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聚远楼在哪里图片
扩展阅读
opengl背景图片 2025-10-12 15:53:12
ps调整原始图片 2025-10-12 15:44:16
农民工和老板搞笑图片 2025-10-12 15:32:58

聚远楼在哪里图片

发布时间: 2023-01-09 13:11:37

1. 江南四大名楼分别是什么

江南四大名楼”,分别是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以及南京阅江楼(或容县真武阁、德兴聚远楼、镇江芙蓉楼、黔阳芙蓉楼、九江浔阳楼、宣城谢朓楼)。“江南四大名楼”中有三个楼是固定的,分别是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而第四个楼存在着争议。



江南四大名楼分别是什么

江南四大名楼,是指中国长江以南的四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建筑。关于第四个楼有几种不同说法:

1、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南京阅江楼

2、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容县真武阁

3、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德兴聚远楼

4、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镇江芙蓉楼

5、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黔阳芙蓉楼

6、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九江浔阳楼

7、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宣城谢朓楼



其中,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2. 我国四大名楼是哪四个

最常见的版本有:

第一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

第二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蓬莱阁

第三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越王楼

在这三个版本当中,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这三大名楼是基本不变的,这三座名楼基本上是大家公认的名楼。

江南四大名楼也有几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浔阳楼

第二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芙蓉楼

第三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真武阁

第四个版本是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聚远楼

还没完呢,民间还有中国十大文化名楼一说: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鹳雀楼、蓬莱阁、天心阁、天一阁、大观楼、钟鼓楼、阅江楼。

3. 我很好奇一件事,江南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和蓬莱阁,它们分别是什么时候建的为什么建

江南四大名楼,又作长江四大名楼,一般是指中国长江以南的四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建筑,分别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江苏南京的阅江楼,此外江南四大名楼也有多种说法,又有一种说法为不包括江苏南京的阅江楼,而包括安徽宣城的谢脁楼。


滕王阁
江西南昌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朝永徽四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黄鹤楼
湖北武汉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

岳阳楼
湖南岳阳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阅江楼
江苏南京
阅江楼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狮子山巅,屹立在扬子江畔,饮霞吞雾,是中国十大文化名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也是南京阅江楼景区的主景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芙蓉楼
江苏镇江
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而使芙蓉楼天下闻名,芙蓉楼因此而成为名胜古迹。如今,芙蓉楼有两处,分别在江苏镇江的和湖南洪江。江苏镇江芙蓉楼和湖南洪江(黔城)芙蓉楼,都是名闻天下的芙蓉楼。这组诗大约作于天宝元年(742)王昌龄出为江宁(今南京市)丞时。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由江宁丞谪贬为龙标尉是唐天宝七年(公元748年),龙标为唐代县名,今湖南黔阳,治所在今湖南省黔阳县黔城镇,与《芙蓉楼送辛渐》其二中的丹阳不符,故《芙蓉楼送辛渐》所述为镇江的芙蓉楼。

聚远楼
江西德兴
聚远楼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德兴历史文化瑰宝之一,它始建于宋熙宁二年(1069),建炎年(1127)宋高宗高度赞赏苏东坡诗,特赐聚远楼金匾,有了皇帝的御墨。

4.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介绍 中国四大名楼都是哪些

江南四大名楼,是指中国长江以南的四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建筑,分别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江西德兴的聚远楼,此外江南四大名楼也有多种说法,下面一并介绍它们。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由来

历史上不同的江南四大名楼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德兴聚远楼;

第二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南京阅江楼;

第三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洪江芙蓉楼;

第四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宣城谢脁楼;

第五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容县真武阁;

第六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扬州大观楼;

第七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九江浔阳楼;

第八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镇江芙蓉楼。

第九种说法: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马鞍山太白楼

黄鹤楼一共有五层。高50.4米,相当于16层楼房,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在主楼周围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黄鹤楼内部,层层风格不相同。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理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首,坐落于江西省南昌市的赣江之滨。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名以"滕王阁",后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又筑豪阁仍冠名"滕王阁",此阁便是后来人所熟知的滕王阁。 "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阁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骈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自王勃的"千古一序"之后,王绪曾为滕王阁作《滕王阁赋》,王仲舒又作《滕王阁记》,传为"三王记滕阁"的佳话。后大文学家韩愈又作《新修滕王阁记》。由此王勃、韩愈等人开创了"诗文传阁"的先河,使之后来的文人学士登阁题诗作赋相沿成习。 滕王阁在古代被人们看作是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云:"求财万寿宫,求福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历朝历代无不备受重视和保护。 同时,滕王阁也是古代储藏经史典籍的地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古代的图书馆。而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也多喜欢在此,贵为天子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大败陈友谅后,曾设宴阁上,命诸大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 今天的滕王阁为宋式建筑。唐宋一脉相承,宋代建筑是唐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宋代的楼阁建筑极窈窕多姿,建筑艺术造型达到极高成就。

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洞庭湖畔的岳阳楼,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是三国时期(公元215年)东吴将领鲁肃为了对抗驻守荆州的蜀国大将关羽所修建的阅兵台,当时称为阅军楼。据记载,这就是最早的岳阳楼的原型,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修建年代最早的楼阁。

至今岳阳楼是以东汉末年"鲁肃阅军楼"为基础,一代代沿袭发展而来。唐朝以前,其功能主要作用于军事上。自唐朝始,岳阳楼便逐步成为历代游客和风流韵士游览观光,吟诗作赋的胜地。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着称于世。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因为岳阳楼为纯木结构,其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使岳阳楼于1984年修整,沿袭了清朝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所建时的形制。登岳阳楼可浏览八百里洞庭湖的湖光山色。

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无与伦比。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8月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1年元月核准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长江黄金旅游线上湖南境内的唯一景点,是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阳旅游业的龙头。2011年9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正式批准岳阳楼-君山岛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南京阅江楼与武汉黄鹤楼、岳阳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朱元璋称帝后,下诏建造阅江楼,并亲自撰写了《阅江楼记》,又命众文臣每人写一篇《阅江楼记》,大学士宋濂所写一文最佳,后入选《古文观止》。阅江楼于2001年建成并对外开放,从此结束了600年来"有记无楼"的历史。

王昌龄的一首《芙蓉楼送辛渐》而使芙蓉楼天下闻名,芙蓉楼因此而成为名胜古迹。如今,芙蓉楼有两处,分别在江苏镇江的和湖南洪江。江苏镇江芙蓉楼和湖南洪江(黔城)芙蓉楼,都是名闻天下的芙蓉楼。而根据诗中"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的吴楚之地判断,此芙蓉楼应该为镇江的芙蓉楼,但是当时王昌龄被贬龙标古县,李白有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证,而龙标古县就是以前的洪江(黔城)。由此推断 此楼应为黔城的芙蓉楼无疑。芙蓉楼坐落在金山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其原建于古镇江城内三山(日精山、月华山、寿丘山)中的月华山上。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犹存。为了开发风景名胜资源,发展旅游事业,于1992年将这座历史名楼 遗址重建。总体建筑由芙蓉楼、冰心榭、掬月亭及湖中三座石塔组成, 它们之间由曲折回廓相连,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谢脁楼位于宣城市区中心陵阳山颠,是一座文化名楼。它不仅是宣城的地方标志,而且也是中国传统诗歌文学的一处标志。谢脁楼历来与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该楼被日机炸毁。

折叠相关典故

谢朓楼是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李白曾多次登临,并且写过一首《秋登宣城谢朓北楼》。李白于742年(天宝元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谗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公元753年(天宝十二载)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行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并写下了着名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聚远楼始建于公元1069年,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登临游览聚远楼吟唱着:

浔阳楼,位于九江市区九华门外的长江之滨。传说因宋江醉题反诗于此,而名重千古。浔阳楼之名,最早见之于唐代江州刺史韦应物《登郡寄京师诸季及淮南子弟》一诗中的"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的诗句。随后,江州司马白居易在《题浔阳楼》诗中又描写了它周围的景色。然而,真正使浔阳楼名噪天下,则得力于施耐庵《水浒传》中的精彩描写。

1989年春,九江市在浔阳江畔重建了浔阳楼。赵朴初为浔阳楼题写了匾额。重建后的浔阳楼占地1600平方米,楼高20米,外三层内四层、青甍黛瓦,飞檐翘角,四面回廊,古朴庄重。充分利用江畔、江面等自然条件,呈现出雄伟而有秀拨的风格,在庐山和长江的相互衬托。整体建筑更显完美,楼内壁画上的梁山108位好汉替天行道的神采更加栩栩如生。一楼大厅东西两壁镶嵌了两幅大型瓷板画,彩绘着"宋公明发配江州城"、"浔阳楼宋江题反诗"、"黄文炳设计害宋江"、"梁山泊好友劫法场"等栩栩如生的画面,为浔阳楼增加了传奇色彩。二楼是展厅,展出了介绍浔阳楼历史的书籍和地方名胜风光图片。三楼是回廊,主要陈列字画。四楼是雅座,摆满了仿古桌椅,设有仿古音乐茶座。浔阳楼是溶名楼、名着、名酒为一体的名胜。游客在此饮酒品茗,登高望远,可一览浔阳江风光。古时,酒家门前要竖起一面酒旗,俗称酒望子,以招徕酒客。重建的浔阳楼保持了这个标志。楼门竖立了一根高大的望竿,挂着一面酒旗,上书"浔阳江正库。"

拓展阅读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鼎立时期的吴黄武二年(223年),距今已有 1700余年的历史。历史上黄鹤楼屡建屡毁,仅清代就有7次,最后一次毁于光绪十年(1884年),此后又于重建。黄鹤楼是1981年开始重建的,它依山瞰江,楼雄势险,风格独异。新建的黄鹤楼于 1985年 6月正式向游客开放。楼高五层,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楼高 5 14米,底层长宽各 30米,在主楼周围还配有古朴的附属建筑群,极为壮观华美。"拔地倚天,耸翠如屏"。登楼远眺,极目千里,俯瞰江汉,气势磅礴,自古享有"天下绝景"和"天下江山第一楼"的盛誉。历代文人骚客登楼吟诗作赋,沤歌黄鹤楼的壮丽景观,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自古以来,由于流传着许多有关黄鹤楼的动人故事和美丽传说,加上它的壮观景色,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到此摹景抒怀,留下的文字画卷不计其数。

【谢朓楼】 南齐建武二年(495)夏,有个出身显族、年届30的诗人,逆水乘舟,缓缓抵宣。他是已经给萧姓的王侯们当了十余年幕僚的谢脁。谢脁的融情入景山水诗风,直接影响王维、孟浩然等唐代山水诗人。谢眺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特殊的贡献与地位。南齐建武年间(494年-496年)谢脁出任宣城太守时建,取名曰"高斋"。谢脁曾在此理事、生活,并作有《高斋视事》、《高斋闲望》、《后斋回望》等诗。楼后废。

唐初,宣城人为怀念谢脁,于"高斋"旧址,新建一楼,因楼位于郡治之北,取名"北楼",又因该楼建成时,敬亭山已经扬名,登楼可眺望敬亭山,故又称为"北望楼"。唐代李白曾多次来宣城,登此楼凭吊,赋诗抒怀。《秋季登宣城谢脁北楼》诗脍炙人口,千古传唱。诗曰:"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由于李白之诗广为传颂,故该楼又被称为"谢公楼"、"谢脁楼"。唐咸通末年(874年),御史中丞兼宣州刺史独孤霖将北楼改建,因其地势高且险,崖叠如嶂,故题名"叠嶂楼",并作记以志。(《江南通志》:叠嶂楼,在宁国府郡治后,即谢朓为宣城太守时之高斋地。一名北楼,亦称谢公楼。唐咸通间,刺史独孤霖改建,易今名。)

明嘉靖年间知府方逢时重修,复名"高斋",也作题记。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知府许廷式重新修葺,并说:"叠嶂之名以地命也,谢公之称以人传也。北楼为古今所共知,而人而地并在其中矣。"遂题名曰:"古北楼"。清光绪初(1875),知府鲁一贞, 再次重修。修整后的北楼分上下两层,上圆下方,全木结构,顶盖琉璃瓦,四边飞檐翘角。上层题额曰"叠嶂楼",围以木栏杆,下层题为"谢脁楼",四方置屏风门。楼基周围有历代诗文碑刻和修楼碑记。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该楼被日机炸毁。

自唐以后,宣州城区以纪念谢脁命名的建筑还有:条风、清署、迎春、观风、双溪、怀谢、云齐(以谢脁《游敬亭山》"合沓与云齐"诗句命名)、绮霞(以谢诗"余霞散成绮"句命名)、澄江(宋时建,以谢诗"澄江静如练"句命名。《澄江夜月》诗云:"澄江潋滟开天镜,辉映更觉月明多。愿得幽期常不负,与君同听濯缨歌"。)等 亭阁。敬亭山历代修建的先贤祠,谢脁均被列在首位。因此,曾有人将宣城呼之为"小谢城"(杜牧《自宣州赴官入京,路逢裴坦判官归宣州,因题赠》:"敬亭山下百顷竹,中有诗人小谢城。"欧阳修《闻梅二授德兴 (令)戏书》:"君家小谢城,为客洛阳里。"张耒《效白体赠晁无咎》:"关河战国东秦地,风月南朝小谢城。")、"谢公城"(杜牧《自宣城赴官上京》:"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梅询《叠嶂楼》:"谢公城上谢公楼,百尺阑干挂斗牛。")、"谢脁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南朝谢脁城,东吴最深处。"许棠《送前汝州李侍御罢归宣城》:"重引池塘思,还登谢脁城。")。

【聚远楼】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大文豪苏轼因"乌台诗案"蒙冤系狱,获释后被贬谪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市)作团练副 使,前后达五年之久。元丰七年,神宗下诏,念轼"阅历滋深,人才难得,不忍终弃",量移至离京城稍近的汝洲(今河南省临汝市)任团练副使。赴汝途中,东坡为送子唔弟,特转道江西,莅高安,上匡庐,访石钟山,过鄱湖,溯乐安河抵德兴。这是苏轼第一次来江西。他一路行来,赏山品水,寻奇探幽,吟诗作记,留下了《题西林壁》、《石钟山记》、《聚远楼》等佳构名篇,成就了江西文坛的一段千古佳话。

东坡一行,越彭 ,经饶州(治今江西鄱阳),乘舟溯乐安河东行,六月中旬抵德兴。东坡长子迈,字伯达。元丰初苏轼以诗得罪,迈与你俱行。东坡谪居黄州五年间,苏迈一直陪伴左右。元丰七年,25岁的苏迈受命任德偿县尉。苏轼执意送子履职,据笔者揣想,可能有二层原因。一是迈初入仕途,爱子心切,焉能不送?二是时任德兴县令单锡,与东坡系同科进真士,且是姻亲。轼与锡相知多年,久未谋面,恰好籍送子赴任之机,了却会友心愿。苏轼将爱子托付同年好友,瞩其勤政亲民,不辱家风。据说在离开德兴时,东坡尚赠爱子迈砚台一方。砚有铭,文日:"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若予,以此书狱常若生。"苏迈未负乃你厚望。康熙版《德兴县志》载其"文学优赡,政事精敏,鞭朴不得已而加之,民不忍欺,后人仰之"。德兴旧志将苏迈列入名宦之列,宋时在银城枕山西麓建景苏堂,以示怀念。

德兴古邑,地处万山之中。这里山水灵奥,风光秀美。宋熙宁年间(1068-1077),本邑名仕余仕隆捐资在北郊枕山之巅建观景楼。单锡以"居高望远"之义名之"聚远楼",侍郎刘定作记。楼成,名澡一方。东坡喜山水形胜。素知老友秉性的单令尽地主之谊,诚邀苏轼父子北上枕山,一览聚远胜景。东坡登楼,举目四望,但见茅山逶迤,洎水辉映,岁寒苍翠,天门雄峙,景致万端,气势不凡。苏子兴起,以《聚远楼》为题,吟成一绝:

云山烟水苦难亲,一时收拾各自春。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

《聚远楼》与《题西林壁》有异曲同工之妙。诗的前二表达了对美妙天成的德兴山水的由衷赞美。"苦难亲"三字,将喜爱之情和盘托出。"赖有高楼能聚远"二句,则既是写实,又蕴含"高瞻远瞩"的深意。细细吕赏,字里行间,我们还能体味出此时诗人复杂的心境。屡遭贬谪,东坡自认为是远离主流社会的"闲人"。然而,身闲心不闲,志存高远的苏子,尽管命途多舛,仍然渴望能在人生舞台上演出一场真正属于自己的壮剧。

苏东坡佳章既出,一时广传天下,也令地处僻邑的聚远楼顿时生辉,名闻遐迩。苏辙、苏洵、赵孟頫 、黄庭坚、佛印、赵抃和马廷鸾等骚客名流先后慕名莅止德兴,登楼览胜,题咏甚夥。建炎间(127-1130),宋高宗赏东坡诗,兴之所至,特赐御书"聚远楼"。东坡题咏,高宗赐匾,聚远楼遂成为江东名楼。时有诗赞日:"高皇题御墨,内翰布声诗。聚远楼佳致,名闻天下知"。恩遇之隆,名声不显,由此可以想见。直至元初,文学家、书画家赵孟頫宦游德兴时仍赞叹不已:"思陵宸翰坡仙句,云汉奎光聚此楼。二妙风流足千古,更夸远景集双眸"。聚远楼元末毁。2005年,为纪念苏轼父子,彰显优秀传统文化,德兴举全市之力重建聚远楼和景苏堂。

游罢聚远楼,东坡又挟兴登临峰岩斗秀、景致极佳的银城雷山(即银山,山麓有古炼银场监,银井和邓公祠等)。在山巅之舒啸亭,诗人饱览银城秀色,再次挥毫题咏。诗日:

胜览雷山舒啸亭,诸峰秀拱透云程。

啸傲池边红日伴,舒怀岩壑白云迎。

满目纵观天际迥,一腔收拾岁寒清。

松花香遍银阳地,剩把新诗壮此行。

咏舒啸亭一诗,一扫郁闷之气,热烈奔放,直抒胸臆。诗的尾联,豪情陡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逗留德兴期间,苏公还执意去离城七十里的八都(今海口镇),拜谒唐御史董全贞庙并赋诗一首。诗言:"铁柱 照豸冠,亲操八寨继韩坛。挫锋尚异援兵寡,断首还提为贼看。雷奋有声应自鼓,马归无主更谁鞍?藕池不尽清冷不,夜夜含悲带月寒"。董全贞系邑内八都人,领唐军八寨之主与朱温叛军作战,后因援兵未至遭败绩自刎。传全贞死后,仍立于马背,手提自己脑袋,怒目圆睁。敌兵望而生畏,不战自溃,后义马负全贞归。苏轼在短促的旅途中专程祭拜一个异乡的亡灵,为是的表达他对保国安邦的忠烈们的敬慕之情,此乃其一以贯之的忧国忧发思想使然。

5. 聚远楼的介绍

聚远楼始建于公元1069年,因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登临游览聚远楼吟唱着: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 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无限青山散不收,云奔浪卷入帘钩。 直将眼力为疆界,何啻人间万户侯。留下了《题咏聚远楼诗》而扬名天下,与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15年)、滕王阁(始建于公元653年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后毁于战乱。

6. 聚远楼的重建记

凡一地必有一魂魄,把准了,激活了,则立地冲天,千古绝唱。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纽约自由女神、莫斯科红场、北京故宫、巴黎埃菲尔铁塔,无不自成一绝,天下闻名。处一方必有天地交合、灵气冲天之址,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岳州岳阳楼,均为当地灵气之要。而一隅必有最牵动人心、代表民意之事,因势利导,乘势而为,就能顺民心、聚民力、集民智、合民资,排山倒海,创造万代永受其惠之基。古人长城、坎儿井,当代红旗渠、南水北调,无一不为典范。
德兴地处赣浙皖交界,山绵延、水环绕、物丰实、民富庶,历千年为国家之经济重地,尤唐宋最盛。北宋初年所建聚远楼,堪称经济发达文化繁荣鼎盛之作,誉为江南四大名楼。我于二00三年六月上任之时,面临诸多困难,承天意、籍地灵、聚民心,乃当务之急。经博采论证,选准结合点,聚远楼重建即成重要一举,此楼以东坡先生聚远诗句而名,最能浓缩展示德兴悠久深厚文化,亦是万民千年企盼。依此生发开去,不仅可以传承文明,弘扬历史,而且足以合心聚力,反转德兴形势。二00三年十二月,遂作出重建决定,一时群情振奋,虽遇压力和险阻,然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违,重建顺利实施,业已完成。
今观聚远楼,居古龙山脊,凤凰湖畔,真乃龙凤呈祥之地,为龙首之明珠,凤凰之飞翼。前有新城摆开,后靠山脉依托,为上饶、浙江入口之要,已成德兴最具标志性建筑。登楼眺望,胸怀顿开,远方万物齐聚。当今,开放开发已然兴起,汇集天下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于德兴,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才是聚远楼之根本要义。古人临山登楼,吟诗作赋,仅抒己怀;我辈建楼,意在活一方经济,富一地民众,为德兴凝聚人气,提升士气,展示灵气,远播名气。德兴正临千年一遇之发展良机,已步快速健康发展之路,所创局面近十年未有。聚远楼重建,可激发民众敞开胸怀,接纳百川,内外并举,共同创业,鼓足永远进取之动力。
人生短暂,百姓利益千秋。虽为芝麻,为民谋利第一。只要民众常笑颜,宁可自身短岁月。聚远楼为全市人民之神,重建乃全市人民所为。其中,以政协主席姜炳火辛劳负责,范剑劈山开路,周强、许伟林等企业家慷慨捐赠,吴清秀具体落实,及市属各单位大力支持最为值得颂扬。在此特书一笔,以示敬意。愿其与聚远楼共同流芳,后人传颂。

7. 江南四大名楼

江南四大名楼分别是:湖北武汉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和安徽宣城谢_楼。
江南四大名楼,是指中国长江以南的四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建筑。江南四大名楼中有三个楼是固定的,分别是:南昌滕王阁、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关于第四个楼存在不同说法。
此外江南四大名楼中关于第四个有其他的说法,分别是德兴聚远楼,南京阅江楼,洪江芙蓉楼,宣城谢_楼,容县真武阁,扬州大观楼,九江浔阳楼,镇江芙蓉楼,马鞍山太白楼九个。

8. 江南的四大着名楼是哪四个

江南四大名楼分别为:

1、江西南昌的滕王阁

滕王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又因初唐诗人王勃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流芳后世。

唐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唐高祖李渊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婴被封于山东滕州,为滕王。他于滕州筑一阁楼名曰“滕王阁”(已被毁)。唐显庆四年(公元659年),滕王李元婴调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因其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着名的“滕王阁”。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为后人熟知,成为永恒的经典。

(8)聚远楼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滕王阁——王勃一字值千金:

《滕王阁序》无人不知。可很少有人知道,序诗中有一处留白,也留下了一段美好传说。传说王勃在滕王阁上写完《滕王阁序》之后,便告辞走了。阎都督一边读一边赞叹,但他看到最后几句时,不禁惊诧起来: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自流。原来,王勃故意空下一字走了。

阎都督和宇文钧、吴子章等众多名士,均不解其意。有人说,应该填“水”字,但显得太直白了;有人说,应该填个“独”字,又觉得太一般了。大家想来想去,总觉得找不到合适的字。于是,阎都督便派人赶往会馆,恭请王勃返阁填字。

使者受命来到会馆,却被王勃的书童挡住了。书童对使者说:“我家公子有言:‘一字值千金’,望都督海涵。”使者将原话带回后,阎都督暗自思量:人才难得,理应礼贤下士。于是带着纹银,前往会馆求教。王勃见都督前来,拱手笑道:“何劳都督下问,不才早已将字留在宝阁了。”

大家疑惑不解,连声追问:“才子墨宝,留于何处?”王勃大笑说:“空者,空也。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留。”此时,众人才恍然大悟,齐声称赞。

黄鹤楼——一座诗情画意的阁楼,还曾俯瞰历史风云,饱经战争烟火,传唱着许多血与火的故事:

清末,“戊戌变法”领袖康有为登临黄鹤楼,曾用“百战山川扼势雄”的诗句来概括此地险要形势,描述黄鹤楼曾见证身经百战、碧血芳草的历史侧面。早在黄鹤楼诞生之前,三国时,孙权在蛇山上筑构城池。此后,历代均以武昌作为重要的水陆军事基地。

南宋初民族英雄岳飞曾镇守黄鹤楼下的鄂州(今武昌)达七年之久。他一生最光辉的业绩—北伐,都以此为基地。第一次北伐,击溃了金人傀儡伪齐军数十万,收复了河南、湖北大片失地,以赫赫战功被晋封为武昌郡开国侯。

一日,岳飞登临黄鹤楼俯瞰滚滚东去的长江,遥望烟雾迷蒙的北方,为收复中原的壮志难酬而慷慨高歌,挥毫题写了《登黄鹤楼有感·调寄满江红》:“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参考链接:网络-江南四大名楼

参考链接: 人民网-滕王阁留下的那些动人传说

参考链接:人民网-黄鹤楼复建30年首次维修 揭秘其经历的血与火的故事



9. 聚远楼建于哪个朝代

聚远楼建于宋代(北宋):鞠元楼始建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

聚远楼: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德兴历史文化瑰宝之一,它始建于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由德兴人余仕隆兴建,坐落在城北学官后的枕山之巅,当时德兴县令单锡与苏东坡是同科进士,才华横溢。余仕隆尊单锡才华,请为楼定名,单锡登楼远眺,全城尽收眼底,故取楼名为聚远楼。元丰七年(1084)苏东坡送长子苏迈到德兴任县尉时登上聚远楼写下了“云山烟水苦难亲,野草幽花各自春。赖有高楼能聚远,一时收拾与闲人”的诗句。建炎年(1127)宋高宗高度赞赏苏东坡诗,特赐聚远楼金匾,有了皇帝的御墨,一些名士:黄庭坚、马廷鸾、赵孟頫等来德兴登楼赋诗,由此,聚远楼闻名遐迩,被世人誉为江南名楼。2003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弘扬德兴历史文化,加快旅游业的发展,重建了聚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