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21考研点在天水的是现场确认还是网上确认呢求告知
网上确认。
网上确认考生范围:报考全国统考方式且户籍或工作单位在陇南的往届生;报考全国统考方式的天水师范学院应届本科毕业生。
考生上传审核材料时间:2020年11月5日9:00至11月8日18:00,逾期不再办理。已上传材料但审核未通过的考生,补充材料截止时间为11月8日18:00,逾期不再办理。考生须于规定时间通过网上确认平台,完成本人的“核对网报信息、上传本人图像照片、上传身份证及其它相关材料照片”等手续,逾期不再补办。
考研报名注意事项:
报名期间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
如果预报名完成后,不再修改相关信息,这次预报名也是有效的,如果你还想修改相关信息,可以在正式网上报名期间加以修改。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
❷ 中国最完整地图最早是由周培公制的吗
中国最完整地图是《康熙皇舆全览图》,但不是周培公绘制的。
《康熙皇舆全览图》是聘请西洋传教士经过经纬度测量绘制而成。该地图经过十年的实地测绘,于1718年初步完成。地图描绘范围东北至库页岛,东南至台湾, 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贝加尔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岛)。
《康熙皇舆全览图》为中国清朝所绘的地图。1708年由康熙帝下令编绘,以天文观测与星象三角测量方式进行,采用梯形投影法绘制,比例为四十万分之一。地图于1718年初步完成,由于蒙古准嘎尔部尚未归属,当时新疆一带未能详绘,直至干隆帝两次遣专人详查之后方得以补全。
(2)天水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绘制背景: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出木刻版《皇舆全览图》﹐有总图1幅﹐分省图和地区图28幅,但西藏及蒙古极西地方多空白。
1719年(康熙五十八年)印行铜版图﹐以纬差8度为1排﹐共分8排﹐41幅,这种以经纬度分幅的方法在中国是第一次。文字记注方面在内地各省注汉字﹐东北和蒙藏地区注满文。故后人又题名为《满汉合璧清内府一统舆地秘图》﹐这版本流传较广。
已详绘有西藏和蒙古极西地方﹐分省图和地区图增至32幅﹐其范围东北至库页岛(萨哈林岛)﹐东南至台湾﹐北至贝加尔湖﹐南至海南岛﹐西北至伊犁河﹐西南至列城以西。在西藏边境标注出朱母郎马阿林(珠穆朗玛峰)。图上以通过北京的经线为中经线﹐经纬网用梯形投影法。
1721年(康熙六十年)又刊印一次木刻版﹐木刻版的所包含的地域范围与1719年的铜版图相似。
后来﹐为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又刊木版小叶本﹐以省﹑府分幅﹐计227幅。不绘经纬线﹐且只包括内地各省。
❸ 赏析富春山居图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艺术手法和文化价值
创作背景:
黄公望年轻时做过地方小官,先是任书吏,后来,大约是45岁左右时,在一个叫做张闾的官僚手下做过椽吏,后因张闾犯了官司,黄公望遭诬陷,蒙冤入狱。出狱后,不再问政事,遂放浪形骸,游走于江湖。一度曾以卖卜为生。后参加了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红尘。
由于长期浪迹山川,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他居松江时,观察山水更是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有时终日在山中静坐,废寝忘食。
在他居富春江时,身上总是带着皮囊,内置画具,每见山中胜景,必取具展纸,摹写下来。富春江北有大岭山,公望晚年曾隐居于此,他以大岭山为师,曾画有《富春大岭图》。
《富春山居图》从构思、动笔到绘制完成大约用了七年时间。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富春江边的许多山村都留下他的足迹。
深入的观察,真切的体验,丰富的素材,使《富春山居图》的创作有了扎实的生活基础,加上他晚年那炉火纯青的笔墨技法,因此落笔从容。
表现内容:
《富春山居图》画的是一个漫长的江水,在一千年的历史里,流过浅滩、激流、高峰。前面一段是夏天的感觉,到后面一段,出现了秋天的景,树叶部分淡掉,全部用垂直的皴法,好像繁华落尽的感觉。
艺术手法:
《富春山居图》山石的勾、皴,用笔顿挫转折,随意宛然天成。长披麻皴枯湿浑成,功力深厚,洒脱而颇有灵气。全 图用墨淡雅,仅在山石上罩染一层几近透明的墨色,并用稍深墨色染出远山及江边沙渍、波影,以浓墨点苔、点叶,醒目自然。
整个画面林峦浑秀,草木华滋,充满了隐者悠游林泉,萧散淡泊的诗意,散发出浓郁的江南文人气息。元画静谧萧散的特殊面貌和中国山水画的又一次变法赖此得以完成,元画的抒情性也全见于此卷。
文化价值:
《富春山居图》对后世特别是浙派画家传统的影响深远。浙江画家在执守浙派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和更新自己的艺术观、审美观和人生观,在吸收《富春山居图》为代表的绘画艺术营养之中创新传统,发展传统,画出浙派笔墨的时代新貌。
他们把《富春山居图》等中国画特有的笔墨与宣纸的效果发挥到了极致。“笔墨之于中国画,等于灵魂之于躯体。黄宾虹、陆俨少等浙派大师骨子里仍然是《富春山居图》山水画的一种变体。”瑰丽中有了刚健、大虚中有了大实的艺术布局,其本身就在浙派山水的本义之中。
构图方式:
《富春山居图》描写富春江两岸初秋景色,展卷观览,人随景移,引人入胜。树丛林间,或渔人垂钓,或一人独坐茅草亭中,倚靠栏杆,看水中鸭群浮沉游戏。天长地久,仿佛时间静止,物我两忘。
近景坡岸水色,峰峦冈阜, 陂陀沙渚,远山隐约,徐徐展开,但觉江水茫茫,天水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有时江面辽远开阔,渺沧海之一粟;有时逼近岸边,可以细看松林间垂钓渔人闲逸安静。山脚水波,风起云涌,一舟独钓江上,令人心旷神怡。
接着是数十个山峦连绵起伏, 群峰竞秀,最后则高峰突起,远岫渺茫。山间点缀村 舍、茅亭,林木葱郁,疏密有致,近树沉雄,远树含烟, 水中则有渔舟垂钓,山水布置疏密得当,层次分明。
❹ 历史上第一张中国地图是何时诞生何人绘制
中国第一张真正意义的全国地图:《秦地图》。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九州后,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地图”出现,“大中国”版图从此形成,这就是《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秦地图》。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秦国已有较高的地图绘制水平。1986年,在甘肃天水北道区党川乡一号秦墓考古中,发现了一套秦国地图。这套地图共七种,绘制在四块木板的两面,统称为《放马滩秦墓地图》。
《秦地图》对后世全国地图的绘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汉代及其以后历代中国疆域都是在《秦地图》版图上变化出来的。西汉时的全国地图叫《舆地图》,据《后汉书·马援传》,“前披舆地图,见天下郡国百有六所。”
(4)天水背景图片扩展阅读:
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不少“全国地图”,历朝历代不同时期还有不同的版本。
但有三张地图影响最大:一是《九鼎之图》,这是传说中的第一张全国地图,“大中国”概念诞生;二是《秦地图》,这是第一张真正意义的全国地图,“大中国”的版图形成;三是《十道图》,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全国性测绘地图,“大中国”疆域走向精准。
《九鼎之图》又称《山海图》,其文便是现今尚存的《山海经》。绘图界认为,《山海经》应该是先秦地图科学测绘的一项重要成果。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九州后,一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地图”出现,“大中国”版图从此形成,这就是《汉书·地理志》中记载的《秦地图》。
唐朝全国地图《十道图》是在这一背景下绘制出来的,依各州定期报送的地图进行绘编,作为中央政府实施各种政令的依据。
❺ 苏氏蕙若兰织锦回文璇玑图 有什么背景和玄机
关于东晋十六国时前秦才女苏蕙及其《回文璇玑图》的故事,世上有各种传闻,主要的有三:一是陕西扶风、武功一带的传说,一是甘肃天水的传说,还有清代文学家李汝珍在《镜花缘))41回中的叙述,莫衷一是。从现有的《璇机图》而言,繁简不一,扶风的《璇玑图》共841字(见彩照图),天水的《璇玑图》112字(见附图);从时间上来看,天水的在前,扶风的在后;就内容而言,扶风的与劝夫有关,含情诗八千,天水的与救夫有关,感人至深。从故事结局来看,~说,窦滔看到扶风回文诗后,深为所感,夫妇重归于好;一说,苏蕙为荷融(荷坚之弟)所逼自缢身死,以悲剧结局;又一说秦王苻坚看到苏蕙在秦州(即天水)的回文诗后,深受感动,遂为窦滔平反冤枉,官复原职,使夫妇重新团聚。
苏蕙(字若兰)出生在陕西扶风美阳镇。自幼聪慧,长刺绣,通诗文,许配窦滔为妻。据扶风传说,后来窦滔拜襄阳安南将军,因怀疑他与歌姬赵阳台有染,蕙拒绝同往,滔遂携阳台赴任。此后苏蕙悔恨自伤,遂织回文诗寄夫,这就是841字回文织锦图。窦滔在苏蕙回文诗的感动下,送赵阳台国关中,而具车以盛礼迎苏氏归于汉南,恩好愈重。关于苏蕙的身世,《扶风县志》、《扶风县风土志》上均有记述。她的回文诗在《璇玑图诗》、《读织锦回文法》中均有记载。上述史料,以追求回文诗的文学价值为主。唐武则天时,读者不下数十家,读出诗不过数百首。宋、元年间的起宗道人读至3752首。明代的康万民觉得意犹未尽,乃增一辅图,又读得4206首,总共读出诗7958首,这就是所谓情诗八千的由来。
据天水传说,苏蕙与窦滔婚后,夫妻恩爱,情同鱼水。苏蕙曾随夫到泰州(今天水)赴任。窦滔在任秦州刺史期间公正廉明,却被奸人诬为"与前晋藕断丝连",对行坚"怀有贰心",有"谋反之嫌",因而被发配到边疆沙州(今敦煌)服役。苏蕙十分贤达,上敬公婆,下教儿女,勤俭持家,艰苦度日。她日夜思念丈夫之情,苦干无法传递。终于想出用织《回文璇玑图》来寄托情思,并借以申诉丈夫的委屈。此即112字的《璇玑图》。起初人们对此迷惑不解,后来逐渐领悟到:从最上一行中间的"夫"字开始,向右、向左斜念下去,直到"妻"为止,便是一首十六旬的七言诗:
夫妇恩深久别离,鸳鸯枕上泪双垂。
思量当初结发好,岂知冷淡受孤凄。
去时嘱咐真情语,谁料至今久不归。
本要与夫同日去,公婆年迈身靠谁?
更想家中柴米贵,又思身上少寒衣。
野鸽尚能寻伴侣,阳雀深山叫早归。
可怜天地同日月,我夫何不早归回。
织锦回文朝天子,早赦奴夫配寡妻。
回文诗迷解开以后,广为流传,秦王荷坚也得到一幅。苻坚念苏蕙之德,惜回文之才,为窦滔平了冤枉,官复原职,苏蕙夫妻重新团聚,被传为千秋佳话。
据天水老人回忆,原先织锦台巷道口有一座高大的牌楼,头道匾书"晋窦滔里",二道匾书"古织锦台"。如今牌楼、匾额均不复存在,但苏蕙娘巧织《回文璇玑图》救夫的故事,却盛传不衰。
由此可见苏蕙被荷融所逼至死的情节,当与事实不符,如果真如此,就没有以后窦滔拜安南将军,欲携她去襄阳赴任等故事了。这样写,可能是为了塑造烈女形象的需要。至于《镜花缘》中的苏蕙,被过分的突出了儿女私情,深深陷入家庭纠葛之中;同时过分热衷于追求扶风841字《璇玑图》的文学价值,反而冲淡了苏蕙的形象。但由于《璇玑图》的影印件在《镜花缘》等着作中多次出现,从而扩大了它的影响,使这件珍奇瑰宝更为世人所知,《回文璇玑图》的绝唱和苏蕙的奇才与淑范也更得世人的赞赏、敬重。李白曾在《闺情》中颂道:"黄鸟坐相悲,绿杨谁更攀。织锦心草草,挑灯泪斑斑。"还有人作诗赞曰:"聪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聪明不出身,若许裙钗应科举,女儿那见逊公卿。"
苏蕙112字回文璇玑图
去日深山当量妻夫归早咐真思又
公雀同初叫寡思回妇嘱不身情贵
阳婆结夫配早织垂时思上何米语
倡发年夫与锦归去双少深柴夫谁
好伴奴迈回要凄可寒泪中久料我
岂赦寻文身孤本衣怜家上至别月
早知朝能受靠野归想天今枕日离
子天冷淡尚鹤谁更不久地同鸯鸳
❻ 虢国夫人游春图的创作背景
《虢国夫人游春图》,为宋摹本,原作已失,摹本犹存盛唐风貌。此图原作曾藏宣和内府,由画院高手摹装。在两宋时为史弥远、贾似道收藏,后经台州榷场流入金内府,金章宗在卷前瘦金体隔水题签“天水摹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指为宋徽宗所摹。明末书画鉴藏家王鹏冲、清初着名藏书家梁清标曾鉴藏过,卷末有明末清初着名书画家王铎题跋。
《虢国夫人游春图》为《大观录》、《庚子销夏记》、《墨缘汇观》、《石渠随笔》、《石渠宝笈续编》诸书着录。为流传有绪的唐宋名迹中稀有瑰宝之一。 虽然是宋徽宗赵佶的摹本,但在不可能见到原作的情况下,它对我们研究张萱的艺术成就,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依据。
虢国夫人是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姐,她的生活奢侈、豪华。画家在这方面的表现极为精到:红裙,青袄,白巾,绿鞍,骑鞍上金缕银丝精细的绣织,都显得十分富丽。夫人的体态丰姿绰约,雍容华贵,脸庞非常丰润,具有‘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的特色。这些足以看出作者的非凡才能和高超的艺术技巧,也说明了作者对生活的细密观察和创作的严谨态度。
早年的唐玄宗李隆基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元盛世”,但玄宗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不理朝政,过起了侈糜艳逸的生活,并分封杨贵妃的三位姐姐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天宝年间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为“安史之乱”的前几年,唐玄宗及朝内上下都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这幅游春图描写的就是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两姐妹三月三游春的场面,与杜甫的《丽人行》相对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杨氏一家势倾天下的奢侈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
盛唐是唐朝人物画的高潮期,宫廷和京、洛两地的画家、壁画家和民间艺匠等尽显其才并相互影响。张萱的绘画题材以表现宫廷生活为主,这是由于他的宫廷生活所决定了的,其中也包括皇室的命意。唐代朱景玄《唐朝名画录》称他“尝画贵公子、鞍马、屏幛、宫苑、仕女,名冠一时”。他的人物画题材虽囿于宫廷生活,但能展现出较大的生活场景,这必然会促使张萱掌握多种画科的造型手法和表现技巧,因此,他“善起草,点簇景物,位置亭台,树木花鸟,皆穷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