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下一句爱因为你的存在,才有了固定的方向。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的句子:
1、人生就像一条长长的路,在这趟旅途上,我们会遇见很多人,有的参与进我们的生命中,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更多的只是与我们擦肩而过,来过,随后渐行渐远。
2、我们会不断地经历喜怒悲欢,感受惊喜浪漫,或痛苦失落。往后的日子,好好珍惜拥有的时光,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爱自己想爱的人。
3、来不及年轻,就选择优雅的老去。
4、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5、想象着来世的我们,都化作一棵树、一只鸟,和世界温柔相处,感受着最美好的时光。
6、生活那就是越过心灵的障碍,生命不轻言放弃,漫长的人生中,遭受挫折不但可以使人生积累经验,而且可使人生得到不断的升华。
7、愿余生,我们都能做到,不辜负自己,更不辜负岁月。
②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到哪里都是流浪出自哪里
这句话作者是三毛:“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2)心没了方向去哪里都是流浪图片扩展阅读: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三毛语录:
1、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2、我爱哭的时候便哭,想笑的时候便笑,只要这一切出于自然。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3、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
4、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每想你一次,天上就掉一滴水,于是形成了太平洋。
5、或许,我们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曾经的他。
6、今日的事情,尽心、尽意、尽力去做了,无论成绩如何,都应该高高兴兴地上床恬睡。
7、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
8、人生一世,也不过是一个又一个二十四小时的叠加,在这样宝贵的光阴里,我必须明白自己的选择。
9、真正的快乐,不是狂喜,亦不是苦痛,在我很主观的来说,它是细水长流, 碧海无波,在芸芸众生里做一个普通的人,享受生命一刹间的喜悦,那么我们即使不死,也在天堂里了。
10、学着主宰自己的生活;即使孑然一身,也不算一个太坏的局面。不自怜、不自卑、不怨叹,一日一日来,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
11、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12、人,不经过长夜的痛哭,是不能了解人生的,我们将这些苦痛当作一种功课和学习,直到有一日真正的感觉成长了时,甚而会感谢这种苦痛给我们的教导。
13、我愿意在父亲、母亲、丈夫的生命圆环里做最后离世的一个,如果我先去了,而将这份我已尝过的苦杯留给世上的父母,那么我是死不瞑目的,因为我已明白了爱,而我的爱有多深,我的牵挂和不舍便有多长。
14、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15、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的消失过去。 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16、钟敲十二响的时候,荷西将我抱在手臂里,说:"快许十二个愿望。”心里重复着十二句同样的话:"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但愿人长久——"
17、黄昏是一天最美丽的时刻,愿每一颗流浪的心,在一盏灯光下,得到永远的归宿。
18、给自己时间,不要焦急,一步一步来,一日一日过,请相信生命的韧性是惊人的,跟自己向上的心去合作,不要放弃对自己的爱护。
19、事实上,我十分安然于一本好书,一个长夜和一杯热茶的宁静生活。对于人生,这已是很大的福分,因为我们没有生活在战乱和极权统治的国家里,这份自由是我十分感激而珍爱的。
20、所以我认为年龄,经济,国籍,甚至于学识都不是择偶的条件,固然对一般人来说这些条件当然都是重要的,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彼此的心灵和品格,这才是我们所要讲求的所谓“门当户对”的东西。
参考链接:网络-三毛
③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 到哪里都是流浪出自哪里
这句是三毛说的。
原句是: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拓展资料: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人。
1943年出生于重庆,
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
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
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
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创作特点: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语,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到她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
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这种对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来,并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
如在《哑奴》中,三毛成功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活在深重苦难之中毫无人身自由,却又充满了爱和智慧的黑人奴隶形象。
三毛_网络
④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是什么意思
释义:内心没有安定或平静下来,不管你在哪,就算是在住的地方,也不算真的安定下来。
出处:出自三毛的《我的青春谁做主》。
原文: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这句话是强调梦想的作用,人的一生至少应该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坚持一生的梦想,有梦就有希望,如果没有了梦想,就像一个人迷失了方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
(4)心没了方向去哪里都是流浪图片扩展阅读: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这句话最早的语义衍生自北宋时期苏轼所创作的一首词《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创作背景:苏轼的好友王巩因为受到使苏轼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王定国受贬时,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公元1083年王巩北归,出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原文: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白话释义:无论去到万里意外的地方还是远在他乡,只要心里有家乡,心中安然,哪里都是我的家乡。意思是说人要怀有梦想,要是心都没有安定,就不会有家的感觉,所到之处都不会感觉到温暖,因此到哪里也都是在流浪。
⑤ 请问“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你没有一个安定的内心,那么不管你在哪里都像是在流浪,即使在自己家里。
出自三毛,原句是: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这句话是强调梦想的作用,人的一生至少应该有一个可以让自己坚持一生的梦想,有梦就有希望,如果没有了梦想,就像一个人迷失了方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
每个人的心就像一个窗户,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或者是受到伤害的时候,你的心灵之窗就会紧紧的关闭。但当你的心迷失了,你就找不到自我,就像一叶孤帆在海中孤独的飘着。
(5)心没了方向去哪里都是流浪图片扩展阅读
1、有关的诗句:
这句话与苏轼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有异曲同工之妙。
原句: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译文:你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却看起来更加年轻了,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2、三毛经典语录:
(1)如果你给我的,和你给别人的是一样的,那我就不要了。
(2)我来不及认真地年轻,待明白过来时,只能选择认真地老去。
(3)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 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4)或许,我们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牵着别人的手,遗忘曾经的他。
(5)梦想,可以天花乱坠,理想,是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坎坷道路。
⑥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只有心安定了,才有家的感觉。如果内心觉得无依靠,在家都是感觉孤零流浪的。心,只有安顿下来才是家,否则就是游荡。我们对于世界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流浪者,然而在这个茫茫尘世间生活下去,大部分人都有栖息的地方,对于肉体的人来说,那就是家庭。
【出自】《我的青春谁做主》
【作者】着名女作家三毛
【原句】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区)人。 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
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6)心没了方向去哪里都是流浪图片扩展阅读:
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这种对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来,并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
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
⑦ 心若无归宿 走到哪里都是流浪。啥意思啊
心若无归宿,走到哪里都是流浪,表示的是心灵上根本没有家的想法,无论在哪里都是在流浪,即使有物质的房子肉体安置,但是心灵早已在流浪;
看到这句话又想起看过《心若没有归宿,到哪都是孤独》的一本书,书中有一句话很是喜欢“在车水马龙的都市中,多少人强颜欢笑,内心充满孤独,渴望有一个幸福的港湾。”虽然身在繁华的都市,但内心的世界是多么的灰暗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