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粮食藏在哪里图片
扩展阅读
手机图片多大可以满屏 2025-10-12 13:14:09
抠图好看人物的背景图片 2025-10-12 13:11:21
ps怎么把图片衣服变亮 2025-10-12 12:57:00

粮食藏在哪里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1-10 04:44:14

1. 饿饭时如何藏粮

1、将蔬菜弄成蔬菜干,蔬菜晒干后储存的时间就会长。肉类熏制一下,保管时间也会很长。
2、饿饭时期粮食藏在地窖中。粮食不被虫咬,地窖温度低不易霉变。离山近时可以将粮食藏在山洞中。

2. 仓鼠储存粮食的地方在哪里

脖子靠上,两边会鼓鼓的,那是颊囊,吃了的食物会储存到那里,如果是单纯的把食物藏起来,会藏在窝里以及垫料堆里

3. 河南发现的隋朝粮仓为何仓内粮食历经千年还能发芽

河南发现隋朝粮仓,仓内粮食历经千年不腐,甚至还能发芽

大家都知道,我们中华文明是一个农业文明,所以在我们的古代对于粮食和土地是非常的重视的,所以我国家一直都有储存粮食的习惯,早在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时期,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去保存稻谷了。

然后就是在存储方面,在放入粮食的时候,他会一层一层的隔着,而且中间会用草席进行分割,也防止了粮食发热的情况出现,也正是通过了这么多的保护措施,才保证了含嘉仓的粮食能够千年不腐,甚至还能发芽!

4. 我国的粮仓在哪里呢

中国四大粮仓是:

1、东北平原:

中国东南沿海河口区都有三角洲平原形成,其中以珠江三角洲为最大,它是由东、西、北三条大河汇流堆积而成,面积达1万平方千米以上,成为中国商品粮基地之一。它面积不大,但是生产力强,每平方千米能养活近千人。

5. 我国粮食分布图

1、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稻谷生产为主,同冬作(小麦、油菜、蚕豆、豌豆)进行复种轮作,实行一年两熟或三熟制,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95%。

2、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生产为主,在其偏南的冬麦区主要和夏作(玉米、谷子、大豆、绿肥)轮作,实行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 150%,在其偏北的春麦区主要同糜子、谷子、马铃薯、玉米、豌豆等轮作,以一年一熟为主,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115%。

3、东北3省大部分地区以玉米、大豆、高粱、谷子为主和小麦轮作,基本上实行一年一熟,粮食耕地复种指数低于100%。

4、西部青藏高寒山区以青稞、豌豆、春麦为主,实行轮歇轮作,粮食耕地复种指数约95%。

5、除少数纯牧区县外,中国各县均有粮食栽培,但地区分布很不平衡,粮食组合又各具特色。内蒙古乌拉特中旗—乌审旗一线以东及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95%和96%;西部地区粮食播种面积不足全国的5%,粮食产量仅及全国的4%。

(5)粮食藏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1、中国是世界种稻最早、 产稻谷最多的国家。稻谷在各种粮食作物中平均单产最高,占粮食播种总面积的29%、总产量的42.4%。全国90%以上的稻谷集中于淮河、秦岭以南的南方地区。

2、按自然条件和稻谷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又分为:华南双季稻籼稻区、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云贵高原稻谷区、四川盆地丘陵稻谷区。

3、小麦。小麦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的26.7%和23%,广布全国,以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流域最多,可分冬小麦和春小麦,以冬小麦为主,其面积和产量均占小麦80%以上。全国有14省、市、区种植春小麦,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占全国春小麦面积的 85%以上。

4、冬小麦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为北方冬麦区,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冬小麦的 70%左右,大都和玉米、甘薯、高粱、谷子、大豆等轮作,多实行二年三熟,部分一年一熟或一年二熟。

5、折多山以东、淮河秦岭以南属南方冬麦区,大部地区实行麦稻两熟制或麦稻稻、麦豆稻、稻麦肥等三熟制。但长江以南、湖南以东各省区小麦种植很少,如江西、广东和广西。

6、玉米。玉米在粮食作物构成中仅次于稻、麦,而居杂粮之首,1990年玉米播种面积2140.1万公顷,产量9681.9万吨,占粮食总产量的21.69%。

7、主要集中栽培区是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经辽南、冀北、晋东南、陕南、鄂北、豫西、四川盆地四周及黔、桂西部至滇西南,面积占全国玉米面积的80%左右,其中东北多于西南。

8、高粱、谷子、大豆。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和东北地区。辽、吉、黑 3省和华北各省区高粱面积和产量约分别占全国的78%和86%,是洼涝盐碱地区的主要作物。

9、薯类作物。以甘薯为主,约占薯类面积的80%,次为马铃薯和少量木薯。1990年全国薯类面积和产量分别占粮食总计的8%和6.1%。甘薯除青藏高原外,各地均有,以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珠江流域和四川盆地最多。

10、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以夏秋薯为主,华南沿海以秋冬薯为主,内蒙古东部及东北三省以春薯为主。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东北、内蒙古和西北各地。木薯集中分布在南岭以南的两广、滇南。

11、商品粮产区中国生产水平较高的余粮区,主要分布在:

①中国南方各大江河湖泊冲积平原、三角洲和湖盆平原,如江淮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江苏苏北平原等地区。

②东北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

③安徽皖北平原,内蒙古后套,宁夏引黄灌区和河西走廊地区。

6. 中国主要的粮食产地分布在哪里

我国粮食主产区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省、四川、河南、湖北省、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十三个省份。

根据国家粮食局2011年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13个粮食主产区。

2017年,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比重提高至76.2%,籽粒玉米调减1984万亩,大豆面积增加871万亩。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显着增加,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达到97.8%。

(6)粮食藏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之义,近年来各地坚持把农业的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治理农业资源环境突出问题,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进展。

据农业部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农药、化肥利用率分别提高3.8和4.8个百分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和农膜回收率均达到60%以上,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5.3%。

高质量发展还体现在农村一二三产业进一步加快融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2∶1,全国创建了4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各类返乡下乡人员超过700万,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成为新的增长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粮食主产区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粮食产量突破1.2万亿斤

7. 青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

五、马铃薯

马铃薯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在青藏地区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是藏族群众非常喜欢的粮菜兼用作物。青藏地区阳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由于环境等因素,农业病害虫较少,加上没有重污染企业,因此对马铃薯的生长非常有利。

8.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中国古人是如何保存粮食的

01、仓窖法

一般会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储存,比如说可以使用地窖来储存粮食,也可以使用一些仓库来储存粮食。当然了,这种方法一般都是用于储藏量比较大的粮食或者是蔬菜,如果是量比较少,那就有一些杀鸡用牛刀了。北方的土比较的厚,而气候又比较的干燥,所以一般会采用地窖来进行储存。而南方的雨水量比较的充足,所以通常会在地面上建造一些仓库来储存粮食和蔬菜。

04、腌制法

这种方法应该是比较普遍的,一直到现在依旧有很多的人在使用。主要的原理就是利用一些盐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材料,对于食物和蔬菜进行腌制加工,经过加工以后,这些食物往往可以存放很长一段时间。主要的原理就是通过食盐可以降低食物当中的水分,这样就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这种方法通常只对一些蔬菜和肉类的食物有效,这也算是这种方法的一个局限性。

9. 想知道: 中国 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 在哪,有图吗

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松嫩平原,成都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三江平原、珠江三角洲、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

10. 哪种老鼠最喜欢屯粮食

田鼠这种老鼠最喜欢囤粮食,等秋天粮食收获以后,野外就没有什么农作物了,老鼠也就没有食物可吃了。聪明的老鼠就会提前为过冬准备粮食。

比如到种植的花生、玉米和大豆地里,大量地搬运到它们的洞穴里藏起来。


正所谓“一粒粮食一滴汗,满仓粮食汗珠换”,农民种植粮食是非常辛苦的,特别是在以前粮食的产量不高,可是家家户户的人口又众多。

为了让家里人填饱肚子也是要想方设法,而在过去就很流行去野外寻找田鼠洞,把它们藏匿的粮食挖出来吃。比如用藏匿的豆子做豆腐,花生炒熟了吃等。

像以前用田鼠洞挖的豆子到镇上换豆腐也很常见,记得小时候就干过这样的事情。一些有经验的人,一天就能从老鼠洞里挖到几十斤粮食,这也是能顶一家人几天的口粮了。

现在感觉这些不可思议,但是在过去却是很常见的,毕竟吃不饱饭的时代,只要能充饥就行,也不会管它卫生不卫生。




而挖过田鼠洞的人都知道,一般从田鼠洞里挖出来的粮食很少发芽,有些甚至存储几个月也是如此。这又是为何呢?

首先是挖田鼠洞找粮食多数是在秋冬季。因为在秋季粮食收获以后,农民也没什么农活了,就会去野外挖田鼠洞,就是希望多找点粮食用来过冬。

而秋冬季的时候,本来气温偏低了,好些农作物都处于休眠期了。毕竟像玉米、花生和大豆等作物都是在春季的温度才发芽。

其次,这些老鼠洞的粮食也是晒干的。野外当花生、玉米收获以后,如果不及时采收,没多久就发芽了。这是因为粮食发芽需要温度和水分,没有晒干的肯定很容易发芽了。


可是老鼠洞里的粮食,多数都是它们从农民晾晒粮食,或者是从农民的仓库里偷走的。有些则是在庄稼地里偷去的。但是它们这些粮食基本都是晒干了水分的。

农村有些老人说,田鼠非常的聪明,它们还会自己晒粮食的,往往都是晒干之后再搬运到洞穴里去,而晒干的粮食一般就不太容易发芽。尤其是在秋冬季的时候,雨水偏少,只要没有受潮就不会发芽。

最后一点是和田鼠洞穴的设计有关。田鼠的洞穴看似很简单,但是在里面却如同是迷宫一样的,而且它们在洞穴内部还有很多的小洞,其中粮食是放在一个洞穴,而它们活动又是在另外一个洞穴。

特别是藏粮食的洞穴,不仅很防潮,而且还能防水,光线也一般照射不到,而这样的环境就不利于种子的发芽。


也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老鼠洞里的粮食藏匿几个月也不会发芽。但是等到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如果藏匿的粮食还没有吃完,那因为空气潮湿,而且气温上升了,粮食就会发霉,或者是长芽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