:“余读德勒库克着之新疆文化宝库,及英斯坦因着之西域考古记、知新疆蕴藏古代艺术品甚富,遂有入新之念。故于一九四六年六月五日,只身来此,观其壁画琳琅满目并均有高尚艺术价值,为我国各地洞庙所不及。可惜大部墙皮被外国考古队剥走,实为文化上一大损失......为此古代文化发扬光大,敬希参观诸君特别爱护保管。”  洞窟的一侧有文字介绍,知道这是民国期间一位名为韩乐然的学贯中西的大画家,来此留下的。 

        鸠摩罗什也是近些年才知道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排名第一的佛经翻译家,他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唐朝前期的东晋,他的父亲是天竺人(印度),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鸠摩罗什生在龟兹,七岁时出家,因年少精进、博闻强记、遍游天竺诸国,遍访名师大德,佛学造诣极高,一时被誉为龟兹国师。前秦皇帝派遣大将吕兴征伐西域,特嘱咐将鸠摩罗什带回内地,后在凉州(武威)滞留十七年,又被迎请到长安,与事佛经和讲援。 

        鸠摩罗什一生翻译大量佛经,这些佛教典籍奠定了汉传佛教的基础,被誉为“千古一僧、八宗之祖”,后世评价其为“四大译经家之首,译界第一流宗匠、翻译学鼻祖”。他翻译的佛经简约通畅、易读易记,我们日常中使用的世界、缘分、未来、心田、爱河、烦恼、火炕、苦海、康复、一尘不染、天花乱坠、因果报应、大千世界、想入非非粉身碎骨、回光返照等等都出自其手。

        他死后火化时,舌头经久不烬,变成的金刚舌舍利,至今仍被安放在甘肃武威的鸠摩罗什寺中,迄今也有1600余年。

        我在鸠摩罗什的雕像前徘徊了许久,端详着他那清癯的脸庞,深邃的眉眼和高挺的鼻梁,那一身袈裟披在他消瘦的身躯上,他一只腿跷起盘坐在莲花宝座上,低垂着头,若有所思……           

       

     

C. 库木吐拉千佛洞的简介

库木吐拉千佛洞,约5—11世纪佛教石窟寺。开凿在新疆库车县城西北30公里的渭干河谷的东岸,是仅次于克孜尔石窟的古龟兹较大的石窟群。库木吐拉系维吾尔语译音,意为“沙漠中的烽火台”,它同时又被称为“汉人洞”,是中原和龟兹传统友好关系史的一个缩影。
石窟开凿在木札提河(渭干河)东岸的山崖上,现(21世纪初)有编号的洞窑112个,现(21世纪初)存壁画数千平方米,以描绘大乘佛教内容为主,壁画艺术“唐风”较浓,并有少量雕塑,分为南区,北区,丁谷山峡谷区三部分。千佛洞壁画作品及众多各时代各民族文字的题记,不仅是一部新疆绘画艺术史诗,而且也为研究新疆的经济、文字、建筑、音乐、舞蹈、服饰和工艺美术的发展史提供了形象材料。

D. 新疆千佛洞景色怎么样

这里的展览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王府的庭院、生活景象与历代王爷与朝廷的关系。王府共有传袭的12代王爷,其中先祖在清干隆年间平定叛乱是建立功勋,被赐封为贝勒,后来历代王爷都同中央政府关系密切,受到各种册封。

龟兹人当时信奉的是小乘佛教,而现代无论汉传佛教还是藏传佛教都属于大乘佛教,所以壁画风格不同于其他地区出现的佛教内容,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也反映了古代龟兹人的风俗生活。

E. 中国有几大石窟

中国有四大石窟,分别为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

1、莫高窟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大泉沟河床西岸,鸣沙山东麓的断崖上,是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之一。

2、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3、龙门石窟

龙门地区的石窟和佛龛展现了中国北魏晚期至唐代(公元493~907年)期间,最具规模和最为优秀的造型艺术。这些详实描述佛教中宗教题材的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4、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石窟地处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50公里的麦积山乡南侧西秦岭山脉的一座孤峰上,因其形似麦垛而得名。



(5)新疆库车克孜尔石窟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麦积山石窟组成部分:麦积山石窟在东崖保存有洞窟54个,西崖140个。东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楼上的七佛阁等最为精美。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头有莲瓣形的浮雕,柱顶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宝珠”,设计构思极其巧妙。

这座崖阁是北魏晚期建筑的,是石窟寺建筑中的珍品。千佛廊长32米,崖壁上分两层整齐地排列着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异,栩栩如生。

F. 克孜尔石窟的资料

克孜尔石窟坐落于悬崖峭壁之上,绵延数公里。它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群,大约开凿于公元3世纪,在公元8-9世纪逐渐停建,延续时间之长在世界各国也是绝无仅有的。
喜欢畅游天下的朋友,很少有人不知道敦煌莫高窟,但是克孜尔石窟(或称为克孜尔千佛洞)的大名,却不一定曾经有所听闻。
如果莫高窟令你的心灵震撼,激起了你对历史和艺术的好奇心,那么你更要到克孜尔石窟一游。
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同享中国“四大石窟”之美誉。但是克孜尔石窟是全国开凿最早的石窟,大约始建于公元3世纪,比莫高窟还要早。
莫高窟以多姿多彩的佛教壁画而闻名于世,而克孜尔石窟更是一条壁画长廊,其内容之丰富,数量之庞大,延续时间之长,在我国现存诸石窟中都居于首位。德国探险家勒库克曾经称赞说,克孜尔石窟的壁画是他们“在中亚任何地方所能找到的最优美的壁画。”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属于龟兹古国的疆域范围。龟兹古国地处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冲,曾经是西域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佛教从印度先传入新疆,形成“西域佛教”后,再传入中原。龟兹的地理位置决定它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也成为佛教传入中原的一个重要桥梁。石窟则是佛教艺术的重要形式,通过建筑和壁画来宣传佛教教义。龟兹石窟窟群比较集中,壁画内容丰富,不仅有表现佛教的“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因缘故事”等壁画,还有大量表现世俗生活情景的壁画。有研究石窟的专家指出,龟兹石窟是一部古龟兹文化的网络全书。而在龟兹石窟群中,克孜尔石窟被视为群芳之冠。
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一个石窟一个石窟钻进钻出。顺着手电筒微弱的光线,我们瞪大眼睛,屏息端详石窟里那些华美绚丽的壁画,倾听导游细述石窟的建筑特点、壁画的艺术特征以及壁画所表现的一个个佛教故事。
最能体现克孜尔石窟建筑特点的是中心柱式石窟,它分为主室和后室。根据导游的介绍,石窟主室正壁为主尊释迦佛,两侧壁和券顶则绘有释迦牟尼的事迹如“本生故事”等。看完主室后,应按顺时针方向进入后室,观看佛的“涅盘”像,然后再回到主室,抬头正好可以观看石窟入口上方的弥勒菩萨说法图。
克孜尔石窟壁画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菱格构图。在其中一个石窟,记者看到,每个菱形格里绘一个“本生故事”。莫高窟是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本生故事”的情节,克孜尔石窟则是一图一故事,每幅图都是从一个“本生故事”中选取最典型的一个情节,以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或动物为构图中心,四周辅以其他必要的人物、动物和背景等。
克孜尔石窟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艺术背景,令人驻足良久,令人浮想联翩。但是,石窟处处满目疮痍,却实在令人心痛,令人惨不忍睹:放置释迦佛的拱型佛龛里空空如也;壁画上所有佛像左半边袈裟均被剥走——因为它是金箔制成的;甚至整壁整壁的壁画被人揭走,只在洞壁上留下斑斑斧凿的痕迹——19世纪末20世纪初,接踵而至的西方探险队从克孜尔石窟劫掠走大量精美的壁画。
目前,克孜尔石窟的200多个石窟中,保存着1万多平方米的壁画。但是,在许多西方国家的博物馆、艺术馆,特别是德国的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还陈列着大量的克孜尔石窟壁画——这当然被那些探险队从新疆劫掠而走的。
鸠摩罗什铜像矗立在克孜尔石窟前。鸠摩罗什是中国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公元401年后,他在长安组织了规模庞大的佛经译场,先后译出佛经30余部、约300卷,包括众多中国佛教的基本经典。
http://www.cctv.com/travel/20040105/101934.shtml

G. 中国十大石窟

1、莫高窟

莫高窟又称“千佛洞”,位于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下, 石窟开发在沙漠高处的石崖上,所以取名“漠高窟”,古汉语中“漠”与“莫”通用,后来就叫成“莫高窟”。

它是我国最大、最着名的佛教艺术石窟。分布在鸣沙山崖壁上三、四层不等,全长1.6公里。现存石窟492个,壁画总面积约45000平方米,彩塑像2100多身。

莫高窟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力士。大的佛像高达30多米,小的只有几厘米。

敦煌的砾岩在墙上雕不了东西,结果就是糊上泥巴,然后在上面作画,表现的内容比石雕要丰富要细致。敦煌气候干燥,而且又很少人去,所以塑像和壁画过去的保存是非常好的,自然的破坏是极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