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瑞鹤图片存在哪里

瑞鹤图片存在哪里

发布时间: 2023-01-08 05:27:14

⑴ 姐夫对小姨子很好是不是有什么企图

这位知友,“姐夫对小姨子很好”一是看在姐姐的面子上,讨好姐姐这是大多数;二是对于不怀好意的姐夫来讲,想占有小姨子便宜的情况也是存在的。所以对于小姨这样的姐夫要提高警惕,不得不防!

⑵ 有碧蓝航线瑞鹤的立绘吗

目前还没有。再等等吧,最近舰B的新船不少,需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搜集到,至少官方微博都没有放出图片,你想抠图也抠不了。

⑶ 丈夫对小姨子特别好我该离婚吗

你老公现在都这样了,你妹妹应该不会再喜欢你老公。他们的事就翻篇吧!生活中,不要自己气自己,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还是想想如何过好属于自己的明天,人生苦短啊!

⑷ 求一张翔鹤瑞鹤的原图

图片P站ID:60482774

画师:わだつみ◎1日目东A08a

画师ID1119212

⑸ “太平洋战争”日美双方实力航母各多少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日本海军的实力大约是美国海军的七成,但考虑到美国海军是两洋舰队,在太平洋大家的实力基本相当。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美国海军拥有航空母舰7艘。日本海军拥有航空母舰10艘。美国海军拥有的7艘航空母舰是“兰利”号(CV-1)、“列克星敦”号(CV-2)、“萨拉托加”号(CV-3)、“大黄蜂”号(CV-4)(刚下水)、“约克城”号(CV-5)、“企业”号(CV-6)和“黄蜂”号(CV-7)(在欧洲)。

日本海军当时拥有“赤城”号、“飞龙”号、“苍龙”号、“加贺”号、“翔鹤”号和“瑞鹤”号6艘大型航空母舰,以及“龙骧”号和“、祥凤”号等4艘轻型航空母舰。

⑹ 瑞鹤图的简介

《瑞鹤图》为绢本,设色画,纵51厘米,横138.2厘米。图中描绘彩云缭绕之汴梁宣德门,是赵佶书画珍品中难得的诗、书、画具为上乘之作。画后有作者赵佶以瘦金书自题,所述之事与《宋史·仪卫六》载政和二年延福宫宴辅臣,有群鹤自西北来,盘旋于睿谟殿上,及奏大晟乐而翔鹤屡至,诏制瑞鹤旗可相互印证。所署御制御画并书,天下一人押款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祥龙石图》及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五色鹦鹉图》相一致,故推断其为赵佶所作无疑。作者赵佶(1082—1135),喜吹弹,擅书画,声歌辞赋无所不精。

⑺ 如果翔鹤,瑞鹤按计划参加了中途岛海战,美国还能赢吗

如果翔鹤、瑞鹤两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而美国又缺少了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日本的情况当然会好很多,日本有希望取得中途岛战役的胜利。但是,日本也要付出相当的代价,很可能航空母舰编队会损失大半。

在中途岛海战前发生的珊瑚海海战,极大的影响了中途岛海战的结果。在这次战役中,美军损失了重型航空母舰列克星敦号、1艘驱逐舰、1艘油船沉没,损失66架飞机,543人阵亡,“约克城”号航母受重创。日军则损失了轻型航空母舰祥凤号、1艘驱逐舰沉没、重型航空母舰翔鹤号受重创,损失77架飞机,1,074人阵亡。

我们可以想见,日本并没有把美军舰载机的同时攻击列入在内。如果再加上这一情况,日军的损失会增加更多,航空母舰会被击沉更多。

因此,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判断,如果翔鹤和瑞鹤能够象约克城号一样赶上中途岛海战,南云的处境会有所改善。但是,如果美军抓住机会,南云依然很可能会失败。如果运气在日军方面,南云获得胜利的话,也将是一场惨胜。日本的航母战队会有很长时间失去大部分战斗力,日本也会因此无力再发动大的攻势。

⑻ 圣克鲁斯海战时为什么舰爆队命中率这么低

圣克鲁斯海战日军总计派出7波次攻击,具体如下——
1、07:10-07:25第一攻击波(9时开始攻击)
兵力:翔鹤4舰战、20舰攻,瑞鹤8舰战、21舰爆,瑞凤9舰战,合计62机。
战果:命中大黄蜂号3弹2鱼雷,另舰爆、舰攻各1架自杀撞击大黄蜂号,致舰体倾斜并失去动力;瑞凤舰战队在奔袭途中与美军企业号攻击队交手,击落3架F4F和2架TBF,另1架F4F和2架TBF重创返航;美军战斗空中巡逻6架F4F被击落。
损失:3舰战、11舰爆、10舰攻被击落,1舰战、2舰爆、3舰攻燃料耗尽或损伤迫降;瑞凤队在交手过程中舰战2架被击落、2架迫降损失,剩余5机因燃料不足提前返航。
评价:日军当天的第一轮攻击就重创了大黄蜂号,但自身损失也很惨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军防空火力和战斗空中巡逻日益升级(新型对空搜索雷达和性能优异的博福斯40mm防空炮的装备,F4F开始运用在中途岛得到验证的“萨奇剪”战术,雷达引导战斗机截击日趋熟练),另一方面,由于在中途岛一次损失了4艘主力航母,1942年下半年日军只能靠翔鹤与瑞鹤两姊妹苦苦支撑(瑞凤之类的轻型航母的载机量小得可怜,对增加攻击力量实在是力不从心),加上舰载机补充不足导致再也难以组织起1942年上半年那样动辄上百架的大编队协同攻击,而攻击队越小就意味着越难以突破美军航母特遣舰队的防空圈、必然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而换来更有限的战果。
当然日军当天的第一攻击波还发生了一起意外事件:负责护航的瑞凤制空队在半途遭遇美军企业号航母的攻击队,结果瑞凤制空队指挥官日高盛康草率决定离队袭击美机,虽然削弱了企业号攻击队,然而瑞凤号9架零战也或损失或被迫返航,导致己方本就不富裕的护航力量遭到进一步削弱,加剧了舰爆舰攻的损失,基本属于得不偿失。
2、08:10第二攻击波(10时开始攻击)
兵力:翔鹤5舰战、20舰爆,合计25机。
战果:对企业号取得2弹命中、1弹近失,致使企业号轻微进水,同时前部升降机卡死导致前部飞行甲板无法运作,1架SBD被毁。
损失:10舰爆被击落。
评价:这里要提及另一个意外事件,07:40企业号的2架侦察轰炸机出其不意地袭击了瑞凤号,导致其飞行甲板中弹不得不退出战场,此事令南云顿感时不我待,下令翔鹤舰爆队整备完毕后不再等待瑞鹤舰攻队先一步出发(我想南云很可能也想到了他自己在中途岛的“前车之鉴”),于是第二波攻击成了翔鹤舰爆队的独角戏。其结果,翔鹤舰爆队重创了企业号,而自身也付出沉重代价。
3、08:45第三攻击波(10:45开始攻击)
兵力:瑞鹤4零战、16舰攻,合计20机。
战果:命中波特兰号重巡洋舰一雷但未爆,1舰攻自杀撞击史密斯号驱逐舰致其重伤。
损失:9舰攻被击落,1舰战、1舰攻迫降损失。
评价:当天日军最得不偿失的一轮攻击,瑞鹤舰攻队损失过半而几无战果,单一且规模过小的攻击波面对美军日益升级的防空火力时显得如此软弱无力,这却引出了另一个问题:南云在中途岛和圣克鲁斯的决定差不多正相反(慢慢等待一次完整的复合攻击,或是提前派部分兵力先行攻击),然而结果都谈不上美妙,这两者之间到底该如何权衡呢?
4、09:05第四攻击波(11:20开始攻击)
兵力:隼鹰12舰战、17舰爆,合计29机。
战果:对企业号取得1弹近失造成部分损害,命中南达科他号战列舰与圣胡安号防空巡洋舰各1弹致其轻创,美军战斗空中巡逻损失2架F4F、1架TBF被击落。
损失:8舰爆被击落,3舰爆迫降损失。
评价:还是攻击波过小导致事倍功半的问题,此外隼鹰舰爆队在索敌过程中一度非常接近瑞鹤舰攻队,但阴差阳错地没有与后者合兵一路,错过了一次可能的协同攻击的机会,否则局面也许还会有所不同,如果企业号也中了鱼雷,其命运也许不会比她的姊妹舰约克城和大黄蜂更好,但这只能是假想了。
5、13:06第五攻击波(15:15开始攻击)
兵力:隼鹰8舰战、7舰攻(部分为接收的一航战返航机),合计15机。
战果:命中大黄蜂号一雷致其彻底失去动力,同时进水和倾斜进一步加剧,不久后即宣布弃舰。
损失:2舰攻被击落,3舰战迫降,2舰战迷航失踪。
评价:应该说隼鹰的这一击成为对大黄蜂号最终致命的一击,否则她还存在被拖曳回航修理的希望。不过二航战司令角田觉治蛮勇过头的性格也造成了不良结果,由于隼鹰冲得太快导致部分返航零战无法找到母舰而迫降损失。
6、13:15第六攻击波(15:30开始攻击)
兵力:瑞鹤5舰战、2舰爆、6舰攻(由各舰返航机拼凑而成,舰攻因航空鱼雷用尽而挂载800kg重弹出击),合计13机。
战果:对大黄蜂号2弹近失,造成少许破坏。
损失:1舰爆迫降损失。
评价:伤势严重的大黄蜂号当时已完全停车并开始弃舰,这次攻击纯粹是打死老虎,舰攻挂载重弹进行水平轰炸的精度由此也可见一斑,对付已经停船的奄奄一息的大黄蜂号尚且如此,想要对付完好的航母更是痴心妄想(这也是对南云在中途岛“鱼雷换炸弹、炸弹换鱼雷”的问题的一个有力回答)。
7、15:55第七攻击波(17:00开始攻击)
兵力:隼鹰6零战、4舰爆(由返航机进行二次出击),合计10机。
战果:对大黄蜂号1弹命中。
损失:无。
评价:日军当天的最后一次攻击,此时大黄蜂号早已被放弃,这次攻击差不多是角田一意孤行的行为艺术,除了让早已疲惫不堪的机组再冒险出击一次之外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也无怪乎角田在战后多被日本老飞行员们在回忆录中诟病......
综述——
一方面是敌方日益升级的防空火力,另一方面是日军编队过小且分散攻击,必然带来事倍功半的结果。如非中途岛一口气损失4艘航母,1942年下半年日军在瓜岛面对的形势恐怕将大有不同。

⑼ 皇权至高无上,明成祖朱棣强娶小姨子的企图,为何会落空

朱棣登上皇位5年就死了原配,这老婆死得正是时候,不是有人说:升官、死老婆是中年男人最为开心的事

徐皇后死的真不是时候,她的丈夫、狡黠又残忍的一代雄主永乐皇帝正在启动他蓄谋已久的迁都计划。本想把它打造成拥有无数琼台楼阁的天下第一号人间仙宫,可这“天字一号”工程启动一年,就冒出死人这等事来,且死的人还不是一般的宫中妹妹——那没多大的事,大不了叫人抬出去喂狗吃,而是自己的发妻,别的不说,眼前这些儿女几乎全是徐皇后生的。

⑽ 太平洋战争日本和美国共损失了多少艘航空母舰

首先要说明的是二战时期的航空母舰存在“舰队航空母舰”和“护航航空母舰”的区别(当然,美日双方对此有不同的称谓)。“护航航空母舰”大多是利用油轮、货轮等辅助船只改建而来,性能方面远逊于舰队航母,通常都或多或少存在航速低、吨位小、防护薄弱、舰载机搭载量少、飞行甲板长度较短不适于飞机起降之类的缺陷,因此主要用于一些辅助任务比如反潜巡逻、飞机运输、支援登陆等,很少投入舰队之间的海战,二战结束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失去用武之地的护航航母很快就从各国海军中彻底消失了。下面的内容会把这两种不同类型的航空母舰分开叙述。

美军的损失——

舰队航母:

  1. “兰利”号航空母舰(USS Langley,CV-1)

    沉没时间:1942年2月荷属东印度战役

    该舰为美国在1920年代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由一战时期的运煤船改建而来。由于本身底子差,且当时还是第一次建造航母的美国人还缺乏必要的经验,导致“兰利”号的性能存在很大缺陷。30年代后期,过于老旧的“兰利”号又被重新改造为水上飞机母舰,以发挥余热。1942年2月,为应对日军大举进攻东南亚,“兰利”号受命由澳大利亚向荷属东印度(印度尼西亚,当时为荷兰海外领地)运送一批陆航P-40战斗机,但在途中于27日在爪哇以南海域遭到日军岸基航空兵的多轮空袭,在多次中弹后被迫弃舰并由己方驱逐舰将其击沉——不过,由于“兰利”号当时已改造为水上飞机母舰,严格来说已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2. “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USS Lexington,CV-2)

    沉没时间: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战

    该舰原本为美国海军在一战后设计的一款战列巡洋舰,但因一战后列强之间的《限制海军军备条约》的影响,在建造过程中于1920年代被改建为航空母舰,成为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如果撇开试验性质的“兰利”号,“列克星敦”号也是美国海军拥有的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大型舰队航母。1942年5月,“列克星敦”号与“约克城”号航母一起参加了珊瑚海海战,在第二日(5月8日)的战斗中,“列克星敦”号遭到了日军“翔鹤”号、“瑞鹤”号两艘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的猛烈攻击,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之后由于损管不当造成舰内油气泄露和大爆炸,最终因火势失控于当天晚间被迫弃舰,成为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珊瑚海海战也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空母舰之间的海战。

  3. 约克城”号航空母舰(USS Yorktown,CV-5)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于1930年代建成,是为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约克城”号曾参加1942年5月的珊瑚海海战,并在战斗中受伤,但经过紧急修理后又立即参加了1942年6月的中途岛海战。在4日下午的海战中,“约克城”号遭到日军“飞龙”号航母的反击,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受损严重。随后在海战基本落幕后的6月7日,在美军试图将受损的“约克城”号拖回珍珠港抢修时又遭到日军“伊-168”号潜艇的偷袭,最终于当天在中途岛附近海域沉没。

  4. “黄蜂”号航空母舰(USS Wasp,CV-7)

    沉没时间:1942年9月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该舰于1940年建成入役,曾参与盟军在大西洋和地中海的作战行动。由于美军在1942年上半年接连折损了“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黄蜂”号航母被由大西洋战场调动至太平洋战场以补充战力,在1942年8月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战期间,“黄蜂”号与其他航母一同提供了空中支援。1942年9月15日,该舰在瓜岛以南海域为美军前往瓜岛运输船队护航过程中,遭到日军“伊-19”号潜艇的偷袭,被多枚鱼雷击中后沉没,结束了在太平洋战场仅仅三个月的短暂生涯。

  5.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USS Hornet,CV-8)

    沉没时间:1942年10月圣克鲁斯群岛海战

    该舰于1941年10月入役,为约克城级航空母舰的3号舰,不久后就迎来了战争的爆发。太平洋战争期间,该舰参加了杜立特空袭东京、中途岛海战、瓜岛登陆等重要战斗。1942年10月26日,在瓜岛争夺战中的圣克鲁斯群岛海战期间,“大黄蜂”号遭到日军“翔鹤”、“瑞鹤”、“隼鹰”三艘航母的舰载机的轮番攻击,在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因受损过于严重而被迫弃舰,最终于当晚被追击而来的日军水面舰艇以鱼雷击沉。

  6. “普林斯顿”号轻型航空母舰(USS Princeton,CVL-23)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

    该舰于1943年初正式入役,是由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改建而来的独立级轻型航空母舰的2号舰。所谓“轻型”是指相对大型航空母舰而言吨位较轻、防护相对不足、搭载舰载机数量也略少,但其综合性能仍足以伴随大型航母作战,与只能担当辅助任务的“护航航母”不同。“普林斯顿”号入役之后,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后期盟军的一系列大规模反攻作战。1944年10月24日,在支援菲律宾莱特岛登陆的莱特湾海战中,“普林斯顿”号遭到由吕宋起飞的日军岸基航空兵的空袭,仅遭一弹命中后即引发机库内燃油和弹药大爆炸,最终于当晚被迫自沉,是为美军在二战中损失的最后一艘舰队航母。

    (注:以上几艘航母沉没后美军又将其舰名重新赋予一些新下水的航空母舰,如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的8号舰被重新命名为列克星敦号,只是编号变成了CV-16,因此要注意可能存在的重名问题。)

护航航母:

  1. “利斯康姆湾”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Liscome Bay,CVE-56)

    沉没时间:1943年11月,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役

    该舰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由美国在二战期间生产的标准型商船“自由轮”改造而来。由于吨位小、航速低、舰载机搭载量小、防护薄弱,这些护航航母并不适合跟随舰队航母作战,主要担当诸如为舰队航母和前线机场运输飞机、为运输船队进行护航和反潜巡逻、为登陆作战提供空中支援等辅助性任务。“利斯康姆湾”号于1943年建成入役,当年11月24日在支援吉尔伯特群岛登陆作战时,遭到日军“伊-175”号潜艇的鱼雷攻击而沉没,该舰沉没时人员损失多达600余人,其中甚至还包括了舰长和搭乘该舰的护航航空母舰分队的少将司令官,这起惨剧也让护航航母从此在美国海军中蒙上了“易燃、易损、易耗”的“宝宝航母”的恶名。

  2. “甘比尔湾”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Gambier Bay,CVE-73)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萨马岛海战

    该舰同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1943年建成入役。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战役的萨马岛海战中,由于美国舰队的部署出现重大失误,导致日军主力舰队捕捉到了原本位于主战场之外的美军护航航空母舰分队“塔菲3”,在菲律宾萨马岛外海的战斗中,“甘比尔湾”号护航航空母舰遭到了日军战列舰、重巡洋舰的轮番射击,最终被日军舰炮击沉,这是美军唯一参与了舰队海战并在海战中被击沉的护航航空母舰,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被舰炮击沉的“航空母舰”之一。

  3. “圣洛”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St.Lo,CVE-63)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萨马岛海战

    该舰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1943年建成入役。1944年10月25日,该舰在萨马岛海战中与“塔菲3”分队的其他护航航空母舰一起遭到了不期而遇的日军主力舰队的猛烈炮击。“圣洛”号虽然侥幸逃脱日舰追击,但在当天又遭到由吕宋起飞的日军“神风特攻队”的自杀式飞机撞击而沉没,成为被日军的“神风特攻”击沉的第一艘盟军舰艇。

  4. “奥曼尼湾”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Ommaney Bay,CVE-79)

    沉没时间:1945年1月,菲律宾战役

    该舰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1944年建成入役。1945年1月4日,在支援菲律宾吕宋岛登陆作战期间,“奥曼尼湾”号遭到由吕宋起飞的日军“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撞击而沉没。

  5. “俾斯麦海”号护航航空母舰(USS Bismark Sea)

    沉没时间:1945年2月,硫磺岛战役

    该舰属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空母舰,1944年建成入役。1945年2月21日,在支援硫磺岛登陆战期间,“俾斯麦海”号遭到由日本本土起飞的“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撞击而沉没,是为美军在二战中损失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

日军的损失——

由于日军并不存在“护航航母”这一称呼(但确实存在一些性能和用途相近的改装航母,不过日军一般称为“特设空母”),在表述上与美军略有不同。

舰队航母:

  1. “祥凤”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战

    该舰于1942年由潜水母舰(注:指为潜水艇提供补给的辅助舰艇,不要和战争末期日军建造的可搭载飞机进行奇袭的“潜水母舰”混淆)改造而来,吨位、舰载机搭载量等指标接近于美军的轻型航母,不过日军对其的称呼是“改造空母”。1942年5月7日,在珊瑚海海战第一日的战斗中,单独行动的“祥凤”号遭到了美军“列克星敦”号、“约克城”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的集中攻击,在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迅速爆炸沉没,是为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损失的第一艘航空母舰。

  2. “赤城”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的情况与美国的列克星敦级航空母舰类似,最初是日本在一战后建造的一款战列巡洋舰,在《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影响下于1920年代被中途改建为航母,也是日本海军拥有的第一艘大型舰队航母(日本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凤翔”号,但与美国的“兰利”号类似,性能存在较大缺陷、试验性质浓厚,不能满足实际作战需要)。该舰参与了1941年12月的偷袭珍珠港,1942年6月“赤城”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4日上午的战斗中被美军“企业”号航母的舰载机命中,虽只中一弹却引起了机库内燃油和弹药的连环爆炸,最终因火势失控而被迫弃舰,于5日黎明前被日军驱逐舰雷击处分。

  3. “加贺”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最初是日本在一战后建造的一款战列舰,但同样受《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影响而在1920年代被中途改建为航空母舰。1941年12月,“加贺”号参与了偷袭珍珠港。1942年6月,该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4日上午的海战中,“加贺”号遭到美军企业号航母舰载机的集中攻击,遭多枚航空炸弹命中后引发了舰内燃油和弹药大爆炸,当晚因火势失控被日军驱逐舰雷击处分。

  4. “苍龙”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于1937年建成入役,曾参与1941年12月的偷袭珍珠港。1942年6月,“苍龙”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4日上午的海战中遭到美军“约克城”号航母舰载机的攻击,遭多枚炸弹命中后引发了舰内燃油和弹药大爆炸,当晚因火势失控被日军驱逐舰雷击处分。

  5. “飞龙”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6月中途岛海战

    该舰于1939年建成入役,曾参与1941年12月的偷袭珍珠港。1942年6月,“飞龙”号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在4日的海战中“飞龙”号躲过了当天上午美军的全部攻击,并在午后的反击中重创了美军的“约克城”号航空母舰,但最终还是在当天傍晚由“企业”号、“约克城”号航母舰载机发动的攻击中被多枚炸弹命中,于5日凌晨被日军驱逐舰雷击处分。

  6. “龙骧 ”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2年8月东所罗门群岛海战

    该舰于1930年代初建成入役,但由于设计上的严重问题,使得“龙骧”号一直为各种与生俱来的性能缺陷所困扰,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多被用于二线任务。1942年8月24日,在瓜岛争夺战的东所罗门群岛海战中,“龙骧”号遭到美军“萨拉托加”号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攻击而沉没。

  7. “大凤”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6月马里亚纳群岛海战

    该舰于1944年建成入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日军建成的为数不多的装甲航母之一(飞行甲板装甲化、提高舰船防护能力),在其他各项技术性能上相对过往的日本航母也有所提升。然而尽管有着不俗的纸面性能,“大凤”号还是在1944年6月19日的马里亚纳群岛海战(菲律宾海海战)中遭到美军“大青花鱼”号潜艇的雷击、引发油气泄露和大爆炸而沉没,结束了短暂而尴尬的服役生涯。

  8. “翔鹤”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

    该舰于1941年建成入役,不久即参加了12月的偷袭珍珠港。此后“翔鹤”号与同型的姊妹舰“瑞鹤”号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多次大规模海战,两舰也是与美军航母舰队交手次数最多的日军航母。1944年6月,“翔鹤”号参加了马里亚纳群岛海战,在19日的海战中遭到美军“棘鳍”号潜艇的雷击、引发油气泄露和大爆炸而沉没。

  9. “飞鹰”号航母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6月马里亚纳群岛海战

    该舰与姊妹舰“隼鹰”号原本为日本建造的大型民用远洋邮轮,但在设计时就已考虑到了将来改建为军舰的需要,进行了一定的专门性强化和设计预留。随着国际局势恶化,两艘邮轮最终被日本海军征用,于1942年正式改建为航空母舰(日军称为“特设空母”,不过就实际性能和用途而言,与下文将提及的其他“特设空母”显然不同)。由于是由民用船舶改造而来,尽管进行了专门性的设计,但性能上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航速偏低,不过尚可编入航母舰队作战。1944年6月,“飞鹰”号参加了马里亚纳群岛海战,在20日的美军追击作战中,“飞鹰”号遭到美军“列克星敦”号航空母舰(此为埃塞克斯级列克星敦号,继承了之前在珊瑚海沉没的列克星敦号的舰名)、“贝劳森林”号轻型航空母舰的舰载机攻击,遭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爆炸沉没。

  10. “千岁”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恩加诺角海战

    该舰于1943年由水上飞机母舰改造为航空母舰,不过仍存在吨位小、舰载机搭载量少的问题,性能近似甚至弱于美军的轻型航空母舰。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群岛海战结束后,损失惨重的日军无力为幸存的各艘航母补充舰载机和飞行员,只能在即将到来的“舰队决战”中把这些几乎变成空架子的航母当做诱饵使用。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海战中,“千岁”号充当了引诱美军快速航母特遣舰队北上的诱饵,在恩加诺角附近的战斗中遭到美军第38特遣舰队多艘航母的舰载机攻击,被多枚鱼雷命中后很快进水沉没。

  11. “瑞凤”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恩加诺角海战

    该舰与同型的姊妹舰“祥凤”号一样,于1940年由潜水母舰改造为航空母舰,因吨位较小、舰载机搭载量少,通常作为主力航母的辅助使用。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战役的恩加诺角海战中,“瑞凤”号充当了引诱美军快速航母特遣舰队北上的诱饵,遭到美军第38特遣舰队多艘航母的舰载机攻击,在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沉没。

  12. “瑞鹤”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恩加诺角海战

    该舰与同型的姊妹舰“翔鹤”号一样于1941年建成,并随即参与了12月的偷袭珍珠港。此后两舰经历了太平洋战争中的一系列重大海战,多次与美军航母特遣舰队交手。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战役的恩加诺角海战中,“瑞鹤”号充当了引诱美军快速航母特遣舰队北上的诱饵,遭到美军第38特遣舰队多艘航母的舰载机攻击,在被多枚炸弹和鱼雷命中后沉没。

  13. “千代田”号轻型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0月恩加诺角海战

    该舰于1943年由水上飞机母舰改造为航空母舰,也存在与同型的姊妹舰“千岁”号类似的一些性能问题。1944年10月25日,在莱特湾战役的恩加诺角海战中,“千代田”号充当了引诱美军快速航母特遣舰队北上的诱饵,遭到美军第38特遣舰队多艘航母的舰载机攻击而重伤掉队。当天下午美军派出巡洋舰分队前出追击残敌,最后以舰炮将掉队的“千代田”号击沉,该舰也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被舰炮击沉的航空母舰之一。

  14. “信浓”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1月

    该舰原为大和级战列舰的3号舰,在建造过程中被改建为航空母舰,与“大凤”号一样采用了装甲飞行甲板的设计,其吨位更是名列二战各国航空母舰之最。然而由于工期紧张、材料匮乏、人员素质下降等原因,该舰在建造过程中就已埋下了不少隐患。1944年11月19日,甚至还未彻底完工的“信浓”号被提前编入现役,11月29日在首航过程中即在日本近海被美军“射水鱼”号潜艇雷击而迅速沉没,此时距其入役仅仅十天,距其首航出港更是仅17小时,堪称历史上最短命的航空母舰。

  15. “云龙”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2月菲律宾战役

    该舰是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建造的云龙级航空母舰的首舰,1944年8月建成入役,但此时战局每况愈下的日军已经无力为各艘航母补充舰载机和飞行员,导致“云龙”号入役后既未能真正形成战斗力,也未能参与任何重大战事。1944年12月19日,“云龙”号在运载人员和物资(其中包括用于特攻的自杀式武器“樱花弹”)增援菲律宾途中,在黄海遭到美军“鲑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结束了短暂的服役生涯。“云龙”号也成为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损失的最后一艘“航空母舰”。

护航航母(日军多称为“特设空母”):

  1. “冲鹰”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3年12月,护航作战中沉没

    该舰于1942年由民用邮轮改建为航空母舰,为大鹰级航空母舰的3号舰。但不同于经过专门设计的“隼鹰”和“飞鹰”,大鹰级航空母舰由于航速低、舰载机搭载量小、飞机起降能力差,基本上无法投入舰队作战,再加上日军在技术装备方面的落后,又长期忽视护航反潜作战,结果这些“特设空母”即便在担当护航等辅助任务时,表现也明显不如美军地位类似的护航航母,不但难以压制美军潜艇的破交作战,甚至自己也沦为美军潜艇的猎物。1943年12月4日,“冲鹰”号在由特鲁克环礁运送人员物资返回日本本土时,在日本外海遭到美军“旗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

  2. “大鹰”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8月,护航作战中沉没

    该舰于1942年由民用邮轮改建为航空母舰, 为大鹰级航空母舰的首舰,当然也存在和日军其他“特设空母”一样的通病。1944年8月18日,“大鹰”号在护航运输船团由日本本土前往菲律宾途中,在菲律宾吕宋外海遭到美军“红石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

  3. “云鹰”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9月,护航作战中沉没

    该舰于1942年由民用邮轮改建为航空母舰,与大鹰级航空母舰的其他姊妹存在同样的性能缺陷。1944年9月17日,“云鹰”号在护航运输船团由新加坡前往高雄途中,于南中国海遭到美军“石首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

  4. “神鹰”号航空母舰

    沉没时间:1944年11月,护航作战中沉没

    该舰原为德国邮轮“沙恩霍斯特”号(注:不是同名的德国海军战舰),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德国对美宣战,无法回国的“沙恩霍斯特”号被迫滞留在日本港口,后被日本海军购入并改造为特设空母,命名为“神鹰”号,但性能相对其他的大鹰级航母依然没有改观。1944年11月17日,“神鹰”号在护航运输船团由日本本土前往新加坡途中,于黄海遭到美军“锹鱼”号潜艇的雷击而沉没。至此,日军建造的用于护航的“特设空母”几乎全都以被美军潜艇击沉的结局收场,这一无比讽刺的结果,无疑是日本海军在“海上护卫战”中惨败的一个缩影。

除了以上在战斗中被击沉的航空母舰,日军侥幸保存到战败的其他航母也大多惨淡收场:

  1. “凤翔”号航空母舰:该舰于1922年建成入役,为日本海军建成的第一艘航空母舰,也是世界上第一艘以航空母舰的标准设计并建成的“航空母舰”。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凤翔”号因性能过于老旧,多数时期只能留在后方担当一些辅助任务,也因此逃过了在历次海战中被击沉的命运。在1945年美军航母特遣舰队对日本吴港的大空袭中,“凤翔”号受到一定损伤,但并未沉没,战后该舰被退役拆解。

  2. “隼鹰”号航空母舰:该舰与同型的姊妹舰“飞鹰”号同样由大型远洋邮轮改建而来,1942年建成入役后参加了太平洋战争中的多次重大海战。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群岛海战中,“隼鹰”号被美军航母舰载机击伤,1944年12月在执行运输任务时又遭到美军潜艇雷击而重伤,之后一直停留在日本本土直至二战结束,战后该舰被退役拆解。

  3. “天城”号航空母舰:该舰为云龙级航空母舰2号舰,1944年8月建成入役,由于此时的日军已没有舰载机和熟练飞行员的补充,实际上一直没有真正形成战斗力。1945年7月,在美军第38特遣舰队对吴港的大规模空袭中,停泊在港的“天城”号遭多枚炸弹命中而进水倾覆,二战结束后该舰被打捞、并最终拆解。

  4. “葛城”号航空母舰:该舰为云龙级航空母舰3号舰,1944年10月建成入役,与姊妹舰天城一样因缺乏舰载机和飞行员的补充而无法真正形成战斗力。1945年7月,在美军第38特遣舰队对吴港的大规模空袭中,停泊在港的“葛城”号也遭到炸弹命中、但并未沉没,二战结束后该舰被退役拆解。

    (另外,除已建成入役的“云龙”、“天城”、“葛城”外,云龙级航空母舰还有数艘直至日本战败投降时尚未完工,实际上战争末期已濒临崩溃的日本也实在没有能力将这些航母建成了,这些未完工航母也在战后数年间被陆续拆解。)

  5. “龙凤”号轻型航空母舰:该舰与“祥凤”“瑞凤”等舰类似,于1942年由潜水母舰改建为航空母舰,参加了马里亚纳群岛海战等重要战事。1945年该舰滞留在吴港期间,曾遭到美军航母特遣舰队的多次空袭,最终侥幸保存到二战结束,战后该舰被退役拆解。

  6. “海鹰”号航空母舰:该舰与其他大鹰级航空母舰类似,1943年由民用邮轮改造而来。由于性能缺陷,主要从事护航运输船团等辅助性任务,也是日军用于护航的“特设空母”中唯一没有被美军潜艇击沉的幸存者。1945年7月,在美军第38特遣舰队对吴港的大规模空袭中,“海鹰”号遭到多枚炸弹命中、并触发了美军投下的水雷,因进水严重在港外的浅滩上搁浅,战后该舰被就地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