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儿常用发热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一般情况下,小儿推拿一次总的时间为20--30分钟。但是由于病情和小儿年龄的不同,在推拿次数和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差别。年龄大、病情重,推拿次数多,时间相对长。反之,次数少,时间短。一般每日1次,重症每日2次。
我建议由家长做推拿,因为孩子本身生病时就难受哭闹见多,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更加剧了孩子的哭闹。所以有家长来操作是最合适的。如果由医生和按摩师来操作那就先帮孩子熟悉环境和医生。然后再做手法治疗。无论谁来操作治疗都要集中精力、专注来做,即“要全幅慈心善念、无半点浮词燥气”。
小儿皮肤娇嫩,小儿推拿时切勿抓破小儿皮肤。小儿推拿一般可使用按摩油、爽身粉、食用淀粉等介质,以防推拿时皮肤破损。
每次给宝宝做小儿推拿最好只针对一个问题,如果保健和治疗目的太多、推拿的穴位太杂,会影响最终效果。
下面我就把我在家给孩子常用的一些穴位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开天门
开天门(攒竹)——让无气自由出入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开天门(攒竹)
【操作】
操作者用两拇指自眉心向额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此操作法又称推攒竹。
开天门(攒竹)
【次数】
50~100次。
【作用】
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主治】
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惕不安等。
【临床应用】
常用于风寒感冒,头痛,无汗,发热等症,多与推坎宫 、揉太阳等合用;若惊惕不安,烦躁不宁,多与清肝经 、捣小天心、掐揉五指节、揉百会等合用。
【引文】
《小儿推拿 广意》:“推攒竹,医用两手大拇指自儿眉心交替往上直推是也。”
推坎宫
推坎宫(眉弓)——守护孩子眼睛的卫士
坎宫 (眉弓 )
【位置】
自眉心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
坎宫
【操作】
两拇指自眉头向眉梢成分推,称推坎宫或推眉弓,亦称分推头阴阳。
用双手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这种操作称为推坎宫(图①、图②)。
坎宫
【次数】
50~100次。
【作用】
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主治】
感冒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
【临床应用】
推坎宫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常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多与开天门 、揉太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和清肝经 、掐揉小天心、清河水合用。亦可推后用掐按法,以增强疗效。
【引文】
《小儿推拿 广意》:“推坎宫医用两大指自小儿眉心分过两旁是也。”
【专家说法】
父母平时腾出一点时间,每天晚饭前就给他推推坎宫,可以有效预防眼部疾病。
具体做法是:父母将两大拇指分别放在孩子的两眉头上,然后沿着眉毛向眉梢做分推,推的速度要慢,用力要轻。在春季干燥的时候,要是发现孩子的眼睛发红,就应该给他推坎宫,提早治疗。
推坎宫还可以配合大椎穴 、风府穴 、风池穴 等穴位 ,治疗孩子的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等症。
揉太阳穴
【位置】眉梢后凹陷处(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口眼歪斜等。
以两拇指挠侧自前向后作直推,称推太阳。
若用中指指端揉之,称揉太阳或运太阳。(向眼睛方向揉为补,向耳朵方向揉为泻。)
【次数】
50-100次。(次数根据宝宝大小调整。)
揉太阳
【知识补充】
太阳穴是位于眉梢后部的凹陷,说是凹陷,其实有些宝宝的太阳穴是非常鼓的,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太阳,“太”就是大,就是阳气特别充盛的一个穴位。
【温馨贴士】
1、给宝宝做推拿时力道要轻柔均匀,如在沙滩上画线一般。
2、根据宝宝大小、穴位和身体情况灵活掌握推拿次数。
3、对于上肢部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一般均以左手为主。
4、若宝宝皮肤干燥,可适当使用介质,如清水、油等。
清肺经
操作:推法为主。通常以末节指纹推向指尖方向为清,称清肺经;以旋推或反向直推为补,称补肺经。
次数:推100~300次。
作用
治疗: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肛等。
应用:
(1)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肺气虚损,咳嗽气喘。汗出气短等肺经虚寒证。
(2)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发热及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证。
其他
说明:肺经一般用清法或泻法,不用补法。小儿慢性腹泻、虚寒泻,应用本穴时应慎重,推清本穴时间要少,或不取本穴,用之不当,多见腹泻加剧;如患急症需用本穴时,可推清本穴1~2次,待症见缓解后,应停用。自汗、盗汗及脱肛可用补法,对肺风喘急等症,禁用补法。
清天河水:
1、推拿介质:水、滑石粉都可以。
2、推拿手法:用食、中二指指腹,自总筋(腕横纹中央)起,推至肘横纹。
3、推拿次数:约200-400次。
4、动作要领:动作要轻、快。
5、注意事项:与天河水有关的操作很多,还有大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等,这个操作要在宝宝出现了经热证的时候才能使用,不能作为保健用穴。如果宝妈们把握不清孩子的病机,建议还是请专业医生诊治,不可耽误病情。
1、功能:
书中记载天河水,性微凉,具有清热解表、泻心火、除烦躁、润燥结之功,可用于一切热症。也就是说天河水不仅仅作用在解热,对于心经有热的所有疾病都有疗:比如孩子晚上睡眠不好、口舌生疮等。
2、主治:
这是一个凉性的穴位,可以用于一切热证。比如,感冒发热、内火—烦躁、夜睡不宁、脸红、舌头口唇红、口干口渴、鼻涕黄、痰黄、小便黄、大便臭等都是有内热的表现。
3、作用原理
天河水得位置在心包经上,清天河水的操作是逆着心包经的走向,心包经在前臂是从肘部到手部,根据“顺经为补,逆经为泻”的经络规律,逆推心包经是能够泻热的,而“心包代心受邪”,疾病如果要影响到心,首先要突破心包的“保护”,如果突破不了心包的“保护”,就不会对心产生影响,当心足够强大的时候,疾病也就只能影响到心包了,所以说,清心包经的热,也就能泻心经的热。
现代小儿发热多为食积发热,胃肠积热波及肝经后发热,根据“木(肝)生火(心)”、“实则泻其子”的脏腑作用规律,退热就要泻“肝(木)”之子--“心(火)”,又因为“心包代心受邪”,所以通过泻心包经可清泻肝火,火灭则热退。
现代医学研究得出通过清天河水能调节小儿肢体静脉微循环,使血液重新分配,从而激发小儿内在的免疫系统和抗病能力而恢复健康,还发现清天河水退热的机理可能与抑制下丘脑中发热介质前列腺素E2、环磷酸腺苷的分泌有关。
退六腑
位置:六腑位于前臂尺侧,自肘横纹
位置:六腑位于前臂尺侧,自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连线的直线上。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者食指、中指指腹螺纹面着力,沿着小儿前臂的尺侧(内侧缘),自肘横纹想腕横纹推300次。
功效:可以清实火,退高热。
拿凤池
操作:用拿法,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主治:感冒、头痛、颈项强痛。
临床应用:①感冒、头痛可与常用手法清肺经等穴合用;②颈项强痛可与揉列缺、揉颈项部肌肉合用。
涌泉穴
按摩涌泉穴的方法步骤
1、睡觉前给宝宝用热水洗脚,浸热涌泉穴。
2、家长用手指和掌心从足跟向前轻轻推擦涌泉穴,使掌心和足心均有热感。
3、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做“蹭脚掌”的动作:盘腿坐在床上,两只手抱着两只脚,让脚掌对搓,马上就会感到小脚热热的,很舒服,不但可以强身,还可以矫正X型腿。
内热是宝宝的常见病,而内热的孩子容易上火、口渴、咽干、脸色潮红、手心脚心热、爱光脚、睡觉踹被子、爱出汗,甚至有的孩子容易出鼻血。这样的孩子,每晚临睡前洗完脚,家长可以上下来回轻轻地搓孩子脚心,即按摩涌泉穴,两只小脚各50次,能起到滋阴降火的作用。
另外,当看到孩子溜清鼻涕时,先给他泡脚至微微出汗,再作手法治疗效果更好。我试过多次了,效果很好。日常保健捏脊和揉涌泉给孩子去火,小毛病基本就好了。推拿中孩子会出汗,病情也随之减轻。如果推几次不见出汗,那就属于病毒性感冒。及时到医院就医。
愿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Ⅱ 宝宝发烧怎么按摩宝宝发烧按摩穴位有效退烧
宝宝一般免疫力都会比较差,稍不注意就会容易发烧感冒。那么不少妈妈们困惑,宝宝发烧怎么按摩呢?关于,宝宝发烧怎么按摩?宝宝发烧按摩穴位有效退烧。我来为您一一解答!
宝宝发烧怎么按摩 1.推清天河水:握住宝宝的手,掌心向上,露出手臂,用妈妈右手食指、中指,自宝宝前臂内侧腕部向肘部超快速的推,我当时手指蘸了凉水推的,速度要非常快,一分钟要200-300下呢! 2.推清肺经(其实就是无名指):从指尖往指根推,匀速吧,200-300下,这个我蘸的是爽身粉,滑溜一点。 3.推脊柱:我拿个小毛巾包住食指和中指,蘸温水(或者直接蘸爽身粉)沿着宝宝的脊柱,自上而下反复推,200下。 4.按压足三里:匀速按1-2分钟。 5.按压涌泉穴:脚心偏上,匀速按1-2分钟。
宝宝发烧按摩穴位有效退烧 1、清天河水
穴位:天河水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
约推100~500次。
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治疗宝宝发烧的4个推拿法2治疗宝宝发烧的4个推拿法2
2、清肺经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治疗宝宝发烧的4个推拿法2治疗宝宝发烧的4个推拿法2
3、开天门
穴位:天门(攒竹)
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治疗宝宝发烧的4个推拿法2治疗宝宝发烧的4个推拿法2
4、推坎宫、揉太阳
穴位:太阳
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
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
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小儿发热推拿手法总结
小儿推拿疗法,亦称“小儿按摩术”,是在中医儿科学和中医推拿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根据小儿的生理和病理特点,在其体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施以手法,以防病、治病或助长、益智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也是中医的一种独特疗法。小儿推拿是中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专门用于防治小儿疾病,又自成体系的保健和治疗方法。早在明代,小儿推拿即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
小儿发烧推拿手法,以上就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于很多的家长来说,学会推拿,就能当孩子在发烧的时候,能通过推拿的这种方法,尽快的缓解自己孩子的发烧,所以作为家长,要对以上内容有一个了解,当孩子发烧的时候可以通过推拿,帮助孩子尽快治疗改善。
Ⅲ 十二岁儿子发烧按摩哪里会退烧
孩子的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是退热的特效穴位,有时候可以立竿见影退热,可以试试。也可暂且可以用25%-50%酒精擦浴的物理降温方法,将纱布或柔软的小毛巾用酒精蘸湿,拧至半干轻轻擦拭患者的颈部、胸部、腋下、四肢和手脚心。如若不见效 ,及时医院就诊。
Ⅳ 小儿感冒咳嗽发热如何按摩
小儿咳嗽的按摩
1.
拍背
婴幼儿不会吐痰,即使痰液已经咳出也只会将痰液吞下胃。父母在宝宝咳嗽时,抱起患儿,用空掌轻轻拍宝宝的背部,上下左右都拍到。如果一拍到某一部位时宝宝就咳嗽,说明宝宝的痰液就积在此处,应重点拍。多数是肩胛下的部位,也就是肺底部容易积痰。只要有痰的刺激,宝宝就会咳嗽,一旦有痰液排出,咳嗽就能暂时缓解。所以,拍背能起到宽胸理气,促进痰液排出的作用。拍背最好在宝宝刚睡醒或临睡前进行。
2.
对于风热咳嗽,并同时伴有咽痛、扁桃体发炎的宝宝可以采用脚底按摩的方法。
先上下来回搓宝宝的脚心,每只脚搓30下。然后每个脚趾都上下按摩20~40下。重点按摩脚面大脚趾根部两侧的部位,只要扁桃体发炎时,这个部位就会很疼,每只脚按摩5
分钟。按摩后,宝宝咽喉肿痛的症状会明显减轻。按摩后要及时给宝宝多喝温开水,也可以喝淡淡的盐开水。每天坚持给宝宝按摩两次,再配合食疗,宝宝的病会很快愈合。
Ⅳ 少儿发烧怎么按摩退烧
孩子发烧多为外感引起的发烧,可以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穴、清天河水、清肺经,能够起到清热解表,发散外邪的作用。开天门,可以用双手拇指交替推拿小儿天门穴,从两眉正中推向发际。推坎宫,可以用两手拇指外侧面着力前额,自眉心向眉梢分推。揉太阳穴,是指两拇指螺旋纹面紧贴于头部两侧太阳穴,环旋揉动,其余四指附于脑后。清天河水是以食指、中指螺纹面,沿小儿前臂正中向腕部推进。清肺经是指拇指指尖从小儿无名指根向其指尖方向直推
当儿童发烧的时候就要知道发烧的具体度数,如果超过了38度5的话,此时可以使用中医的方法来进行按摩,可以使用清天河水的小儿推拿手法进行退烧,这种方法也是不可以盲目使用的,一定要到正规的中医处进行使用。
天河水的穴位在前臂内侧的正中线,就是从手腕横纹起到手肘的一条直线,找好穴位以后利用食指和中指并拢在一起沾一些清水,从手腕的横纹处一直推到手肘处,在按摩的时候方向千万不能够搞错了,一般推300~500下,每推20次左右的时候就要沾水。
如果清天河水推了300下左右的时候,过了一段时间,儿童的体温还是没有任何的变化,没有发生退烧的情况,或者是温度也没有在明显的升高,那么就要重复此方法,还应该再推300~500下,在推的时候要注意用力必须要均匀。
Ⅵ 小儿发烧按摩什么穴位
孩子感冒发烧了,大部分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先要把烧给退下来。而做到快速退烧,势必要吃退烧药或者打退烧针。尤其是高烧,家长真是一刻都等不了,恨不得退烧“立竿见影”。 孩子如果生病了不用药,那应该怎么办?现在,一些简便易行的中医绿色疗法已经越来越受到市民的青睐,如小儿推拿、针灸等。 温州市三医理疗康复科副主任医师胡建锋介绍,小儿推拿主要是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等特点,在特定穴位上进行机械的作用,达到活血、调节经络、防治小儿某些疾病的作用。一般是针对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有疗效。早在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受到了广泛的应用,适应症也很广,如腹泻、呕吐、便秘、发热、咳喘、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目前小儿推拿在一些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也开展得比较好。小儿推拿主要以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如常见的小儿感冒、发烧、腹泻、消化不良、便秘等;以及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如脑瘫、斜颈等。但目前温州市民对此却缺乏了解,不大相信这种“捏捏按按就能治病”的方法。 温州市二医针灸推拿科黄克勤医师介绍,从去年开始,他们推出了小儿推拿专科门诊,目前每天有十几个小儿患者前来治疗,其中2/3为斜颈患儿,其余的为内科患儿。但内科患儿大多是本院医护人员的亲戚和朋友,普通市民对此还是不大认可。其实,小儿推拿在治疗小儿内科疾病上有着独特的疗效。曾经有个一周四大的患儿,患便秘就有一年时间,经过做肠镜、灌肠、用开塞露等种种方法,就是不见效,后来家长抱着尝试的心理来这里治疗,仅治疗了20天就缓解了病情。 他说,小儿推拿对治疗秋季腹泻,有些快的仅治疗1-3天就能见效。一般在治疗小儿腹泻上,会要求家长给患儿换奶粉,停止辅食;但用小儿推拿治疗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正常饮食,经过慢慢调理,均能缓解病情。 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章文宇医师认为,小儿推拿在针对小儿感冒发烧、消化不良、胃口差等症状有独到的疗效,家长不妨学几招,可居家对孩子进行护理。 他向大家推荐了几个治疗感冒咳嗽的小儿推拿方法: 1、清肺经:用拇指罗纹面自小儿无名指指端向指节直推,称为“清肺经”,约100次,能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2、按天突:用中指指端按胸骨切迹上缘的凹窝处的天突穴,称为“按天突”,约10次,能理气化痰、降逆平喘、止呕。 3、黄蜂入洞:用食中两指端在小儿鼻孔下缘揉动,称为“黄蜂入洞”,约100次,能发汗解表、开肺窍、通鼻心。 4、推太阳:用拇指或食指指端自前向后直推眉梢后的太阳穴,称为“推太阳”,约50次能疏风解表、止头痛。
Ⅶ 宝宝发烧时,可以通过按摩哪个穴位使宝宝快速退烧
了解感冒发烧的原因
宝宝的正常腋下体温是36~37℃,超过37.2℃就属发烧了。虽然宝宝的症状看起来都是感冒发烧,但背后的原因可能有所不同。
在中医看来,感冒属于一种外感病,是感受了外界的风邪所引起的,也就是老人们经常说的“孩子是受了风,导致了感冒”。风邪,有冷风和热风,所以这感冒也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1.大椎穴。大椎穴的位置是在我们的颈椎的位置,在两个肩部连线的中间,但是位置要稍微往下一点,大概在三厘米左右。这个地方是我们的一身阳气的汇聚之地,因此按摩这里能够起到很好的解表退热功效。当然了如果是大人发烧的话还可以去拔火罐,这样效果会更加的好一些,按摩的次数一般在200次左右。
用的力气小了,动作就要快,这样才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对穴位造成足够的刺激。比如推法,一般针对成年人的操作频率是120-160次/分钟,而针对小儿,就需要160-200次/分钟。
另外,操作的时候,用的力气要均匀,不能力气一会大、一会小,速度一会快一会慢。只有操作手法规范了,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Ⅷ 小儿发烧不出汗怎么推拿,请附图说明
天河水穴是一条直线,在孩子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处。用您的左手抓着孩子的左手,然后用您右手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300次左右即可。
Ⅸ 宝宝发烧按摩哪里
宝宝发烧按摩哪里仅供参考: 1、开天门100次 位置 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推50~100次。 功用 醒脑、镇惊、安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 2、推坎宫100次 位置 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100次。 功用 疏散解表、提精神。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 3、运太阳100次 位置 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 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操作 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100次。 功用 开窍、醒神。 要领 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4、清肺经200次 位置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 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功用 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5、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 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功用 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6、退六腑200次 位置 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手法 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100~200次。 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Ⅹ 宝宝发烧怎么按摩退烧
可以通过按摩降低体温,但是急性期如果不想吃药,以酒精擦浴效果最理想。人体的大椎穴、曲池穴、合谷穴、外关穴是退热的特效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