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碧霞元君庙的简介
①碧霞元君祠。位于平谷区丫髻山西顶。唐贞观六年(632)建。元代改为碧霞元君祠。
明嘉靖年间在此建铁瓦殿。清康熙年间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宫,于丫髻山东顶建玉皇阁。祠内有寝殿、斗姆宫、铁瓦小殿和钟楼等建筑。1947年毁于战火,1986年重修。存有元君祠基址、玉皇阁基址、回香亭基址和山下的行宫,以及《重修丫髻山碧霞元君庙碑文》等碑刻10余通。
②丰台区大灰厂娘娘庙,全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行宫,俗称娘娘庙,2003年被确定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此处文物建筑,北京市文物局和丰台区人民政府、长辛店镇政府于2002年7月共同投资对其进行整体修缮,是市政府3.3亿元文物抢险修缮项目之一。
大灰厂娘娘庙地理位置优越,西距千年古刹戒台寺仅5公里,明清时期如逢庙会方圆十里视为节日,在民间享有盛誉。此庙明天启年间重修,庙宇建筑结构严谨,做工精细,为典型的明代风格,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据1958年普查资料证实,原建筑格局很完整:南向,有山门三间、正殿三间、后殿三间、东西配殿二十四间、钟楼一座、 街对面有戏台一座,当时是一座十分壮观的庙宇,香火甚盛。1970年后,西配殿拆除,做为宅基地使用,其他建筑沦为马棚,破烂不堪,即便如此,此庙的香火一直未断。现存功德碑数个,最早的是康熙三十六年“重建新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前殿山门碑”,字迹清晰可辨。
娘娘庙的此次修缮工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恢复其本来面貌,除碧霞元君殿、十殿阎君殿、送子娘娘殿(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祈福殿(福禄寿财四星)、钟楼鼓楼外,还恢复了曾经每年一度举办庙会的戏楼。娘娘庙原地狱场景为壁画,修缮后全部为精美的泥塑彩绘,地狱变相栩栩如生。
大灰厂娘娘庙已经于2009年5月22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5-9月8:30-17:30 10-4月 8:30-17:00
安徽淮南碧霞元君庙位于八公山主峰四顶山之巅,昔有碧霞元君庙。庙在四项山顶,故又称四顶奶奶庙。这是八公山历史名胜之一。庙殿始供神妃碧霞元名群象,故名;寿凤人多又称神妃为“四顶奶奶”,故知四顶奶奶庙者甚众,谓碧霞元君庙者鲜少。明栗永录嘉靖《寿州志》称之为“东岳祠”,清李师沅嘉庆《凤台县志》则称“元君庙。
2. 泰山老母的民间崇拜
泰山老母最早出现在清代文人韩锡胙所作的《元君记》。泰山老母定格为泰山老母同样是民女得道升天,与西王母、九天玄女等女神仙一样都曾出自于泰山,而这些女神通常都司管中国古代的妇女生育之职。碧霞元君自从修成正果后,除了统领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之外,其中也主宰了生育,是北方最为重视的生育神。大多元君庙中都配有送子娘娘,好协助碧霞元君管理生育。清代的大多小说中则描述泰山老母统领着天下的狐仙,地位与神通都与九天玄女同等。
明清时期有许多汉族民间的秘密宗教都来源自白莲教,其中的基本信仰都来源于佛教净土宗的弥勒信仰,之后又转变为了无生老母信仰,而碧霞元君与无生老母同样也成为了受苦受难人民心目中的慈爱圣母,所以汉族民间几乎都无视了碧霞元君塑像的那副年轻的美丽容貌,都把她叫为“泰山老奶奶”,象征着泰山女神犹如老祖母般的亲密与信赖。
元君庙在泰山上分有上、中、下三庙,每年农历四月十八为泰山老母的祭祀日。
3. 碧霞元君是谁什么来历
碧霞元君,是坐镇泰山,能为百姓赐福,消灾去难的神。在民间极有影响,碧霞祠常年香火不断。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证位仙真,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
反正中国老百姓能想到的所有保佑的她都能做到——感觉有点像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不过她是道教的,观世音是佛教的。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呼“泰山老母”。
按道家的说法:男子得仙称为“真人”,女子则称“元君”;泰山老母上通乾象,降灵下土;坤道成女,故名“天仙玉女”;又因为她身穿碧衣红裙,所以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关于碧霞元君的由来,有很多说法,不过主要是是这几种说法。
一说是泰山神之女晋代的《博物志》、《搜神记》都有记载。但泰山女神之受封是北宋真宗时的事。二说原是天仙神女,泰山女神是黄帝所造玉女。
当年皇帝建岱岳观,曾派遣7个女神,头戴云冠,身着羽衣,到昆仑山上迎接西王母来坐岱岳观,泰山玉女就是七个女神中修道成仙的其中一个。还有种说法是她是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与妻金氏所生的女儿,名玉叶,后来是修炼得道。
(3)元君庙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碧霞元君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传统说法以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五为代表:泰山顶碧霞元君,宋真宗所封,世人多以为泰山之女,后之文人知其说之不经,而撰为黄帝遣玉女之事以附会之;不知当日所以褒封,固真以为泰山之女也。今考封号虽自宋时,而泰山女之说则晋时已有之。
张华《博物志》称:“文王以大公为灌坛令,期年,风不鸣条。文王梦见有一妇人当道而哭,问其故,曰:‘我东海泰山神女,嫁为西海妇。欲东归,灌坛令当吾道。太公有德,吾不敢以暴风疾雨过也。’
文王梦觉,明曰,召太公。三日三夕,果有疾风骤雨自西来也,文王乃拜太公为大司马。”此一事也。干主《搜神记》记载:“后汉胡母班尝至泰山侧,为泰山府君所召,令致书于女婿河伯。云:‘至河中流,扣舟呼青衣,当自有取书者。’果得达,复为河伯致书府君。”
4. 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生日是几号
2009年06月18日。
第三朵云的圣母指的是第三朵云的皇后。他们是道教神仙传说中的三位仙女。她们是财神赵公明的三姐妹,分别叫赵云晓、赵琼晓和赵必晓。
碧霞远君又称仙玉碧霞远君,俗称泰山奶奶,其诞生的时间和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女道家,黄帝说、华山说等。
(4)元君庙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碧霞元君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山神(道教),被称为碧霞元君,泰山,东岳的天上女神,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它的道场是泰山,中国五岳的东部山脉,位于山东省泰安市。
碧霞的影响是在山东泰安传播的,几千年来,尤其是明清以后,对中国北方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碧霞的故居是泰山祖母居住的地方。它已经渗透了近一千年的精神文化,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缩影。
项目景区内有建于公元前280年的魏王城,现存的古城墙遗址,是乐陵的起源。景区内的三女墓是碧霞的姐姐碧钟的墓。从战国晚期到西汉早期,出土了许多文物。
林夏元君故居修复,恢复该项目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两个大厅(太后庙,云寺)六分房子,翼二桥,广场,四大天王,明,转运馆,寺庙,庙宇,日月潭,观音殿,文昌庙,古代的网站。花园建于宋真宗时期早期夏元君的故居。
5. 东岳大帝与碧霞元君是什么关系
东岳大帝与碧霞元君二者为父女关系。
《太平御览》所引张华《博物志》。其卷三百九十七引文曰:“太公为灌坛令,于时文王梦见一妇人哭于道,因问其故,答曰:‘吾是东岳之女,嫁为西海之妇。吾行往来,必以暴风疾雨。今灌坛令当吾道,吾不敢以暴风疾雨过也。’梦觉,遂召太公。”①此引文与今本《博物志》有异。今本《博物志》皆作“吾是东海神女,嫁于西海神童”。
下图为东岳大帝:
(5)元君庙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东岳大帝又称泰山神,其身世众说纷纭,有金虹氏说、太昊说等。在中国民间传说中东岳大帝主管世间一切生物(植物、动物和人) 出生大权的。泰山神作为泰山的化身,是上天与人间沟通的神圣使者,是历代帝王受命于天,治理天下的保护神,成为民间宗教信仰之一。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因坐镇泰山,尊称泰山圣母碧霞元君,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6. 泰山奶奶的庙宇分布
由于碧霞元君影响巨大,其行宫遍布山东、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苏等地,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福建、四川、云南、陕西、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也有分布。据不完全统计,上述地区
共有一千余处碧霞元君庙,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山东、河北两省,均在300处以上。在这两省内的分布也不平衡,有些县有一、二处、有的县有十几甚至几十处。南方的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湖南、云南等地数量
较少,每省仅有几处。因所阅资料有限以及很多碧霞元君庙未收入地方志等资料中,故数量还远不止这些。各地行宫的建立,满足了当地民众的岁时致祭。另外,有行宫的地方一般会有庙会,庙会加强了碧霞元君信仰在当地的影响,强化了当地民众对碧霞元君的崇信程度。
碧霞元君庙在各地的名称不尽相同,有碧霞宫、碧霞庵、碧霞阁、碧霞观、碧霞元君行宫、碧霞元君行祠、碧霞元君祠、碧霞元君宫、碧霞元君观、碧霞元君殿、碧霞元君圣母庙、元君圣母庙、圣母庙、子孙圣母庙、元君行宫、元君庙、娘娘庙、子孙娘娘庙、娘娘行宫、奶奶庙、天仙宫、天仙行宫、天仙圣母行宫、天仙圣母祠、行宫庙、天仙庙、东岳天仙庙、东岱圣母行宫、泰山庙、泰山宫、泰山阁、泰山庵、泰山殿、泰山行宫、泰山
元君行宫、泰山行祠、泰山碧霞宫、泰山神母宫、泰山圣母庙、泰山圣母宫、泰山圣母祠、泰山圣母行宫、泰山圣母行祠、九天圣母庙、元圣庙、元女庙、护国天仙庙、圣姑寺、神州庙、泰安宫等50种别称。
中国大陆 山东 碧霞元君祠,兴于康熙、盛于嘉庆,前后历经300余年,是道教着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是碧霞元君的上庙,位于泰山极顶之南。中庙---红门宫。下庙---碧霞灵应宫。
(1)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吕仙村的小泰山顶。旧县志称石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碧霞宫供奉碧霞元君,每逢农历正月初六和六月六日,举办庙会。1992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山东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的泰山奶奶庙,在大清光绪“流芳不朽”碑中写道:“历览陈郝之神庙,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屡经重修……惟泰山一庙,庙殿虽呈剥落而族祭宛如归市”,可见建庙之早,闻名久远也。
(3)山东省淄博市碧霞元君行宫,位于淄博市博山城区西南的凤凰山巅,占地1560平方米。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山东省德州市碧霞元君故居,德州市乐陵市花园镇的王母殿村,初建于宋真宗时期,现重新修复。有一种说法是碧霞元君,真名毕霞,是战国时期魏国公主。
(5)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碧霞元君祠,千佛山是泰山余脉,祠中对碧霞元君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6)济南市长清区马山碧霞元君殿,五峰山碧霞宫。 北京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庙,分别是东顶、 西顶 、南顶、北顶和中顶 。五顶庙中保存较完整的一个是西顶的碧霞元君庙。
(1)北京平谷区丫髻山西顶的碧霞元君祠,唐贞观六年(632)建。元代改为碧霞元君祠。明嘉靖年间在此建铁瓦殿。清康熙年间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宫。1947年毁于战火,1986年重修。
(2)丰台区大灰厂娘娘庙,全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行宫,俗称娘娘庙,2003年被确定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3)北京市区海淀区四季青乡蓝靛厂的西顶碧霞元君庙。西顶庙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是由明神宗的生母孝定皇后和明神宗捐钱修建的,明神宗赐名为“护国洪慈宫”。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称西顶碧霞元君庙,俗称西顶。为环列于京城四周的五顶之一,是京西着名古刹。“西顶”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该庙正在修缮中将于2014年5月份开放
(4)门头沟区的金顶妙高峰(妙峰山)碧霞元君庙。“妙峰山庙会”,已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天津 河北 (1)河北邢台市的沙河市綦村镇孔庄圣母宫:又叫碧霞元君圣母寺始建于隋开皇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由于抗战时期的焚烧,解放后破坏,圣母宫基本上被彻底毁没。现已经重修。
(2)景忠山碧霞元君庙,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景忠山顶,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历经多次修葺。现属清代宫殿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吴桥碧霞祠,位于河北省吴桥县王台碧霞祠始建于明代,具体年月已不可考。至民国末年,殿宇荒芜,神像湮灭。文革中庙宇被毁,唯基址尚存。2005年重建。
(4)廊坊碧霞宫,位于河北省大城县西留各庄村,约明朝永乐年间建,2009年重建。 河南 (1)永城市的芒山寺又叫泰山奶奶庙,原名碧霞元君祠,始建于唐朝,位于永城芒砀山保安山南峰山顶。大殿中供奉三尊神像,中为碧霞元君,左为佩霞元君,右为紫霞元君,俗称“三仙奶奶”。自从唐代开始每年农历三月二十至三十逢泰山奶奶香火庙会(芒砀山古庙会)。
(2)河南鹤壁市浚县的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河南浮丘山南端。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历时21年落成。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是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苏 山西 山西长治市城区东南两公里的南石槽村东侧奶奶庙,供奉的碧霞元君,碧霞宫建在山腰,座东向西,二进院落,占地1300平方米。碧霞宫始建年代不详,依现存碑刻记载,唐贞观十三年(639)曾重修并扩建, 宋、明、清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缮。圣母殿已修复。 安徽 (1)安徽六安市寿县帝母宫 相传道教创始人老子及庄子都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帝母宫”则兴盛于汉唐,现存遗址建于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后,帝母宫在皖西北两淮一带一直是道教活动中心,帝母宫主
殿是“碧霞祠”。
(2)安徽滁州琅琊山碧霞宫 每年正月初九庙会非常热闹。 黑龙江 (1)黑龙江省牡丹江天仙宫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北部边陲着名的道教宫观。牡丹江天仙宫的原址位于牡丹江市兴隆镇下乜河地区,“文革”中被毁,2009年重建于牡丹江
南岸大湾近郊旅游度假区。天仙宫坐北面南,由碧霞元君殿、三官殿、玉皇殿、慈航殿、聚仙殿、花园等组成,占地3万多平方米。整个道观的主殿堂碧霞元君殿。殿内供奉着9位娘娘,中央主祀的是碧霞元君,汉族民间俗称“泰山奶奶”。
滨州关于泰山奶奶介绍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汉族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是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
据《玉女卷》称:汉明帝时,西牛国孙宁府奉符县善士石守道妻金氏,中元七年甲子七月十八日子时生女,名玉叶。貌端而生性聪颖,三岁解人伦,七岁辄闻法,尝礼西王母。十四岁忽感母教,欲入山,得曹仙长指,入天空山(泰山)黄花洞修焉。山顶故有池,名玉女池;旁为玉女石像。可见,汉晋时早有泰山神女的故事。汉代还在泰山顶上雕刻神女石像,在泰山极顶修建玉女池以奉祀。五代时殿堂倾塌,石像仆地,金童之像漫涣剥蚀,玉女也沦落于泰山岳顶玉女池内。宋真宗东封泰山,还次御帐,在玉女池中洗手,一石人浮出水面,此乃玉女。宋真宗于是下令疏浚该池,用白玉重雕玉女神像,命有司建祠并更名为“昭真祠”,遣使致祭,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明朝时,将昭真祠又更名为“灵应宫”,后又扩建,增大规模,为碧霞宫。赐号“碧霞元君”。道教吸收了上述信仰,认为碧霞元君乃应九炁而生,受玉帝之命,证位天仙,统摄岳府之神兵天将,并照察人间一切善恶之事。
碧霞元君的圣诞为农历的四月十八,又一说是农历的三月十五,是时,供奉碧霞元君的庙观均要举行隆重的庆典或庙会。
根据汉族民间传说:泰山奶奶曾在古井琉璃一带居住,为当地百姓祁子求福,消灾去病,因此,早年间这里就建有泰山奶奶庙,香火旺盛,逐步形成了当地百姓供奉泰山奶奶的习俗,并形成一个较大规模的庙会,每逢泰山奶奶圣诞这天,四里八乡的百姓都来此赶庙会,直到文革初年才逐渐消失。
7. 三宵圣母和碧霞元君是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
三霄圣母是指三霄娘娘,她们是道教神传说中的三位仙女,为财神爷赵公明的三个妹妹,分别叫赵云霄、赵琼霄及赵碧霄。
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奶奶”。其诞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说法不一,有凡女得道说、黄帝玉女说、华山玉女说等等。
拓展资料:
碧霞元君是以中国大陆华北地区为中心的山神信仰(道教),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女神。其道场是在中国五岳之尊的东岳泰山,位于山东省的泰安市。
碧霞元君的影响力由山东省泰安市传播开来,历经上千年,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后,对于中国北方地区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碧霞元君故居,是泰山奶奶生活过的地方,有近千年的精神文化渗 其中,被誉为民族文化之缩影。项目景区内有公元前280年修筑的“魏王城”,现古城墙遗迹尚存,为乐陵之来历;景区内的“三女冢”为毕霞之胞妹毕仲之墓地,出土了很多战国末、西汉初时期的文物。
正在修缮、恢复中的碧霞元君故居项目占地100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建大殿二座(王母殿、碧霞祠)、偏殿六座、厢房二座、广场、四大天王、明桥、转运亭、药王殿、财神殿、日月潭、观音殿、文昌殿等古址.碧霞元君故居初建于宋真宗时期。
8. 碧霞元君的行宫分布
(一)主要碧霞祠
1、碧霞元君祠祖庭(山东省泰安市)
上庙---碧霞元君祠。兴于康熙、盛于嘉庆,前后历经300余年,是道教着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位于泰山极顶之南,天街东首,北依大观峰(即唐摩崖),东靠驻跸亭,西连振衣岗,南临宝藏岭。系元君上庙,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筑群,宋大中祥符年间创建,金碧辉煌,俨然天上宫阙。祠为二进院落,以照壁、金藏库、南神门、大山门、香亭、大殿为中轴线,两侧为东西神门、钟鼓楼、东西御碑亭、东西配殿。结构严谨,布局紧凑,南北长76.4米,东西宽39米,总面积2979.6平方米。碧霞祠现存建筑保留了明代的规模及明代的铜铸构件,建筑风格多为清代中晚期的风格。
泰山护鲁山口碧霞元君祠,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清干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碧霞祠大殿为五楹,九脊歇山式顶,瓦垄三百六十条,以象周天之数。盖瓦、鸱吻、戗兽、大脊等均为铜铸。檐下高悬雍正帝“赞化东皇”、干隆帝“福绥海宇”巨匾。整个大殿雕梁画栋,睛天朗日之下,金光璀璨,蔚为壮观。殿内正中神龛内的碧霞元君贴金铜坐像,凤冠霞帔,慈颜安详端庄。大殿左右为东、西配殿。东配殿祀眼光娘娘。传说眼光娘娘能治疗各种疾病,保佑人们眼明心亮、身体健康。西配殿祀送子娘娘。送子娘娘掌管人类生儿育女之事。香客往往在殿中用红布包一个石膏娃娃带回家去,放在床上,以求娘娘赐子,称为“拴娃娃”。东、西殿之间是香亭,祀碧霞元君。封建时代,大殿轻易不开,只有帝王大臣才有资格进大殿朝拜元君,普通百姓只能在香亭中求祷泰山娘娘。
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二十一处重点道教宫观之一。1985年,这座千年古观重新交由道教组织管理,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中庙---红门宫。此处位于天门,天街坊之北,正殿斗拱彩绘、供元君神像。为碧霞元君的中庙,红门宫创建年代无考。但是根据民国十八年《重修泰安县志》所记载:“红门宫,在一天门北,元君中庙也。明天启六年重修, 登岱总会之区…………右合云亭,”
下庙---碧霞灵应宫。元君下庙,此处位于蒿里山下。根据《岱览》记载,此庙建筑颇宏伟:“旧有天仙祠元君下庙也。明万历三十九年奉敕拓建,赐额`灵应宫',前后殿庑崇丽,回廊周密,中为崇台,下门四达。
上设铜楼亦万历时造,号金阅,杯宇栏棚,象设皆范铜镀金为之。自顶移遥参亭。”
2、台湾省草衙龙凤宫
在台湾,碧霞元君的神庙被称为“泰山行宫”即高雄市前镇区的“草衙龙凤宫”,庙中所供奉的碧霞元君金身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3、安徽省六安市寿县帝母宫
相传道教创始人老子及道教南华真人庄子都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帝母宫”则兴盛于汉唐,
现存遗址建于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来,在皖西北两淮一带一直是道教活动中心。三月十五,邻近县市的善男信女都会云集于此,帝母宫内更是人流滚滚,香雾腾腾。虔诚的香客来此敬香、祈祷,使这一古老的宫观更加焕发了昔日的灵光。元君前身为玉女,是东岳大帝的女儿,雕像出现于汉宫,为金童玉女雕像之一。到五代时,大殿倾塌,金童化为清风而去,玉女则隐入池中。宋真宗到泰山封禅时至池边洗手,池中突然冒出一尊石人,真宗叫人捞起,在泰山建寺供奉,册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专管人间生男育女之事,并能保护孩童健康成长。八公山自有帝母宫后,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来庙里求子求嗣者特别多。但凡想生男育女的少男少女和盼人丁兴旺的妇妪耆老,纷纷前来烧香求福,且时常应验。一传十、十传百,帝母宫香火日渐兴旺。这座帝母宫被誉为“淮上第一庙观”
4、山东省庆云泰山碧霞元君行宫
庆云泰山行宫,占地面积达1500平方米。筑有行宫门楼,底层为大拱孔门,顶层为殿宇式建筑,四角飞檐,柱廊环绕。佛殿为倒座式,内有13根明柱。
泰山行宫位于今庆云县治北10公里。现盐山庆云镇西关西头,原鬲津河北岸。建于明洪武六年(1373),占地面积约4000多平方米。相传姜太公保大周统一天下,各大小官员及眷属均封神位,泰山顶封让于碧霞元君,碧霞娘娘遂隆旨,为西地长安到泰山每500里建一行宫,为其歇间,故名曰泰山行宫。为旧志庆云八景之一,曰“西山暮笛”群众有“庆云阁、海丰塔、东光县的铁菩萨”之说,
泰山行宫主体——正殿,进深五间,面阔三间,单檐四柱。建筑在1.2米高的台基之上,四周沿筑矮花墙。青砖筒瓦,花卉滴水,龙纹瓦当。大脊两侧各有一只吞脊大兽,蟠屈上弯,北负宝剑。殿内6根朱柱布局合理。东西山墙的南北两侧各有一组镂空砖雕,均为神话人物,一组是“王母东巡”,一组是“天女散花”,造型玲珑独特。山墙属硬山小式造风格。殿内正位供奉泰山奶奶、东侧眼光奶奶、西侧送子奶奶,殿后面观世音菩萨。
5、北京市丰台区草桥北部碧霞元君庙
在丰台区草桥北部有一个小村庄,名叫中顶村。村中有一座中顶碧霞元君庙。据史料记载,该庙建于明代天启年间(1621-1627年),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碧霞元君在汉族民间赫赫有名,传说她是东岳泰山大帝的女儿,又称天仙玉女,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 ”。她与从古天竺国远道而来的观世音菩萨,都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庙,分别是东顶、 西顶 、南顶、北顶和中顶。东顶碧霞元君庙在东直门外东顶村,毁于“文化大革命”。西顶碧霞元君庙在海淀区的麦庄桥北,紧挨着世纪金源时代购物中心,是五顶庙中保存较完整的一个,有四层大殿。南顶碧霞元君庙位于丰台区大红门外的南顶村,原有殿宇3座。庙已无存,其旧址为今北京橡胶五厂厂址。北顶碧霞元君庙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北端的奥运主场馆区内,与鸟巢、水立方毗邻。2003年,修缮好的庙宇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是北京民俗博物馆分馆。
中顶碧霞元君庙的前身是唐朝时修建的万福寺。这一点在以往北京历史资料书籍中极少谈到。只有《顺天府志》记载道:“碧霞元君庙,唐刹旧址,在右安门外草桥北。草桥,唐时有万福寺,寺废而桥存,明天启年间即建中顶碧霞元君庙,士人称为中顶。”中顶碧霞元君庙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建成后香客如云,香火旺盛,曾经辉煌多年。后年久失修,又经战乱,摇摇欲坠。清干隆三十六年(1771年),干隆皇帝下旨拨款重修,赠送了一对石狮子,并为庙名及两殿门额题字。至清末又颓废不堪,无人继修而成一瓦砾场。民国时也曾重修,但规模有限。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小学校教室。“文革”中遭受厄运,神像、石碑、石狮均被拉倒、打砸,损毁严重。改革开放以后,有关部门拨款修葺了中顶碧霞元君庙。1984年5月被公布为丰台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8月北京市文物局投资20万元对正殿、山门进行了修缮。
2011年初,丰台区政府又对中顶碧霞元君庙进行了修葺,修缮后的中顶庙保存有正殿、东西配殿、山门、院墙,其建筑格局完整、恢复了历史原貌,充分展示了其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二)中国大陆碧霞祠分布情况(添加中……) 山东 碧霞元君祠,兴于康熙、盛于嘉庆,前后历经300余年,是道教着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是碧霞元君的上庙,位于泰山极顶之南。中庙---红门宫。下庙---碧霞灵应宫。
(1)山东省肥城市湖屯镇吕仙村的小泰山顶。旧县志称石庙。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碧霞宫供奉碧霞元君,每逢农历正月初六和六月六日,举办庙会。1992年12月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山东枣庄市薛城区邹坞镇的泰山奶奶庙,在大清光绪“流芳不朽”碑中写道:“历览陈郝之神庙,自唐、宋、元、明、清及今屡经重修……惟泰山一庙,庙殿虽呈剥落而族祭宛如归市”,可见建庙之早,闻名久远也。
(3)山东省淄博市碧霞元君行宫,位于淄博市博山城区西南的凤凰山巅,占地1560平方米。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山东省德州市碧霞元君故居,德州市乐陵市花园镇的王母殿村,初建于宋真宗时期,现在重新修复。有一种说法是碧霞元君,真名毕霞,是战国时期魏国公主。
(5)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碧霞元君祠,千佛山是泰山余脉,祠中对碧霞元君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济南市长清区马山碧霞元君殿,五峰山,碧霞宫。
(6)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寨里镇山头村黉山碧霞祠,玉皇阁,碧霞祠据说是泰山奶奶的行宫。
(7)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古城泰山行宫。始建于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后毁于1928年台儿庄大战战火。2011年台儿庄古城重建时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并按清代建筑风格原址复建,占地约2000平方米。 北京 明代北京建了5座碧霞元君庙,分别是东顶、 西顶 、南顶、北顶和中顶 。五顶庙中目前保存较完整的一个是西顶的碧霞元君庙。
(1)北京平谷区丫髻山西顶的碧霞元君祠,唐贞观六年(632)建。元代改为碧霞元君祠。明嘉靖年间在此建铁瓦殿。清康熙年间重修,建成丫髻山行宫。1947年毁于战火,1986年重修。
(2)丰台区大灰厂娘娘庙,全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行宫,俗称娘娘庙,2003年被确定为第七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3)北京市区海淀区四季青乡蓝靛厂的西顶碧霞元君庙。西顶庙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是由明神宗的生母孝定皇后和明神宗捐钱修建的,明神宗赐名为“护国洪慈宫”。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改称西顶碧霞元君庙,俗称西顶。为环列于京城四周的五顶之一,是京西着名古刹。“西顶”主要供奉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目前该庙正在修缮中将于2014年5月份开放
(4)门头沟区的金顶妙高峰(妙峰山)碧霞元君庙。“妙峰山庙会”,已纳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河北 (1)河北邢台市的沙河市綦村镇孔庄圣母宫:又叫碧霞元君圣母寺始建于隋开皇八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由于抗战时期的焚烧,解放后破坏,圣母宫基本上被彻底毁没。现已经重修。
(2)景忠山碧霞元君庙,位于中国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景忠山顶,始建于明嘉靖二年(1523),历经多次修葺。现属清代宫殿建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3)吴桥碧霞祠,位于河北省吴桥县王台碧霞祠始建于明代,具体年月已不可考。至民国末年,殿宇荒芜,神像湮灭。文革中庙宇被毁,唯基址尚存。2005年重建。
(4)廊坊碧霞宫,位于河北省大城县西留各庄村,约明朝永乐年间建,2009年重建。
(5)濡阳南关碧霞宫,位于河北省保定市的安新县(古安州和新安两县合并而来)。 河南 (1)永城市的芒山寺又叫泰山奶奶庙,原名碧霞元君祠,始建于唐朝,位于永城芒砀山保安山南峰山顶。大殿中供奉三尊神像,中为碧霞元君,左为佩霞元君,右为紫霞元君,俗称“三仙奶奶”。自从唐代开始每年农历三月二十至三十逢泰山奶奶香火庙会(芒砀山古庙会)。
(2)河南鹤壁市浚县的碧霞宫,即碧霞元君行宫,又名圣母庙,俗称奶奶庙。位于河南浮丘山南端。宫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历时21年落成。经明、清年间多次重修扩建,是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 山西长治市城区东南两公里的南石槽村东侧奶奶庙,供奉的碧霞元君,碧霞宫建在山腰,座东向西,二进院落,占地1300平方米。碧霞宫始建年代不详,依现存碑刻记载,唐贞观十三年(639)曾重修并扩建,宋、明、清各代都有不同程度的修缮。目前,圣母殿已修复。 安徽 (1)安徽六安市寿县帝母宫 相传道教创始人老子及庄子都曾在这一带活动过。“帝母宫”则兴盛于汉唐,现存遗址建于明嘉靖十九年,明清以后,帝母宫在皖西北两淮一带一直是道教活动中心,帝母宫主殿是“碧霞祠”。
(2)安徽滁州琅琊山碧霞宫 每年正月初九庙会非常热闹。 黑龙江 (1)黑龙江省牡丹江天仙宫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北部边陲着名的道教宫观。牡丹江天仙宫的原址位于牡丹江市兴隆镇下乜河地区,“文革”中被毁,2009年重建于牡丹江南岸大湾近郊旅游度假区。天仙宫坐北面南,由碧霞元君殿、三官殿、玉皇殿、慈航殿、聚仙殿、花园等组成,占地3万多平方米。整个道观的主殿堂碧霞元君殿。殿内供奉着9位娘娘,中央主祀的是碧霞元君,民间俗称“泰山奶奶”。
9. 求助:去泰山要去哪些庙拜
推荐景点
泰安岱庙
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