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地藏经具体内容是什么
地藏经具体内容是:
1、《地藏经》是佛门的一部孝经
《地藏经》说,地藏菩萨示现婆罗门女、光目女,孝亲度亲的事迹,地藏菩萨正是以一念孝亲之心,而发展为“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的宏伟誓愿。
父母就是堂上的佛,在家不孝父母,而到庙子里头去求佛菩萨保佑自己的独生子女。这真是非常荒唐!
2、《地藏经》是佛陀的遗嘱
《地藏经》上最后一品《嘱累人天品》。佛是这样说的,概括起来有四句话“现在、未来天人众”。当然包括人们都在内。“吾今殷勤咐嘱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诸恶趣”。怕人们堕三恶道。学习了这个,可以体会到,作为佛教徒,必须知恩报恩,体会到佛恩深重,很难报答。
3、《地藏经》是为人处事的教科书
《地藏经》首先提出来的就是净业三福,特别是第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非常具体,让人们懂得,不离日常生活来修学佛法,实际上就是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如何居家,乃至于出生、死亡、疾病等等日常生活当中应当怎样做,就是《地藏经》告诉人们的。
4、《地藏经》是具体讲因果规律的经典
《地藏经》对因果谈得很具体,这个是绝对真实不虚,没有信心的人把这部经看成神话,那就错了,那就得不到真实受用。
(1)地藏经封面图片是哪里典故扩展阅读:
《地藏经》又称《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唐朝高僧实叉难陀翻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属于地藏三经之一,其余两部经分别是《占察善恶业报经》和《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经》是佛门的一部孝经,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
还通过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菩萨、四天王、普贤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无毒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依次提问,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的状况,解释了众生解脱生死、忏悔业障、救拔亲人眷属苦难的种种方法。
释迦牟尼佛还在此经中表明,自己入灭之后至弥勒成佛以前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务由大愿地藏菩萨负责。
Ⅱ 请问这是哪个菩萨/佛,她的典故是什么
这位应该是地藏王菩萨,身边的神兽是“善听”尊者;
地藏菩萨右手持锡杖,表示振开地狱之门。
右手持如意珠,表示照亮地狱之暗。
地藏菩萨最让人感动是 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永远在地狱中度化受罪的众生。
《地藏菩萨本愿经》中对地藏菩萨的生生世世都有讲述,您如有兴趣,可以读一读,增幅消罪。
Ⅲ 地藏经前面的赞出自哪里
地藏经的前面的赞不是经书上自有的。香赞是个典故,出自贤愚经卷第六·(三四)富那奇缘品第二十九。典故记载,某次佛正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当时在印度放钵国,有一位长者之子名叫富那奇,他出家学佛,证了阿罗汉果,富那奇想度其兄羡那学佛,于是造旃檀堂请佛。兄弟二人各执香,共登高楼,遥对祇园烧香归命佛陀及圣僧。这时香烟乘空袅袅聚在佛顶之上,化成一座庄严香烟宝盖。阿难见此怪事问佛,佛在给孤独园对在座之大众,说二兄弟之虔诚,有神通者,可以同往接受供养。当富那奇与羡那供养完有缘的佛弟子们后,佛以他的神足通顷刻便到放钵国,亲为他们说法开示。炉香赞的作者传说是南北朝时的梁武帝萧衍创始。 其他赞的话根据版本不同,有的出自华经,有的出自《地藏十轮经》。 这些赞很好,不必执着一定要念。
Ⅳ 地 藏 佛 的 典 故
地藏菩萨还未成佛,因为他曾发大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更多关于地藏菩萨的事迹请看《地藏菩萨本愿经》,
http://bookgb.bfnn.org/ 这里有
【地藏菩萨】
地藏,梵名Ks!itigarbha ,音译作乞叉底檗婆。地,住处之义;藏,含藏之义。即受释尊之付嘱,于释尊圆寂后至弥勒菩萨成道间之无佛时代,自誓度尽六道众生始愿成佛之菩萨。关于地藏菩萨之名义,地藏十轮经卷一以(大一三·七二二上)‘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秘藏’,故称地藏。大方广十轮经卷一以地藏为伏藏(埋藏在地中之宝藏)之义;究竟一乘宝性论卷四以地中之伏藏喻显‘如来藏’。
据大方广十轮经卷一序品、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等载,地藏菩萨由过去之大悲誓愿力,示现大梵王身、帝释身、声闻身、阎罗王身、狮象虎狼牛马身,乃至罗刹身、地狱身等无量无数异类之身,以教化众生,并特别愍念五浊恶世受苦众生,应众生所求而消灾增福,以成熟众生之善根。地藏菩萨常变现如是无数之化身济度众生,故又称为千体地藏。
地藏菩萨之本缘故事,有多种说法。据地藏菩萨本愿经卷上仞利天宫神通品载,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前,为大长者之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之相好庄严,而产生恭敬景仰之心,为证得此庄严之相,而发愿尽未来际不可计劫,度脱六道罪苦众生。同经同品又谓,地藏菩萨为过去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时之一婆罗门女,为救度其母出离地狱,而为母设供修福,并发愿尽未来劫广度罪苦众生。又同经阎浮众生业感品亦举出二说:(一)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国之王,其国内人民多造众恶,遂发愿度尽罪苦众生皆至菩提,否则不愿成佛。(二)地藏菩萨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女子,名为光目,其母堕于地狱受苦,光目为救度之,而发愿救拔一切罪苦众生,待众生尽成佛后,方成正觉。上记诸说皆随地藏信仰而广传人间,故佛教中常以‘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等语来形容地藏菩萨慈悲怜愍之广大誓愿。
地藏菩萨之形像有多种,大日经卷三等以之为菩萨形,并饰以宝冠、璎珞等。大方广十轮经卷一等则以之为沙门形。一般广为流传之形像,为内秘菩萨行,外现沙门形,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莲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