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背景图片 » 蝌蚪在哪里图片
扩展阅读
电商图片搜索优化 2025-09-24 00:06:43
男人很难过的动画图片 2025-09-23 23:42:57

蝌蚪在哪里图片

发布时间: 2022-08-23 16:59:12

① 小蝌蚪的图片

小蝌蚪的图片:

蝌蚪(英文:tadpole )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② 蝌蚪适合在什么地方生活

大部分的青蛙都是在水中产卵(部分国外的青蛙会在树叶上或者其他地方产卵),所以孵化出来的初始状态就是蝌蚪,而蝌蚪一出生就需要在水中生活。

蝌蚪可以在水中生活是因为蝌蚪侧面长有鳃,所以它们可以和鱼一样在水里呼吸,用鳃吸入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当蝌蚪在水中行动的时候是依靠有尾鳍的尾巴,只需要摆动尾巴就可以在水中游动了。

蝌蚪的嘴里有一排细细的牙齿,就像瓜皮刀一样,正是因为有了这副牙齿,它们就可以啃食苔藓或者一些杂食了。当蝌蚪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先长出脚,之后鳃和尾巴会消失,直到变成青蛙的样子,这样它们就从水中到陆地生活了。

当蝌蚪变成青蛙

当蝌蚪变成青蛙后,原本用鳃呼吸的蝌蚪,就开始用肺呼吸了。不过青蛙和蝌蚪不一样,青蛙平时以昆虫为食,为了可以很好地捕捉食物,青蛙还进化了一双非常突出的眼睛(蝌蚪的时候,就有很大的眼睛了),包括青蛙的舌头也是非常敏捷的。

青蛙除了用肺呼吸以外,还可以用皮肤呼吸,这就是为什么青蛙冬眠的时候也可以保持必要的呼吸。

一般青蛙后腿特别长,所以青蛙擅长跳跃和游泳,而蟾蜍和青蛙虽然形态上一样,但蟾蜍后腿比较短,所以更适合在陆地和水边生活。

所以水中生活的蝌蚪和陆地上的青蛙,不但相貌完全不一样,身体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即使它们是父子或者母子的关系,但整体差别还是很大的。

③ 小青蛙是什么样子的

青蛙的受精卵,刚孵化出的青蛙幼体叫小蝌蚪,形状象水滴带着一个长尾巴,有黑色、绿色、浅黄色、褐色等。大约经过两个月,蝌蚪才能发育成幼蛙,幼蛙与成蛙形体差不多,只存在大小差异,只有5厘米左右,相当一个人的大拇指长,瞳孔都是横向的,皮肤光滑,舌尖分两叉,舌跟在口的前部,倒着长回口中,能突然翻出捕捉虫子。

有三个眼睑,其中一个是透明的,在水中保护眼睛用,另外两个上下眼睑是普通的。头两侧有两个声囊,可以产生共鸣,放大叫声。青蛙除了肚皮是白色的以外,头部、背部都是黄绿色的,上面有一些黑褐色的斑纹,有的背上还有三道白印。

拓展资料:

青蛙(Frog)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

绝大部分青蛙通过体外受精繁殖,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成蝌蚪。全球只有10至12种青蛙进化至体内受精,部分会把受精卵排出体外孵化成蝌蚪。但青蛙在动物学上特指的是黑斑侧褶蛙。青蛙一向被认为是卵生动物,不过科学家发现,一种生活在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雨林的青蛙能够产下蝌蚪。这种青蛙是全球6000多种青蛙中唯一一种能够“下蝌蚪”的青蛙。

④ 小蝌蚪生活在哪里


小蝌蚪生活在相对静止的水域中。刚孵化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适合生长在细水长流,清新无污染,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之间的水域。蝌蚪避光,生长在光线暗淡,幽静的地方。所以一般蛙产卵都是选择水塘、小沟、小河的分叉水域、大湖的水湾,而不会产在明显流动的河边。另外,蛙只会在靠近浅水的滩边产卵,这些静止的或者相对静止的水域中,容易聚集浮游生物、水藻、水草等,水边的浅滩潮湿大,也提供了小虫活动的概率,这样,蝌蚪在水里生活阶段和登陆后就不愁没最初的食物了。

⑤ 谁能给我蝌蚪的,青蛙的和鱼的身体内部结构图,手绘的也可以,但需注明各个部位及器官的名称,谢谢!

⑥ 这是我今天在千步沙滩(舟山朱家尖)拍到的照片,我想知道为什么海里会有蝌蚪,蝌蚪不应该是生活在淡水的

蝌蚪的确生活在淡水,图片看不到,但我想有个可能就是海与河的交界处因为过渡带,这种生物的进化法则是存在的,从淡水直接到海水或许立刻就死,但是一步一步来,就能适应环境,这是生物界的一条颠扑不破的法则。害虫之所以抗药性越来越强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原理不一定现成,但原理也是人分析出来的,只不过他们头上戴着科学家的帽子罢了。

⑦ 蝌蚪生长的全过程

1、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

(7)蝌蚪在哪里图片扩展阅读:

蛙和蟾蜍的水生幼体。与蝾螈幼体相比,其体短、卵形、尾宽、口小、无外鳃。内鳃被鳃盖覆盖。体色较浅、身体略呈圆形、尾巴长、口长在头部前端的是青蛙的蝌蚪。身体呈黑色而尾巴较浅、体形呈椭圆形、尾巴短、口在头部前端腹面的则是蟾蜍的蝌蚪。

蟾蜍的蝌蚪呈黑色,口在头的前端腹面上,青蛙的蝌蚪体色较浅,口在头的前端。蟾蜍的蝌蚪比青蛙的个头小。密集成群的是蟾蜍的蝌蚪,较为分散的大都是青蛙的蝌蚪

蝌蚪(kedou)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蝌蚪是两栖类个体发育的一个初级阶段,早期的小蝌蚪,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外形似鱼,具有侧线器官。

由于口内尚未出现孔道,不能摄取食物;以后眼与鼻孔相继出现;头下有吸盘,可用来吸附在水草上。头两侧具有外鳃,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内有分节尾肌,肌节的上下方有薄膜状的上下尾鳍,能帮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现后,以唇部的角质齿刮吃藻类,开始在水中独立生活。

当吸盘消失时,外鳃也萎缩;随着咽部皮肤褶与体壁的愈合而形成鳃盖,并在体表的左侧,或在腹面中部或后方保留1个出水孔,由鳃腔内的内鳃进行呼吸,随着肺的发生也能在水面上呼吸游离的氧。发育到一定时期,有的先长出后肢,末端分化出5趾,再从鳃盖部位长出前肢,如蛙。

有的先长出前肢,再长出后肢,如蝾螈。随着尾部逐渐萎缩,口部也有显着的改变,逐渐发育成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幼小成体。有尾目中的鳗螈等终生有鳃,营水生生活。蝌蚪经变态而发育为成体的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大部分的蝌蚪是用口部成列的角质齿刮食藻类为生,但如果水中正好有些蚯蚓、甲虫等小动物尸体,它们也会成群啃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没有角质齿,例如小雨蛙、黑蒙西氏小雨蛙,则以过滤水中浮游生物为食。

此外,艾氏树蛙蝌蚪是卵食性,母蛙会定期回来产卵喂食蝌蚪。而在食物不够的情况下,也会出现大蝌蚪吃小蝌蚪的自相残杀的现象。

如果你是自己喂养,那么就给它们吃面包屑。如果是池塘里自然的,一般都是吃水中的浮游生物。

蚊子的幼虫、浮游生物、鱼虫等等。当然也可以乱丢,呵呵~干面条末,肉末,小鱼虫,面包屑,各种昆虫,水草……

很多青苔的石头放在水里面,他就会去【刮】那来吃了。若是饲料的话 , 要等到泡烂了才可以吃(不然要稍做研磨);如果饲料太小,蝌蚪摄食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当然这需要先做稍微的观察,才能喂它们选择适当的饲料。

如果,饲料突然喂完了,或者偶尔想替它们换换口味,可以选用”烂青菜〃(是煮烂,不是放到烂的喔!),让蝌蚪容易刮食。

若觉得每次都要煮青菜很麻烦,可以一次煮多一点,然后柔成大小适中”青菜丸子〃冷冻起来,每次取出一颗投入水中,过一会,蝌蚪就可以吃了。以此法配合饲料交互喂食,蝌蚪就可以顺利的长大啰!

还有 , 刚孵化的蝌蚪可以喂食碎面包屑、饭粒、煮过的蔬菜等;长出后脚后,就可以喂食小鱼干、碎柴鱼片、虾肉、贝肉等等。吃水藻和腐败植物。

⑧ 蝌蚪的演变过程你了解么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蝾螈、鲵等两栖类动物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以群居为主。当蝌蚪成熟了,它们开始脱变,渐渐长出四肢,然后(对于蛙和蟾蜍)则透过细胞凋亡(控制细胞死亡)逐渐退化了它们的尾巴。

生长初期:(1~10天)小蝌蚪孵化后3天内不求食,依靠卵黄带来的营养来维持生命。过早喂食反而会导致死亡。

3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腮盖完全角成的时候开始寻找食物,按照每万蚪的标准定时喂食蛋黄,适当添加水中的自然浮游生物,如凿子藻类。新孵化的小蝌蚪身体虚弱,对外界环境敏感,尤其是水温、水质和光照。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小蝌蚪的体长可以长到1~1.5厘米。

在自然条件下,雌蛙的总产卵量可达5000枚左右,孵化率约为50%,蝌蚪的存活率仅为20%~30%。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小蝌蚪通常在母蛙产卵后人工孵化8-15天。

新孵化的小蝌蚪体呈棕黄色,体长6~8mm,头部有马蹄形吸盘,用于附着,口位于吸盘下,体弱多病,活动少,通过卵黄囊提供营养,不开口摄食,3天后,可投喂外源营养物质,满足其营养需求和生长需求。小蝌蚪培育的最佳温度为23~25℃,适合pH在6~8℃之间,生长缓慢,从小蝌蚪变态到幼蛙大约需要60~80天,一般分为初期、初期、中期和后期,小蝌蚪对营养的需求各不相同。