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机器人起源于﹖
美国是现代机器人的故乡。50年代,发明家英格伯格和德沃尔成立了“尤尼梅特”公司,并生产出了第一批工业机器人——“尤尼梅特”。1962年,机械与铸造公司研制出了“沃尔萨特兰”工业机器人。这两种机器人是世界上最早。最有名的机器人。至今,它们仍在使用。
1968年,斯坦福研究所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智能机器人。
70~80年代,是美国机器人技术发展的黄金时期。
从1980年开始,美国兴起了工业机器人热。
机器人之父:加腾一郎
加腾一郎是日本早稻田大学机械系主任。他的研制出了国际着名的“华鲍脱”机器人。这个机器人重130公斤,有一双很精致的手,而且像人一样长着两条腿,能接受人们用日语下达的命令。
为了让机器人更好的为人类谋福利,加腾一郎成功的研制出了“腺癌诊治机器人”。他为日本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受到了日本人民和各国同行们的赞扬
美国机器人元老
英格伯格,1925年7月出生于美国的布鲁克林。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一家公司工作。1956年以后,他开始与德沃尔密切合作,共同设计了一台工业机器人。他们筹集了足够的资金,1959年开始制造,终于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名叫“尤尼梅特”,意思是“万能自动”。
英格伯格和德沃尔筹办了“尤尼梅特”公司,这是世界上第一家专门生产机器人的工厂。为了推广机器人,英格伯格于1967年到日本宣传介绍机器人。日本600多人听了他的演讲。从此,英格伯格被人们誉为“美国机器人的元老”。
机器人的发展
根据机器人的发展进程,通常把它分为三代:
第一代的机器人是一种“遥控操作器”。
第二代的机器人是一种按人事先编好的程序对机器人进行控制,使其自动重复完成某种操作的方式。
第三代机器人是智能机器人,它是利用通过各种传感器。测量器等来获取环境的信息,然后利用智能技术进行识别。理解。推理并最后作出规划决策,能自主行动实现预定目标的高级机器人。
机器人王国
日本是应用机器人最广泛的国家,其使用机器人的数量具世界第一位。所以它自称是机器人王国
最早的试管机器人
试管机器人可以用纤细的手指提取试管,称量药品,搅拌溶液,识别文字标记,观察实验结果等等。
最早的试管机器人名叫“阿姆迪特”,它结构比较简单,主要承担为样品称重的工作。
机器人三原则
美国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总结出了着名的“机器人三定律”或称“机器人三原则”。
第一:机器人不可伤害人,或眼看着人将遇害而袖手不管。
第二:机器人必修服从人给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条抵触时,不予服从。
第三:机器人必须在不违反第一。第二项原则的情况下保护自己。
② 机器人由来
机器人是20世纪出现的新名词。1920年捷克剧作家capek在罗萨姆万能机器人公司剧本中第一次提出了机器人robot这个词,robot是从古代斯拉夫语robota一词演变而来,本是强制劳动的意思。capek在二十世纪工业革命后技术和生产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根据它造出具有奴隶机器含义的新词robot,它反映着人类希望制造出像人一样会思考、有劳动的机器代替自己工作的愿望。真正使机器人成为现实是20世纪工业机器人出现后第一台机器人的故事。人类发展到20世纪,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从事简单重复工作的人们强烈渴望有某种能代替自己工作的机器出现。1954年,电子学家德沃尔获得了一项可编程序机械手的专利,这是一种像人手臂的机械手,它按程序进行工作,这种程序可以根据不同工作需要来编制,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1958年英格伯格和德沃尔联手制造出第一台机器人。
③ 机器人的来历
1920年,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卡雷尔·恰佩克在他的科幻小说中,根据Robota和Robotnik,创造出“机器人”这个词。
1942年,美国科幻巨匠阿西莫夫提出“机器人三定律”。虽然这只是科幻小说里的创造,但后来成为学术界默认的研发原则。
1956年,美国人乔治·德沃尔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可编程的机器人,并注册了专利。这种机械手能按照不同的程序从事不同的工作,因此具有通用性和灵活性。
1959年,德沃尔与美国发明家约瑟夫·英格伯格联手制造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随后,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器人制造工厂——Unimation公司。由于英格伯格对工业机器人的研发和宣传,他也被称为“工业机器人之父”。
1962年,美国AMF公司生产出“VERSTRAN”(意思是万能搬运),与Unimation公司生产的Unimate一样成为真正商业化的工业机器人,并出口到世界各国,掀起了全世界对机器人和机器人研究的热潮。
(3)机器人从哪里来的图片扩展阅读:
机器人分类
中国的机器人专家从应用环境出发,将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所谓工业机器人就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而特种机器人则是除工业机器人之外的、用于非制造业并服务于人类的各种先进机器人,包括: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机器人化机器等。
机器人三定律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袖手旁观坐视人类受到伤害。
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三、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④ 机器人产生的背景什么为什么要发展机器人
机器人产生的背景和发展机器人的原因如下:
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凯佩克发表了科幻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在剧本中,凯佩克把捷克语“Robota”写成了“Robot”,“Robota”是奴隶的意思。该剧预告了机器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悲剧性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被当成了“机器人”一词的起源。
在该剧中,机器人按照其主人的命令默默地工作,没有感觉和感情,以呆板的方式从事繁重的劳动。后来,罗萨姆公司取得了成功,使机器人具有了感情,导致机器人的应用部门迅速增加。在工厂和家务劳动中,机器人成了必不可少的成员。
机器人发觉人类十分自私和不公正,终于造反了,机器人的体能和智能都非常优异,因此消灭了人类。但是机器人不知道如何制造它们自己,认为它们自己很快就会灭绝,所以它们开始寻找人类的幸存者,但没有结果。
机器人的运动速度:
机器人或机械手各动作的最大行程确定之后,可根据生产需要的工作节拍分配每个动作的时间,进而确定各动作的运动速度。如一个机器人操作臂要完成某一工件的上料过程,需完成夹紧工件,手臂升降、伸缩、回转等一系列动作,这些动作都应该在工作节拍所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至于各动作的时间究竟应如何分配,则取决于很多因素,不是一般的计算所能确定的。要根据各种因素反复考虑,并试作各动作的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平衡后,才能确定。节拍较短时,更需仔细考虑。
机器人操作臂的总动作时间应小于或等于工作节拍,如果两个动作同时进行,要按时间较长的计算。一旦确定了最大行程和动作时间,其运动速度也就确定下来了。
⑤ 机器人的资料
机器人(Robot)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
它是高级整合控制论、机械电子、计算机、材料和仿生学的产物。在工业、医学、农业、建筑业甚至军事等领域中均有重要用途。
国际上对机器人的概念已经逐渐趋近一致,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能为人类带来许多方便之处。
(5)机器人从哪里来的图片扩展阅读:
控制系统
一种是集中式控制,即机器人的全部控制由一台微型计算机完成。另一种是分散(级)式控制,即采用多台微机来分担机器人的控制如当采用上;
下两级微机共同完成机器人的控制时,主机常用于负责系统的管理、通讯、运动学和动力学计算,并向下级微机发送指令信息;
作为下级从机,各关节分别对应一个CPU,进行插补运算和伺服控制处理,实现给定的运动,并向主机反馈信息。根据作业任务要求的不同,机器人的控制方式又可分为点位控制、连续轨迹控制和力(力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