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人体腿部中间足三里处是在哪里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之处,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以线连结,以此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而此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取穴时,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该处即是。
‘贰’ 中脘、足三里、合谷、中平穴、内关穴这些穴位都在哪里啊求具体具体 可配图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属任脉。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属胃经。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属大肠经。
中平穴在针灸书上没有记载。据说新发现,在足三里下1寸处左右,偏于腓侧,也叫肩痛穴,
内关穴位于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盘之间。属心包经。
‘叁’ 按摩腿的穴位图
1、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在从内踝尖一直向上三寸处,胫骨的后缘,是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之处,在应用上非常广泛。
民间有“女人常揉三阴交,终身不变老”的说法,可见三阴交穴对于女性的重要性。按摩三阴交穴可以改善月经不调、月经腹痛症状,保养女性子宫及卵巢,紧致肌肤,防治更年期障碍及多种妇科疾病;另外,按摩三阴交穴对于食欲不佳、胃酸、胃胀也有疗效。
2、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向下三寸处(约四横指),胫骨的边缘位置,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常按摩有增强人体免疫力、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功效,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
足三里穴指胃经的合穴,常按摩可以补脾健胃、调节胃经的气血不和,对于腹泻、腹胀、胃痛、呕吐、便秘、肠鸣等一些胃肠道疾病有很好的疗效,老年人常按摩足三里穴还可以防治一些常见的老年病。
3、阳陵泉穴
阳陵泉穴指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位于小腿的外侧,腓骨小骨头向前下方的凹陷处,是针灸疗法的一个主要穴位。
阳陵泉穴指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常按摩对于腰腿疲劳、脚麻痹、膝盖疼痛、腰痛、关节筋痉挛肿痛等关节疾病以及坐骨神经痛、胃炎、胃痛、胃溃疡都有很好的疗效。
4、阴陵泉穴
阴陵泉足太阴脾经之合穴,位于小腿的内侧,在膝盖下胫骨内侧的凹陷处,与阳陵泉相对应,常按摩有益肾调经、健脾理气的功效。
按摩阴陵泉穴对于尿潴留、遗尿、尿路感染、遗精、尿失禁、阳痿、肾炎等泌尿系统疾病,痢疾、消化不良、腹膜炎、肠炎、腹水等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月经不调、失眠、膝关节炎等有很好的疗效。
(3)下肢足三里在哪里的图片扩展阅读:
穴位按摩是中医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病的一种手段。穴位按摩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的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体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穴位,学名腧穴,主要指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中医可以通过针灸或者推拿、点按、艾灸刺激相应的经络点治疗疾病。部分穴位并不在经络上,但对其的刺激亦可产生疗效。
‘肆’ 足三里在哪
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经属:足阳明胃经,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击中后,下肢麻木、不灵。
足三里穴是胃经的主穴。胃是人体的“给养仓库”。只有及时消化、分解和吸收胃中的食物,人体其它器官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保持健康和活力。因此,胃的消化质量对人体非常重要。而足三里则能担此重任。按压足三里,不仅能健脾健胃,促进饮食消化吸收,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强身祛邪,还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使人体健康。
(4)下肢足三里在哪里的图片扩展阅读:
现代医学应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胃肠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痢疾、阑尾炎、肠梗阻、肝炎、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绞痛、风湿热、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肾炎、肾绞痛、膀胀炎、阳痿、遗精、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休克、失眠等。
‘伍’ 足三里在哪个位置
足三里穴位于腿膝盖骨外侧下方凹陷往下约4指宽处。(即:膝关节处有一个髌骨,髌骨下两边有两个坑,叫膝眼穴,内侧的叫内膝眼,外侧的叫外膝眼,从外膝眼开始,往下,四个指。胫骨的前边一个指头宽,然后四个指头在外膝眼的下面,这个位置就是准确的足三里穴。)
第二种寻找方法:用右手掌心按准右腿膝盖顶部,五指朝下,中指顶端向外一指的位置就是右腿足三里。(把你的手腕横纹,对准膝盖处髌骨的上边,这手自然的搭下去,中指尖指的位置)换左手用同样方法可以找到左腿足三里。
3
【温馨提示】
每天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一次,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分钟按压15-20次,注意每次按压要使足三里穴有针刺一样的酸胀、发热的感觉。
‘陆’ 请问中脘、内关、足三里在哪部位
中脘,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上纪、太仓、胃脘。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
中上4寸。布有第七肋间神经的前皮支和腹壁上动、静脉。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反胃,腹痛,腹胀,泄泻,痢疾,疳疾,黄疸,水肿。直刺1-1.5寸。艾炷
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
‘柒’ 足三里,在身体什么位置
你是否感觉到两口井在你的膝盖上进进出出?找一个在外面的,医学上叫做外膝眼。外侧膝盖现在有三个水平的手指和0.5英寸(水平的脚趾)靠近胫骨,即针灸“足三里”。在上面,膝盖下有两个膝盖眼睛,国家标准的位置非常精确,小腿外侧,小腿鼻子下三英寸,胫骨前部侧面有一个直口,小腿鼻子下方三英寸处很容易找到。它旁边一定有一个水平的手指,这很容易被误解。跳跳虎的嘴卡在膝盖上方的膝盖骨上(通常称为波浪的边缘)。在中指末端和膝盖下有一块骨,下面是骨头。
与您分享我们的个人经验。我们通常吃得正常,很少吃西药。自从我们在一起以来,我们从未住过医院。我们自己也有感冒。最重要的是要和平。我们可以有愤怒、快乐、悲伤、悲伤和恐惧,但我们不能走得太远。回到问题本身,主要的问题是如何与我们的妻子度过艰难的日子。当你“支持”阿查时,你用一个大肚子支持谁?是的,是你妻子!现在,你是她最重要的依靠,她支持着整个家庭的希望。
怀孕期间,情绪不稳定是很常见的事情。如果准妈妈有一段时间心情不好,准爸爸可能会试图说服和安慰她,或者做一些让她高兴的事情,比如让她把他变成中美合作所挑衅她的表情。这也可能增加家庭的和谐气氛,但有前提吗?首先,你必须确保被刺伤的人不会主动参与竞争。躺在地上一动不动是一种解脱。如果有人撒谎不诚实,即使他身上有一根针,他也会想搬家。那么针被推出的主题就没有意义,也不能代表现实。
‘捌’ 如何准确找到足三里的地方
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法】正坐屈膝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一夫(3寸),距离胫骨前嵴一横指处取穴。或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处是穴。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 长伸肌→小腿骨间膜。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经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胫骨前肌及其深面的 长伸肌。支配胫骨前肌和 长、趾长伸肌。
【特异性】五输穴之合穴,五行属土;胃之下合穴。
【 功用】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升降气机。
【主治病症】 本穴应用广泛,为全身强壮要穴,针灸按摩可预防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亦为消化系统常用要穴。 1.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肠炎,胃痉挛,胃、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肠炎,痢疾,急慢性胰腺炎,阑尾炎,肠梗阻,肝炎,消化不良,小儿厌食,辅助胃镜检查; 2.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贫血,风湿热; 3.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4.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肾炎,膀胱炎,遗尿,阳萎,遗精; 5.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盆腔炎; 6.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小儿麻痹,面神经麻痹,脑血管病,癫痫; 7.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疾,口腔疾患,耳聋,耳鸣。
【刺灸法】 刺法: 1.直刺0.5~1.5寸,针感向下肤放散; 2.针尖略向上斜刺,在不断捻转运针之时,针感可沿胃经逐渐循股走至髀关、归来、天枢等穴,少数走向胃腑、剑突处; 3.理气止痛可用龙虎交战法; 4.消肿利水可用子午捣臼法。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0~20分钟。 强身保健可采用化脓灸,每年1次,或累计灸数百壮或温灸至皮肤稍见红晕为度,每日1次,每月20次,有时亦可采用药物天灸。
拓展资料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有胫前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主治胃肠病证,下肢痿痹,神志病,外科疾患,虚劳诸证。操作方法为直刺1~2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